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5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其出路——以南京师范大学毕博平台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振 王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80-83,共4页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改革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改革若干误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进一步完善高校...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改革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改革若干误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改革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化教学改革 毕博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共管理趋势的制度供求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金太军 沈承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执政党执政理念与现存制度安排的变化为区域公共管理提供了宏观环境和制度保证;区域公共问题的急剧滋生迫使政府进行治理方式上的变革;国内外区域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为我国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知识积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区域公共管理的高... 执政党执政理念与现存制度安排的变化为区域公共管理提供了宏观环境和制度保证;区域公共问题的急剧滋生迫使政府进行治理方式上的变革;国内外区域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为我国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知识积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区域公共管理的高效运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巨大的制度设计成本导致制度变迁的难度加大;决策者的特殊利益导致制度供给和执行复杂化。我国区域公共管理改革呈现必然性、渐进性与多样性、不平衡性及一定的不稳定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行政 区域公共管理 制度变迁 供给需求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融合与公共管理变革 被引量:1
3
作者 骆勇 吴玑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328-7329,共2页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长三角区域公共管理开始逐渐呈现出变革的态势,在区域融合过程中,原有的公共管理方式面临着危机,从客观上也要求其必须进行变革。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融合 区域公共管理 公众话语权 区域政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共管理与官僚制的内在逻辑及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左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2期82-85,共4页
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的转变是二者内在相通性基础上的递进性发展。新公共管理范式并不是对官僚制的摈弃,而只是对其弊端和时代缺陷进行修缮。新公共管理与官僚制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我国行政改革的价值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官僚制 公共管理 公共行政 行政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职责视角下机构限额管理何以优化:同构规制抑或异构自主
5
作者 胡凤飞 邱实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4,共10页
机构限额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的规模,防止“机构膨胀”造成行政成本的增加。政府职责是机构设置与改革的逻辑起点,可以将机构限额管理的优化研究放置到政府职责的视角下。机构限额管理的本质是在职责同构的框架下通过总额... 机构限额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的规模,防止“机构膨胀”造成行政成本的增加。政府职责是机构设置与改革的逻辑起点,可以将机构限额管理的优化研究放置到政府职责的视角下。机构限额管理的本质是在职责同构的框架下通过总额限定的方式对机构设置进行规制,即以行政层级为基础划定机构总额的限度、以必设机构为依托保证机构限额的有效、以职责刚性为条件保持机构限额的稳定。同构规制下机构限额管理的弊端抑制了地方机构自主性及积极性的发挥。为消除相应弊端,优化机构限额管理的现实作用,应从职责异构的角度对其进行创新探索,最大限度增加地方机构设置的自主性。在肯定职责异构对机构限额管理创新作用的同时,应进一步明晰职责异构在我国机构职能体系中的适用底线,并分析职责异构在机构限额管理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为优化机构限额管理,应在职责同构的框架下探索限度内的职责异构,在改革总额限定模式和细化政府职责清单的同时优化同构规制形式,明晰异构自主空间,有效嫁接同构规制与异构自主,在保证机构限额管理作用的同时充分激发机构限额管理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额管理 政府职责 职责同构 职责异构 机构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竹宇 徐美珠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制度是价值规则的具体外化。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离不开特定价值取向的指导,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转型期我国公共人力管理价值取向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录用、培训考核等制度的设计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 价值取向 制度设计 新公共服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 被引量:5
7
作者 褚惠萍 吴自斌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6-190,共5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灵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确立有其内在的政治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可行依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灵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确立有其内在的政治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可行依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层次性的特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科学化、和谐化、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管理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沛然 汪娟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7,共6页
如何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提升农村基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打通阻碍供需资源平衡配置的关键节点,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南京市江宁区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方面探索出... 如何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提升农村基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打通阻碍供需资源平衡配置的关键节点,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南京市江宁区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方面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即从政府、社区、村民三方面出发,以社会组织为支点,以社会资源为支撑,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就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进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引导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资源深入社区,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嵌入式服务,逐步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及其对社区的认同感,营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多元主体参与 多元资源协同 农村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及其消解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明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63-68,共6页
突发公共事件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能否及时应对事件,化解矛盾,实现公众知情权,直接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信力,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事实说明,坚持信息公开是迅速平息事件的关键。但在实践中,面对突发公共事... 突发公共事件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能否及时应对事件,化解矛盾,实现公众知情权,直接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信力,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事实说明,坚持信息公开是迅速平息事件的关键。但在实践中,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公开事件信息存在困难。文章认为,消解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必须将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改进相结合,发挥政府、媒体、民间组织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政府信息公开 知情权 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本管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自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8-213,共6页
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新发展和新阶段。能本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新视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实践和制度机制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以培养大... 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新发展和新阶段。能本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新视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实践和制度机制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为目标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能本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能本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公共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5
11
作者 莫春菊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现代化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而公共性则是当今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和品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效化解自身的各种困境。走向公共性,是... 现代化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而公共性则是当今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和品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效化解自身的各种困境。走向公共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现代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晖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30-32,共3页
目前我国处在公共危机多发期,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迫在眉睫。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法律不完善、机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信息不畅通等诸多不足。我国政府应在法律保障、机构设置、信息公... 目前我国处在公共危机多发期,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迫在眉睫。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法律不完善、机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信息不畅通等诸多不足。我国政府应在法律保障、机构设置、信息公开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 政府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晖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2,共4页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果断处置,合理管理。管理应该分阶段进行:危机爆发前,培养危机意识,建立预警系统,加强政研合作;危机发生后,确保信息公开,动员社会力量;危机结束后,做好善后工作,消除危机后果,总结经验教训,启动...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果断处置,合理管理。管理应该分阶段进行:危机爆发前,培养危机意识,建立预警系统,加强政研合作;危机发生后,确保信息公开,动员社会力量;危机结束后,做好善后工作,消除危机后果,总结经验教训,启动政治问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共危机 管理 政府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边界的伦理学划分:蔡元培大学理想范型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洪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1,共6页
作为具体、个别的大学,其指称是明确而清楚的。但作为一般社会组织的大学,其边界的划分却是模糊而困难的。将大学与其他社会组织划分开来,是大学边界存在的意义所在。对大学边界追问的努力,一方面力图在保证大学组织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 作为具体、个别的大学,其指称是明确而清楚的。但作为一般社会组织的大学,其边界的划分却是模糊而困难的。将大学与其他社会组织划分开来,是大学边界存在的意义所在。对大学边界追问的努力,一方面力图在保证大学组织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使大学的合理内核不受伤害;另一方面也期望在大学迷惘自失之时,为其寻得回归正途的路标。面对"理想的大学"、"好的大学"这样充满价值判断意味的概念,大学的伦理精神正是为大学划定边界的本体规定。大学的伦理精神具体表现为大学的"人本性、宽容性、开放性、超越当下性、批判性"等伦理特质,在蔡元培的大学实践,特别是"大学理想范型"的构建过程中,其伦理指向性清晰可辨。这也许正是蔡元培数十年前的改革至今对大学发展影响深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边界 伦理划分 蔡元培 理想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权利与政府能力之平衡:公共服务基本尺度的新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裕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7,共9页
明确公共服务的“基本”尺度,是公共服务理论建设及国家制定公共服务发展战略的前提,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遵循这一原则,不仅要确立基本权利思维,而且要充分认识政府能力的限度,考量基本权利与政府能力的协调平衡。... 明确公共服务的“基本”尺度,是公共服务理论建设及国家制定公共服务发展战略的前提,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遵循这一原则,不仅要确立基本权利思维,而且要充分认识政府能力的限度,考量基本权利与政府能力的协调平衡。一般而言,依据政府能力与基本权利的平衡程度,可以把基本公共服务分为强-高型、弱-高型、弱-低型、强-低型等发展样态。其中,强-高型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样态,应该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在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确立公共服务的“基本”尺度:既要以基本权利为基准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范围和标准,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又要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财政承受能力,做到基本公共服务的“量力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权利 政府能力 动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行政中的感知问责:分析框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延伟 徐陈璧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95,M0007,共19页
作为现代民主治理的主要标志之一,问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面对客观问责制度时,不同的问责对象总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的主观认知与解读,进而影响其行为与决策。感知问责作为连接宏观问责制度与微观个体行为之间的“桥梁”,可有效弥... 作为现代民主治理的主要标志之一,问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面对客观问责制度时,不同的问责对象总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的主观认知与解读,进而影响其行为与决策。感知问责作为连接宏观问责制度与微观个体行为之间的“桥梁”,可有效弥合两者之间的鸿沟,提升问责效能。目前,国际公共行政学者已经关注到这一概念,并开展一些研究。论文首先梳理国际公共行政学者对于感知问责的相关学术研究,便于我国公共行政学者与实务者了解并熟悉该议题。基于现有研究,论文从个体、组织与制度三个层面,围绕八个因素建立一项分析框架,为我国公共行政学者开展感知问责研究提供理论指引。在个体层面,论文关注三个因素:自我效能感、自主性与个体官僚与领导关系。在组织层面,主要关注两个因素:组织支持度与组织透明度。在制度层面,主要关注三个因素:问责主体的特征、问责标准的特征与问责过程与内容的特征。在未来,我国的公共行政学者可以聚焦感知问责的概念建构、解释、后果与管理议题,为感知问责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感知问责 分析框架 研究议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共治的公共性理路——基于乡村振兴与县城城镇化建设的阐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业苗 张湘沂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15,共12页
公共性是县域城乡社会结构的内在关系,也是县域城乡共治的核心机制。受到城镇化发展持续影响,县域中的城镇和乡村公共性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乡村公共性在城镇化中大量流失,造成乡村社会主体互动减少、公共利益缺乏等问题。尽管国家... 公共性是县域城乡社会结构的内在关系,也是县域城乡共治的核心机制。受到城镇化发展持续影响,县域中的城镇和乡村公共性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乡村公共性在城镇化中大量流失,造成乡村社会主体互动减少、公共利益缺乏等问题。尽管国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加大了乡村公共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供给,部分地恢复了乡村公共性,但一些地方政府按照城市公共性逻辑再建乡村公共性,偏离了乡村有效治理对公共性的诉求。鉴于越来越多农民包括返乡农民举家进县城生活,县城成为优化城镇化结构和调整城乡关系的关键性支撑,县域中的乡村治理需要对接县城治理,并依托县城公共性兼顾乡村公共性的机制,促进县城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和覆盖,进而破解乡村振兴和乡村公共性限度,实现县域城乡高质量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城乡共治 乡村振兴 县城城镇化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到自我的镜视:人机交互中的情感投射与误认
18
作者 徐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人机交互关系的形成,情感关系是人机交互关系的重要维度。数字复生和AI聊天伴侣从不同侧面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但又容易在自我的欲望投射下形成过度期待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带来自我镜视化的情感误认,从而落入情感...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人机交互关系的形成,情感关系是人机交互关系的重要维度。数字复生和AI聊天伴侣从不同侧面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但又容易在自我的欲望投射下形成过度期待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带来自我镜视化的情感误认,从而落入情感陷阱,造成情感依赖。人机交互关系是一种“它异关系”,而非“他者关系”,个体需要认清两者之间的边界,正视自己的情感,通过社会性建构,回归真实自我,才能建立起良性互动的人机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与修复:“结构-过程”视角下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19
作者 邱实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6,共11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基层政府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其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并不是单一性的具体问题,而是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由多方因素引发的综合问题,因此形成了多类型的外在呈现。现实中,基...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基层政府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其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并不是单一性的具体问题,而是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由多方因素引发的综合问题,因此形成了多类型的外在呈现。现实中,基层政府治理能力通过政府结构和行政过程呈现出来,既定的条块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基层政府履行治理职责的条件,“结构”与“过程”呈互赖互动关系。因此,以“结构-过程”为分析视角,从结构刚性与过程异化探查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的成因可知,其显示出纵向结构、条块结构和政社结构刚性所导致的治理过程“合规化”“多重化”“偏向化”以及相应的权责失衡、负担过度和社会治理虚化等问题。基于此,从“结构优化”和“过程修复”进一步寻求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方式:一方面,以“职责”柔化目标刚性,优化基层政府的治理结构,使之契合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为过程修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技术”修复运行机制,提升基层政府的治理效能,即通过行政技术、治理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共同介入实现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整体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基层政府 治理能力 政府结构 政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而非旁观者:不幸事件中的儒家立场
20
作者 吴先伍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05,F0002,共10页
亚当·斯密和伯纳德·威廉斯都区分了旁观者和行动者,亚当·斯密强调人们应当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成为公正的旁观者,而伯纳德·威廉斯则认为由于受到运气的影响,人们都是现实的旁观者,不可能成为公正的旁观者,即使站在第... 亚当·斯密和伯纳德·威廉斯都区分了旁观者和行动者,亚当·斯密强调人们应当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成为公正的旁观者,而伯纳德·威廉斯则认为由于受到运气的影响,人们都是现实的旁观者,不可能成为公正的旁观者,即使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也不能保持公平、公正。由于公正的旁观者过度地强调理性而削弱了情感在道德中的作用,因此这与儒家不相容;尽管现实的旁观者又分为作为行动者的旁观者和单纯的旁观者,实际上最终都统一于单纯的旁观者,从而以一种相对冷静乃至冷漠的态度对待不幸事件中的受害者,而这与儒家的仁爱原则背道而驰。虽然儒家在不幸事件中的立场比较倾向伯纳德·威廉斯的行动者立场,但是儒家的行动者不限于直接的行动者和间接的行动者,而是把所有人都纳入行动者的范围之中。儒家这么做是要强调自我对于他者的责任,自我要为他者的不幸负责,不仅要承担制度规范规定的责任,而且要超出制度规范之外承担对他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 行动者 儒家 不幸事件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