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丁立东 徐运 +3 位作者 茆华武 肖章红 刘颖 陈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6例,又根据DWI结果分为DWI阳性组73例和DWI正常组89例。结合DWI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WI正常组比较,DWI阳性组TIA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和(或)运动障碍、心房颤动、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以及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WI阳性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较DWI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有较高的准确性,结合DWI检查结果 ,对其风险的评估,将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崔俊友 张华 +4 位作者 殷泉忠 易桂斌 陆叶 王东升 徐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观察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80例需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入组,采用VVI或DDD起搏模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各40例,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以及起搏心电... 目的:观察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80例需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入组,采用VVI或DDD起搏模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各40例,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以及起搏心电图的QRS宽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各1例术后发生电极脱位。全部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RVOTS组手术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19.8±6.4 vs 10.3±4.8,P<0.01);术中心室的起搏阈值RVOTS组高于RVA组(0.61±0.23 vs 0.48±0.17,P<0.05),但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阻抗、感知在术中及术后无统计学差异,起搏心电图QRS波宽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心脏起搏 主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58例隐源性肝硬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正婕 钟妍 +1 位作者 刘娇 范建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隐源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以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隐源性肝硬化病例作为研究组,乙型肝炎肝硬化...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隐源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以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隐源性肝硬化病例作为研究组,乙型肝炎肝硬化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一般情况、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以及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结果共有494例肝硬化患者入选,其中乙肝肝硬化276例(占55.74%),男性165例,女性111例,年龄(61.18±13.55)岁,隐源性肝硬化58例(占11.74%),男性27例,女性31例,年龄(70.26±12.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上无差别,但是隐源性肝硬化年龄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同一个年龄段中隐源性肝硬化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隐源性肝硬化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为53.45%,高于乙肝肝硬化的36.59%,P=0.017。而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胆石症的发病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在常见的并发症中,隐源性肝硬化黄疸的发生率为24.14%,低于乙肝肝硬化的60.08%,P=0.000;隐源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为8.62%(5/58),低于乙肝肝硬化的21.38%(59/276),P=0.025。其它并发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隐源性肝硬化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与乙肝肝硬化相比,隐源性肝硬化在高龄患者中更多见,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也较高。隐源性肝硬化患者原发性肝癌、黄疸的发生率低于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兔缺血后脑血管储备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晓云 贾支俊 +2 位作者 申景涛 陈雪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8期659-663,共5页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K)对兔脑缺血后的脑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1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安慰剂组(n=6)和治疗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兔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人尿激肽原酶(5×10-3PNAU/kg)(治疗组)...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K)对兔脑缺血后的脑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1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安慰剂组(n=6)和治疗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兔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人尿激肽原酶(5×10-3PNAU/kg)(治疗组)或生理盐水(安慰剂组)处理;术后3、7、14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采用18F-FDGPET/CT技术检测缺血脑组织局部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从而评价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14d检查后取兔脑行荆豆凝集素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脑微血管计数。结果(1)脑缺血后安慰剂组与治疗组可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安慰剂组3、7、14d时评分分别为3.90±0.31,3.32±0.23及2.84±0.28;治疗组3、7、14d时评分分别为3.17±0.32,2.62±0.21及1.09±0.17;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3d和7d时,P<0.05;14d时P<0.01)。(2)PET/CT结果显示对照组兔两侧脑组织代谢水平对称。安慰剂组兔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谢水平较左侧明显下降,3d时只有对侧的30%左右,14d时恢复至对侧的51%左右;治疗组早期(3d)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谢水平较左侧下降,为对侧的49%左右,14d时右侧代谢水平明显改善,恢复至对侧的91%左右。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d时P<0.05;14d时P<0.01)。(3)治疗组14d微血管计数为(14.12±1.32)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0.82)条和安慰剂组的(5.45±0.67)条(P<0.01)。结论人尿激肽原酶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的微血管再生,提高缺血侧局部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可用于治疗兔缺血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肽释放酶 兔脑缺血 脑血管储备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云 朱文斌 +2 位作者 陈雪梅 陈蕾 徐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最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最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3只,手术组24只。根据线栓头端直径不同再将手术组随机分为0.25~0.29(A组)、0.30~0.34(B组)、0.35~0.39(C组)及0.40~0.45mm组(D组),每组6只兔。所有兔在手术后30min、3及6h行脑PET检查,6h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查结束后,解剖观察并取脑组织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FC)染色。结果①有1/3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②手术组24只兔中,有15只模型成功,线栓进人大脑中动脉,A、B、C及D组插线成功的比例分别为3/6、5/6、5/6及2/6,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缺血30min,15只成功模型的PET结果即显示双侧基底核、颞叶、顶叶皮质葡萄糖代谢率的比值(右侧/左侧)下降,且随缺血时间延长下降越明显;似手术组无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A、B、C、D组比值下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5)。④A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FC染色未发现明显异常:B、C及D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TC染色可见明显的梗死病灶。结论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模型最佳线栓头径为0.30~0.40mm。PET检查对早期血流量减少很敏感,可作为研究脑缺血的有效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模型 动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总管癌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小节 吴毓麟 刘明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52-2053,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癌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5-10月36例诊断与治疗性ERCP临床资料。结果:上段胆总管癌18例,中段胆总管癌6例,下段胆总管癌12例,并行相应的置胆道内外支架、ENBD、十二指...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癌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5-10月36例诊断与治疗性ERCP临床资料。结果:上段胆总管癌18例,中段胆总管癌6例,下段胆总管癌12例,并行相应的置胆道内外支架、ENBD、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等治疗。结论:通过ERCP方法可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X线解剖学结构。特别是在早期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其诊断率约在90%以上。通过ERCP来了解梗阻性黄疸的性质、梗阻的部位并对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肿瘤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Q、R波和QRS积分的演变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马冬辉 金妙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9-150,共2页
观察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不同时间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R波总和(ΣR)、Q波总和(ΣQ)与QRS积分值变化,发现AMI溶栓后的QRS演变,QRS积分值增加于胸痛发生后9h完成,以后稳定,再通组较未再通组变... 观察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不同时间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R波总和(ΣR)、Q波总和(ΣQ)与QRS积分值变化,发现AMI溶栓后的QRS演变,QRS积分值增加于胸痛发生后9h完成,以后稳定,再通组较未再通组变化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QRS积分 QRS演变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周玉皆 蔡后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9-10,共2页
为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的意义,采用Hafeman’s改良的比色法共测定36例RA、42例SLE、102例健康人血清中该酶的活性。结果,RA病人血中GSH-PX明显高于健康人(... 为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的意义,采用Hafeman’s改良的比色法共测定36例RA、42例SLE、102例健康人血清中该酶的活性。结果,RA病人血中GSH-PX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高于SLE患者(P<0.01),SLE患者虽高于健康人,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表明,在结缔组织疾病中,RA有代谢异常的GSH-P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GSH P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平脂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周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65-566,共2页
4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用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的同时,服用力平脂降低血脂。经过4周治疗,力平脂降低胆固醇显效率31.58%,总有效率73.70%;降低甘油三酯显效率62.96%,总有效率92.70%;升... 4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用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的同时,服用力平脂降低血脂。经过4周治疗,力平脂降低胆固醇显效率31.58%,总有效率73.70%;降低甘油三酯显效率62.96%,总有效率92.70%;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显效率37.50%,总有效率70.80%。力平脂降低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降低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平脂 非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 高血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佩 李锡明 张荣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2期1102-1104,1107,共4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对左心室舒张功能,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氨氯地平治疗组,分别治疗12周,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两...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对左心室舒张功能,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氨氯地平治疗组,分别治疗12周,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结果和结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均可有效地降低1~2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胰岛素抵抗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缬沙坦 氨氯地平 左心室舒张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基化终产物干预eNOS活性及MDA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月新 徐标 +2 位作者 王建安 杨慎启 刘云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位素二步色谱法测定AGEs刺激及葛根素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活性,用微量荧光法测定丙二醛(...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位素二步色谱法测定AGEs刺激及葛根素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活性,用微量荧光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AGEs刺激后eNOS活性降低,而细胞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显著增高,葛根素500 mg/L组干预后eNOS活性显著恢复(P<0.01),相应地,MDA含量降低,但并不具有显著性。结论葛根素能抑制AGEs诱导的HUVECs-eNOS活性下降,但并不能显著降低相同条件下内皮细胞内M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eDOS 葛根素 内皮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王亚立 陈南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肾病 GMP-140 NID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