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龚鹏宇 周俊山 +3 位作者 龚亚驰 王蒙 张颖冬 张中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9-1043,1083,共6页
目的:评估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风险因素,构建起病后EN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4月... 目的:评估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风险因素,构建起病后EN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比较END组与非END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独立相关因素构建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END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507例患者,END组99例(19.5%),非END组408例(80.5%)。END组患者的年龄(P=0.001)、心房纤颤病史构成比(P=0.001)、缺血性心脏病病史构成比(P=0.010)、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P=0.023)、快速血糖水平(P=0.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06)显著高于非END组,饮酒史构成比(P=0.042)、白蛋白水平(P=0.001)显著低于非EN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31,95%CI:1.008~1.054;P=0.007)、心房纤颤病史(OR=4.349,95%CI:1.932~9.792;P=0.001)、基线NIHSS评分(OR=1.219,95%CI:1.021~1.455;P=0.029)、快速血糖水平(OR=1.199,95%CI:1.083~1.328;P=0.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OR=1.069,95%CI:1.027~1.113;P=0.001)、白蛋白水平(OR=0.826,95%CI:0.733~0.930;P=0.002)是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END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36(95%CI:0.677~0.796,P <0.001)。结论:本列线图对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EN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轻型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OPA PET/CT定量分析提高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5
2
作者 武婕 周蕾蕾 +5 位作者 张逸悦 蒋腾 徐志宏 张思伟 白侠 王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6-^(18)F氟-L-多巴(^(18)F-FDOPA)PET/CT半定量分析及人工智能平台对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经临床确诊的56例PD患者,其中33例早期(Hoehn-YahrⅠ~Ⅱ级),2... 目的探讨6-^(18)F氟-L-多巴(^(18)F-FDOPA)PET/CT半定量分析及人工智能平台对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经临床确诊的56例PD患者,其中33例早期(Hoehn-YahrⅠ~Ⅱ级),23例晚期(Hoehn-YahrⅢ~Ⅳ级);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对照者27例,行^(18)F-FDOPA PET/CT。于HERMES BRASS平台计算受试者纹状体各亚区与枕叶体积计数比(SORs),完成基于感兴趣区的脑半定量分析,观察早期和晚期PD患者纹状体各亚区不对称性。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PD组和健康对照组纹状体各亚区SORs行主成分分析,观察数据聚集度和组间区分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晚期PD患者尾状体、前壳核、后壳核和纹状体整体SORs显著降低(t=9.02~11.72,P<0.0001),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73、0.995和0.982。早期PD患者纹状体各亚区不对称指数分别为尾状核(7.61±5.50)%、前壳核(11.43±8.97)%、后壳核(17.17±11.63)%、纹状体(10.65±7.46)%。PD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主成分分析有显著区分度,PD组纹状体^(18)F-FDOPA摄取显著降低,早期PD患者对侧后壳核损失最显著,下降百分比为34%。结论平台半定量分析^(18)F-FDOPA PET/CT图像,为PD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半定量数值,纹状体特别是壳核的不对称性可能是PD早期诊断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8)F-FDOPA PET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半定量分析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M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诗铫 黄志航 蒋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704,731,共8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基因是新发现的AD易感基因之一...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基因是新发现的AD易感基因之一。文章搜索近年来相关高质量文献,结合课题组前期成果,从TREM2基因变异与AD易感风险,TREM2的结构、配体及信号传导,TREM2与AD病理进程,靶向TREM2的AD疗法等4个方面,对TREM2在AD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期望能为后续AD的遗传及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M2 阿尔茨海默病 小胶质细胞 Β-淀粉样蛋白 T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通过抑制Wnt/Ca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钙超载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丽 汪梦哲 +9 位作者 刘赛赛 张小楠 陈洁 陶伟婷 李晒 秦志文 陶泉坊 刘奕 黄丽 赵士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8-1058,共11页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SI)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R)引起钙超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病毒空载组(NC组)、Frizzled-2敲低组(Knock down组),12只/组。采用线栓法...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SI)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R)引起钙超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病毒空载组(NC组)、Frizzled-2敲低组(Knock down组),12只/组。采用线栓法堵塞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注24 h构建I/R模型。采用Western blot验证病毒敲低效率并检测Wnt/Ca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5a、Frizzled-2和P-CaMKⅡ的变化。采用钙含量显色法检测各组缺血半暗带(IP)区钙离子浓度变化,HE检测各组IP区组织结构变化。另将7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法分为3组:Sham组、I/R组、大豆异黄酮预处理组(SI组),24只/组。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局部脑血流变化,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和尼氏染色检测IP区组织变化、免疫荧光检测ROS、Ca2+和细胞凋亡水平、流式检测细胞钙离子浓度,试剂盒检测血清MDA和SOD水平,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IP区Wnt5a、Frizzled-2和P-CaMKⅡ蛋白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Knock down组钙离子浓度(P<0.001)、Wnt5a(P<0.05)、Frizzled-2(P<0.05)和P-CaMKⅡ(P<0.001)表达水平均降低;与I/R组比较,SI组钙离子浓度(P<0.05)、ROS和MDA水平(P<0.001)、细胞凋亡程度(P<0.001)、脑梗死体积(P<0.001)、Wnt5a、Frizzled-2和P-CaMKⅡ表达水平(P<0.05)均降低,SOD水平升高(P<0.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抑制Wnt/Ca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钙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钙超载 Wnt/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5
作者 张颖冬 李雪萍 +2 位作者 林强 程凯 陈安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康复组与对照组。规范康复组严格按照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完成规范化康复程序,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完成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康复组与对照组。规范康复组严格按照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完成规范化康复程序,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完成常规康复程序。两组患者在全过程中共进行3次功能评定,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Barthel指数(BI)。结果:第一次评定两组患者M、FM、B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三次评定:规范康复组的FM、B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M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二次与第一次评定M、FM、BI差值,第三次与第一次评定的M、FM、BI差值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三次与第二次评定的M、FM、BI差值,两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康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规范化康复方案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血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时建铨 赵红东 +2 位作者 田有勇 张颖冬 周俊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患者。根据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患者。根据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为有CMBs组(56例)和无CMB组(56例)。收集两组患者病史、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结果及头颅MRI,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脑室周围高信号、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s分级的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CMBs组与CMBs组患者的年龄(61.620±11.479 vs.70.620±11.185)、UA(278.920±69.512 vs.353.460±111.206)、Cr(71.360±19.797 vs.90.450±44.989)、Hcy(12.587±2.664 vs.21.715±10.4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3,95%CI:0.905~1.025,P〈0.05)、Hcy(OR=1.487,95%CI:1.219~1.813,P〈0.05)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Hcy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脑微出血 危险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石国美 周俊山 +4 位作者 刘宇恺 张红 施洪超 赵红东 张颖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aCAS患者98例,依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非重度狭窄组46例与重度狭窄组5...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aCAS患者98例,依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非重度狭窄组46例与重度狭窄组52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抽取空腹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Hcy水平,评估Hcy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重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的Hcy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81±5.30)μmol/L和(17.63±6.80)μmol/L vs(12.09±3.34)μmol/L,P〈0.05],且重度狭窄组Hcy水平较非重度狭窄组更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度狭窄组患者Hcy水平与MMSE总分、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与计算力、延迟回忆各亚项评分呈负相关(r=-0.346,P=0.012;r=-0.590,P=0.000;r=-0.428,P=0.002;r=-0.327,P=0.018;r=-0.332,P=0.016)。结论 Hcy水平升高可能是aCAS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高半胱氨酸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朱银伟 孙永安 +6 位作者 陈俊 肖朝勇 时建铨 张楚楚 江炜炜 张颖冬 徐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MRPI)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预后的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拟诊PSP的患者17例,行MRI检查,并计算MRPI;采用PSP评定量表(PSP-RS)评分,并与MRPI值行相关分析;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MRPI值与生存... 目的研究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MRPI)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预后的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拟诊PSP的患者17例,行MRI检查,并计算MRPI;采用PSP评定量表(PSP-RS)评分,并与MRPI值行相关分析;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MRPI值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17例拟诊PSP患者PSP-RS评分为(42.2±9.4),MRPI为(17.3±4.9);MRPI与PSP-RS评分呈正相关(r=0.921,P=0.004);以MRPI 15.29为界值,MRPI>15.29患者生存时间(12.6±3.6)个月,MRPI≤15.29患者生存时间(25.0±7.3)个月(P<0.05)。结论 MRPI可以提示PSP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 磁共振成像 核上麻痹 进行性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帕金森指数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治提示 被引量:5
9
作者 朱银伟 孙永安 +7 位作者 陈俊 肖朝勇 何伟 时建铨 张楚楚 江炜炜 张颖冬 徐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7-550,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帕金森指数(magnetic resonance Parkinsonism index,MRPI)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lasy,PSP)诊断及预后的提示价值。方法搜集临床PSP 8例,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5例,帕金森病(... 目的研究磁共振帕金森指数(magnetic resonance Parkinsonism index,MRPI)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lasy,PSP)诊断及预后的提示价值。方法搜集临床PSP 8例,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5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10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6例,行MR检查并计算MRPI值;采用PSP评定量表(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lasy rating scale,PSPRS)评分,并与MRPI值行相关分析;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MRPI值与生存时间关系。结果 PSP组MRPI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SP组数值与各组进行t检验(PD组P=0.0024;FTD组P=0.0032;MSA组P=0.0028);PSP组MRPI值与PSPRS得分呈正相关(r=0.7946,经t检验P=0.017);以MRPI值18.175分为界值将PSP组分为两个亚组,亚组间平均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 Test检验,P=0.308)。结论 MRPI可以提高PSP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帕金森氏指数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TOAST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军 姜亮 +6 位作者 殷信道 陈慧铀 彭明洋 陈松旺 毛存南 周俊山 张颖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61-566,共6页
目的应用多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模磁共振检查,记录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 目的应用多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模磁共振检查,记录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型及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43例)、动脉取栓组(34例)及保守治疗组(33例),并对3组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动脉取栓组患者存在半暗带及血管高信号征的比率均高于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13,P=0.001;F=8.108,P=0.017)。(2)在DWI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小穿支梗死及单侧前循环梗死所占比率较大(25.58%、23.26%),动脉取栓组和保守治疗组以单侧前循环及前-后循环所占比率较大(52.94%、21.43%;30.30%、30.30%)。(3)在TOAST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所占比率最高(39.53%),动脉取栓组以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所占比率最高(73.53%),保守治疗组以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所占比率最高(48.48%)。(4)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学表现上,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MRA表现正常所占比率最高(72.09%、51.52%),而动脉取栓组MRA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占比率最高(41.18%)。(5)3组间比较,动脉取栓组的出血转化率最高(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2,P=0.040)。(6)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高血脂症在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9,P=0.003;F=6.176,P=0.046)。(7)保守治疗组发病时间(6.55±4.70)长于静脉溶栓组(2.93±1.05)及动脉取栓组(3.07±2.5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6,P=0.000)。结论了解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可帮助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TOAS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所致脑出血的免疫性血管病理损害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小花 徐俊 +2 位作者 程欣欣 张巧全 时建铨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8期631-63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病理标本中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及相关免疫-血管因子共表达情况,探讨CAA-ICH的免疫性血管病理损害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0-20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病理标本中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及相关免疫-血管因子共表达情况,探讨CAA-ICH的免疫性血管病理损害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0-2011年46例ICH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15)岁。免疫组化荧光检测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RAG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1,LRP1)蛋白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46例ICH患者中8例(男5例,女3例)确诊为CAA,占17.39%,确诊为CAA的8例患者脑组织标本均有Aβ、RAGE、LRP1蛋白的共表达(阳性率100%),而在非CA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均无共表达。CAA-ICH组的LRP1表达水平较非CAA-ICH组显著降低(P=0.031),而CAA-ICH组的RAGE表达水平较非CAA-ICH组显著升高(P=0.015)。结论 CAA是ICH的重要病因之一,CAA相关的免疫-血管因子RAGE、LRP1蛋白异常表达,在ICH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自发性脑出血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脑梗死表现的颈髓损伤诊治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杭景 耿丛 +3 位作者 张羽乔 陆敏 周峰 杨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6-207,共2页
患者男,56岁,因"肩背部疼痛伴左侧肢体无力3.5 h"于2016年1月1日收入南京市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3.5 h晨起前出现左侧肩背部明显疼痛,活动受限,继而出现左上肢上抬无力,左下肢不能站立行走,遂来我院急诊。
关键词 脑梗死 颈髓损伤 误诊误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与病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祖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5-287,共3页
10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眩晕、头昏、行走不稳、呕吐、耳鸣、视力障碍等。直线行走不能和高血压为主要体征。脑干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管 IV-DSA 均有利于诊断。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血... 10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眩晕、头昏、行走不稳、呕吐、耳鸣、视力障碍等。直线行走不能和高血压为主要体征。脑干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管 IV-DSA 均有利于诊断。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粘血症、颈椎病为主要发病因素。年青病例占11%,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肌阵挛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清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6-1030,共5页
功能性肌阵挛属突发性异常运动,是功能性运动障碍常见亚型,临床特点包括突发突止、症状多变、注意分散效应、夹带现象、安慰剂或暗示治疗有效等,神经电生理检测可见较长的爆发持续时间、可变的肌肉募集模式、相对特征性准备电位。诊断... 功能性肌阵挛属突发性异常运动,是功能性运动障碍常见亚型,临床特点包括突发突止、症状多变、注意分散效应、夹带现象、安慰剂或暗示治疗有效等,神经电生理检测可见较长的爆发持续时间、可变的肌肉募集模式、相对特征性准备电位。诊断主要依靠阳性症状与体征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阳性结果。目前尚缺乏一致性治疗意见,推荐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学科诊疗模式。本文综述功能性肌阵挛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等,以帮助临床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肌阵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涛 张娟 +2 位作者 陈霓红 卢铃铨 阮广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9,共2页
1病例简介男,32岁,主诉:小便不能自解、双下肢无力10 d。既往有复发性关节炎病史。查体:双上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低,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双侧巴宾斯基征未引出。胸6平面以下痛觉消失,... 1病例简介男,32岁,主诉:小便不能自解、双下肢无力10 d。既往有复发性关节炎病史。查体:双上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低,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双侧巴宾斯基征未引出。胸6平面以下痛觉消失,位置觉、振动觉减退。MRI头颅+颈胸腰椎平扫及增强(图1A~F)示:颅脑、延髓、全脊髓异常信号: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抗体相关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抗体:抗MOG抗体IgG强阳性(滴度1∶100),AQP4抗体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血管高信号征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6
作者 耿文 姜亮 +5 位作者 陈慧铀 许权 谢光辉 殷信道 周俊山 张颖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893-897,共5页
目的通过对发病时间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头颅MRI的液体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图像的分析,探讨FLAI... 目的通过对发病时间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头颅MRI的液体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图像的分析,探讨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FVHs)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发作时间在4.5 h之内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行MRI,包括FLAIR序列,所有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并经MRI证实存在头颈部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在入院12 h内行介入取栓治疗。入组患者按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两组:≤2分预后较好为A组,>2分预后较差为B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FVHs评分定义为ASPECTS评分的7个皮质区域(岛叶,M1~M6)每出现FLAIR血管高信号计1分,共计7分;侧枝循环级别评定遵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枝循环的评估系统:0级:没有侧枝血流到缺血区域;1级:缓慢的侧枝血流到缺血周边区域,伴持续的灌注缺陷;2级:快速的侧枝血流到缺血周边区域,伴持续的灌注缺陷,仅有部分到缺血区域;3级:静脉晚期可见缓慢但是完全的血流到缺血区域;4级:通过逆行灌注血流快速而完全的灌注到整个缺血区域。采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FVHs评分与侧枝循环级别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FVHs评分(5.0±1.2 vs 3.9±0.9)及侧枝循环级别(2.9±0.7 vs 2.1±1.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1=0.002,P2=0.00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管高信号征评分与侧枝循环级别呈正相关(r=0.364,P=0.03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LAIR血管高信号征与脑侧枝循环级别轻度相关,FLAIR血管高信号征越广泛表明患者侧枝循环越丰富,临床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血管高信号征 侧枝循环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石 周峰 +5 位作者 王伟 侯健康 邓齐文 施洪超 周俊山 张颖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4-739,75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3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支架取栓、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等)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随...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3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支架取栓、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等)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90 d 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38例,90 d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45例,对两组患者间的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间既往糖尿病史患者比例[15.8%(6/38)比35.6%(12/45),χ^2=3.950]、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00(4.50,18.00)分比28.00(15.00,35.00)分,Z=17.028]、入院昏迷患者比例[10.5%(4/38)比57.8%(26/45),χ^2=2.146]及出血转化[5.3%(2/38)比22.2%(10/45),χ^2=4.086]、卒中相关肺炎发生率[47.4%(18/38)比84.4%(38/45),χ^2=11.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卒中相关肺炎(OR=6.910,95%CI:1.973~24.209;P=0.003)、高基线NIHSS评分(OR=1.119,95%CI:1.059~1.182;P<0.01)与90 d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卒中相关肺炎和基线NIHSS评分是后循环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重视卒中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基线NIHSS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预后 独立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TOAST分型、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耿文 姜亮 +4 位作者 陈慧铀 许权 殷信道 周俊山 张颖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65-47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2例,行头颅DWI检查后,记录其DWI影像学分型;年龄、高血压等临床资料;糖尿病、血脂等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TOAST分型,对DWI表现与TOAST、传统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占比最高(49.04%),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39.49%)、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6.16%)、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5.20%)、其他原因型(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OC)(0.11%)。DWI影像学特点与TOAST分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χ~2=397.785,P=0.000)。皮质-皮质下梗死、单侧前循环梗死、大的穿通支梗死、前-后循环梗死多与LAA型有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小的穿通支梗死多与SAO型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梗死、双侧前循环梗死及后循环梗死与TOAST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942例急性脑梗死DWI分型中,年龄、NIHSS评分、冠心病、房颤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434例单发病灶的平均直径为(20.75±19.81)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08例多发病灶的平均最大直径为(33.39±26.92)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最小直径为(5.20±3.27)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 DWI影像学特点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OAST分型有关,年龄、NIHSS评分、冠心病、房颤等传统危险因素对DWI影像学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行DWI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传统危险因素,可以指导临床选择较优治疗方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TOAST分型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关翘楚 谢子逸 +7 位作者 吕卫萍 倪环宇 李敬伟 周俊山 恽文伟 李晓波 张清秀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方法,应用Epidata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4家医疗中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动... 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方法,应用Epidata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4家医疗中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取栓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桥接治疗组(急诊血管内治疗前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组。收集患者一般基线数据和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治疗后预后情况。使用术后90 d 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为90 d mRS评分和90 d血管性死亡率;主要安全性指标为术后48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再灌注损伤、造影剂渗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后循环取栓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25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接受桥接治疗28例,直接血管内治疗97例。入院时,桥接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13.9(11.3~23.2)U/L vs.20.0(13.0~27.8)U/L,P=0.024]低于直接取栓组。桥接治疗组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桥接治疗组发病到医院的时间[120(82.5~180.0)min vs.270(180.0~360.0)min,P<0.001]、发病到血管内治疗的时间[232(180.0~363.8)min vs.334(255.0~443.5)min,P<0.013]、穿刺至灌注的时间[67.5(44.3~95.0)min vs.90(60.0~137.5)mi n,P=0.009]、发病至灌注的时间[348.5(272.5~421.3)min vs.460(335.0~577.5)min,P=0.002]均短于直接取栓组;而入院至动脉穿刺的时间,桥接治疗组的时间延误较长[117.5(70.0~160.0)min vs.60(25.0~120.0)min,P=0.002]。桥接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高于直接取栓组(57.1%vs.28.9%,P=0.006)。sICH(7.1%vs.17.5%,P=0.178)、再灌注损伤(25.0%vs.41.2%,P=0.118)、造影剂渗漏(10.7%vs.15.5%,P=0.528)和90 d血管性死亡率(28.6%vs.43.3%,P=0.161),桥接治疗组均低于直接取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桥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90 d的临床预后,疗效显著优于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且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桥接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I与DTI评估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的脑结构变化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慧铀 冯源 +7 位作者 陈谦 毛存南 王鹏 苏文 张颖冬 周俊山 殷信道 王丽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比较扩散峰度成像(DK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中各参数在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016年3月-2016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66例,进行DKI扫描。利用DKE软件生成平均扩散系数(... 目的:比较扩散峰度成像(DK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中各参数在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016年3月-2016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66例,进行DKI扫描。利用DKE软件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弥散(RD)、轴向弥散(AD)、各向异性(FA)、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图,按梗死发生部位(皮质、白质、基底节区)将病人分为三组,选取急性脑梗死部位为感兴趣区,同时测量感兴趣区及镜像区各参数值,对脑梗死部位与镜像区各参数值进行对比;计算基于MD与MK图的CNR值,对各组内基于MD与MK图的CNR值进行比较。结果:与镜像侧对比,三组脑梗死区域MD、RD、AD值均减低,FA、MK、KA、RK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质脑梗死组,MK图的CNR值高于MD图的CNR值(P=0.021),白质脑梗死组MK图的CNR值与MD图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基底节区脑梗死组MK图的CNR值低于MD图的CNR值(P=0.001)。结论:DTI及DKI技术均可敏感地检测到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在对皮质脑梗死的测量中,DKI比DTI成像能显示更多的组织信息及微观结构改变,在对白质脑梗死的测量中,两者间无明显差异,在对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测量中,DTI则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