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表型及病情严重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肺...目的:研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表型及病情严重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1例,其中,存在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夹角组)33例,与夹角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pred)匹配的无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无夹角组)38例,既往无心肺疾病,且肺功能检测正常的受试者(对照组)30例。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评分[COPD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MRC)]、肺功能参数和运动后指脉氧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对COPD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夹角组肺功能受损程度严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分别为0.91±0.24、2.11±0.63;夹角组CAT评分、mMRC评分、ΔSpO_(2)高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步行运动后SpO_(2)L低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角组CAT评分≥12分、m MRC评分≥2分、ΔSpO_(2)≥13%是F-V曲线下降支更易出现夹角的主要相关因素;F-V曲线下降支夹角预测重度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当角度<129.1°时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为最佳,分别为72.73%、67.35%。结论:F-V曲线呈现下降支夹角的COPD患者其肺功能常严重受损,且更易发生活动后低氧血症和急性加重。因此,COPD肺功能报告中应关注F-V曲线下降支是否存在夹角,以便尽早识别COPD高危人群。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WHO组织学分类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分级系统与肺浸润性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两种分类方法对预测肺浸润性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价值。方法收集148例手术切除...目的探讨WHO组织学分类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分级系统与肺浸润性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两种分类方法对预测肺浸润性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价值。方法收集148例手术切除的肺浸润性腺癌标本,根据WHO组织学分类和IASLC分级系统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和分级。ROC曲线分析两种分类方法对肺浸润性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胸膜侵犯、气腔内扩散以及pTNM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WHO组织学结构为主的分类:148例肺浸润性腺癌中贴壁型28例、腺泡型101例、乳头型7例、微乳头型2例、实体型10例;以组织学分类对应的病理分级:高分化28例、中分化108例、低分化12例。根据IASLC分级系统进行分类:148例肺浸润性腺癌中高分化26例、中分化56例、低分化66例。WHO组织学分类和IASLC分级系统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气腔内扩散、胸膜侵犯和pTNM分期均相关。ROC曲线显示IASLC分级系统对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气腔内扩散、胸膜侵犯的预测效能优于WHO组织学分类;在pTNM分期上,IASLC分级系统比WHO组织学分类差。结论IASLC分级系统与WHO组织学分类相比,其具有较好地预测肺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表型及病情严重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1例,其中,存在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夹角组)33例,与夹角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pred)匹配的无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无夹角组)38例,既往无心肺疾病,且肺功能检测正常的受试者(对照组)30例。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评分[COPD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MRC)]、肺功能参数和运动后指脉氧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对COPD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夹角组肺功能受损程度严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分别为0.91±0.24、2.11±0.63;夹角组CAT评分、mMRC评分、ΔSpO_(2)高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步行运动后SpO_(2)L低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角组CAT评分≥12分、m MRC评分≥2分、ΔSpO_(2)≥13%是F-V曲线下降支更易出现夹角的主要相关因素;F-V曲线下降支夹角预测重度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当角度<129.1°时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为最佳,分别为72.73%、67.35%。结论:F-V曲线呈现下降支夹角的COPD患者其肺功能常严重受损,且更易发生活动后低氧血症和急性加重。因此,COPD肺功能报告中应关注F-V曲线下降支是否存在夹角,以便尽早识别COPD高危人群。
文摘目的探讨WHO组织学分类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分级系统与肺浸润性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两种分类方法对预测肺浸润性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价值。方法收集148例手术切除的肺浸润性腺癌标本,根据WHO组织学分类和IASLC分级系统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和分级。ROC曲线分析两种分类方法对肺浸润性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胸膜侵犯、气腔内扩散以及pTNM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WHO组织学结构为主的分类:148例肺浸润性腺癌中贴壁型28例、腺泡型101例、乳头型7例、微乳头型2例、实体型10例;以组织学分类对应的病理分级:高分化28例、中分化108例、低分化12例。根据IASLC分级系统进行分类:148例肺浸润性腺癌中高分化26例、中分化56例、低分化66例。WHO组织学分类和IASLC分级系统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气腔内扩散、胸膜侵犯和pTNM分期均相关。ROC曲线显示IASLC分级系统对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气腔内扩散、胸膜侵犯的预测效能优于WHO组织学分类;在pTNM分期上,IASLC分级系统比WHO组织学分类差。结论IASLC分级系统与WHO组织学分类相比,其具有较好地预测肺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