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俞良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7,89,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形成和提出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理论。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苏俄发展的各个时期均正确地认识到,苏维埃俄国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马克思、恩格斯形成和提出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理论。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苏俄发展的各个时期均正确地认识到,苏维埃俄国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阶段"。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从这个基础性理论出发,形成和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和策略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监督的思想及其当代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俞良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5,共6页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时提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里,必须由民众对公职人员实行选举制、监督制和随时可以撤换的制度,以防止他们演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僚。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了加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思想。在中...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时提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里,必须由民众对公职人员实行选举制、监督制和随时可以撤换的制度,以防止他们演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僚。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了加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深刻的社会主义监督必要性的理论,提出了全面的系统的监督途径的思想,这就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典作家 社会主义监督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 理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
3
作者 俞良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0,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二是反对制定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十分完善的方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有新特点,即高...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二是反对制定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十分完善的方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有新特点,即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的愿望,以广大群众的意见为依据,认为被广大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东西。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压倒一切的标准"理论,其内容一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不断地增加人民的收入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标准 “比旧制度好” “压倒一切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曲折前进的理论
4
作者 俞良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59,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和揭示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发展趋势的时候,形成了俄国农村公社及俄国社会前进过程有曲折的思想,列宁明确地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前进的理论,斯大林阐述了中国革命曲折前进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和揭示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发展趋势的时候,形成了俄国农村公社及俄国社会前进过程有曲折的思想,列宁明确地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前进的理论,斯大林阐述了中国革命曲折前进的理论。他们还揭示了俄国、中国的革命运动及社会前进过程产生曲折的原因,提出了克服曲折的途径——发现社会前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着力于展开关键环节,以克服前进过程中的曲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农村公社 苏俄经济建设 中国革命 曲折前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特殊性的理论
5
作者 俞良早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未能就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的特殊性作深入的研究,未能就这个问题形成和提出深刻的理论,可是他们在俄国社会发展途径能否不同于西方的问题上持小心谨慎的态度,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列宁着眼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未能就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的特殊性作深入的研究,未能就这个问题形成和提出深刻的理论,可是他们在俄国社会发展途径能否不同于西方的问题上持小心谨慎的态度,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列宁着眼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了俄国的社会发展途径区别于西方国家发展途径的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的建设与社会发展"走自己的路"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俄国社会发展 中国建设与社会发展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 被引量:2
6
作者 俞良早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2,共5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俄国农民被旧制度置于"活不成也死不了的境地";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印度农民"被投入苦海"。由此在俄国革命过程中,农民"是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在东方其他国家,农民已经接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俄国农民被旧制度置于"活不成也死不了的境地";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印度农民"被投入苦海"。由此在俄国革命过程中,农民"是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在东方其他国家,农民已经接受了苏维埃的思想,可以在这些国家建立农民苏维埃。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应该得到全社会帮助的思想里可以获得东方新政权帮助农民的思想启示;列宁则就新政权从生活上和生产上帮助农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国家 农民 新政权 帮助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双重使命”的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俞良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9,共6页
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作分析,阐述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摧毁了"社会的整个结构"的观点,形成和提出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的观点。列宁通过研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的... 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作分析,阐述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摧毁了"社会的整个结构"的观点,形成和提出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的观点。列宁通过研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的事实,阐述了西方列强"大大加速"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马克思、列宁指出,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殖民地所做的一切,不会使东方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现代生产力,殖民地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才能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殖民地 西方列强 资本主义发展 “双重使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俞良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3,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根据俄国、印度和中国的材料,研究和阐述了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特点,揭露和批评了其弊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俄国等东方国家集权的政...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根据俄国、印度和中国的材料,研究和阐述了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特点,揭露和批评了其弊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俄国等东方国家集权的政权与政府往往帮助新生资产者剥削农民;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权与政府往往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使本国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列宁提出,沙皇政权实行的是专制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由沙皇独掌全部政治权力,残酷统治和压迫广大人民。十月革命时期及其以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对建设新政权与新政府进行了探索,形成并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观点: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列宁主张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权与政府;1918年春,列宁主张建立坚强有力但受到有效监督的新政权与新政府;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建立有文化的国家机关和精简与节约的国家机关;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1919年共产国际建立以后,列宁主张在东方一些国家建立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些国家的新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列宁 东方 政权与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工人阶级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俞良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5,共5页
俄国、中国的工人阶级执政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主张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迂腐态度,反对教条主义。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求对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进行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的教育,抵制错误的思想倾... 俄国、中国的工人阶级执政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主张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迂腐态度,反对教条主义。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求对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进行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的教育,抵制错误的思想倾向。可是,他们这方面的建设存在偏差,如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建成"标准"的观点,降低了社会主义的标准,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阶级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 理论发展 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工人阶级国家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理论
10
作者 俞良早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80,共8页
马克思描述和肯定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肯定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的产物,肯定地论述了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趋势。列宁形成和提出了利用现成的经济形式的思想,形成和提出了给小农经济发展以推动力的思想... 马克思描述和肯定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肯定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的产物,肯定地论述了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趋势。列宁形成和提出了利用现成的经济形式的思想,形成和提出了给小农经济发展以推动力的思想。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就利用私营工商业的作用阐述了重要的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资本主义作用 俄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作家东方社会曲折前进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11
作者 俞良早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40,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俄国农村公社以及俄国社会的前进道路将是不平坦的,是曲折的。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明确地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曲折前进的理论。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俄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国家经...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俄国农村公社以及俄国社会的前进道路将是不平坦的,是曲折的。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明确地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曲折前进的理论。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俄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国家经济建设曲折前进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曲折前进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作家 俄国社会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曲折前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列宁社会政治观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俞良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共8页
列宁主张建立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批评孟什维克的主张是组织路线上的机会主义。1917年列宁主张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不应该夺取和掌握政权,由此列宁批评孟什维克是怯懦的改良主... 列宁主张建立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批评孟什维克的主张是组织路线上的机会主义。1917年列宁主张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不应该夺取和掌握政权,由此列宁批评孟什维克是怯懦的改良主义者。1917年列宁主张使俄国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上,而未提出使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严密 《四月提纲》 “准备阶段” 十月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一般途径和特殊途径的理论——研读《〈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 被引量:3
13
作者 俞良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37,共7页
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恩格斯考察和研究了世界历史和俄国农民公社的历史与现实,得出结论:俄国的社会发展或者经历世界历史的一般途径,即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由资本主义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或者经历特殊途径,即以农民... 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恩格斯考察和研究了世界历史和俄国农民公社的历史与现实,得出结论:俄国的社会发展或者经历世界历史的一般途径,即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由资本主义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或者经历特殊途径,即以农民公社为有利条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恩格斯全面地研究了俄国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指出俄国社会发展选择何种途径——究竟是一般途径还是特殊途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恩格斯的理论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值得人们认真地学习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社会发展 一般途径 特殊途径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摆脱资本主义文化危害的可能性与困境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4-97,共4页
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和对东方社会的危害,它对经济无休止的增长,唤起了人民难以遏制也难以满足的持续提高的期望将引发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深受其资本主义文化所带来的一系... 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和对东方社会的危害,它对经济无休止的增长,唤起了人民难以遏制也难以满足的持续提高的期望将引发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深受其资本主义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具备摆脱资本主义文化危害的可能性条件,但也存在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相悖论的诸多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良早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20,共5页
斯大林在正确地认识中国革命特点的同时,反对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左”倾思想,即反对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速度上的“左”倾思想,反对关于中国建立苏维埃问题上的“左”倾思想,反对关于否定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必要性的“左”倾思想。他还就... 斯大林在正确地认识中国革命特点的同时,反对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左”倾思想,即反对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速度上的“左”倾思想,反对关于中国建立苏维埃问题上的“左”倾思想,反对关于否定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必要性的“左”倾思想。他还就中国社会的改造、进步与发展提出了一些重要认识,如认为中国未来的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建立这个政权有利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中国革命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俄、中等国发展先进文化的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良早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1期32-38,共7页
对于在落后国家发展先进文化,马克思恩格斯评论了俄、中等国革命前因循守旧的文化传统和对皇权愚忠的文化传统,此后在具休实践中,列宁、毛泽东就先进文化建设提出先进文化是人类在旧社会创造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苏维埃制度有利于... 对于在落后国家发展先进文化,马克思恩格斯评论了俄、中等国革命前因循守旧的文化传统和对皇权愚忠的文化传统,此后在具休实践中,列宁、毛泽东就先进文化建设提出先进文化是人类在旧社会创造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苏维埃制度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要以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先进文化 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党的制度建设入微探索的学术力作——读韩强教授新著《党的制度建设研究》
17
作者 俞良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9-140,共2页
春节前夕韩强教授将他的新著《党的制度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7月版)惠寄予我,这几天抽空阅读,收益和感想颇多。韩强教授是一名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他多年来潜心研究党的制度建设,已经发表了许多有理论力度的学术... 春节前夕韩强教授将他的新著《党的制度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7月版)惠寄予我,这几天抽空阅读,收益和感想颇多。韩强教授是一名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他多年来潜心研究党的制度建设,已经发表了许多有理论力度的学术论文。这部《党的制度建设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和升华,是作为山东省理论界《党建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而出版的,也是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2007年度重点课题的成果而推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制度建设 学术论文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研究 力作 研究成果 系列丛书 党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作家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18
作者 俞良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10,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中国等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和肯定。十月革命后特别是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明确地形成和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说明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与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中国等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和肯定。十月革命后特别是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明确地形成和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说明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关系,并且指出有些经济措施或经济形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同时将经济上的利用与政治上的团结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非公有制经济 市场经济 私营企业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俄、中等国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形式特殊性的理论
19
作者 俞良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8,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提出,由于俄、中等国革命前政治状况的特殊性,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组织形式上呈现出秘密性、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等特点。列宁和毛泽东正视工人阶级执政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以及本国政治发展的传统,认为工人...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提出,由于俄、中等国革命前政治状况的特殊性,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组织形式上呈现出秘密性、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等特点。列宁和毛泽东正视工人阶级执政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以及本国政治发展的传统,认为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是组织上团结和统一的党,必须是由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分子组成的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阶级执政党 组织形式 秘密性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作家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及其当代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俞良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2,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十分恶劣的民生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体现出他们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关心。十月革命后,尤其是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就无产阶级国家解决民生问题提出和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民...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十分恶劣的民生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体现出他们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关心。十月革命后,尤其是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就无产阶级国家解决民生问题提出和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民生问题上的理论发展,一是提出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于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二是将改善人民的生活寓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三是形成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改善民生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作家 民生问题 思想 当代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