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运动项目文化符号与“三生教育”关系理论与实践讨论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孙德朝
敖森
周红红
-
机构
三亚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巴蜀身体图符研究"(17BTY013)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三星堆身体图符研究"(TY2017101)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金沙遗址身体图符研究"(2017218)
-
文摘
通过梳理、凝练和提炼"三生教育"内涵,筛选现代奥运集体球类项目"足球"、现代休闲时尚两人合作运动项目"体育舞蹈"、民族传统体育独自展演项目"太极拳",挖掘三个代表性运动项目文化符号属性,从运动形式、竞争形式、管理范式等方面探讨项目文化符号与"三生教育"关系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认为:体育功能价值的实现,需要以身体为载体,通过具体项目方能实践施行,运动项目文化符号与"三生教育"融通关系,可通过"身体造反"的牵引和导向、通过身体的培育和塑造双向循环实现;挖掘体育在国家层面生产力、群体层面凝聚力、个体层面生命力和思想力功能,实现青少年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的高度统合,实现体育与社会秩序建构的高度融通,是实现"三生教育"的优化路径。
-
关键词
运动项目
文化符号
生命教育
生存教育
生活教育
-
Keywords
sports game
cultural symbol
life education
existence education
livelihood education
-
分类号
G80-052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彝族习惯法与摔跤规则的关系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孙德朝
敖森
周红红
-
机构
三亚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
出处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巴蜀身体图符研究”(17BTY013)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三星堆身体图符研究”(TY2017101)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金沙遗址身体图符研究”(2017218)
-
文摘
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法人类学、体育竞赛学等跨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彝族习惯法条文与彝族摔跤规则条文进行比较,讨论彝族习惯法与摔跤规则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彝族习惯法对彝族摔跤规则的管控和引导,对彝族摔跤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启示和促进作用;彝族摔跤规则细化彝族习惯法对身体行为的践行,彝族摔跤规则规范聚集彝族习惯法在身体活动中习惯养成。传统体育规则在彝族区域的细化、执行和推广,具有促成彝族习惯法向现行法融通转换的内生机制,有利于彝族特质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促进彝族个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普适功能,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建成。
-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彝族摔跤
彝族习惯法
体育规则
-
Keywords
sports anthropology
Yi nationality wrestling
Yi nationality customary law
sports rule
-
分类号
G852.9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