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第三方调查表的设计 被引量:36
1
作者 程敏 徐国彬 +6 位作者 赵宁 屠丽君 朱珠 夏春香 武广红 郑建光 蒋文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设计适合第三方调查使用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19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进行三轮调查。结果:专家权威系数为0.89;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95.5%... 目的:设计适合第三方调查使用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19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进行三轮调查。结果:专家权威系数为0.89;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95.5%、90.5%;最终形成的调查表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条目。结论:应用德尔菲法设计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表科学、客观,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意度 第三方调查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实验性内毒素休克早期血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可一 季晓辉 +1 位作者 冯艳红 殷国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 :研究猕猴实验性内毒素休克过程中 ,前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血浆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 ( L PS)制成内毒素休克模型 ,用人细胞因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EL ISA)试剂盒 ,测定 2 .8mg/ kg内毒素注射后... 目的 :研究猕猴实验性内毒素休克过程中 ,前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血浆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 ( L PS)制成内毒素休克模型 ,用人细胞因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EL ISA)试剂盒 ,测定 2 .8mg/ kg内毒素注射后0、80、160 min时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白细胞介素 - 1β( IL- 1β)、白细胞介素 - 10 ( IL- 10 )、白细胞介素 - 12 ( IL- 12 ) p4 0 /p70的改变。结果 :TNF-α、IL - 10在 80 m in时 ,内毒素休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在 160 min时则降至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 ,而IL- 10水平降低 ;IL- 1β、IL- 12 p4 0 / p70在 80 min时水平升高不明显 ,而在 160 min时则内毒素休克组水平升高十分明显。结论 :用人细胞因子酶 EL ISA试剂盒检测猕猴血浆中细胞因子是可行的 ;4种细胞因子的时间变化规律与其他动物模型中基本一致 ,IL-10水平低的原因可能是人的试剂盒对猕猴 IL - 10敏感性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内毒素 细胞因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脾胃论治 被引量:24
3
作者 欧阳钢 谢碧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9-270,共2页
从衰老、女性生理特点、病因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探讨了脾胃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根据以上理论 ,采用补脾健胃、健脾补肾法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针灸疗法 从脾胃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GPC3和GP73两种方法的比较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洁 汪顺才 +5 位作者 朱梦琪 马久明 周华 虞腊青 杨永峰 经继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0,共4页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标本(肝癌组39例、肝硬化组31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相同标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肝癌组血清中GPC3和GP7...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标本(肝癌组39例、肝硬化组31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相同标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肝癌组血清中GPC3和GP73表达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 001);两组间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血清中GPC3、GP73含量均有正相关性(P<0.01)。血清中GPC3和GP73的水平均能预测原发性肝癌,且GPC3和GP73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表达水平不能很好的区分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提示ELISA法检测血清中GPC3和GP73的表达水平是临床预测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ELISA法 qRT—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素在家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顾小军 常家宝 +1 位作者 朱晓云 殷国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06-1508,T001,共4页
目的 :研究选择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新西兰家兔 1 2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DK组 ) 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 6只 ,DK组给予四氧嘧啶 (alloxan ) 1 50mg·kg- 1 和链脲佐菌素 (STZ ) 1 50mg·kg- ... 目的 :研究选择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新西兰家兔 1 2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DK组 ) 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 6只 ,DK组给予四氧嘧啶 (alloxan ) 1 50mg·kg- 1 和链脲佐菌素 (STZ ) 1 50mg·kg- 1 ,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 ,72h后处死动物 ,检测动脉血气 ,取肺组织进行组化研究。结果 :实验组动物免疫组化显示选择素的表达增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P选择素 L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YMDD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新民 赵伟 +5 位作者 刘伟 刘全俊 张林 张汉荣 刘新珏 周镇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7-640,共4页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出现的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方法:设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用点样法制备HBV变异基因诊断芯片。选择住院患者30例服用拉米夫...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出现的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方法:设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用点样法制备HBV变异基因诊断芯片。选择住院患者30例服用拉米夫定后,HBVDNA转阴[<500拷贝(opies/ml)]68周后又反跳≥5000copies/ml的患者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检测。同时用PCR直接测序法对30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双盲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域测序对照。结果:30例服药后HBVDNA反跳患者中基因芯片测得HBVYMDD变异21例,其中YVDD变异11例,YIDD变异10例。直接序列测定发现有核苷酸A741变为G,使氨基酸由蛋氨酸552变为缬氨酸(氨基酸基序由YMDD变为YVDD)11例,有6例核苷酸A669变为C,使氨基酸由亮氨酸528变为蛋氨酸;核苷酸G743变为T,使氨基酸由蛋氨酸552变为异亮氨酸(氨基酸基序由YMDD变为YIDD)10例。其中有3例伴有核苷酸T781变为C,使氨基酸由亮氨酸565变为脯氨酸。其结果与基因芯片完全一致。结论:HBV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可以同时检测YVDD、YIDD变异,同PCR直接测序法比较,准确率达100%,无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拉米夫定 病毒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剂量紫杉醇、替加氟及顺铂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波 冯继峰 +2 位作者 潘良熹 孙蔚莉 张全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41-943,共3页
目的:研究周剂量紫杉醇、替加氟及顺铂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8例转移性食管癌患者使用周剂量紫杉醇(80mg/m2,第1、8天)、替加氟(600mg/m2,第1 ̄5天)及顺铂(25mg/m2,第1 ̄3天)联合方案行全身化疗,每3周为... 目的:研究周剂量紫杉醇、替加氟及顺铂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8例转移性食管癌患者使用周剂量紫杉醇(80mg/m2,第1、8天)、替加氟(600mg/m2,第1 ̄5天)及顺铂(25mg/m2,第1 ̄3天)联合方案行全身化疗,每3周为1周期,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8例食管癌患者平均化疗2.9个疗程,总有效率(RR)为57.9%,既往曾行化疗的复治患者有效率仍可达55.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5.8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0.8月。化疗中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周剂量紫杉醇、替加氟及顺铂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食管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食管癌 周剂量紫杉醇 替加氟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猕猴白细胞介素18 mRNA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可一 季晓辉 +1 位作者 冯艳红 殷国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 :研究猕猴实验性内毒素休克过程中 ,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肝脏及脾脏中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 (LPS) 2 8mg/kg制成内毒素休克模型 ,利用源自人细胞因子基因序列的引物 ,... 目的 :研究猕猴实验性内毒素休克过程中 ,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肝脏及脾脏中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 (LPS) 2 8mg/kg制成内毒素休克模型 ,利用源自人细胞因子基因序列的引物 ,建立荧光半定量reversetranscription(RT) PCR方法 ,检测PBMCs、肝脏及脾脏中IL 18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 ,并与TNF α、IL 1β相对照。 结果 :LPS注射后 12 0分钟PBMC中IL 18的表达有显著增加 ,此时肝脏及脾脏中的mRNA表达水平也有增高 ;TNF α在PBMCs中mRNA水平于LPS注射后 6 0分钟即出现峰值 ,12 0分钟时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均显著增高 ;IL 1β在PBMCs中mRNA表达峰值出现在 6 0分钟 ,但 12 0分钟时在肝脏和脾脏中mRNA表达水平增高不明显。结论 :在猕猴实验性内毒素休克过程中IL 18的表达显著增高 ,但峰值晚于TNF α、IL 1β。IL 18可以由PBMCs和肝脏枯否细胞产生 (也许还有脾脏巨噬细胞 ) ;TNF α可能有广泛的细胞来源 ;IL 1β主要由PBMCs在LPS刺激活化后产生并分泌至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LPS 细胞因子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机体炎症反应、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庆强 钱晶晶 +1 位作者 左凌云 王立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4期1315-1318,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机体炎症反应、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常规护...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机体炎症反应、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TGF-β1水平(144.94±36.21)μg/L、hs-CRP水平(48.81±10.74)ng/L及TNF-α水平(82.43±22.29)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水平(35.71±17.81)U/L、AST水平(38.82±14.51)U/L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P<0.05),TBi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透明质酸酶(HA)(91.71±20.81)μg/mL、Ⅳ胶原(IVC)(140.82±48.51)μg/L、层黏蛋白(LN)水平(73.02±21.06)μ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状态,增强患者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炎症反应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F2H1基因rs3802967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
10
作者 钱成 包阳 +10 位作者 徐月娟 李玉涛 王一 张艳红 郭士成 赵振宏 李强 卢大儒 金力 王久存 吴俊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4-461,共8页
目的探索GTF2 H1基因rs3802967位点多态性与肺癌相关性。方法采集肺癌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进行基因分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相关性。结果共收集上海及泰州地区885例肺癌患者和896例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进... 目的探索GTF2 H1基因rs3802967位点多态性与肺癌相关性。方法采集肺癌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进行基因分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相关性。结果共收集上海及泰州地区885例肺癌患者和896例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rs3802967 CT+TTvs.CC总体上肺癌风险显著增加(OR=1.943,95%CI:1.559~2.426,P=3.989×10-9),吸烟患者(CT+TTvs.CC,OR=2.382,95%CI:1.798~3.167,P=1.813×10-9)、男性患者(CT+TT vs.CC,OR=2.141,95%CI:1.644~2.796,P=1.852×10-8)以及男性吸烟患者(CT+TTvs.CC,OR=2.283,95%CI:1.709~3.059,P=2.718×10-8)肺癌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GTF2 H1基因rs3802967 C>T与肺癌患病风险正相关,尤其在男性、吸烟患者中显著,该位点有望成为肺癌易感个体筛查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F2H1基因 rs3802967 多态性 肺癌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