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及预警阈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涛 周沁易 +6 位作者 徐庆 汪君君 邢光红 王恒学 郑颖 洪镭 张守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6-922,928,共8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讨南京市HFRS空间异质性和时空聚集性特征,利用移动中位数法和泊松(Poisson)分布,预测2021年各月报告病例数和预警阈值。结果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率从1982年的7.18/10万(436例),在90年代下降至2.00/10万以内(1993年除外),2000年以来均在0.60/10万以内。2015—2020年共报告HFRS病例222例,年度病例数中位数为34(21~53)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10万(1.47/10万~7.06/10万);12月至次年6月占83.3%,其中3月至6月占52.7%;男性占64.9%;年龄中位数为51(15~82)岁;45岁及以上占68.9%,其中60岁及以上病例占33.8%;农民占60.8%,家务及待业占13.1%;南京南部的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分别报告105例、37例、35例,占全市的79.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均为正值(0.150~0.590),均P<0.001;2016年和2020年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其余年份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和溧水区,聚集日期都分布在上半年(均P<0.001);高淳区北部和东部的5个街道以及溧水区南部的和凤镇报告病例数占两区的76.1%。预测2021年报告HFRS病例数为34例(95%CI=22~47),1月至12月每月预测值在1~4例,预警阈值在4~9例。结论1979年以来,南京市有效控制HFRS疫情,预测2021年疫情仍平稳并确定了预警阈值,农民和中老年为重点人群,但高淳区和溧水区部分地区发病水平仍较高,建议开展专题研究并继续加强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聚集性 泊松分布 预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蚊虫空间分布预测及土地利用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燕群 张守刚 +8 位作者 刘璐 马涛 李成国 王冲 陆墨原 张艳 赵姗姗 沈蕾 姚美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82-1688,共7页
目的:利用蚊虫监测点数据和遥感数据对南京市蚊虫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对影响蚊虫的土地利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基于ArcGIS地统计学的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模型进行空间预测并进行交叉验证,基于地理探测器对蚊虫土地利用驱动因素进行因... 目的:利用蚊虫监测点数据和遥感数据对南京市蚊虫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对影响蚊虫的土地利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基于ArcGIS地统计学的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模型进行空间预测并进行交叉验证,基于地理探测器对蚊虫土地利用驱动因素进行因子、交互和生态探测。结果:对蚊虫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发现南京市蚊虫空间分布整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预测决定系数R2=0.9243;水田和水库坑塘、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分别是影响蚊虫分布的水域和城乡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结论:利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技术结合地理探测器可以对蚊虫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并探索蚊虫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结果能真实反映南京地区蚊虫侵害现状及土地利用驱动因素,可以为制定地区爱国卫生政策和开展蚊媒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空间分布 预测 土地利用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南京市登革热输入风险及蚊媒本地传播风险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陆墨原 张守刚 +5 位作者 马涛 孙燕群 张艳 孙红敏 李伟 卫平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20-725,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2020年登革热病例输入风险和蚊媒本地传播风险,为登革热本地传播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南京市登革热流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和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南京市登革热蚊媒密度、... 目的了解南京市2020年登革热病例输入风险和蚊媒本地传播风险,为登革热本地传播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南京市登革热流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和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南京市登革热蚊媒密度、抗药性和控制效果数据并用定性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结果6-11月为南京市登革热发病高峰期,登革热蚊媒幼虫和成蚊密度高峰期分别为7月和9月,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已出现抗药性,蚊媒应急处置点平均处置次数10.3次,规范化处置达标率为55.56%。结论南京市2020年仍会出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7-9月是本地传播和流行的高峰期,要加强口岸和医院管理,科学、规范地使用杀虫剂开展登革热蚊媒应急处置,建立动态分级预警系统,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蚊媒传染病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