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义务与超道德的行为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真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62-67,共6页
区别道德义务与超道德行为对于我们认识道德的本质和合理的道德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道德义务所要求的,而不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超道德的要求。满足了道德义务的行为是道德的行为,违反了道德义务的... 区别道德义务与超道德行为对于我们认识道德的本质和合理的道德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道德义务所要求的,而不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超道德的要求。满足了道德义务的行为是道德的行为,违反了道德义务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没有违反道德义务的行为或者不为道德义务所禁止的行为则是道德上可允许的行为。将超道德的行为混同于道德义务会导致超道德的要求,在实践中会引起种种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 超道德的行为 超道德的要求 道德的 道德上可允许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元伦理学中的道德客观性问题与困难所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7,共8页
厘清何为元伦理学中的道德客观性问题及解决该问题的困难所在是正确和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先决条件。道德客观性问题是指:道德判断、道德要求或道德规范所蕴含的“规范性”或“绝对约束性”在理应的意义上何以可能是客观的,何以可能是独立... 厘清何为元伦理学中的道德客观性问题及解决该问题的困难所在是正确和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先决条件。道德客观性问题是指:道德判断、道德要求或道德规范所蕴含的“规范性”或“绝对约束性”在理应的意义上何以可能是客观的,何以可能是独立于我们主观认识、主观欲求的客观事实或客观真理。理应之“规范性”的非经验性或不可观察性,一方面使得“规范性”概念的准确含义有待进一步澄清,另一方面使得如何认识和证明这种“规范性”的存在,变得尤其困难。虽然可以将正确的道德判断视为先天知识,然而,众所周知,对于先天知识的理解与证明,其困难远大于对后天知识的理解与证明。道德的规范性要求实际上反映了伦理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即它们与外部世界的符合方向是相反的:自然科学要求我们的心灵状态符合外部世界,而伦理学则要求外部世界符合我们的心灵状态。这种相反方向的符合关系使得道德客观性证明的难度远大于自然科学客观性证明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客观性 规范性 绝对约束性 先天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耶尔的情感主义与非认知主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4,共6页
A.J.艾耶尔同意摩尔未决问题论证的结论:道德话语中"善"或诸如此类的概念所代表的成分不可能还原为经验可证实的自然属性,但不同意摩尔的看法,即认为这个成分是可认知的。他认为,既然这个成分不是经验可证实的,那么,它也是无... A.J.艾耶尔同意摩尔未决问题论证的结论:道德话语中"善"或诸如此类的概念所代表的成分不可能还原为经验可证实的自然属性,但不同意摩尔的看法,即认为这个成分是可认知的。他认为,既然这个成分不是经验可证实的,那么,它也是无法认知的;规范性的道德话语不过是说话者情感的表达。他的情感主义由此开辟了伦理学的非认知主义的研究理路,在当代英美元伦理学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深化我们今天的伦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耶尔 情感主义 非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 弗雷格-吉奇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金太尔的“启蒙计划”批判之批判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共11页
麦金太尔断言“启蒙计划”寻求道德问题上的理性共识并为道德进行辩护的工作是失败的,因为:其一,启蒙思想家中“没有一个人实际上成功过”;其二,启蒙计划导致现代西方根本的道德分歧是无解的,因为分歧的各方所诉诸的根本价值原则是不可... 麦金太尔断言“启蒙计划”寻求道德问题上的理性共识并为道德进行辩护的工作是失败的,因为:其一,启蒙思想家中“没有一个人实际上成功过”;其二,启蒙计划导致现代西方根本的道德分歧是无解的,因为分歧的各方所诉诸的根本价值原则是不可公度的;其三,启蒙计划导致现代西方道德支离破碎、严重无序,这是因为它的道德合理性论证将道德与历史语境相分离所致。然而,麦金太尔的上述论据要么站不住脚,要么缺少事实依据,因此,他对西方启蒙计划的批判是难以成立的。启蒙时期以来的理性依然是我们研究道德、解决道德问题难以取代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太尔 启蒙计划 不可公度 根本的道德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真 周文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3,共8页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批判时期、迎接挑战的时期和美德伦理学进路的确立时期。回顾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和关于美德的伦理学有着重要的区别,这一区别给美德伦理学的发展...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批判时期、迎接挑战的时期和美德伦理学进路的确立时期。回顾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和关于美德的伦理学有着重要的区别,这一区别给美德伦理学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后果与前景: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似乎比亚里士多德主义或幸福主义的美德伦理学更符合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概念;儒家伦理学毫无疑问是有关于美德的伦理学,争议主要在于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作为一种规范伦理学的研究进路与其他的规范伦理学的研究进路有可能互补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美德伦理学 关于美德的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非自然主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桂玲(译) +1 位作者 徐蓓(译) 陈真(译)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2,共7页
20世纪初摩尔版本的非自然主义主张我们据以理解所有其他规范性特征的根本特征是一种基本的非自然特征"好"。它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使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任何人都应当在意好的事情。斯坎伦为代表的21世纪的非自然主义则主张基本... 20世纪初摩尔版本的非自然主义主张我们据以理解所有其他规范性特征的根本特征是一种基本的非自然特征"好"。它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使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任何人都应当在意好的事情。斯坎伦为代表的21世纪的非自然主义则主张基本的非自然特征不是"好",而是一种理由关系,它既承诺了理由基本主义(即主张存在基本的理由关系),又承诺了理由基础主义(即主张除了理由关系以外的所有其他规范性特征都可以通过理由关系得到理解)。它可以避免摩尔版本的非自然主义所面临的问题,因为它主张具有某些自然特征的结果是好的,当且仅当有理由欲求具有这些自然特征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意那些好的事物。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拒绝理由基本主义,因为当我们追问为何有理由欲求具有好的结果的自然特征时,我们发现理由或理由关系并非是基本的。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拒绝理由基础主义,因为内在可欲性必须独立于支持内在可欲的理由来加以理解。我们必须尽其所能对内在可欲性提出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然主义 理由 规范性 理由基本主义 理由基础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