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生”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关系重构
1
作者 谭志云 李惠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8,146,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精神创造。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非遗保护传承的可持续发展,重构人与非遗在创造、传承、创新及精神价值层面的关系,本文突破了创作视角的传统非遗定义,构筑了一个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精神创造。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非遗保护传承的可持续发展,重构人与非遗在创造、传承、创新及精神价值层面的关系,本文突破了创作视角的传统非遗定义,构筑了一个凸显人在非遗传承中主体地位的“三生”理论分析框架,以映射当下人们对精神生活、技艺水平和身体健康的追求,凸显非遗与当代人的生产、生活与生命的紧密联系。从文化新质生产力视角,高质量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应发掘非遗承载的价值追求,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 生活 生命 关系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话语下的社区文化多元主体共治路径——《大都市社区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思维新战略 被引量:4
2
作者 谭志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46,共2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大都市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集聚地,其居民生活场所——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层单元,成为延伸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空间载体。由于大都市社区居民的高度多元化和异质性、利益诉求和阶层分化的复杂性、生活...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大都市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集聚地,其居民生活场所——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层单元,成为延伸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空间载体。由于大都市社区居民的高度多元化和异质性、利益诉求和阶层分化的复杂性、生活迁徙和代际更替所导致的文化断裂等,被"陌生人社会"充斥的社区难以实现融合,导致文化认同的"结构性缺失"和"合理性危机",居民对社区逐步失去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国家层面来看,这一现象拓展为整体性终极关怀的失落和信仰危机,从而削弱了人心凝聚和共识形构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社区 公共文化服务 协同治理 多元主体 社区文化 时代话语 维新 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