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饵料种类对黄颡鱼仔稚鱼不同阶段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周西
詹政军
+4 位作者
季亚培
郁晴雯
尚国玲
许欢欢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327,共4页
为探讨开口饵料种类在黄颡鱼仔稚鱼阶段的投喂效果,研究了不同饵料组合对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及后期存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尾刚出膜4 d的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8组,开口期分别投喂蛋黄(蛋黄开口组,前4组)、轮虫(轮虫开口组,后4...
为探讨开口饵料种类在黄颡鱼仔稚鱼阶段的投喂效果,研究了不同饵料组合对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及后期存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尾刚出膜4 d的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8组,开口期分别投喂蛋黄(蛋黄开口组,前4组)、轮虫(轮虫开口组,后4组),后期对蛋黄组和轮虫组分别改投喂蛋黄、轮虫、卤虫及轮虫与卤虫组合。试验结束以存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质量率(WGR)、最终肥满度(CF)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的饵料组合对黄颡鱼仔稚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投喂轮虫,苗种的SR最高,可达90.83%,而投喂蛋黄组的SR只有63.75%,同时前者的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后期阶段,前期投喂轮虫的组别分别改投喂蛋黄、轮虫、卤虫及轮虫与卤虫混合的4个试验组,SR分别为35.00%、48.33%、56.67%和50.00%,SGR分别为2.48%、3.05%、5.88%和5.22%,SR和SGR均以后期投喂卤虫组为最高,蛋黄组呈现类似结果;就黄颡鱼仔稚鱼整个生长阶段(4-24 d)来看,开口期投喂轮虫且后期投喂卤虫的饵料组合下,苗种的SR最高,为56.67%;WGR也最大,为3 300%。SGR以开口期投喂蛋黄且后期投喂卤虫的组合最高,为5.00%,开口期投喂轮虫且后期也投喂轮虫的组合CF最大,为1.23%。研究表明,在黄颡鱼苗种开口期投喂轮虫,后期投喂卤虫可以有效地保证苗种较高的存活率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仔稚鱼
蛋黄
轮虫
卤虫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欢欢
苏宇琦
+5 位作者
郭蕾
罗玉霞
单雨燕
刘露露
郁晴雯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48-151,共4页
报道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动态的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直接暴露在亚硒酸钠中的效果显示,亚硒酸钠浓度为0.1、0.2、0.4 mg/L时,其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分别上升了12.76%、16.76%、1...
报道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动态的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直接暴露在亚硒酸钠中的效果显示,亚硒酸钠浓度为0.1、0.2、0.4 mg/L时,其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分别上升了12.76%、16.76%、14.22%;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00、0.05、0.10、0.20、0.40 mg/L)培养富硒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轮虫投喂小球藻密度3×10~6 cells/mL时,与对照组相比,0.05、0.1、0.4 mg/L浓度组种群增长率均表现出明显抑制(P<0.05)。各试验组的r分别下降了36.94%、40.96%、17.63%、28.44%,大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可促进轮虫种群增长,但单纯从种群增长率分析,富硒饵料微藻在短期内对轮虫种群增长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
富硒藻
蛋白核小球藻
萼花臂尾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蟹土池生态育苗敞池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技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邵力
肖佳华
+2 位作者
宋小平
闵元棋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98-202,共5页
土池生态育苗是目前江苏沿海河蟹育苗的主导模式。通过敞水池塘开放式培养天然饵料(微藻-轮虫)达到生产河蟹苗种的目的。敞池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即在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通过添加培育天然饵料微藻和补充外源...
土池生态育苗是目前江苏沿海河蟹育苗的主导模式。通过敞水池塘开放式培养天然饵料(微藻-轮虫)达到生产河蟹苗种的目的。敞池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即在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通过添加培育天然饵料微藻和补充外源性饵料按照一定配比提高轮虫生产密度,延长轮虫高峰期持续时间,实现河蟹"饵料微藻-轮虫-河蟹幼苗"的土池生态育苗良性生产。通过在露天培育土池中,加入经过发酵的酵母悬液和无机氮肥(尿素)溶解液的方式,使轮虫的高峰期(>1200 ind./mL)时间维持5~6 d,最大密度达到3320±35.78 ind./mL,比对照池最大密度(1023±53.30 ind./mL)高出近2倍,由此可见,酵母加无机肥培养生物饵料的方式能相对缩短褶皱臂尾轮虫达到峰值的时间,并能明显提高种群的密度和延长轮虫高峰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育苗
微藻
褶皱臂尾轮虫
酵母
尿素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饵料种类对黄颡鱼仔稚鱼不同阶段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周西
詹政军
季亚培
郁晴雯
尚国玲
许欢欢
杨家新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327,共4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1366)
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编号:Y2014-32)
文摘
为探讨开口饵料种类在黄颡鱼仔稚鱼阶段的投喂效果,研究了不同饵料组合对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及后期存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尾刚出膜4 d的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8组,开口期分别投喂蛋黄(蛋黄开口组,前4组)、轮虫(轮虫开口组,后4组),后期对蛋黄组和轮虫组分别改投喂蛋黄、轮虫、卤虫及轮虫与卤虫组合。试验结束以存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质量率(WGR)、最终肥满度(CF)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的饵料组合对黄颡鱼仔稚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投喂轮虫,苗种的SR最高,可达90.83%,而投喂蛋黄组的SR只有63.75%,同时前者的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后期阶段,前期投喂轮虫的组别分别改投喂蛋黄、轮虫、卤虫及轮虫与卤虫混合的4个试验组,SR分别为35.00%、48.33%、56.67%和50.00%,SGR分别为2.48%、3.05%、5.88%和5.22%,SR和SGR均以后期投喂卤虫组为最高,蛋黄组呈现类似结果;就黄颡鱼仔稚鱼整个生长阶段(4-24 d)来看,开口期投喂轮虫且后期投喂卤虫的饵料组合下,苗种的SR最高,为56.67%;WGR也最大,为3 300%。SGR以开口期投喂蛋黄且后期投喂卤虫的组合最高,为5.00%,开口期投喂轮虫且后期也投喂轮虫的组合CF最大,为1.23%。研究表明,在黄颡鱼苗种开口期投喂轮虫,后期投喂卤虫可以有效地保证苗种较高的存活率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
关键词
黄颡鱼仔稚鱼
蛋黄
轮虫
卤虫
饵料
分类号
S96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欢欢
苏宇琦
郭蕾
罗玉霞
单雨燕
刘露露
郁晴雯
杨家新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48-151,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编号:Y2014-32)
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计划(编号:SJZZ15-0090 SJLX16-0279)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510319046z)
文摘
报道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动态的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直接暴露在亚硒酸钠中的效果显示,亚硒酸钠浓度为0.1、0.2、0.4 mg/L时,其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分别上升了12.76%、16.76%、14.22%;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00、0.05、0.10、0.20、0.40 mg/L)培养富硒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轮虫投喂小球藻密度3×10~6 cells/mL时,与对照组相比,0.05、0.1、0.4 mg/L浓度组种群增长率均表现出明显抑制(P<0.05)。各试验组的r分别下降了36.94%、40.96%、17.63%、28.44%,大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可促进轮虫种群增长,但单纯从种群增长率分析,富硒饵料微藻在短期内对轮虫种群增长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硒
富硒藻
蛋白核小球藻
萼花臂尾轮虫
分类号
S96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蟹土池生态育苗敞池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技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邵力
肖佳华
宋小平
闵元棋
杨家新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98-202,共5页
基金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编号:Y2017-35)
江苏省研究生科技创新资金(编号:1812000006488)。
文摘
土池生态育苗是目前江苏沿海河蟹育苗的主导模式。通过敞水池塘开放式培养天然饵料(微藻-轮虫)达到生产河蟹苗种的目的。敞池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即在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通过添加培育天然饵料微藻和补充外源性饵料按照一定配比提高轮虫生产密度,延长轮虫高峰期持续时间,实现河蟹"饵料微藻-轮虫-河蟹幼苗"的土池生态育苗良性生产。通过在露天培育土池中,加入经过发酵的酵母悬液和无机氮肥(尿素)溶解液的方式,使轮虫的高峰期(>1200 ind./mL)时间维持5~6 d,最大密度达到3320±35.78 ind./mL,比对照池最大密度(1023±53.30 ind./mL)高出近2倍,由此可见,酵母加无机肥培养生物饵料的方式能相对缩短褶皱臂尾轮虫达到峰值的时间,并能明显提高种群的密度和延长轮虫高峰期时间。
关键词
河蟹
育苗
微藻
褶皱臂尾轮虫
酵母
尿素
密度
分类号
S963.21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饵料种类对黄颡鱼仔稚鱼不同阶段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周西
詹政军
季亚培
郁晴雯
尚国玲
许欢欢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许欢欢
苏宇琦
郭蕾
罗玉霞
单雨燕
刘露露
郁晴雯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河蟹土池生态育苗敞池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技术
邵力
肖佳华
宋小平
闵元棋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