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妈祖”原型与许地山小说的关系 |
张永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2
|
现代背景下的农业文化表述——论沈从文湘西散文系列 |
沈义贞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2
|
|
3
|
论语词组合关系历时变化的理据 |
韩陈其
季龙花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1
|
|
4
|
“通变”中的《牡丹亭》——在东南大学戏曲名家昆曲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
陈美林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
|
|
5
|
“铸鼎像物,遗貌取神”——《儒林外史》研究回顾系列之一 |
陈美林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6
|
论《易传》和《老子》基本思想体系的一致 |
徐克谦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0 |
|
7
|
重视对“剪灯”系列小说的研究——《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序 |
陈美林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0 |
|
8
|
21世纪:审美形象建立的方法──否定论美学系列研究之一 |
吴炫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
9
|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发表与唐圭璋遭“中央大学”解聘 |
曹济平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0
|
“唯补词”初探 |
刘丹青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74
|
|
11
|
试论“来”的替代条件 |
潘文
申敬善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12
|
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用功能 |
段业辉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9
|
|
13
|
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期待──试论西方文学中的“家庭天使” |
杨莉馨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41
|
|
14
|
词类和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 |
刘丹青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40
|
|
15
|
论先秦“小说” |
徐克谦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3
|
|
16
|
论《五灯会元》中同形动量词 |
张美兰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5
|
|
17
|
汉语詈语的文化蕴含 |
尹群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3
|
|
18
|
汉语量词的宏观分析 |
刘丹青
|
《汉语学习》
|
1988 |
19
|
|
19
|
“到”的连词用法及其语义 |
刘丹青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8
|
|
20
|
异形词规范的操作原则 |
徐昌火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