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晖 李一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表面麻醉对2078例(231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表面麻醉对2078例(231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丢失率,患者手术前、后的散光,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7.2±4.6)min,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周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9.21±3.7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角膜平均散光度为(0.89±0.72)D,术后1周角膜平均散光度为(0.95±0.31)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术中无明显不适1641眼;明显胀感630眼;19眼因过于紧张或无法合作及时补充球旁或球后麻醉。术中后囊膜破裂41眼;瞳孔缘部分撕裂33眼;巩膜隧道外口裂开22眼;悬韧带局部断裂11眼。结论采用表面麻醉施行小切口圈垫式劈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简便、合理、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熟悉手法技巧是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术 表面麻醉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颖 周占宇 +2 位作者 牛膺筠 张瑞 杨文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660-66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手术组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h、6h、12h、24h、48h、72h组。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手术组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h、6h、12h、24h、48h、72h组。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透射电镜检测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cl-2、bax、Fas的表达。结果(1)正常组视网膜神经纤维中微管及线粒体清晰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核大,电子密度低,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再灌注损伤后RGCs核膜肿胀,线粒体嵴模糊不清,可见凋亡小体,神经纤维中微管模糊、减少甚至消失,以再灌注后24h为甚;(2)再灌注后6h,bax表达逐渐递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72h不明显;(3)bcl-2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纤维层及内核层有微弱表达,各个时间段变化不明显;(4)Fas表达改变与bax基本一致。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是引起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其损伤机制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的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微结构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计在白内障术前视力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钱涛 李一壮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5期322-323,共2页
目的 探讨视网膜计在白内障术前视力预测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各类白内障患者48 例(48 只眼) ,术前采用LAMBDA 100 视网膜计检测患眼的预测视力,并与术后3 mo 时的矫正视力作比较。结果 预测视力... 目的 探讨视网膜计在白内障术前视力预测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各类白内障患者48 例(48 只眼) ,术前采用LAMBDA 100 视网膜计检测患眼的预测视力,并与术后3 mo 时的矫正视力作比较。结果 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之间呈良好的正直线相关( r = 0 .802 , P< 0 .005) ,结果完全一致8 只眼(167 % ) ,假阳性10 只眼(208 % ) ,假阴性30 例(625 % ) 。结论 LAMBDA100 视网膜计能较准确地反映术前视网膜黄斑区的结构和功能状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视力预测检查方法,但应注意减少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计 白内障囊外摘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对LASIK术后角膜瓣神经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朱丹丹 陈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不同时期中央角膜神经的再生情况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滴眼液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对照研究,将35例(70眼)行LASIK的青壮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NGF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查术前...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不同时期中央角膜神经的再生情况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滴眼液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对照研究,将35例(70眼)行LASIK的青壮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NGF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查术前、术后10d、1、3、6个月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及中央角膜神经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0d、1、3、6个月角膜知觉、BUT、泪液分泌量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角膜神经密度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NGF组神经密度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滴眼液对LAIS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反向截囊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一壮 刘爱平 +1 位作者 姚长秀 马赛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7-29,共3页
大面积反向截囊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眼科李一壮,刘爱平,姚长秀,马赛芬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先天性白内障病例,其发生率几乎达100%[1],常影响视力的矫正,严重... 大面积反向截囊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眼科李一壮,刘爱平,姚长秀,马赛芬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先天性白内障病例,其发生率几乎达100%[1],常影响视力的矫正,严重时需要再次手术或激光破囊。我们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外科手术 反向截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6
作者 潘英芬 王军 李一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5-325,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7
作者 刘洵 余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21-622,共2页
报道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后囊支持的32只眼。其中1期植入20只眼,主要为计划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及外伤性白内障;2期植入12只眼,为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结果术后视力≥... 报道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后囊支持的32只眼。其中1期植入20只眼,主要为计划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及外伤性白内障;2期植入12只眼,为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结果术后视力≥0.5者87.5%,接近有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90.02%)。并对手术的适应症、人工晶体的设计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 巩膜缝线 后囊 人工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鹳眼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新娥 施荣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观察香鹳眼液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试验,观察香鹳眼液对HSV-Ⅰ致细胞病变的影响,对家兔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治疗作用。结果: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50g/L... 目的:观察香鹳眼液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试验,观察香鹳眼液对HSV-Ⅰ致细胞病变的影响,对家兔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治疗作用。结果: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50g/L的香鹳眼液对HSV-Ⅰ病毒体外有一定的直接抑制作用。对家兔实验性HSK的治疗,在治疗后6d已基本痊愈,平均治愈日为5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香鹳眼液对HSV-Ⅰ病毒在体外有抑制作用,对家兔实验性HSK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鹳眼液 中医药疗法 单纯疱疹病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