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23年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涛 陈聪 +7 位作者 丁松宁 徐庆 汪君君 王恒学 严子康 田梦圆 祝媛钊 刘慧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1-847,共7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报告发病趋势和波及范围,分析空间分布模式,探测高发聚集区域和重点人群,指导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3年南京市报告SFTS病例信息,描述... 目的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报告发病趋势和波及范围,分析空间分布模式,探测高发聚集区域和重点人群,指导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3年南京市报告SFTS病例信息,描述时间、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报告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利用FlexScan空间扫描探测高发聚集区域。结果2010-2023年南京市报告SFTS 507例,APC为31.8%(95%CI:22.5%~41.9%,P<0.001),2023年报告发病率为1.42/10万(134例)。5-8月季节指数分别为2.7、2.1、3.0、1.3,共占76.1%。年龄中位数为66(IQR:55,73)岁,由2010-2011年的59岁,逐渐增加至2022-2023年的68岁(P<0.001),45岁及以上占94.1%;农民(63.7%)、家务及待业(14.2%)和离退人员(12.2%)共占90.1%。2010-2011年疫情波及4区11街道,2022—2023年增加至11区58街道;除2012-2013年外,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均Moran’s I>0(0.224~0.526,P<0.001),FlexScan扫描显示溧水区和江宁区的部分街道为一级聚集区域,2018-2023年浦口区4个街道为二级聚集区,2022-2023年六合区3个街道为二级聚集区,均P<0.05。结论南京市SFTS报告发病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波及范围逐渐扩散,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模式。建议加强医疗机构诊治技术和检测能力培训,强化高发地区监测、病例流调溯源和防蜱、防病知识宣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自相关 空间聚集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Scan与FleXScan软件在南京市2019年水痘空间聚集性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2
作者 马涛 李亚娜 +8 位作者 汪君君 洪镭 张敏 丁松宁 王恒学 徐庆 周沁易 林丹 郑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 了解南京市水痘的发病趋势,探究防控的重点地区,比较SaTScan与FleXScan法在空间聚集性研究中的差异和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R 4.2.0开展乡镇/街道水痘报告发病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Moran′s I。分别利用SaTScan 9.4.1和FleXScan... 目的 了解南京市水痘的发病趋势,探究防控的重点地区,比较SaTScan与FleXScan法在空间聚集性研究中的差异和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R 4.2.0开展乡镇/街道水痘报告发病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Moran′s I。分别利用SaTScan 9.4.1和FleXScan 3.1.2软件进行空间聚集性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自2017年纳入丙类管理之后,南京市水痘报告发病水平快速上升,2019年报告18 63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为220.89/10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0.20(Z=3.48,P<0.05)。SaTScan法和FleXScan法分别探测到10个(25个街道)和7个(24个街道)空间聚集区域(P均<0.05),发生聚集的街道范围基本一致,除南部高淳区的淳溪街道、古柏和溧水区的永阳街道外,其他聚集区域都分布于主城区周围的城郊地区,但聚集区域形状和每个聚集区域覆盖的街道有较大差异,SaTScan法聚集区覆盖了部分实际发病水平较低的街道,还将每个形状不规则的聚集区域探测为2个聚集区域。结论 建议将水痘纳入法定传染病进行报告管理。南京市水痘存在空间聚集性,两种方法均可在实践中选择使用,但FleXScan法更合理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空间聚集性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扫描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及预警阈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涛 周沁易 +6 位作者 徐庆 汪君君 邢光红 王恒学 郑颖 洪镭 张守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6-922,928,共8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讨南京市HFRS空间异质性和时空聚集性特征,利用移动中位数法和泊松(Poisson)分布,预测2021年各月报告病例数和预警阈值。结果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率从1982年的7.18/10万(436例),在90年代下降至2.00/10万以内(1993年除外),2000年以来均在0.60/10万以内。2015—2020年共报告HFRS病例222例,年度病例数中位数为34(21~53)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10万(1.47/10万~7.06/10万);12月至次年6月占83.3%,其中3月至6月占52.7%;男性占64.9%;年龄中位数为51(15~82)岁;45岁及以上占68.9%,其中60岁及以上病例占33.8%;农民占60.8%,家务及待业占13.1%;南京南部的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分别报告105例、37例、35例,占全市的79.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均为正值(0.150~0.590),均P<0.001;2016年和2020年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其余年份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和溧水区,聚集日期都分布在上半年(均P<0.001);高淳区北部和东部的5个街道以及溧水区南部的和凤镇报告病例数占两区的76.1%。预测2021年报告HFRS病例数为34例(95%CI=22~47),1月至12月每月预测值在1~4例,预警阈值在4~9例。结论1979年以来,南京市有效控制HFRS疫情,预测2021年疫情仍平稳并确定了预警阈值,农民和中老年为重点人群,但高淳区和溧水区部分地区发病水平仍较高,建议开展专题研究并继续加强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聚集性 泊松分布 预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6引起的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长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涛 孙红敏 +8 位作者 何敏 周沁易 汪君君 林其洲 乔梦凯 李德林 谢国祥 丁洁 张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3-577,共5页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长,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经过知情同意,采集某幼儿园所有病例和罹患率较高的小1班、中2班全体儿童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RT-PCR...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长,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经过知情同意,采集某幼儿园所有病例和罹患率较高的小1班、中2班全体儿童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RT-PCR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对检测阳性的儿童,每间隔1周再次采集标本开展检测,直至连续两次均为阴性时终止采样。结果:儿童罹患率为8.2%(17/208),发现隐性感染者17例。小1班和中2班流行曲线都呈现单峰分布,卫生学调查排除饮食和饮水传播。病原检测显示为CV-A6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检测阳性者中隐性感染比例为52%(95%CI:34%~69%)。排毒时长中位数为18 d(95%CI:16~25 d),最短为1周内(4 d),最长为5.5周(39 d),Log-rank检验显示病例与隐性感染者、男性与女性、咽部与肠道排毒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此轮由CV-A6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CV-A6隐性感染比例高,排毒时间长。建议提高监测敏感性,病例解除隔离返园(校)、班级复课后应开展持续的健康监测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6型 手足口病 暴发 排毒时长 幼儿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