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加速主义的阿喀琉斯之踵——基于大模型发展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5
1
作者 吴静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从判别式人工智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作为技术基底的大语言模型不但引起了空前的关注,也成为科技创新产业竞相追逐的新热点。在内在结构方面,大语言模型虽展现出强大的泛化和涌现能力,但也存在泛化能力差、过度拟合、数据偏差... 从判别式人工智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作为技术基底的大语言模型不但引起了空前的关注,也成为科技创新产业竞相追逐的新热点。在内在结构方面,大语言模型虽展现出强大的泛化和涌现能力,但也存在泛化能力差、过度拟合、数据偏差等问题,其“涌现”现象也难以预测和控制。同时,大语言模型面临数据抗衰和模型退化的发展瓶颈。随着时间推移,性能受“模型漂移”的影响在多模态、多任务领域明显下降,商业化落地受阻,部分企业的先发优势难以超越。尽管大语言模型的突飞猛进被视为信息社会新阶段的标志,但是其发展面临着有待解决的挑战和限制,以及背后旷日持久的能源和财力消耗。因此,唯有深入研究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底层逻辑和运行原理,进行针对性测试和评估,批判性地审视其生成的价值逻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处理大语言模型对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解决人机协同及交互界面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泛化 模型退化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分析哲学与辩证哲学的对话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建军 桂起权 +1 位作者 翟玉章 潘天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82,共9页
这是一次两位分析哲学学者(翟玉章和潘天群,代表对辩证法的批判一方)与两位辩证论者(桂起权和张建军,代表对辩证法的辩护一方)之间的四人讨论会,主要是讨论在辩证法(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连同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 这是一次两位分析哲学学者(翟玉章和潘天群,代表对辩证法的批判一方)与两位辩证论者(桂起权和张建军,代表对辩证法的辩护一方)之间的四人讨论会,主要是讨论在辩证法(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连同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在于辩证矛盾和辩证逻辑。批评方翟和潘认为,"辩证逻辑"要么是混乱的,要么是非正统、非标准的变异逻辑。如果是前者,当以它宣扬赤裸裸的矛盾为由而抛弃之;如果是后者,它在逻辑家族中自有一席之地,但它和标准逻辑在概念上并不能相互定义。辩护方桂和张都提倡辩证逻辑,但在对形式逻辑及矛盾律的看法方面又不尽一致。张主张矛盾律和形式逻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违背;辩证矛盾绝不是逻辑矛盾,而是形式逻辑处理不了的另类矛盾。桂主张辩证逻辑是一种非经典逻辑,一种变异逻辑,矛盾律虽然不可违背,却可以超越,经典逻辑只是变异逻辑的极限情况。变异逻辑才是普遍情况。讨论的目的只在于澄清概念,消除含混,至于谁对谁错,没有最后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 分析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9
3
作者 曹孟勤 姜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7,共6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从哲学世界观视域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了对历史上人与自然"主奴关系"建构的不满和批判,从而摆正了人在世界中的合理位置,建构起一种新型的平等主义的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从哲学世界观视域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了对历史上人与自然"主奴关系"建构的不满和批判,从而摆正了人在世界中的合理位置,建构起一种新型的平等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秩序。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秩序建构,由于内在蕴含着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善待自然的道德责任,既要有所作为、又要避免胡作非为的行动方式,最终结果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唯有平等,才有真义的和谐;人与自然唯有平等和谐,才有共生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主奴关系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哲学走向发展哲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红桂 金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4-27,共4页
传统发展理论、生态哲学和发展哲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致思路径。传统发展理论崩解的原因在其缺少对发展问题的前提性批判、元问题的拷问。生态哲学体认到这一点,但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矛盾,使之无法彻底澄清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困惑。而... 传统发展理论、生态哲学和发展哲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致思路径。传统发展理论崩解的原因在其缺少对发展问题的前提性批判、元问题的拷问。生态哲学体认到这一点,但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矛盾,使之无法彻底澄清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困惑。而发展哲学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从本体论、思维方式、价值论、伦理观等诸方面扬弃了先前的理论,从根本上超越了生态哲学。因此,发展哲学必将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展理论 生态哲学 发展哲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女性主义身体哲学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华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7,共6页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将身体研究上升到其理论的核心位置。她们反对已经异化的身体概念,主张回归自然本真且生动活泼的身体,从身心合一而非身心分离的高度去思考自我和身体。她们详尽审视了二元思维的弊端,在对其批判和超越中,
关键词 身体哲学 女性主义者 身心合一 回归自然 二元思维 后现代 本真 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哲学走向发展哲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红桂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细致梳理了传统发展理论、生态哲学、发展哲学各自的理论路径。指出传统发展理论崩解的原因在其缺少对发展问题的前提性批判、元问题的拷问。生态哲学体认到这一点,但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矛盾,使之无法彻底澄清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 本文细致梳理了传统发展理论、生态哲学、发展哲学各自的理论路径。指出传统发展理论崩解的原因在其缺少对发展问题的前提性批判、元问题的拷问。生态哲学体认到这一点,但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矛盾,使之无法彻底澄清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困惑。而发展哲学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从本体论、思维方式、价值论、伦理观等诸方面扬弃了先前的理论,从而根本上超越了生态哲学。因此,发展哲学必将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展理论 生态哲学 发展哲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产权与契约关系——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读书札记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兆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1,共7页
根据黑格尔的理解,作为自由意志定在的财产权实现离不开契约交换,契约交换是财产权实现的中介。契约关系是自由意志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将单一意志变为共同意志,并在共同意志下实现财产所有权交换。依据是否以平等人格为前提,契约分为形... 根据黑格尔的理解,作为自由意志定在的财产权实现离不开契约交换,契约交换是财产权实现的中介。契约关系是自由意志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将单一意志变为共同意志,并在共同意志下实现财产所有权交换。依据是否以平等人格为前提,契约分为形式契约与真实契约。私人间契约关系具有偶然性,因而,私人契约关系内在地要求客观公共力量的存在。从经济关系的维度理解契约关系,这不仅有助于从学理上深刻把握契约关系的实质内容,更有助于把握《物权法》颁布对于当代中国现代性进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财产权 契约交换 契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自由意志的内在定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读书札记 被引量:7
8
作者 高兆明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1期20-25,共6页
道德是不同于外在法的内在法 ,自由意志在个人意志中的具体存在即为道德。道德不仅是主观精神 ,更是能行动的意志。
关键词 道德 自由意志 内在定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与解释——论海德格尔实际生活思想的表达方式及与中国哲学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38,共6页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生活为一切思想和哲学的出发点和源泉。这样,如何以恰当的方式通达它、表达它,而不使它受到概念化、抽象化、对象化的扭曲,就成为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海德格尔以领会和解释的原则取代直观原则,前者是适应生活流本...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生活为一切思想和哲学的出发点和源泉。这样,如何以恰当的方式通达它、表达它,而不使它受到概念化、抽象化、对象化的扭曲,就成为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海德格尔以领会和解释的原则取代直观原则,前者是适应生活流本身的更为自然、原发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表达动态的终极思想这一困难问题。这一表达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表达方式极有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生活 解释 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凄怆辉煌的人生——怀念哲学家舒炜光教授
10
作者 张之沧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0-270,共11页
舒炜光(1932-1988),男,安徽黟县人。1953年东北财经学院毕业,同年由国家教育部推荐师从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哲学系刘丹岩教授攻读研究生,后留校任教。23岁始出版专著和在《哲学研究》创刊号发表论文。1956年被评为“长春市社会主义... 舒炜光(1932-1988),男,安徽黟县人。1953年东北财经学院毕业,同年由国家教育部推荐师从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哲学系刘丹岩教授攻读研究生,后留校任教。23岁始出版专著和在《哲学研究》创刊号发表论文。1956年被评为“长春市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1983年晋升教授,并被国家学位委员会聘为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担任过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吉林省分会、吉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吉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先后被选为吉林省科学技术活动积极分子、长春市和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科协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师、连续4年被选为吉林大学优秀教师,1984年被授予吉林省中青年科学技术拔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家 教授 怀念 人生 精神家园 知识分子 政治家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写“中国伦理学”——读朱贻庭教授《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
11
作者 高兆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朱贻庭教授的《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基于当今中国现实,究天人之际,明古今通理,察源辨流,举纲张目,勾勒出现代"中国伦理学"轮廓体系。"中国伦理学"是立足中国历史与现实,用中华民族的语言,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朱贻庭教授的《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基于当今中国现实,究天人之际,明古今通理,察源辨流,举纲张目,勾勒出现代"中国伦理学"轮廓体系。"中国伦理学"是立足中国历史与现实,用中华民族的语言,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用特殊的概念、义理逻辑、话语体系所表达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说体系。"中国伦理学"似乎"说"的是中国"事"与"话",实乃是从"中国"的角度"说"人类大家庭的普遍之"事"与"理"。"中国伦理学"不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富有个性的精神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伦理学"繁荣昌盛的光明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贻庭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 中国伦理学 再写中国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区分——专名与谓词
12
作者 张立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6,共5页
现代逻辑创始人弗雷格认为专名与谓词分属不同的层次,具有很大差别;罗素、奎因等人认为专名是缩略的或人造的谓词,二者具有某种间接联系;伯奇认为专名本身就是谓词,二者具有直接联系。现代逻辑的产生使得专名的逻辑地位凸显,但随着现代... 现代逻辑创始人弗雷格认为专名与谓词分属不同的层次,具有很大差别;罗素、奎因等人认为专名是缩略的或人造的谓词,二者具有某种间接联系;伯奇认为专名本身就是谓词,二者具有直接联系。现代逻辑的产生使得专名的逻辑地位凸显,但随着现代逻辑的发展,对专名的处理越来越形式化,离人们的直觉也越来越远。其实,专名就是专名,谓词就是谓词,专名用个体常元来表示,谓词用谓词符号来表示,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将专名转化为谓词或与谓词相等同的观点忽略了二者的区别,而且也违背了人们的直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名 谓词 个体常元 摹状词 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恩·内尔森的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科学哲学观探析
13
作者 董美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基于对莱恩.内尔森的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科学哲学作一些梳理与阐释,聚焦于内尔森的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两方面,以期阐明内尔森关于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科学哲学的内涵,进而深入认识自然主义科学哲学理论。
关键词 自然主义 女性主义 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颐道德哲学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勇 陶涛(译) HUANG Yong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3,共14页
本文重点讨论程颐的道德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关注的问题则包括:为何要有道德、能否有道德、如何有道德、道德的人与道德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形而上学。相应地,本文基于程颐的乐、德性之知、仁、礼、理等核心概念分别对以上问题给出了... 本文重点讨论程颐的道德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关注的问题则包括:为何要有道德、能否有道德、如何有道德、道德的人与道德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形而上学。相应地,本文基于程颐的乐、德性之知、仁、礼、理等核心概念分别对以上问题给出了回答。在程颐看来,成为道德的人是一种快乐,每个人应该并且能够成为道德的人,并且对于不同种类的人应有不同程度的爱。程颐道德哲学最独特的地方在发展出了一种对古典儒学中的道德价值进行本体论-神学论阐释的道德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主义与中国哲学--迈克尔·普鸣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5
作者 迈克尔·普鸣 陶涛 赵静一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135,共5页
2018年,迈克尔·普鸣等教授在剑桥大学组织了"比较主义"研讨会,着重讨论跨学科、多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方法,并以一些具体主题为例进行研究尝试。本文以这次研讨会主要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访谈普鸣教授。其中... 2018年,迈克尔·普鸣等教授在剑桥大学组织了"比较主义"研讨会,着重讨论跨学科、多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方法,并以一些具体主题为例进行研究尝试。本文以这次研讨会主要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访谈普鸣教授。其中,主要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比较研究的方法与不足,及其研究中国哲学的观点与规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跨学科 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实验哲学与传统哲学之争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子夏 余雅晶 伍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101,共7页
实验哲学力图在批判传统哲学实践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哲学方法,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元哲学问题上的争论。然而由于未能明确问题的焦点何在,争论双方陷入了自说自话的窘境。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考察相关概念的清晰程度以及哲学实践的... 实验哲学力图在批判传统哲学实践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哲学方法,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元哲学问题上的争论。然而由于未能明确问题的焦点何在,争论双方陷入了自说自话的窘境。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考察相关概念的清晰程度以及哲学实践的实际情况来得出关于实验哲学的攻击目标及其正当性的结论。由分析可知,实验哲学矛头所指的对象当中,当代扶椅哲学因其运作方式的自然化转向而难以成为攻击目标,哲学家进行思想实验的正当性则取决于哲学家是否能以直觉为证据。直觉又可分为表面直觉和健全直觉。由于传统哲学家也倾向于拒绝将表面直觉作为证据,因此这场争论的问题应聚焦于健全直觉能否被用作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哲学 扶椅哲学 思想实验 直觉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时代的无产阶级化——评斯蒂格勒对马克思哲学的技术化解读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福公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39,共7页
贝尔纳·斯蒂格勒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他把由技术变革导致的劳动与知识的分离现象称作无产阶级化,并将诊断这一现代性症候的批判理论追溯到黑格尔和马克思。他从无产阶级化的逻辑视域出发重新诠释了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和... 贝尔纳·斯蒂格勒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他把由技术变革导致的劳动与知识的分离现象称作无产阶级化,并将诊断这一现代性症候的批判理论追溯到黑格尔和马克思。他从无产阶级化的逻辑视域出发重新诠释了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着重分析了马克思"机器论片断"语境中的一般智力与无产阶级化问题,最终走向基于技术自反性的自治解放之路。这一解读思路为我们推进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哲学的真实语境和科学方法论,以致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存在严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化 机器论片断 一般智力 工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论”视域中的当下主流社会哲学——以黑格尔法哲学为反思视角
18
作者 陈凡 高兆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1,共6页
可以从方法论、本体论与规范论这三个层次来理解整体论的内涵:方法论上,用具体的意义代替抽象的概念;本体论上,整体先于部分并统摄部分;规范论上,目的性的整体代替偶联性的整体。卢曼的社会系统论与罗尔斯和赫费的社会正义论作为当下主... 可以从方法论、本体论与规范论这三个层次来理解整体论的内涵:方法论上,用具体的意义代替抽象的概念;本体论上,整体先于部分并统摄部分;规范论上,目的性的整体代替偶联性的整体。卢曼的社会系统论与罗尔斯和赫费的社会正义论作为当下主流社会哲学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整体论的特征,但前者并不赞同规范的整体论,后者由于以先验原则为基础,在方法与本体上也很难与整体论画上等号。尝试将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解为对整体论的经典表述,从而对当下社会哲学的问题给出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论 黑格尔 社会系统论 分配正义 交换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工艺学的初次联盟——兼论《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福公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6,共8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出发,借助拜比吉和尤尔的工艺学思想资源,初步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基本特征及其促进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意义,从而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工艺学的初次联盟。这一理论努力既在...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出发,借助拜比吉和尤尔的工艺学思想资源,初步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基本特征及其促进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意义,从而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工艺学的初次联盟。这一理论努力既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既有的理论缺陷、拓展了新的理论视域,又因伴随而来的理论困境而提出了新的理论任务。这一隐性叙事逻辑的生成标志着马克思的三重逻辑变奏:在理论视域上,实现了从既有的分工、交换和分配领域向直接生产领域的转变;在研究对象上,推动了从一般层面的物质生产叙事向特殊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批判的转向;在逻辑进程上,开启了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向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的贫困》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逻辑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 拜比吉 尤尔 《哲学的贫困》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蒙培元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
20
作者 邵显侠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蒙培元先生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的核心是“情即理”,它既不是情感加理性,也不是符合理性的情感或情感与理性的混合体,而是情感本身自有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理性思想,能够真正将中国哲学的理性思想与西方哲学的理性... 蒙培元先生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的核心是“情即理”,它既不是情感加理性,也不是符合理性的情感或情感与理性的混合体,而是情感本身自有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理性思想,能够真正将中国哲学的理性思想与西方哲学的理性思想区别开来。蒙培元先生所首创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是他对中国哲学和哲学最为重要和最为独特的贡献,这一思想从新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本质的精神特质,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树立了新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培元 儒学 情感理性 推理能力 规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