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亮 姚双龙 +6 位作者 胡世兵 王洵 柳昂 顾玉明 祖茂衡 徐浩 李宝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中央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接受...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中央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接受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A组),28例接受单纯CDT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静脉通畅率,手术前后静脉通畅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A组PMT后即刻血栓清除率>90%(Ⅲ级)14例,50%~90%(Ⅱ级)14例。A、B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64±1.31、2.68±1.76,尿激酶用量分别为(234.29±97.69)万U、(420.71±86.92)万U,溶栓时间分别为(6.96±2.60) d、(12.07±3.02) d,住院时间分别为(13.64±5.49) d、(17.82±4.8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2.58±13.77)%、(74.88±15.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急性中央型、混合型下肢DVT安全,近期疗效显著,有助于减少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