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9
1
作者 胡耀娟 金娟 +2 位作者 张卉 吴萍 蔡称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73-2086,共14页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材料 石墨烯氧化物 石墨烯功能化 石墨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丽格 周泊 +1 位作者 陆天虹 蔡称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着重讨论了稀土离子掺杂、壳核结构及形貌和晶型结构对稀土磷酸盐纳米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为更加深入探索和研究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发光材料 荧光性能 壳核结构 稀土磷酸盐 稀土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磷酸铈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合成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丽格 周泊 +1 位作者 陆天虹 蔡称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701,共5页
利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不同晶型结构和形状的CePO4纳米发光材料。采用XRD、TEM、SEM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晶型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p... 利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不同晶型结构和形状的CePO4纳米发光材料。采用XRD、TEM、SEM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晶型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pH=1)制备的CePO4呈现纳米棒状并具有很好的结晶度,而在碱性溶液中(pH=12)制备的样品则为球状的纳米颗粒,结晶度较低。CePO4纳米材料的晶型结构也受制备温度的影响,在溶液pH=1时,120℃下制备的样品具有六方晶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逐渐有单斜晶型的产物生成,当温度达200℃时,制备的样品为纯单斜晶型。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条件下所制备的CePO4纳米材料均在300~400nm之间有强的发射谱带,但单斜晶型CePO4的荧光强度要远大于六方晶型的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 CE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非生物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改秀 孔晓英 +3 位作者 孙永明 李连华 袁振宏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以氧为电子受体具有很多优点,但氧阴极还原的反应动力学慢,会造成阴极电势的损失。因此,提高阴极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和降低催化剂的价格是MFC非生物阴极催化剂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FC中非生物...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以氧为电子受体具有很多优点,但氧阴极还原的反应动力学慢,会造成阴极电势的损失。因此,提高阴极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和降低催化剂的价格是MFC非生物阴极催化剂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FC中非生物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贵金属Pt、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以及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其中,非贵金属氧化物及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价格低廉,有望成为MFC非生物阴极Pt基催化剂的替代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氧还原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红Ⅱ与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毛慧 蔡炳锋 +1 位作者 赵波 王正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2-1335,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苏丹红Ⅱ与肌红蛋白(Mb)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结合常数K=3.84×107L/mol,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模拟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苏丹红Ⅱ与肌红蛋白(Mb)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结合常数K=3.84×107L/mol,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模拟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苏丹红Ⅱ和Mb相互作用的势能为-9 419.9 kJ/mol,静电能为-7 468.8 kJ/mol,范德华能为-1 951.0 kJ/mol。苏丹红Ⅱ与Mb中H is64残基形成氢键,苏丹红Ⅱ也能与疏水氨基酸残基,如能产生内源荧光的Phe33、Phe43、Phe106和Phe138等发生作用,这与苏丹红Ⅱ能使Mb荧光猝灭的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Ⅱ 肌红蛋白 相互作用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氧酸盐/SBA-15介孔杂化材料的稳定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蓉芳 杨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0,共6页
采用TG-DTA、XRD、FT-IR、低温N2吸附和ICP-AES等分析测试技术考察了共价固定的SiW11/SBA-15介孔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溶剂浸取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多金属氧酸盐物种SiW11O39[O(SiO-)2]6-的热稳定性比纯SiW11O39[O(... 采用TG-DTA、XRD、FT-IR、低温N2吸附和ICP-AES等分析测试技术考察了共价固定的SiW11/SBA-15介孔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溶剂浸取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多金属氧酸盐物种SiW11O39[O(SiO-)2]6-的热稳定性比纯SiW11O39[O(SiOH)2]4-化合物略低,在通常的焙烧脱模温度(500℃)下不能稳定存在,分解为SiO2和WO3,因此样品不宜采用焙烧方法脱模。杂化样品中的多金属氧酸盐物种有很强的抗溶剂浸取能力,在常温水溶液中的溶脱流失率远低于浸渍样品,表现出化学固定的优越性。但在高温水溶液中由于Si—O—W键的水解,多金属氧酸盐物种有相当程度的溶脱。水热处理后,杂化材料仍然保持六方介孔结构,孔壁收缩,孔径、孔容增大。多金属氧酸盐物种脱除后介观结构仍然保持的事实表明,这些物种主要键联于孔道内的孔壁表面,没有进入孔壁内的SiO2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SBA-15 杂化材料 热和水热稳定性 溶剂浸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对过氧化氢酶生物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史红霞 周慧 +1 位作者 陆天虹 黄晓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0-1314,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UV-V is)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Eu3+与过氧化氢酶(CAT)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易与O键合,因此,Eu3+主要与CAT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的羰基氧配位,引起肽链构象的变化,而构象的变化又会诱导... 采用紫外-可见(UV-V is)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Eu3+与过氧化氢酶(CAT)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易与O键合,因此,Eu3+主要与CAT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的羰基氧配位,引起肽链构象的变化,而构象的变化又会诱导CAT中的血红素结构的变化。当Eu3+浓度低时,Eu3+与CAT发生相互作用能使血红素的非平面性增加,转而使血红素中活性中心Fe(Ⅲ)的暴露程度增加,因此,使CAT的电化学活性和对H2O2还原的电催化活性提高。但当Eu3+的浓度高时,Eu3+会使CAT中血红素的非平面性降低,使血红素中活性中心Fe(III)的暴露程度降低,因此,降低了CAT的电化学和生物电催化活性。这说明不同浓度的Eu3+对CAT生物活性的影响不同,所以选择适当浓度的Eu3+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H2O2 生物电催化活性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W11/SBA-15介孔杂化材料的直接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金娥 杨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520,共6页
采用三嵌段共聚物EO20PO70EO20(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和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Na7PW11O39(PW11)为无机前驱体,由共缩合法一步合成了PW11/SBA-15介孔杂化材料.通过红外(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X射线衍... 采用三嵌段共聚物EO20PO70EO20(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和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Na7PW11O39(PW11)为无机前驱体,由共缩合法一步合成了PW11/SBA-15介孔杂化材料.通过红外(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X射线衍射(XRD)、低温N2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杂化材料和合成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不仅多金属氧酸盐的Keggin单元保留完整,且共价键联于介孔孔道内部,而且样品基本具有规整有序的六方介孔结构.TEOS预水解时间的长短对有序结构的构筑有明显影响,随预水解时间延长,样品的介观有序性增加.这是因为多金属氧酸盐对模板剂P123有盐析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多金属氧酸盐前驱物的溶解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多金属氧酸盐 杂化材料 Na7PW11O39 SBA-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修饰碳载Pd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改秀 陈婷婷 +1 位作者 唐亚文 陆天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0-2454,共5页
用络合还原法合成了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阳极碳载Pd(Pd/C)催化剂,并研究了电解液中的硅钨酸(SiWA)对甲酸在Pd/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iWA不但能提高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能增加电催化稳定性... 用络合还原法合成了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阳极碳载Pd(Pd/C)催化剂,并研究了电解液中的硅钨酸(SiWA)对甲酸在Pd/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iWA不但能提高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能增加电催化稳定性.这种促进作用与SiWA浓度有关.当SiWA浓度为0.40g·L-1时,促进作用最佳.当SiWA浓度大于0.40g·L-1时,由于过多的SiWA吸附在Pd/C催化剂上而覆盖了部分Pd活性位点,反而会降低促进作用.另外,由于SiWA在Pd/C催化剂上的吸附,降低了CO的吸附量,提高了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稳定性,也促进了甲酸通过直接途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硅钨酸 碳载Pd催化剂 电催化性能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膜电极的制备及氯霉素检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丽君 陆天虹 +1 位作者 李时银 杜江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8-342,共5页
以邻氨基酚(OAP)为功能单体,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在Pt上合成了CAP分子印迹(MIP)OAP膜(CAP-MIP-OAP/Pt)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对聚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膜电极对CAP检测有较好的... 以邻氨基酚(OAP)为功能单体,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在Pt上合成了CAP分子印迹(MIP)OAP膜(CAP-MIP-OAP/Pt)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对聚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膜电极对CAP检测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CAP检测的线性范围为4.33×10-8~3.09×10-6 mol/L,检出限为2.5×10-8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聚合 氯霉素 邻氨基酚 分子印迹聚合膜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对甲酸在碳载Pd催化剂上电氧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改秀 邓玲娟 +1 位作者 唐亚文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3-1176,共4页
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EDS)谱、X射线衍射(XRD)谱和电化学等技术研究了电解液中磷钨酸(PWA)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甲酸在碳载Pd(Pd/C)催化剂上电氧化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因吸附的PWA能促进甲酸在Pd/C催化剂上的脱氢而加速了甲... 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EDS)谱、X射线衍射(XRD)谱和电化学等技术研究了电解液中磷钨酸(PWA)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甲酸在碳载Pd(Pd/C)催化剂上电氧化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因吸附的PWA能促进甲酸在Pd/C催化剂上的脱氢而加速了甲酸的电氧化.这种促进作用与PWA的浓度有关,当PWA的浓度低于0.15 mg/mL时,该促进作用随PW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WA的浓度高于0.15 mg/mL时,过多吸附的PWA会覆盖过多Pd/C催化剂的活性点而使其电催化性能随PWA的浓度增大而降低.因此,当电解液中PWA的浓度为0.15 mg/mL时,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钨酸 甲酸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碳载Pd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的合成及铜离子荧光探针行为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助雄 吴婧 +1 位作者 沈健 王炳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0-1573,共4页
设计合成了4个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d).其结构由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发现,化合物4a~4d均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铜离子,作... 设计合成了4个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d).其结构由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发现,化合物4a~4d均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铜离子,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选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二芳基-3-(2-羟基-4 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 铜离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光催化剂对不同偶氮类染料光降解的光催化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玲娟 黄方千 +3 位作者 高丰琴 杨阳 杨改秀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5-709,共5页
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存在时,合成了ZnS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技术结果表明,制得的ZnS粒子尺寸均一,无团聚现象,平均粒径约为3.5nm。研究了ZnS光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对不同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 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存在时,合成了ZnS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技术结果表明,制得的ZnS粒子尺寸均一,无团聚现象,平均粒径约为3.5nm。研究了ZnS光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对不同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ZnS光催化剂对一些含—N—N—基团的偶氮类染料,如甲基橙(MO)、酸性嫩黄(AY)、酸性橙Ⅱ(AOⅡ)光催化降解效率高达88%以上,甲基红(MR)的光催化降解效率也达59.63%。表明—N—N—基团容易降解。染料分子本身的吸光性也起一定的作用,虽然二甲酚橙(XO)和亚甲基蓝(MB)分子中均不含—N—N—基团,但由于XO的最大吸收峰分布于430nm的紫外光区,其光催化降解效率可达43.83%,而MB最大吸收峰分布于664nm可见光区,因此,其光催化降解效率则非常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S光催化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 光催化降解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炭载Pd催化剂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滢 唐亚文 +3 位作者 高颖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5-988,共4页
研究了用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炭载Pd(Pd/C)阳极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发现在滴加还原剂NaBH4之前,在Pd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制得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均比不加NaOH的小。而且Pd粒... 研究了用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炭载Pd(Pd/C)阳极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发现在滴加还原剂NaBH4之前,在Pd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制得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均比不加NaOH的小。而且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与加入的NaOH溶液和PdCl2溶液的浓度比有关。在未加NaOH时制得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分别为20.2 nm和6.29,当加入的NaOH溶液和PdCl2溶液的浓度比为10时得到的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适中,分别为6.7 nm和3.45,因此,制得的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要比其它NaOH溶液和PdCl2溶液的浓度比时制得的Pd/C催化剂要好。且该制备方法简单,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炭载Pd催化剂 NAOH 液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有机农药污染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卜晓阳 吴敏 +3 位作者 周家宏 杨小弟 陆天虹 李卉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8-463,共6页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CD)等光谱方法研究了有机农药敌敌畏(DDVP)、乐果(DIM)、氧化乐果(OME)及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有效成分吩嗪-1-羧酸(PCA)与端粒脱氧核糖核酸(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有机农药分子可能主要以嵌入模...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CD)等光谱方法研究了有机农药敌敌畏(DDVP)、乐果(DIM)、氧化乐果(OME)及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有效成分吩嗪-1-羧酸(PCA)与端粒脱氧核糖核酸(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有机农药分子可能主要以嵌入模式与DNA结合,DDVP、DIM、OME以及PCA与端粒DNA之间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17×106、1.48×106、4.52×105和1.80×106 L/mol,与DNA结合能力的大小顺序为PCA>DIM>DDVP>OME。这些有机农药分子明显不利于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有机农药分子的嵌入削弱了DNA碱基对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对DNA的二级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使得DNA的双螺旋结构变得松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药污染物 脱氧核糖核酸 相互作用 嵌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酶葡萄糖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白红艳 王秀华 戴志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1-616,共6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无酶葡萄糖的检测方法。相对于酶法,该方法克服了由于酶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导致的在固定化过程中不稳定易失活的缺点,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 无酶 葡萄糖 传感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硝基-1H-吲哚-2-羧酸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与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慧 蔡炳锋 +2 位作者 赵波 李利 沈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5-679,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5-硝基-1H-吲哚-2-羧酸(NIA)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这基础上,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了NIA与牛血红蛋白(BHb)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NIA和BHb相互作用的静电能...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5-硝基-1H-吲哚-2-羧酸(NIA)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这基础上,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了NIA与牛血红蛋白(BHb)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NIA和BHb相互作用的静电能是-208.9 kcal.mol-1,范德华能为-180.5 kcal.mol-1,势能为-389.4 kcal.mol-1。NIA与BHb中A链上的Leu129、Ser133残基形成氢键,而NIA分子中的骨架苯环部分易与疏水氨基酸,包括产生荧光的Tyr残基等发生作用,这与NIA能使BHb荧光淬灭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硝基-1H-吲哚-2-羧酸 牛血红蛋白 相互作用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量Ir/C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玉芝 孔庆梅 +2 位作者 陆天虹 周益明 唐亚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研究电流型电化学氨气传感器阳极碳载Ir(Ir/C)催化剂电催化NH3氧化性能.实验表明,在NaC lO4中性电解液中,Ir/C催化剂对NH3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与Ir载量有关.其中以Ir载量为10%(by m ass)的Ir/C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最好,稳定性和灵敏度也最高... 研究电流型电化学氨气传感器阳极碳载Ir(Ir/C)催化剂电催化NH3氧化性能.实验表明,在NaC lO4中性电解液中,Ir/C催化剂对NH3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与Ir载量有关.其中以Ir载量为10%(by m ass)的Ir/C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最好,稳定性和灵敏度也最高.此外,NH3在不同载量的Ir/C催化剂上电催化氧化的电流密度与NH3浓度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此类Ir/C催化剂在电流型电化学氨气传感器中可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C催化剂 氨气氧化 催化活性 Ir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载Pd-Pt催化剂中Pd和Pt原子比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羽洁 唐亚文 +2 位作者 陈煜 周益明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研究了不同Pd和Pt原子比的炭载Pd-Pt(Pd-Pt/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醇性能。发现当Pd和Pt原子比从20∶0增加至17∶3时,Pd-Pt/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逐步增加,而对甲醇氧化均元电催化活性,表明有很好的抗甲醇能力。但... 研究了不同Pd和Pt原子比的炭载Pd-Pt(Pd-Pt/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醇性能。发现当Pd和Pt原子比从20∶0增加至17∶3时,Pd-Pt/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逐步增加,而对甲醇氧化均元电催化活性,表明有很好的抗甲醇能力。但当Pd和Pt原子比增加至16∶4时,虽然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还在增加,但抗甲醇能力下降。所以当Pd-Pt原子比为17∶3时,Pd-Pt/C有很好的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醇能力,可以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阴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碳载Pd-Pt催化剂 抗甲醇能力 氧还原 原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对甲酸在碳载Pt催化剂上电氧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改秀 邓玲娟 +1 位作者 唐亚文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76-1479,共4页
用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等测试技术研究了电解液中的磷钨酸(PWA)对甲酸在碳载Pt(Pt/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PWA不但能提高甲酸在Pt/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而且也能提高其电催化稳定性。这... 用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等测试技术研究了电解液中的磷钨酸(PWA)对甲酸在碳载Pt(Pt/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PWA不但能提高甲酸在Pt/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而且也能提高其电催化稳定性。这种促进作用与电解液中PWA的浓度有关,当电解液中PWA的质量浓度为0.10 g/L时,这种促进作用最佳。这主要是由于电解液中PWA质量浓度>0.10 g/L时,吸附到电极表面的PWA的量太多,占据了Pt/C催化剂电极中Pt表面的部分活性位点,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碳载铂催化剂 磷钨酸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