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科学研究中的经验主义批判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之沧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1,共5页
科学并不全是经验归纳的结果 ,它迄今具有的不可靠性、可错性、局限性、片面性等缺陷 ,主要是经验主义的过错。科学不只是理性的事业 ,作为“大胆的猜测和假设” ,非理性经常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科学研究不能只限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 科学并不全是经验归纳的结果 ,它迄今具有的不可靠性、可错性、局限性、片面性等缺陷 ,主要是经验主义的过错。科学不只是理性的事业 ,作为“大胆的猜测和假设” ,非理性经常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科学研究不能只限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观察实验 ,还应该有自由的想像、大胆的试错、精深幽邃的沉思、独树一帜的创新、别出心裁的构建和虚拟 ,以及放荡醉狂的酒神意识、推翻旧范式的发散式思维、“怎么都行”的多元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主义 可错性 发散式思维 多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细胞形态之分析——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之一
2
作者 李庆生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细胞形态 原理研究 实践活动 因果性 目的意识 主体性 合规律性 因果联系 普遍必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共建
3
作者 张之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9,共8页
自 1 9世纪初黑格尔完成哲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后 ,人类自由驰骋的理智便开始向三个方向演变 ,即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但进入 2 0世纪后 ,这三大哲学就日益从分化趋向综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哲学、解释学、... 自 1 9世纪初黑格尔完成哲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后 ,人类自由驰骋的理智便开始向三个方向演变 ,即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但进入 2 0世纪后 ,这三大哲学就日益从分化趋向综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哲学、解释学、结构主义、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 ,都体现了三大哲学的融合。事实上 ,无论是眼下哲学的发展趋向、面对的研究对象、追求的实践目标、所处的知识背景 ,还是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的激烈挑战 ,都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携手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西方哲学 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提出“世界4”的理论根据——兼回应殷正坤先生的“商榷”一文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之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6,共7页
世界 4是指继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之后 ,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 ,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缩合为一 ,构建的一个美妙... 世界 4是指继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之后 ,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 ,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缩合为一 ,构建的一个美妙神奇的新天地。它是对塞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其实在性主要体现为有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信息和网络 ;有其存在形式———塞博空间和塞博时间 ;有其存在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根据。它与世界 3具有质的区别 ,突出地展示了人的主体性、想象性、虚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4 世界3 虚拟实体 塞博空间 超距离 理论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观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之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6-71,共6页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工业社会人类拥有的一种生存状态、精神样式和美学实践,其目的、性质、对象、形式、内容、功能和价值都发生“哥白尼式”变化。一种健全的、非祛魅的、更多尊严和更多自主性的文化将是非异化的、人道的、自由的、多元...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工业社会人类拥有的一种生存状态、精神样式和美学实践,其目的、性质、对象、形式、内容、功能和价值都发生“哥白尼式”变化。一种健全的、非祛魅的、更多尊严和更多自主性的文化将是非异化的、人道的、自由的、多元的、反本质主义的、非决定论的多种文化形式的混合体。特别是第四世界文化将日益超越政治、国家、阶级、种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真正实现自在和自为的统一;构建高质量的人文生态,塑造完整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非祛魅作用 技术自恋 人文生态 反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世界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之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8,共6页
第四世界作为本文提出的新概念 ,主要指谓 :继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之后 ,2 0世纪 ,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像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 ,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 第四世界作为本文提出的新概念 ,主要指谓 :继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之后 ,2 0世纪 ,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像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 ,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缩合为一 ,构建的一个美妙神奇的新天地。它是对塞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它反映了自然和人文进化的合力。它将宇宙推到一个新层次 ,展现了新世界的特征、趋势和价值。它代表着人类认知的组成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知识 构建 想像力 新概念 合力 新世界 信息社会 第四世界 塞博空间 能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美的觉识和创造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之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3,共7页
创建美的生态环境 ,需要认识美、爱护美和创造美。但如何觉识美和实现美却需要长期艰苦的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美不是个别而是整体。生态美就是整体美、系统美、结构美、和谐美、生命与环境的统一美。它凝聚着人类的全部劳动和智慧。不... 创建美的生态环境 ,需要认识美、爱护美和创造美。但如何觉识美和实现美却需要长期艰苦的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美不是个别而是整体。生态美就是整体美、系统美、结构美、和谐美、生命与环境的统一美。它凝聚着人类的全部劳动和智慧。不论何种美都需要培养、发现和创造。美是多方面的 ,有自然环境美、社会文明美、文化艺术美、情感心灵美 ,它们共同构成美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人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创建一个光明温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 整体美 和谐美 自然生态 人文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实践方法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之沧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0,共6页
马克思没有撰写方法论著作 ,原因是 ,他认为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反思历史 ,批判现实 ,改造社会 ,去除异化 ,公开地向广大世界挑战 ,谋求全人类的解放 ,最终实现人的真正本质和人性的全面复归 ,更胜于对一般纯粹的方法和逻辑的研究... 马克思没有撰写方法论著作 ,原因是 ,他认为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反思历史 ,批判现实 ,改造社会 ,去除异化 ,公开地向广大世界挑战 ,谋求全人类的解放 ,最终实现人的真正本质和人性的全面复归 ,更胜于对一般纯粹的方法和逻辑的研究。所以自从184 4年认定“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使多数人幸福”之后 ,就不再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 ,而是终生都在为砸碎无产阶级身上的镣铐奋斗不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方法论 社会批判 历史反思 预制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创新中的反经验主义
9
作者 张之沧 《学术界》 2002年第5期81-87,共7页
经验仅是获得一般性知识的来源。经验主义则是科学发现和理论创新的障碍。科学史上重大的科学理论 ,不论是“进化论”、“相对论” ,还是诸多社会科学理论都主要不是来自经验。相反都是基于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批判 ;其研究方法也都... 经验仅是获得一般性知识的来源。经验主义则是科学发现和理论创新的障碍。科学史上重大的科学理论 ,不论是“进化论”、“相对论” ,还是诸多社会科学理论都主要不是来自经验。相反都是基于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批判 ;其研究方法也都是从怀疑和反驳开始 ,往往采用的是反归纳、反实证的“试错法”、“发散式思维”、“多元方法论” ,以及一些非理性的革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创新 反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 试错法 发散式思维 多元方法论 科学发现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