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12
1
作者 俞良早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4,共12页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现为他研究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方革命的关系,提出世界革命进程"四步骤"的理论;研究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提出把当前斗争和...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现为他研究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方革命的关系,提出世界革命进程"四步骤"的理论;研究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提出把当前斗争和远大目标统一起来的理论;研究1848年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式,形成以合法斗争积蓄力量并进行革命"决战"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俄国革命 西方革命 远大目标 “决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史上一个迷案的透视——关于所谓一国或数国社会主义首先胜利的理论 被引量:7
2
作者 俞良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8,共16页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胜利应该是指建成了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没有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没有国家和国家机器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亦称这种社会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经...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胜利应该是指建成了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没有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没有国家和国家机器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亦称这种社会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单独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建成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即不可能单独一个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所谓一国或数国社会主义首先胜利的理论。以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建成来印证上述"列宁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地预见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建成并充分肯定这种模式的社会主义。在俄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关系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在于他提出了落后的俄国开始革命"比较容易"、建立政权后组织起社会主义社会"比较困难"的理论,苏俄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巩固工农政权并展开苏维埃国家经济建设的理论,俄国社会发展途径的特殊性符合世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胜利 俄国 苏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史上论述俄国社会问题的首篇重要文献——研读《论俄国的社会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俞良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5,149,共7页
恩格斯指出,彼·特卡乔夫认为俄国没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因而更容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证明"他还需要学一学关于社会主义的初步知识";不排除俄国农村公社有转变成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组织的可能性,但是它的前提是西欧在俄国... 恩格斯指出,彼·特卡乔夫认为俄国没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因而更容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证明"他还需要学一学关于社会主义的初步知识";不排除俄国农村公社有转变成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组织的可能性,但是它的前提是西欧在俄国农村公社彻底解体以前就胜利地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向俄国农民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利于农村公社转变为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组织。俄国革命即将来临,它对俄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国家 资本主义 土地公社所有制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俞良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50,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时,主张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和继承了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无论是从经典作家的思想看,还是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时,主张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和继承了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无论是从经典作家的思想看,还是将经典作家的思想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联系起来看,或者就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思想看,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都是变动的,或者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没有一个定型而不变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作家 社会主义社会 “标准” 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俄非常时期列宁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思想
5
作者 俞良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4,共10页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一是表示必须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思想。二是从苏俄实际出发形成了清醒的、温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如他清醒地认识到苏俄尚处于过渡时期的“最初阶段”,它所采取的措施只是...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一是表示必须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思想。二是从苏俄实际出发形成了清醒的、温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如他清醒地认识到苏俄尚处于过渡时期的“最初阶段”,它所采取的措施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步骤”;他清醒地认识到苏俄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任务的艰难性和长期性。三是形成了“应对非常军事政治形势的社会主义思想”。只有正确区分和认识列宁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正确地把握他的社会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苏俄非常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多层次 温和 “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型构分析
6
作者 孟睿 俞良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型构特征,它在空间结构上包括思想域区、社会域区和价值域区;在意义结构上表现为以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软实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追求;在表达结构上包含“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型构特征,它在空间结构上包括思想域区、社会域区和价值域区;在意义结构上表现为以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软实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追求;在表达结构上包含“双效”合一、“双创”融合、“双百”与“二为”共生、内外“双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型构带有政治文化的一般特征,也因自身的特定时空而被赋予个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文化 型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人阶级政党须勇于“自己来找出路”并推进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理想社会的原则与实现中国梦 被引量:1
7
作者 俞良早 《党政研究》 2016年第5期56-64,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运用它的原理必须以运用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根据新的实践发展理论。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在建设新制度的进程中,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必须勇于"自己来找出路",并推进理论的发展。经...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运用它的原理必须以运用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根据新的实践发展理论。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在建设新制度的进程中,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必须勇于"自己来找出路",并推进理论的发展。经典作家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启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政党 辩证法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年社会主义建设史的“五个环节”和习近平的重要论述
8
作者 俞良早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0,共13页
100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及实践社会主义;第二个环节,联共(布)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第三个环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100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及实践社会主义;第二个环节,联共(布)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第三个环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四个环节,苏联和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走向邪路,发生苏东剧变;第五个环节,中国走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习近平就如何认识这五个环节的内容和如何总结10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重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东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文明”的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9
作者 俞良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4,共6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深刻地揭示了俄、中等东方落后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并由此提出了这些国家走向"社会文明"的途径。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且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深刻地揭示了俄、中等东方落后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并由此提出了这些国家走向"社会文明"的途径。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且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三个文明"和建设和谐社会等重要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文明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文明 社会问题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的人民文化观及其当代启示
10
作者 代依晴 刘旺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列宁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史上明确提出并形成了人民文化观。这一观点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核心要义上,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文化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二是实践要求上,列宁强调文化必须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中间;三是现实关怀上... 列宁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史上明确提出并形成了人民文化观。这一观点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核心要义上,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文化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二是实践要求上,列宁强调文化必须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中间;三是现实关怀上,列宁提出注重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四是目标指向上,列宁提出人民的文化水平决定着俄国能否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新时代新征程,研究和阐释列宁的人民文化观,对于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人民 文化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列宁关于“军事共产主义”错误的论述——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良早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6,共12页
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在一系列著作中阐述了科学的苏俄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如“过渡”应达到的目的是建立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对于苏俄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长时期的任务;以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强行加快其过程只会造... 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在一系列著作中阐述了科学的苏俄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如“过渡”应达到的目的是建立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对于苏俄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长时期的任务;以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强行加快其过程只会造成挫折和损失。这一时期,他未提出利用实施军事共产主义的机会使苏俄“顺势”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未提出选择“简捷道路”使苏俄完成“过渡”任务的思想。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说“我们犯了错误”,指苏俄实行貌似共产主义原则的战时共产主义措施而犯了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军事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生问题的思想与实现中国梦的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良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4-59,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生问题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非人"的生活状况的揭示,以及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深刻批判。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面包与和平问题即民生问题是比一切政治问题更重...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生问题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非人"的生活状况的揭示,以及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深刻批判。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面包与和平问题即民生问题是比一切政治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他在国内战争时期提出,收集余粮和战胜饥荒,是工农群众维持生活和生存的需要。新经济政策时期,他主张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存条件。经典作家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无产阶级 工农群众 新经济政策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的意蕴、挑战及对策——学习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旺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3,共8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加以阐释。在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内含着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现实要求、未来指向三重意蕴,同时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多种挑战。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加以阐释。在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内含着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现实要求、未来指向三重意蕴,同时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多种挑战。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需要通过"强体"来奠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通过"铸魂"来构建中华文化的精神命脉;通过"守界"来守住中华文化的民族边界;通过"发声"来增强中华文化的话语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 文化交融 文化自信 文化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使用文化概念的多重语境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旺旺 俞良早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0,共7页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全部著作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使用文化概念。从横向分析,列宁在多重语境中使用文化概念:一是在批判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时使用;二是在强调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时使用;三是在阐述苏俄文化落后状况及其弊端时使...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全部著作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使用文化概念。从横向分析,列宁在多重语境中使用文化概念:一是在批判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时使用;二是在强调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时使用;三是在阐述苏俄文化落后状况及其弊端时使用;四是在强调文化工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时使用。从纵向分析,列宁使用文化概念前后呈现出一些变化特征:一是关注的视角由国外到国内;二是问题的阐述由隐性到显性;三是战略的构想由具体到全面。研究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使用文化概念的多重语境及其变化特征,对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新经济政策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坚持共产党领导思想的内容特色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俞良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十月革命后,严酷的、你死我活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催生了列宁关于必须加强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事业的思想,并且使这一思想具有下述有特色的内容: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需要"铁一般"的共产党,党内需要建立和坚持"铁的纪律&quo... 十月革命后,严酷的、你死我活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催生了列宁关于必须加强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事业的思想,并且使这一思想具有下述有特色的内容: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需要"铁一般"的共产党,党内需要建立和坚持"铁的纪律",党负有领导苏维埃国家各个领域、各方面工作的责任,党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前进,必须努力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列宁的思想具有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 "铁一般" "铁的纪律" 执政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加强无产阶级纪律的思想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良早 陈珏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70,共8页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关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内“铁的纪律”的思想,内容包括无产阶级政党内“铁的纪律”是克敌制胜的“基本条件之一”;无产阶级政党内“铁的纪律”是在革命斗争的历史上形成的,是依靠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觉悟和他们对革命...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关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内“铁的纪律”的思想,内容包括无产阶级政党内“铁的纪律”是克敌制胜的“基本条件之一”;无产阶级政党内“铁的纪律”是在革命斗争的历史上形成的,是依靠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觉悟和他们对革命的忠诚而得以保持的;无产阶级政党内违反纪律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毁坏党的事业;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同违反纪律的人和事作斗争。他还提出了加强社会纪律和加强劳动纪律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铁的纪律” 社会纪律 劳动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作家关于工农政权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良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10,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社会从物质上和财政上帮助农民和"农村公社"发展的思想,列宁关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要维护农民利益的思想,关于以有力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得以发展。邓小平关于把农业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社会从物质上和财政上帮助农民和"农村公社"发展的思想,列宁关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要维护农民利益的思想,关于以有力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得以发展。邓小平关于把农业放到一个恰当位置上的思想、关于在改革中改善农民生活和关心农民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思想,江泽民关于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思想、关于不断地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想,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农政权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作家 解决农民问题 当代中国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作家关于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良早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4,127,共5页
经典作家指出,中国、俄国等落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的过程中有种种问题。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以后必然要将发展生产力提到首要地位。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办法,必须利用旧社会... 经典作家指出,中国、俄国等落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的过程中有种种问题。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以后必然要将发展生产力提到首要地位。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办法,必须利用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必须实行租让制等。他们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作家 落后国家 生产力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作家的执政党组织建设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良早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俄国、中国等国家革命组织的形式应该有其特殊性,他们的这种思想值得人们认真领会。列宁提出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保持组织上高度的统一,要达到组织上高度统一之目的,必须反对党内的派别活动,必须加强党中央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俄国、中国等国家革命组织的形式应该有其特殊性,他们的这种思想值得人们认真领会。列宁提出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保持组织上高度的统一,要达到组织上高度统一之目的,必须反对党内的派别活动,必须加强党中央的稳定性和防止分裂;他还提出执政党必须由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分子所组成。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执政党的组织建设,通过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作家 执政党组织建设 当代中国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加强纪律建设的经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怀彬 俞良早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加强纪律建设,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手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一直重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教育活动,逐步建立起加强纪... 加强纪律建设,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手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一直重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教育活动,逐步建立起加强纪律建设的机制,并且做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从而保障了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律建设 政治建设 纪律教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