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1年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住院患者疾病谱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志远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37-2144,共8页
目的了解近十年肝病住院患者病因和肝病类型组成及构成比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主诊断为肝病的住院患者,按照年份根据不同肝病病因和肝病类型分别统计并计算构成比。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 目的了解近十年肝病住院患者病因和肝病类型组成及构成比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主诊断为肝病的住院患者,按照年份根据不同肝病病因和肝病类型分别统计并计算构成比。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肝病患者65185例,男43110例,女22075例;以不同年份之间作比较,肝病类型方面,表现肝损伤的患者比例自55.94%降至46.98%,总体呈下降趋势(χ^(2)=282.894,P<0.001);病因分布方面,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但其构成比自81.05%降至63.22%,整体呈下降趋势(χ^(2)=433.919,P<0.001),其中HBV感染呈下降趋势,自87.09%降至71.96%(χ^(2)=655.893,P<0.001),HCV感染呈上升趋势,自9.67%升至25.22%(χ^(2)=858.840,P<0.001);非病毒性肝病如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病因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呈现上升趋势,自2.01%升至11.77%(χ^(2)=459.726,P<0.001),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结论近十年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住院患者主要病因组成有所变化,主要病因仍是病毒性肝炎,但构成比呈下降趋势,非病毒性肝病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住院病人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肝病学科临床医师的病理修养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67-2270,共4页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损伤性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肝病病理改变表现为"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需要临床和病理密切结合才能正确诊断。临床医师掌握肝组织病理的基本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更有助于...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损伤性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肝病病理改变表现为"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需要临床和病理密切结合才能正确诊断。临床医师掌握肝组织病理的基本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更有助于在临床病理多学科讨论中与病理医师更有效的沟通,有条件的医院可遴选基本功扎实的临床医师进修学习肝组织病理学,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共同阅片完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病理学 诊断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胆石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一帆 陈妙洋 +4 位作者 熊清芳 钟艳丹 刘杜先 顾爱东 杨永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3546-3551,共6页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中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诊断,目前尚缺乏以组织学为“金标准”评估影像学诊断方法效能的研究。目的研究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NAFLD的一致性,并分析胆石症(GD)患者合并NAFLD...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中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诊断,目前尚缺乏以组织学为“金标准”评估影像学诊断方法效能的研究。目的研究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NAFLD的一致性,并分析胆石症(GD)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且进行术中肝组织活检的53例G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及组织学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影像学和组织学诊断NAFLD的一致性,依据组织学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n=15)和非NAFLD组(n=3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GD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GD患者中NAFLD影像学检出率20.7%(11/53),低于组织学检出率28.3%(15/53)(Kappa=0.404,P=0.001),影像学检查诊断NAFLD的灵敏度为60.0%(9/15),特异度为94.7%(36/38),漏诊率为40.0%(6/15)。15例组织学表现NAFLD的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7例,无NASH相关肝硬化患者,NASH亚组纤维化比例(5/7)高于NAFL亚组(1/8)(P=0.041)。NAFLD组和非NAFLD组的BMI、SBP、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500,95%CI=1.084~2.075,P=0.014)和FPG(OR=2.163,95%CI=1.246~3.756,P=0.006)是GD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论与组织学诊断比较,影像学诊断NAFLD漏诊率较高,以影像学诊断为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可能低估NAFLD的发病率;高BMI和高FPG是GD合并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组织学 影像诊断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粪菌移植治疗指南
4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学组 浙江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规模转化重点实验室 +22 位作者 陈永平 王晓东 丁惠国 马雄 王辉 卢洁 邬小萍 许烂漫 张文宏 杨长青 杨永平 李用国 张发明 杨永峰 陈达之 张明香 张继明 南月敏 徐小元 唐小平 党双锁 高峰 潘红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1,共8页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直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该疗法最早被用于炎症性肠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良...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直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该疗法最早被用于炎症性肠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粪菌移植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病理的重要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爱平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1-497,共7页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明确诊断、单纯性脂肪肝(NAFL)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区分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级评分,均需依靠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评估完成,而临床上仍多依赖于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测手段。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相关研究针对非...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明确诊断、单纯性脂肪肝(NAFL)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区分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级评分,均需依靠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评估完成,而临床上仍多依赖于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测手段。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相关研究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无创纤维化评估、疾病诊断模型出现,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仍有待提高。本文拟分别从NAFL及NASH的主要病理学特征、纤维化及分级分期评分方法,NASH肝硬化的病理学诊断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该疾病组织学诊断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1多态性与UGT1A1抑制药物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
6
作者 陆雨佳 区可滢 +4 位作者 马越洋 袁传溯 刘斌 杨永峰 熊清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3,共6页
目的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探讨UGT1A1抑制药物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诊断为DILI的住院患者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信息、血常规、肝功能等结果,查找相关数据库把DILI患者相关药物分为... 目的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探讨UGT1A1抑制药物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诊断为DILI的住院患者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信息、血常规、肝功能等结果,查找相关数据库把DILI患者相关药物分为UGT1A1抑制药物和非UGT1A1药物;并采用Sanger测序或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UGT1A1基因进行检测与分型。结果共纳入219例DILI患者,男性98例,平均年龄(46.32±14.95)岁,查找相关数据库DILI患者有20个药物(16.26%,20/123)对UGT1A1酶有抑制作用。UGT1A1抑制药物相关DILI占60.73%(133/219)。UGT1A1抑制药物组的ALT、AST、ALP、GGT高于非UGT1A1药物组(P<0.05);而年龄、性别、TBIL、IBIL、WBC、Hb、Plt、损伤类型、损伤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抑制药物组的UGT1A1多态性位点占比(68.42%)高于非UGT1A1药物组[51.16%,OR(95%CI):2.068(1.183~3.617),χ^(2)=6.58,P=0.01]。UGT1A1抑制药物组与非UGT1A1药物组基因分类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22)。在logistic单因素分析中ALT和UGT1A1*6与UGT1A1抑制药物相关DILI相关,多因素分析中UGT1A1*6[OR(95%CI):3.143(1.398~7.067),P=0.006]与UGT1A1抑制药物相关DILI显著相关。结论UGT1A1*6增加UGT1A1抑制药物相关DIL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基因多态性 UGT1A1 药物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抑制肝星状细胞自噬缓解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陈姝伶 王曦旋 +3 位作者 李瑞祺 杨大为 曹辉 杨永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75-1883,共9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缓解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组、水飞蓟宾组(100 mg·kg^(-1))、木犀草素组(100 mg·kg^(-1)),造模10周并干预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和肝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缓解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组、水飞蓟宾组(100 mg·kg^(-1))、木犀草素组(100 mg·kg^(-1)),造模10周并干预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和肝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纤维化及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培养人肝星状细胞系(LX2)并分组:对照组、TGF-β1组(10 mg·L^(-1))、TGF-β1+水飞蓟宾组(40μmol·L^(-1))、TGF-β1+木犀草素组(40μmol·L^(-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蛋白印迹技术、免疫荧光法、MDC法分析肝纤维化和自噬相关指标。结果与CCl4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肝功能明显改善,肝组织COL1A1、α-SM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木犀草素疗效更优。与TGF-β1组相比,给药组LX-2细胞COL1A1、ACTA2、MAP1LC3B的mRNA水平下降,SQSTM1的mRNA水平升高,α-SMA、COL1A1蛋白表达减少,p62上调,LC3Ⅱ/Ⅰ比值降低,细胞自噬被抑制,且该作用可被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逆转。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自噬缓解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P62 LC3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参数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评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姚明解 文夏杰 +11 位作者 王雷婕 何琼 罗建文 范建高 谢青 陈成伟 傅青春 施军平 杨永峰 徐芸 陆伦根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14-161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参数联合分析,建立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我国7家医院就诊的具有肝穿刺病理学诊断的184例NAFLD患者的临床信息及肝弹性相关参... 目的通过对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参数联合分析,建立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我国7家医院就诊的具有肝穿刺病理学诊断的184例NAFLD患者的临床信息及肝弹性相关参数。将iLivTouch肝弹性检测参数得到的和弹性、超声信号的幅度、频率、散射及衰减程度相关的多参数分别命名为P1-P18。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用于NAFLD患者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判断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模型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的相关超声参数与NAFLD患者肝脂肪变、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1、P12是肝脂肪变程度的独立相关指标(P值均<0.05),P1、P3、P6、P11是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独立相关指标(P值均<0.05),P2、P3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值均<0.05)。通过线性回归建立的肝脂肪变程度判断模型:Y=0.013×P1+0.055×P12-0.3185,对轻度及中重度脂肪变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95%CI:0.842-0.936)、0.939(95%CI:0.894-0.969),敏感度分别为82.35%、86.26%,特异度分别为89.23%、93.27%,P值均<0.001;肝脏炎症活动度诊断模型:Y=0.008×P1+0.030×P3+0.029×P6-1.875×10-4×P11+0.416,对早期炎症及显著炎症活动诊断的AUC分别为0.828(95%CI:0.793-0.865)、0.874(95%CI:0.817-0.918),敏感度分别为70.6%、73.96%,特异度分别为85.7%、93.33%,P值均<0.001;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模型:Y=-0.003×P1+0.601×(lnP2)+0.285×(lnP3)+0.036×P15+0.078,对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诊断的AUC分别为0.805(95%CI:0.740-0.869)、0.767(95%CI:0.699-0.827)、0.803(95%CI:0.701-0.906),敏感度分别为72.27%、77.63%和90.00%,特异度分别为79.69%、66.42%和66.47%,P值均<0.001。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不同参数能够分别有效反映NAFLD患者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通过联合模型能够提高对NAFL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弹性成像技术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例以单纯性黄疸为表现的不明原因肝病患者病因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郑玉凤 张胥磊 +1 位作者 翁宇航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分析表现为单纯性黄疸的不明原因肝病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征,以及全外显子测序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1年12月因不明原因肝病于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并且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 目的分析表现为单纯性黄疸的不明原因肝病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征,以及全外显子测序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1年12月因不明原因肝病于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并且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将所有病例进行临床表型归类,结合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报告作出诊断。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病例共519例,排除临床资料缺失或不完整病例102例,纳入417例患者,其中以单纯性黄疸为表现的患者有91例(21.82%,91/417)。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仍无法明确黄疸升高病因者8例(8.79%,8/91)。结合基因检测结果报告分析,83例(91.21%,83/91)患者明确诊断,其中包括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68例(74.73%,68/9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3.30%,3/91)、丙酮酸激酶缺乏症2例(2.20%,2/91)以及UGT1A1基因病合并其他疾病10例(10/91,10.99%)。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为主要病因,其中UGT1A1基因病61例(67.03%,61/91)、Dubin-Johnson综合征5例(5.49%,5/91)、Rotor综合征2例(2.20%,2/91)。以上各类诊断患者IBil/TBil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H=22.835,P=0.001),UGT1A1基因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TBil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UGT1A1基因病患者[95.8(37.5~187.1)μmol/L vs 51.4(34.8~267.1)μmol/L,Z=-2.372,P=0.018]。结论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可诊断大部分表现为单纯性黄疸的不明原因肝病,其中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为主要病因,以UGT1A1基因病最为多见。对于表现为单纯性黄疸的不明原因肝病,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技术可辅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黄疸 诊断 外显子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基因及其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阚延婷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39-1443,共5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特异性肝病。通常出现在妊娠晚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汁酸及转氨酶升高,对胎儿影响较大,可导致早产、死胎、畸形。其病因复杂,研究发现遗传、代谢、免疫、激素等多...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特异性肝病。通常出现在妊娠晚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汁酸及转氨酶升高,对胎儿影响较大,可导致早产、死胎、畸形。其病因复杂,研究发现遗传、代谢、免疫、激素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其发病。与胆汁淤积相关的基因,如ABCB11、ABCB4、ATP8B1、FXR等与ICP的遗传易感性有关。综述了胆汁淤积相关基因及其与ICP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妊娠并发症 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代谢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思路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姗姗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63-1666,共4页
遗传代谢性肝病病因复杂,种类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穿刺病理、基因检测等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因此,从临床中发现线索对于诊断该病有... 遗传代谢性肝病病因复杂,种类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穿刺病理、基因检测等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因此,从临床中发现线索对于诊断该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对遗传代谢性肝病的临床线索及临床诊断思路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性肝病 体征和症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旭 李嘉 +1 位作者 熊清芳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8-412,共5页
肝生化指标检测是临床上判断肝功能的重要方法,但肝生化指标异常不完全等同于肝损伤。一些遗传、免疫因素也可引起肝生化指标异常,但预后大多良好。本文归纳了一些良性肝生化指标异常的原因及检测方法,以提醒临床医生拓宽诊治思路,考虑... 肝生化指标检测是临床上判断肝功能的重要方法,但肝生化指标异常不完全等同于肝损伤。一些遗传、免疫因素也可引起肝生化指标异常,但预后大多良好。本文归纳了一些良性肝生化指标异常的原因及检测方法,以提醒临床医生拓宽诊治思路,考虑到遗传、免疫等因素,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诊断 肝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汉黄芩素治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和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安银 刘红丽 +3 位作者 陈妙洋 郑玉凤 徐志远 杨永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40-4049,共10页
背景肝细胞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对新的肝细胞癌治疗药物进行探索研究具有科学意义。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汉黄芩素干预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汉黄芩素... 背景肝细胞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对新的肝细胞癌治疗药物进行探索研究具有科学意义。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汉黄芩素干预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汉黄芩素的药物靶点,从TTD、Gen Card、OMIM、Dis Gent数据库中收集肝细胞癌的疾病靶点。将收集的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作为药物干预疾病的潜在靶点。对交集靶点运用R软件进行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筛选核心靶点。在GIEPA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行进一步分析。最后通过体外实验对前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活性;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采用Western-blotting(WB)实验测定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分析结果发现汉黄芩素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性符合小分子药物成药规则并且毒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毒性。收集到汉黄芩素靶点135个,肝细胞癌靶点8238个,两者交集靶点113个。通过对构建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的前10位的核心基因进行分析,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SRC)在肝细胞癌组织中m RNA水平较正常肝组织上调(P<0.05),并且在肝细胞癌患者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P<0.05)。KEGG富集分析发现交集基因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上最多,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汉黄芩素与CDK1、SRC结合构型活力较强。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加入汉黄芩素75.0、150.0、300.0μmol/L组Hep G2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汉黄芩素37.5、75.0、150.0μmol/L组Hep G2细胞克隆形成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汉黄芩素37.5、75.0、150.0μmol/L组Hep G2细胞迁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WB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汉黄芩素75.0、150.0μmol/L组PI3K、P-AKT/AKT、CDK1、SRC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汉黄芩素通过下调CDK1、SRC蛋白表达,减弱PI3K/AKT通路信号,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干预肝细胞癌发生和进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汉黄芩素 网络药理学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治疗既往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梦莹 俞萍 +3 位作者 葛国洪 马于琪 傅熙玲 常家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SOF/VEL/VOX)用于既往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镇江市第...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SOF/VEL/VOX)用于既往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既往接受DAA抗病毒治疗失败并予以SOF/VEL/VOX(400 mg/100 mg/100 mg/片,1片/d)治疗12周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观察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情况,并评估生化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共入组36例患者,非肝硬化27例,代偿期肝硬化9例,既往2次及以上DAA治疗失败4例。2例患者完成治疗后失访,余34例患者(94.4%)达到SVR12。入组的36例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瘙痒、恶心、疲劳和头痛;1例(2.78%)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未出现导致治疗药物停用或患者死亡的不良事件。结论SOF/VEL/VOX用于既往接受DAA治疗失败的丙型肝炎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有较高的SVR12,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挽救疗法 索磷布韦 维帕他韦 伏西瑞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疹伴药物性肝损害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蔚凌 赵巍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19,共2页
对72例药疹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致敏药物以解热镇痛药 (19/72)和镇静抗癫痫药 (17/72)最多,且不同种类致敏药物引起的药疹病例中肝损害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关键词 药疹 药物性肝损害 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炎病理学分级分期评分系统比较 被引量:26
16
作者 田爱平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71-2277,共7页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肝脏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全面、详细地描述病变形态,并给予客观的分级分期评分。关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炎的病理分级分期评分系统较多,列举、详述了各种评分方法的具体应用及优缺点,并总...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肝脏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全面、详细地描述病变形态,并给予客观的分级分期评分。关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炎的病理分级分期评分系统较多,列举、详述了各种评分方法的具体应用及优缺点,并总结了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病理必不可缺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丽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4-510,共7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现已成为国内主要的非感染性肝炎类型,本文从临床及病理角度归纳并论述了其特征性表现及诊治现状,总结出病理组织学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中必不可缺的地位。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红丽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680,共4页
抗线粒体抗体(AMA)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典型血清标志物,临床易忽视AMA阴性PBC的诊断。分析了AMA阴性与阳性PBC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差异,认为二者在瘙痒症状、IgM、胆管损伤水平差异较明显。临床诊断AMA阴性PB... 抗线粒体抗体(AMA)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典型血清标志物,临床易忽视AMA阴性PBC的诊断。分析了AMA阴性与阳性PBC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差异,认为二者在瘙痒症状、IgM、胆管损伤水平差异较明显。临床诊断AMA阴性PBC患者,需通过联合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学检测以排除AMA假阴性,结合胆汁淤积表现、抗sp100、gp210、ANA抗体阳性及病理检查的典型旺炽性胆管炎等改变明确诊断,并与其他胆管损伤或缺失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抗线粒体抗体 病理学 临床 疾病特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治——病理是否必需?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红丽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1-516,共6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本文归纳了PBC病理组织学特征、病理检查在PBC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对病理在分期预后、不典型PBC的诊断、重叠综合征诊断、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原因分析和鉴别疾病或排除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本文归纳了PBC病理组织学特征、病理检查在PBC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对病理在分期预后、不典型PBC的诊断、重叠综合征诊断、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原因分析和鉴别疾病或排除其他合并疾病等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提高临床医生对病理检查对PBC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翁宇航 熊清芳 +2 位作者 刘杜先 张胥磊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326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病理表现及基因测序确诊PFIC3患者8例(其中1例因禁忌证未行... 目的探讨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326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病理表现及基因测序确诊PFIC3患者8例(其中1例因禁忌证未行肝组织穿刺)。分析患者临床、检验、影像、病理结果,并对ABCB4相关疾病的病理文献进行回顾,总结PFIC3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8例PFIC3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29.5岁。50%(4/8)表现为慢性胆汁淤积,50%(4/8)表现胆汁性肝硬化,肝硬化中75%(3/4)合并门静脉高压表现。生化检查中,75%(6/8)表现为ALP升高,100%(8/8)表现GGT升高。影像检查中,50%(4/8)表现为胆囊炎,25%(2/8)表现为胆囊结石,25%(2/8)患者胆管扩张,75%(6/8)患者脾脏肿大,25%(2/8)表现为肝硬化。肝穿刺病理中,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管损伤和/或胆管减少,其中57.1%(4/7)表现为胆管缺失。多耐药蛋白3(MDR3)免疫组化染色42.9%(3/7)正常表达,57.1%(4/7)表达减少。根据文献回顾,其中包含胆管描述或MDR3免疫组化的文献17篇。7例低磷脂相关性胆石症中,胆管正常占71.4%(5/7),胆管减少占14.3%(1/7),胆管缺失占14.3%(1/7);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胆管正常占16.7%(1/6),胆管减少占50%(3/6),胆管缺失占33.3%(2/6);8例PFIC3中,胆管减少占25%(2/8),胆管缺失占75%(6/8);21例PFIC3患者MDR3表达正常占9.5%(2/21),表达减少占23.8%(5/21),表达缺失占66.7%(14/21)。结论PFIC3以胆汁淤积、胆石症、肝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病理表现为胆管损伤,严重者可伴胆管减少或缺失,且损伤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MDR3免疫组化可表现为正常、减少或表达缺失,正常表达患者仍不能排除诊断,必要时行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P糖蛋白类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