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圣华 李军荣 +4 位作者 余艳华 沈鑫 陈来明 陈季南 王小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177-1178,共2页
关键词 椎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静脉征与急性脑梗死进展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季南 杨倩 +2 位作者 余玉盛 张爱娟 李军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皮质静脉征与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5月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非进展组98例和进展组32例。...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皮质静脉征与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5月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非进展组98例和进展组32例。比较非进展组与进展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质静脉征在急性脑梗死进展中的作用。又根据皮质静脉征情况分为减少组19例,正常组72例及增多组39例,比较3组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7 d NIHSS评分、大血管狭窄及急性脑梗死进展情况。结果进展组LDL-C、TC、发病7 d NIHSS评分、大血管狭窄和皮质静脉征增多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静脉征增多是急性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8.412,95%CI:3.018~23.448,P=0.000)。减少组、正常组及增多组发病7 d NIHSS评分、大血管狭窄及急性脑梗死进展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质静脉征增多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密切相关,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胆固醇 LDL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圣华 李军荣 +3 位作者 羊文娟 田甜 俞小蓉 余艳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6X期431-432,共2页
目的:评价丁苯肽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口服拜阿司匹林,血栓通注... 目的:评价丁苯肽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口服拜阿司匹林,血栓通注射液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0.2g,3次/d,口服,疗程2周。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治疗后7d、14d、1个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丁苯肽软胶囊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溃疡斑块形成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艳 羊文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溃疡斑块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根据是否有溃疡斑块,将所有患者分为溃疡斑块组(n=36例)和...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溃疡斑块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根据是否有溃疡斑块,将所有患者分为溃疡斑块组(n=36例)和非溃疡斑块组(n=80),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慢性病史、他汀类药物服用史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他汀类药物服用史、TG、HDL-C、ApoB、Lp(a)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斑块组患者血清TC、LDL-C、ApoA1水平高于非溃疡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者中只有血清TC(OR=1.695;95%CI:1.061~2.710;P<0.05)、血清LDL-C(OR=1.950;95%CI:1.057~3.595;P<0.05)是溃疡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他汀类药物服用史、ApoA1后,TC水平仍然与溃疡斑块形成密切相关(OR=1.811;95%CI:1.068~3.072;P<0.05)。结论血清TC、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溃疡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震视图定位结合改良手法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梁秋蕊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眼震视图定位结合改良手法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用眼震视图定...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眼震视图定位结合改良手法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用眼震视图定位结合改良手法复位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常规的手法复位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敏感度指数(MSQ)量表中的眩晕持续时间评分、眩晕症状强度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眩晕调查问卷(UCLA-DQ)中的眩晕程度评分、眩晕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眼震视图定位结合改良手法复位疗法治疗BPPV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视图定位 改良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赵小媛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7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71例急性脑... 目的:探讨并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7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其中73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PPLA2的水平均进行检测,并比较其检测结果,同时比较研究组患者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患者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高于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高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的水平可明显升高,且病情越严重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越高。临床上可将LPPLA2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