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语义学传入中国的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葆嘉 刘慧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1,共10页
与中国传统语义学源远流长不同,西方语义学学科直到1825年才建立。1930年,西方语义学通过三条路径传入中国:"师辟伯(bedeutungslehre)→章士钊(语学)"的德国本土路径;"安藤正次(semantics)→王古鲁(意义学)"的日本... 与中国传统语义学源远流长不同,西方语义学学科直到1825年才建立。1930年,西方语义学通过三条路径传入中国:"师辟伯(bedeutungslehre)→章士钊(语学)"的德国本土路径;"安藤正次(semantics)→王古鲁(意义学)"的日本中介路径;"理查兹(significs)→李安宅(意义学)"的英人来华路径。直到1947年,高名凯引进语义学理论方法研究汉语,西方语义学才真正传入中国语言学界,这就是"布雷阿尔(sémantique)→高名凯(语义学)"的法国本土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学史 西方语义学 传入中国 四条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