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和耐药与临床肝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蒋自卫 史文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38-440,445,共4页
关键词 HBV基因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嗜肝DNA病毒 HBVDNA 肝病 临床 耐药 转录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HBV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梅 张汉荣 刘新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565-1566,1568,共3页
目的 研究“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HBV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模式。方法 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检测 75例“大三阳”患者和 5 2例“小三阳”患者血清中HBV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序列。结果  (1)“大三阳”患者血清中HBVnt1719... 目的 研究“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HBV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模式。方法 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检测 75例“大三阳”患者和 5 2例“小三阳”患者血清中HBV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序列。结果  (1)“大三阳”患者血清中HBVnt1719、nt172 6、nt172 6 - 1730、nt1799和联变 (176 2 +176 4 +1896 )的变异率与“小三阳”患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大三阳”患者血清中HBVnt1896终止变异率与“小三阳”患者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3 “大三阳”患者中 ,eAg高组nt1896终止变异率与eAg低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nt1896终止变异对eAg表达的影响高于CP双变异 (nt176 2 +nt176 4 )。 (2 )nt172 6 - 1730CP聚集变异可能通过影响HBVX基因的表达产物HBx的结构变化 ,使HBx的调节作用发生改变 ,进而使其在顺式作用和或反式作用上影响HB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大三阳” “小三阳” 血清 HBV 前C基因 C基因启动子 模式 显著性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在肝细胞肝癌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染色体上整合情况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海鸣 吴引伟 +1 位作者 殷国庆 黄培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应用染色体制备和生物素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进行对比分析,了解HBx基因在肝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与HCC发生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在HCC与CHB患者中乙肝... 目的:应用染色体制备和生物素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进行对比分析,了解HBx基因在肝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与HCC发生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在HCC与CHB患者中乙肝血清标志物差异及HBx整合与乙肝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HCC患者19例,CHB患者14例,分别获取手术或肝穿刺标本并制备成染色体载玻片,以生物素标记的HBx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同时统计分析其乙肝血清标志物资料。结果:①19例HCC中有13例患者的肝细胞分裂期染色体上可观察到杂交信号,占68.24%,明显高于CH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5.12,P<0.05),肝癌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HBx整合位点数为3.80±1.36,而CHB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整合位点数为1.30±0.36,二者差别具有极显著性(t=3.5,P<0.01)。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在CHB患者中阳性率为80.0%,明显高于HCC组(10.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6.33,P<0.01)。③HCC及CHB患者HBx整合与否与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①HBx基因在HCC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明显高于CHB;②CHB患者乙肝病毒复制较HCC患者活跃;③HBx基因整合与否与HCC及CHB乙肝血清标志物未见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法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的基因型分析
4
作者 赵伟 万建民 +4 位作者 刘伟 刘全俊 张林 刘新钰 张汉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的分型诊断芯片,检测其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基因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HCV 5’端非编码区末端(5’UTR)和C区设计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将设计的20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用核苷酸合成仪合成后,配制... 目的: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的分型诊断芯片,检测其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基因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HCV 5’端非编码区末端(5’UTR)和C区设计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将设计的20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用核苷酸合成仪合成后,配制成50μmol/ml的点样液,用点样仪点到特殊处理的玻片介质上,制成HCV基因分型诊断芯片。收集HCV 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30份作为实验组,健康人血清30份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仪对两组血清进行HCV RNA定量检测,实验组血清HCV RNA含量均大于500 copies/ml,对照组血清HCV RNA均为阴性。两组血清进行HCV RNA分离纯化、逆转录反应、巢式PCR扩增后,分别用基因芯片与核酸序列测定法进行双盲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实验组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均为阳性;基因分型1b型23例,3a型2例,3b型1例,2a型1例,2b型1例,混合型1b+2a 1例,1b+3b型1例;核酸序列测定分型1b型25例,3a型2例,3b型1例,2a型1例,2b型1例;两种方法检测的基因分型符合率为93.3%。对照组血清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结论:制备的HVC基因诊断芯片可以用于检测血清HCV RNA,并进行基因诊断分型,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法 丙型肝炎病毒 RNA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