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3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新老校区校园规划设计差异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和随园校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马琳 陆玉麒 +1 位作者 于斌 张晓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693-6695,共3页
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和随园校区为例,从周边环境、布局形式、功能分区、建筑风格、文化底蕴和园林绿化6个方面,探讨了新老校区在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 高校校园 新老校区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用性工程思想的网络地图界面设计——以南京师范大学校园网络地图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婕 施俊飞 王美珍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在对目前网络地图及其界面设计相关研究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的网络地图界面设计缺乏对用户因素的考虑.本文引入可用性工程及设计方法,将其与网络地图界面设计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探讨了基于可用性工程思想的网络地图界面设计... 在对目前网络地图及其界面设计相关研究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的网络地图界面设计缺乏对用户因素的考虑.本文引入可用性工程及设计方法,将其与网络地图界面设计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探讨了基于可用性工程思想的网络地图界面设计的过程与方法.以南京师范大学校园网络地图界面设计为例,按照可用性工程的设计思路,设计了针对不同用户功能需求的校园网络地图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性工程 网络地图 界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生态源地适宜性评价与生态安全格局快速构建——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
3
作者 李语旻 万懿 +5 位作者 乔伟峰 樊欣 顾余庆 林彤 何天祺 刘战笑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针对传统源地识别方法在小尺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存在适用性不强、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快速构建技术路径。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干扰性集成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研究区生态源地适宜性的高低,... 针对传统源地识别方法在小尺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存在适用性不强、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快速构建技术路径。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干扰性集成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研究区生态源地适宜性的高低,并划定等级分区;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生态阻力因子进行组合赋权,从土地利用类型、自然环境属性和人类建设活动3个方面搭建复合型阻力面;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提取三级生态廊道,构建区域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显示:(1)高淳区生态源地高适宜区面积为138.27 km^(2),主要分布于石臼、固城两湖以及区境东北部的林地、重要水库湿地;(2)最终识别生态源地规模80.20 km^(2),占全域面积的10.15%,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和“空间集聚”的分布特征;(3)整合后生态廊道全长710.37 km,其中主要廊道135.76 km、次要廊道180.56 km、一般廊道394.05 km,建议宽度分别为200—300 m、100—200 m和60—100 m。与南京市现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对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源地识别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简化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了相关工作效率,可为区县尺度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 生态干扰性 生态源地适宜性评价 潜在生态廊道 高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市域“三生”功能演变与模拟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4
作者 杜小娅 杨欣蕾 方斌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5,共12页
中心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对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以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市为例,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2—2022年的“三生”功能;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功能演变... 中心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对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以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市为例,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2—2022年的“三生”功能;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索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运用PLUS模型预测2032年的南京市“三生”功能格局,提出格局优化策略.主要结果包括:①南京市“三生”功能整体存在退化现象,生态功能高值区的大幅减少是其主导原因.②“三生”功能间存在较大范围的低低协同区,仅生产—生态功能间的高高协同区面积较大,“三生”功能的同步提升成为功能格局优化关键.③“三生”功能演变整体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强,土地开发强度、GDP和城镇化水平始终是功能演变的主导因子.④自然发展情境下,2032年南京市“三生”功能高值区显著退化,但市域主城区及其周边的综合功能有所提升.本文认为市域综合功能薄弱区的“三生”功能全面提升、主城区的生态功能优化、乡村地区的生活功能提升和生态功能维持是南京市“三生”功能格局优化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权衡/协同 模拟预测 格局优化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餐饮业空间分布特征及便利性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5
作者 胡泷尹 靳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6,共9页
利用近邻表、核密度、GIS统计方法探究南京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结构特征,借助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得到就餐便利性地图,结合人口分布剖析人均就餐便利性。结果表明:①整体层面,南京市主城区餐饮网点平均间隔距离较短,空间格局呈现一个“... 利用近邻表、核密度、GIS统计方法探究南京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结构特征,借助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得到就餐便利性地图,结合人口分布剖析人均就餐便利性。结果表明:①整体层面,南京市主城区餐饮网点平均间隔距离较短,空间格局呈现一个“大核心”和多个“小核心”,街道尺度餐饮点密度由中心向外围递减。②各餐饮类别层面,小吃快餐类平均间隔最短,国际餐饮类平均间隔最长;国际餐饮呈单核集聚分布,其余3类均呈多核分布;集聚范围、核密度极值、街道尺度分布密度从大至小均为小吃快餐、中式餐饮、甜点饮品、国际餐饮。③南京市主城区就餐便利性整体较高,其中中式餐饮类就餐最便利,就餐便利性与人口分布匹配度较高,人均就餐便利性与总体就餐便利性呈相反格局且老城区人均就餐便利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 空间分布 就餐便利性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南京城市韧性综合及动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管卫华 徐慧 +3 位作者 吴巍 吴小妮 张惠 吴连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1-692,共12页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从“经济−社会−生态−工程”4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评价法对2005—2019年南京市分维度、分阶段的城市韧性进行量化评估;借助系统动力学构建南京城市韧性动态仿真模型,对2020—2035年南京...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从“经济−社会−生态−工程”4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评价法对2005—2019年南京市分维度、分阶段的城市韧性进行量化评估;借助系统动力学构建南京城市韧性动态仿真模型,对2020—2035年南京城市韧性发展水平进行长时序预测及多情景模拟,以比较不同情景的发展潜力。结果表明:2005—2019年,南京市综合韧性与分维度韧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维度韧性占比在2005—2010年间存在显著差异,自2010年起位序转换剧烈,各韧性占比差距开始缩小,2019年经济韧性占比超越工程韧性跃居第1;相较于2019年,2035年时南京市综合韧性水平在自然状态发展、人口高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生态优先发展及综合协调发展情景下将分别提高25.62%、27.59%、28.40%、27.19%和30.29%,可见,综合协调发展情景能最大限度提升南京市城市韧性水平,且最早达成强度韧性,其余发展情景则会对部分社会经济等典型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向作用。因此,今后南京市应注重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综合协调发展路径,平衡经济、社会、生态、工程子系统间的关系,打造韧性城市建设的新范式,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韧性 系统动力学 多情景模拟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消费行为时空特征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蕾 熊礼阳 +2 位作者 顾春雨 符茹菁 喻恩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4-162,共9页
高校学生是大学城的主体,认识其消费行为的时空特征,切实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活动基本需求,可为"以人为本"的大学城的商业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案例,基于访谈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高校学生就餐、... 高校学生是大学城的主体,认识其消费行为的时空特征,切实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活动基本需求,可为"以人为本"的大学城的商业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案例,基于访谈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高校学生就餐、购物、休闲娱乐等消费活动的时空行为特征及其内部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时空关联性,工作日学生消费行为空间多集聚在大学城内,而休息日大学城外消费活动比重显著提高;高校学生就餐、购买衣物、购买日用品、休闲娱乐等消费行为具有不同的时空特征;同时,消费行为也存在显著性别、年级、月生活费、学校区位的内部分异特征.研究发现,距离和商业等级是学生消费行为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果符合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印证了中心地理论对于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行为 时空行为特征 商业空间 高校学生 南京仙林大学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高淳区村域尺度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程玉恒 乔伟峰 +1 位作者 何天祺 刘倩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0-350,共11页
基于2009—201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以高淳区145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高淳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时空演变格局,并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损益情况,同时,利用敏感性系数来衡量... 基于2009—201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以高淳区145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高淳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时空演变格局,并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损益情况,同时,利用敏感性系数来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①高淳区生产生态功能、生态生产功能既是研究区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功能类型,也是转型最剧烈的土地利用功能类型。生产生态功能的转移面积和比重最大,而且转移速率远高于其同期的新增速率,属于转型收缩型土地利用功能;生态生产功能空间、生活生产功能空间和生态功能空间的新增速度大于同期转移速度,属于转型扩张型功能空间。②2009—2019年,高淳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33.78亿元,其中,水域用地、耕地和林地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的3种土地类型;水文调节和废物处理是高淳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当土地利用功能从低利用指数向高利用指数转变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此时土地利用程度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强度也较小。当土地利用功能呈现高利用指数向低利用指数的转变趋势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越大。④具体来说,高淳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加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不同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响应程度不尽相同,生产生态功能空间转向生活生产功能空间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贡献度达到15.02%,生产生态功能空间转为生态生产功能空间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贡献度达到4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尺度 土地利用功能转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南京市高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评价及其布局优化——以南京市秦淮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严铸 李红波 胡晓亮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5,共8页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公共服务设施是影响社区养老品质的关键因素,需进行针对性的空间布局改善与优化。该文基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兴趣点和老年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开展南京市秦淮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适老化评价,运用网络分析与高斯两步移动...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公共服务设施是影响社区养老品质的关键因素,需进行针对性的空间布局改善与优化。该文基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兴趣点和老年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开展南京市秦淮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适老化评价,运用网络分析与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度与可达性进行评价,发现南京市秦淮区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度尚不能满足适老化需求,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存在空间差异。基于此,提出“差异性社区优化策略”与“多样化邻里中心建设”的布局优化思路,探索将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覆盖度和可达性测算结果运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和适老化改造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适老化 布局优化 空间可达性 老年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教学中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探讨——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10
作者 韩艳红 陆玉麒 《地理教学》 2014年第12期3-5,共3页
空间性是地理学的根本特征,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理想案例。本文通过南京都市圈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变更、与合肥都市圈空间关系三方面的教学设计... 空间性是地理学的根本特征,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理想案例。本文通过南京都市圈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变更、与合肥都市圈空间关系三方面的教学设计,尝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空间思维能力 南京都市圈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视角下南京市栖霞区“银发”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现状及优化研究
11
作者 魏璐瑶 潘奕如 陆玉麒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目标导向下,“银发”服务设施配置合理性是提升老龄人口幸福感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该文将“银发”服务设施分为养老福利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设施(包含综合医院和卫生院),...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目标导向下,“银发”服务设施配置合理性是提升老龄人口幸福感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该文将“银发”服务设施分为养老福利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设施(包含综合医院和卫生院),以养老服务示范性城区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评价老年人口需求与“银发”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的匹配性,并立足供需均衡视角,利用位置分配模型优化“银发”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结果表明:①栖霞区“银发”服务设施步行可达性整体较差,平均10 min以内步行可达最近设施的居民点数量仅占全区的18.60%,车行可达性较好,均在15 min内;②栖霞区“银发”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的公平性仍待改善,综合医院空间分布的公平性低于养老福利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和卫生院,大多数“银发”服务设施供需比小于0,无过高供需比设施,设施服务压力较小;③利用位置分配模型对不同街道“银发”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后,各类设施平均步行时间超过30 min的居民点数量减少12.41%,车行可达时间均小于10 min,2500 m服务半径下养老福利设施和综合医院服务覆盖率较优化前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满足老龄人口需求、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服务设施 可达性 公平性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12
作者 魏慧敏 赵媛 陆丽云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6,共8页
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影响智能化教育评价的应用效能。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 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影响智能化教育评价的应用效能。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的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SEM结果表明,地理教师的技术自我效能、AI-TPACK与学校支持直接正向影响个体的感知易用性与有用性评价,并通过态度进而影响其行为意愿;进一步通过fsQCA分析可知,AI—TPACK、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态度是影响地理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命题行为意愿的核心条件,其影响因素共有4种不同的路径。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聚焦技术自我效能、深化AI-TPACK融合、重构学校支持体系、推动双路径模式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为人工智能与试题命制融合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对提升地理教师的智能教育评价素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试题命制 教师行为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I-HTML的轻量化地理教学程序智能开发
13
作者 李嘉明 江云鹏 +2 位作者 杜仲凯 张明礼 陆丽云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4-39,共6页
近年来,地理教学创新在观念和方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教学信息化手段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专业GIS软件操作复杂、教学软件成本高昂且缺乏个性化支持以及自主开发技术门槛高等。本研究结合GAI-HTML操作简便、高度个性化等优势,以及其... 近年来,地理教学创新在观念和方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教学信息化手段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专业GIS软件操作复杂、教学软件成本高昂且缺乏个性化支持以及自主开发技术门槛高等。本研究结合GAI-HTML操作简便、高度个性化等优势,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的制约因素,提出基于GAI-HTML的“多维结构化”程序智能开发路径,并通过实践验证其有效性。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本研究归纳总结出“互动游戏深化概念理解”“动态模拟具现演变机制”“数据工具赋能实践探究”“沉浸情境激发深度参与”四类GAI-HTML程序教学创新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化教学 GAI HTML 地理个性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量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樊丽 赵媛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0-16,共7页
量化研究是推动学科科学化的重要路径。为了解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量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本文采用Co-Occurrence、VOS viewer等软件对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138篇中学地理教育... 量化研究是推动学科科学化的重要路径。为了解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量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本文采用Co-Occurrence、VOS viewer等软件对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138篇中学地理教育量化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中学地理教育量化研究发文量虽不断上升,但所占比例仍较小;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文献计量分析、地理教材、地理教师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四大研究主题;简单的统计分析仍是主流方法;数据来源途径有待拓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学地理教育量化研究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推动中学地理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育 量化研究 热点 人大复印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角下地理学科育人的内涵及价值探析
15
作者 杜仲凯 张明礼 李嘉明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8,共5页
地理学的学科逻辑和课程思政的内在要义决定了课程思政视角下地理学科育人的内涵,地理学的学科逻辑为育人提供本体支持,课程思政的内在要义为育人提供认识透镜。本文基于育人内涵,从德育价值学说的角度推衍课程思政视角下地理学科育人... 地理学的学科逻辑和课程思政的内在要义决定了课程思政视角下地理学科育人的内涵,地理学的学科逻辑为育人提供本体支持,课程思政的内在要义为育人提供认识透镜。本文基于育人内涵,从德育价值学说的角度推衍课程思政视角下地理学科育人的解读价值、导向价值和协调价值;以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基于《新时代中国大学地理教育》归纳家国认同、国际理解、环境准则、社会准则、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七大育人价值,构建课程思政视角下地理学科育人的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地理学科 育人内涵 育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博签到数据的景区旅游活动时空行为特征研究——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59
16
作者 张子昂 黄震方 +2 位作者 靳诚 关健 曹芳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位置服务信息逐渐增多,为研究旅游活动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和视角。该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引入LBS签到数据,通过划分性别与地域属性,利用"横向"、&...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位置服务信息逐渐增多,为研究旅游活动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和视角。该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引入LBS签到数据,通过划分性别与地域属性,利用"横向"、"纵向"时间分层法,对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内部游客活动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性别活动特征在虚拟社交网络与实体地理空间中差异显著,女性游客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制约没能反映在虚拟网络空间中;本、外地游客在景区内部活动特征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外地游客相比本地游客在景区中活动时间变化规律更加明显;此外发现景区内非景点休闲区是虚拟网络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间接反映游客在景区的游览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浪微博 数据挖掘 时空特征 钟山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葫芦洞石笋生长速率及其气候意义讨论 被引量:35
17
作者 邵晓华 汪永进 +1 位作者 孔兴功 吴江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一支连续发育 4 0 0 0年纹层的末次盛冰期葫芦洞石笋的年际生长速率与高分辨率δ1 8O曲线对比分析表明 ,年际生长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年均温和地表有效湿度的变化有着复杂的响应关系。对该洞内持续发育 3~ 4万年的两支单体石笋实测... 一支连续发育 4 0 0 0年纹层的末次盛冰期葫芦洞石笋的年际生长速率与高分辨率δ1 8O曲线对比分析表明 ,年际生长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年均温和地表有效湿度的变化有着复杂的响应关系。对该洞内持续发育 3~ 4万年的两支单体石笋实测了 33个2 30 Th年龄 ,其生长曲线显示MIS 2比MIS 3阶段平均生长速率增大了 4 0 %以上。以 5 0 0 0年为步长的同一洞穴 17支石笋生长频率支持平均生长速率的研究结果 ,说明在轨道尺度上较大的石笋生长速率并不完全指示较暖湿的气候条件。作者认为 ,年际尺度的连续生长速率是决定石笋平均生长速率的关键因素。盛冰期条件下本区洞穴内外的温差效应导致了 2 4~ 14kaB .P .年际尺度的石笋连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生长速率 温差效应 末次冰期 葫芦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对旅游景区声景观属性的感知和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 被引量:45
18
作者 仇梦嫄 王芳 +1 位作者 沙润 侯国林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54-61,共8页
旅游声景观是景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声景观的满意度取决于对旅游声景观属性的感知。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声景观的相关研究,将旅游声景观属性划分为生理层面感知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层面体验的环境属性。选取夫子庙—秦淮风光... 旅游声景观是景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声景观的满意度取决于对旅游声景观属性的感知。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声景观的相关研究,将旅游声景观属性划分为生理层面感知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层面体验的环境属性。选取夫子庙—秦淮风光带5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研究案例地,对物理属性的感知采用声学测量结合游客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环境属性的体验则在声景观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各景点旅游声景观基本满意;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环境属性的体验以物理属性的感知为前提,当声景观的物理属性处于一定阈值内,其环境属性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声景观 物理属性 环境属性 游客感知 体验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对体验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 被引量:28
19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1 位作者 涂玮 王坤 《旅游科学》 CSSCI 2013年第5期64-75,共12页
本文设计了"学习及好奇"、"责任与义务"、"社会因素"、"个人情感体验"、"教育体验"5个潜变量,构建了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对体验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并以国家4A级旅游区南京大屠... 本文设计了"学习及好奇"、"责任与义务"、"社会因素"、"个人情感体验"、"教育体验"5个潜变量,构建了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对体验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并以国家4A级旅游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探讨了此类旅游动机对体验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责任与义务"是游客访问战争纪念馆的主要动机,也是与传统旅游的根本区别之一,与"个人情感体验"及"教育体验"有较高的路径系数(0.97,0.48);(2)被动地参观战争纪念馆不利于游客体验的提高,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应该强调游客积极主动的参与,强调游客"责任与义务"方面的动机;(3)游客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几乎没有对死亡感兴趣的动机,因此战争纪念馆旅游不完全属于黑色旅游研究范畴;(4)旅游动机及体验是区分特殊兴趣旅游的主要标志,未来需从特殊兴趣旅游(如战争纪念馆旅游)角度进一步探索旅游体验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动机 体验 黑色旅游 战争纪念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测算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34
20
作者 胡美娟 周年兴 +1 位作者 李在军 亓秀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度2001-2011年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1年南京市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6.5%,人均生态承载...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度2001-2011年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1年南京市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6.5%,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年均0.79%的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生态建设、环境污染等是导致南京市生态足迹逐年上升的重要因素,而交流与贸易、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结构则有利于缓解生态压力扩大的态势;3)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显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工业废弃物排放量指标对南京市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大,与回归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未来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等提高城市生态建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足迹深度 足迹广度 偏最小二乘回归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