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水地区“四水四定”指标体系构建——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冒云 孙伯明 +2 位作者 董静 陈家栋 林雪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92-95,106,共5页
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是新时期水资源管理的最新要求,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探索水资源刚性约束“四水四定”的具体量化,在分析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四水四定”内涵及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可考核和可达... 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是新时期水资源管理的最新要求,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探索水资源刚性约束“四水四定”的具体量化,在分析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四水四定”内涵及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可考核和可达到原则,明确了江宁区可用水量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8.48亿m^(3)控制,构建了基于可用水量、水安全、水节约、水生态4个方面的水资源刚性约束“四水四定”指标体系,以期为丰水地区“四水四定”指标体系制定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刚性约束 “四水四定” 指标体系 可用水量 丰水地区 南京市江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高质量建设刍议——以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洁 成晨 +2 位作者 杨进 刘卉芳 王昭艳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3期35-37,共3页
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基于园区概况和建设条件,分析了规划建设的理念、定位和功能布局等,提出了科技示范园规划布局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基础资料调查,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推动部门联动,明确园区定位、科... 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基于园区概况和建设条件,分析了规划建设的理念、定位和功能布局等,提出了科技示范园规划布局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基础资料调查,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推动部门联动,明确园区定位、科学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坚持高标准治理、增强示范引领作用,强化信息化管理、推动科技示范园智慧化建设等建议,以期为同类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技示范园 高质量发展 汤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流域氮磷污染物输出特征及模拟——以南京市云台山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任智慧 赵春发 +3 位作者 王青青 徐蕴韵 郭加汛 王腊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为定量分析复杂流域下垫面氮磷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云台山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原位观测,并构建降雨-径流水文模型以及面源污染负荷模型,对云台山河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流域不同下垫面TN面... 为定量分析复杂流域下垫面氮磷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云台山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原位观测,并构建降雨-径流水文模型以及面源污染负荷模型,对云台山河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流域不同下垫面TN面源污染产生及入河特征进行分析。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云台山河TN平均浓度为5.1 mg·L^-1,各河段TN均超Ⅳ类水质标准。TP平均浓度为0.14 mg·L^-1,仅阳山河支流超Ⅳ类水质标准。TN浓度整体表现为下游高于上游,旱季高于雨季。TP浓度空间变化不明显,年内变化缓慢,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水文模型及面源污染负荷模型对TN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结果表明云台山河流域TN年产生量为581.1 t,主要来自农田径流与农村生活源,胜利河片区和主干流片区是TN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区域。流域TN年入河量为187.8 t,占面源产生量的32%。受土地利用方式及城镇化程度影响,不同片区TN面源污染入河量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为达到目标水质,流域TN需削减量为137.3 t·a^-1,其中农田径流与农村生活污染需削减量分别为55.5 t·a^-1和39.7 t·a^-1。研究表明在流域水文资料较缺乏的情况下,结合原位观测与模型构建,可实现流域面源污染物负荷的定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流域 氮磷污染 时空分布 污染负荷模拟 输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暗管间距与生物有机肥施用对盐碱地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章二子 陈竞楠 +3 位作者 黄艳 田颖 金秋 侯毛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0,27,共7页
为揭示不同暗管间距与生物有机肥施用下盐碱地N_(2)O排放过程及机制,以苜蓿为植物材料,设计了4种暗管间距[不设暗管(CK)、6 m(S1)、12 m(S2)和18 m(S3)],结合3种有机肥施肥量[3000 kg/hm^(2)(N1)、4500 kg/hm^(2)(N2)、6000 kg/hm^(2)(N... 为揭示不同暗管间距与生物有机肥施用下盐碱地N_(2)O排放过程及机制,以苜蓿为植物材料,设计了4种暗管间距[不设暗管(CK)、6 m(S1)、12 m(S2)和18 m(S3)],结合3种有机肥施肥量[3000 kg/hm^(2)(N1)、4500 kg/hm^(2)(N2)、6000 kg/hm^(2)(N3)],观测了土壤N_(2)O排放通量、累计排放量、盐分、有机质、有机碳、总碳、C/N等指标,分析N_(2)O排放通量与可能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暗管排水过程有利于降低盐碱地N_(2)O排放通量,且暗管间距越小、施肥量越低,N_(2)O排放通量越低。各处理累计N_(2)O排放量为1.68~2.40 kg/hm^(2),占施氮量的0.70%~1.52%,不同处理以CKN3最高、S1N1最低,CKN3处理N_(2)O累计排放量比S1N1高43.5%。暗管排水降低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盐分,且暗管间距越小,盐分降低越明显;相同暗管间距下,增施有机肥使得耕层土壤盐分提升7.5%~19.3%。N_(2)O排放通量与0~20、20~40 cm土层盐分呈正相关,R^(2)分别为0.81和0.72;与C/N呈负相关,R^(2)为0.63;与其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研究结果说明暗管排水和有机肥施用主要通过影响浅层土壤盐分、C/N等指标进而调控N_(2)O排放,科学的暗管布局结合有机肥施用有利于降低盐碱地N_(2)O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排放 盐碱地 苜蓿 暗管间距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隧排涝工程对特大城市防洪排涝情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松 王磊之 +5 位作者 覃光华 缪璐 郭靖 苏鑫 郭伟建 胡鉴闻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为探究深隧排涝工程对城市防洪排涝情势的影响,以杭州城西片区在建的我国首个深隧排涝项目——南排深隧工程为例,通过构建包含深隧排涝工程在内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开展多种方案下的定量模拟,解析了深隧排涝工程对排涝能力以及排涝标准提... 为探究深隧排涝工程对城市防洪排涝情势的影响,以杭州城西片区在建的我国首个深隧排涝项目——南排深隧工程为例,通过构建包含深隧排涝工程在内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开展多种方案下的定量模拟,解析了深隧排涝工程对排涝能力以及排涝标准提升的空间规律,揭示了其与一般性排涝工程在排涝效果上的本质差异,并总结出深隧排涝工程对特大城市防洪排涝情势影响的一般性规律。结果表明:深隧排涝工程可显著提升杭州城西地区排涝标准,其排涝标准从不足20年一遇提升至全面达到20年一遇,部分地区甚至可达50年一遇;深隧排涝工程对排涝能力的提升效果与所处位置的地势和距离进水口的距离有关,地势越低、距离进水口越近的地区,其排涝能力提升效果越显著;深隧排涝工程与一般性排涝工程的区别在于,一般排涝工程是将洪涝风险从上游向下游传递,而深隧排涝工程则能消除局部洪涝风险,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排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隧排涝工程 防洪排涝 特大城市 杭州城西 南排深隧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典型沿江城市内湖沉积物氮磷及有机质分布特征识别与溯源解析
6
作者 杨紫瑄 陈庠 +6 位作者 李一平 王煜 朱晓琳 鲍航通 潘泓哲 章双双 严春敏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3-1536,共14页
湖泊沉积物参与水体元素循环重要环节,是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难点之一。为揭示城市内湖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污染特征及来源,并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环境效应评估提供新溯源视角,采集并测定了长江中下游典型沿江城市... 湖泊沉积物参与水体元素循环重要环节,是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难点之一。为揭示城市内湖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污染特征及来源,并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环境效应评估提供新溯源视角,采集并测定了长江中下游典型沿江城市黄冈市遗爱湖25个点位沉积物柱状样中的TN、TP和OM含量,监测湖泊9个点位与排口溢流污水水质,解析湖泊水质与沉积物N、P和OM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定量评估沉积物TN、TP和OM污染风险,利用聚类分析和化学计量特征相结合的手段对湖泊沉积物N、P和OM来源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解析。结果表明:水平分布上,沉积物TN、TP和OM含量范围分别为940~3677 mg/kg、323~1667 mg/kg和1.03%~7.44%,空间分布差异大,且TN、TP和OM高值区集中在湖泊沿岸及排口附近。垂向上总体表现为表层>中、底层,表层沉积物中TN、TP和OM含量范围分别为920~4450 mg/kg、208~1970 mg/kg和2.05%~7.48%,表层TP含量高于中国东部浅水湖泊平均值,与国内沉积物污染严重的湖泊水平相近。综合污染指数法显示,表层沉积物TP污染严重,76%的湖区TP处于中度及重度污染状态,TN污染和综合污染程度较低。聚类分析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溢流污染累积处沉积物C/N为11,遗爱湖表层沉积物C/N值为10.67,C/P值在20.16~190.97之间,约44%的OM来自藻类死亡后的分解释放,同时受20%溢流排放和36%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TP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其次为溢流污水,TN的来源与OM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湖 沉积物 营养物质 聚类分析 化学计量特征 综合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湖长制打造幸福河湖
7
作者 葛呈花 《村委主任》 202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生态为主要任务,以建设幸福河湖为标杆,巩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生态为主要任务,以建设幸福河湖为标杆,巩固落实河长制,稳步提升水环境,着力打造水美乡村、水美街道;全力开展河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改革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河湖长制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水美乡村 幸福河湖 水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AST的CROPGRO-Tomato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崔金涛 邵光成 +1 位作者 林洁 丁鸣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7-244,共8页
为了定量讨论番茄生长模型(DSSAT-CROPGRO-Tomato)中各参数对模拟输出结果的影响,运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EFAST)法,对影响番茄物候期、生长及生产等3类模型输出的各参数敏感性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模型输入中品种参数、气象及土壤参... 为了定量讨论番茄生长模型(DSSAT-CROPGRO-Tomato)中各参数对模拟输出结果的影响,运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EFAST)法,对影响番茄物候期、生长及生产等3类模型输出的各参数敏感性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模型输入中品种参数、气象及土壤参数变化对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番茄开花期、坐果期和成熟期等物候期最敏感的品种参数和气象参数分别为初花期积温、日最低温度,而土壤参数对番茄物候期的影响可以忽略。影响番茄叶面积指数和冠层高度最敏感的品种参数为初花期积温,而影响番茄根、茎生长最敏感的品种参数为干物质分配比例,日最高温度和土壤田间持水率分别是影响番茄根、茎、叶生长最敏感的气象和土壤参数。影响番茄干物质量和总产量最敏感的品种参数为初花期积温,而影响番茄收获数量和单果质量的品种参数为最大单籽粒质量,日最高温度和土壤田间持水率也分别是影响番茄生产最敏感的气象和土壤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敏感性分析 EFAST DSSAT模型 物候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水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向日葵产量品质与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彦晶 章二子 +3 位作者 姚宇阗 陈超 常婷婷 金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为揭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协同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明确滨海农区向日葵生产适宜暗管埋设间距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研究设计10 m(S1)、15 m(S2)和20 m(S3)3种不同暗管间距和100%有机肥(100%OF)、75%有机肥+25%无机肥(75%OF)、50%有机肥+... 为揭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协同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明确滨海农区向日葵生产适宜暗管埋设间距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研究设计10 m(S1)、15 m(S2)和20 m(S3)3种不同暗管间距和100%有机肥(100%OF)、75%有机肥+25%无机肥(75%OF)、50%有机肥+50%无机肥(50%OF)、25%有机肥+75%无机肥(25%OF)、100%无机肥(0%OF)和不施肥(CK)6种施肥处理,观测向日葵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和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全盐含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暗管间距下,25%OF施肥处理增产效应最为明显,而相同施肥处理下,S2间距向日葵产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处理以S2条件下25%OF施肥处理向日葵产量最高,达到3.82 t/hm^(2);有机肥施用比例提升有利于增加向日葵籽粒粗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施肥处理明显增加了向日葵植株氮素吸收量,S1、S2和S3间距下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8.1%~47.2%、8.6%~40.5%和8.8%~34.5%;向日葵氮素利用效率随有机肥比例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S2-25%OF和S1-25%OF处理处于较高水平,分别达到44.2%和43.9%;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有机肥施用比例呈正相关,S1-S3间距下有机肥处理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平均高22.0%、2.4%和26.4%。暗管间距越小、有机肥施用比例越高,耕层土壤盐分消减率越高,S1间距下100%OF处理盐分消减率达42.6%。综合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等因素,推荐以15 m暗管间距下25%有机肥施用比例作为盐碱地向日葵生产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向日葵 暗管排水 有机肥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水下限对设施青梗菜田残留氮分布及再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二子 翟亚明 +1 位作者 钟凤林 侯毛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127,共7页
设施栽培氮肥投入大、残留高,过量氮肥残留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然而,残留氮也是重要的土壤氮素资源。为研究不同水分调控方案对土壤残留氮分布和再利用的影响,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种植2茬青梗菜,首茬青梗菜设N1、N2、N3共3种施氮水平,... 设施栽培氮肥投入大、残留高,过量氮肥残留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然而,残留氮也是重要的土壤氮素资源。为研究不同水分调控方案对土壤残留氮分布和再利用的影响,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种植2茬青梗菜,首茬青梗菜设N1、N2、N3共3种施氮水平,分别为150、225、300 kg/hm^(2)的(^(15)NH_(2)CO_(2)^(15)NH_(2)),二茬青梗菜设W1、W2、W3共3种水分下限方案(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70%和80%,观测不同处理下残留氮的分布、再利用和平衡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1-N3处理共有72.3、123.6和195.3 kg/hm^(2)的氮肥残留于0~60 cm土体中,主要以矿质态存在。在N1、N2和N3共3种残留氮场景下,均以W2处理根系鲜重最大,分别达到0.182、0.188和0.195 g/株。不同处理以W2N1处理青梗菜残留氮利用效率最高,达到5.4%。在相同土壤氮残留量条件下,W2处理残留氮利用效率显著(p<0.05)高于W1和W3。前茬施氮量越高,残留氮肥在后茬栽培过程中的损失风险越大;控水下限越高,残留氮更易向40 cm以下土层迁移,总损失量也越大,与W1相比,W3处理残留氮损失量增加了29.9%~66.7%(2.29~6.97kg/hm^(2))。推荐70%控水下限作为提升残留氮利用效率的最优水分调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下限 施氮量 残留氮分布 残留氮再利用 水分调控 青梗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考虑加载变形与流变的粗粒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生水 傅中志 +1 位作者 石北啸 袁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1-609,共9页
实测资料表明,现行粗粒土本构模型明显低估高度200m以上特高土石坝的沉降量,主要原因之一是现行本构模型普遍割裂加载变形与流变,计算时忽略施工过程中坝料产生的流变。在总结分析典型粗颗粒土石料流变特性的基础上,以应力、应变和时间... 实测资料表明,现行粗粒土本构模型明显低估高度200m以上特高土石坝的沉降量,主要原因之一是现行本构模型普遍割裂加载变形与流变,计算时忽略施工过程中坝料产生的流变。在总结分析典型粗颗粒土石料流变特性的基础上,以应力、应变和时间为基本变量,提出了一个可以统一模拟粗粒土加载变形、流变、应力松弛等性质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模型假定加载塑性变形和流变可同时发生,应力和时间变化均会引起屈服面扩张,从而产生塑性变形,但两者服从不同的塑性流动准则。运用某特高心墙堆石坝坝壳堆石料和砾石土心墙料的试验结果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并对该大坝填筑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忽略坝料施工期流变可使大坝竣工期沉降量低估10%以上。因此,采用统一模拟粗粒土加载变形与流变的本构模型可有效提高特高土石坝变形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粗粒土 流变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T算法的参考作物蒸散量模型在江苏省的预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薇 韦群 +3 位作者 吴天傲 林洁 邵光成 丁鸣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9-1180,共12页
选取江苏省6个气象站点1997-2016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建立了3种基于树型算法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 0)预测模型,包括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回归树(Regression tree)模型,以FA... 选取江苏省6个气象站点1997-2016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建立了3种基于树型算法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 0)预测模型,包括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回归树(Regression tree)模型,以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所得的ET 0值作为标准值,对GBDT、RF、Regresssion tree模型和3种经验模型(EI-Sebail、Irmak、Hargreaves-Samani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气象因子输入组合下,GBDT、RF模型能取得较高的模拟精度,且明显高于Regression tree模型和经验模型,其中,气象参数组合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辐射的GBDT模型具有最高的模拟精度[全局评价指标(GPI)排名第1];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辐射是对江苏省逐日ET 0影响最为显著的气象因子,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512,对决定系数(R 2)的贡献度为0.740,显著高于其他气象因子;通过可移植性分析发现,气象因子组合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辐射的GBDT、RF模型在江苏省内6个站点相互交叉验证下仍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因此,可以将GBDT、RF模型应用于江苏省气象资料缺乏时的ET 0预测,为农业灌溉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 随机森林(RF)算法 可移植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透水压力的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柳江 薛晨阳 +2 位作者 刘斯宏 袁静 扎西顿珠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3,共7页
采用大型直剪仪进行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单向直剪试验,研究接触面在不同渗透水压力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并对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强度及应力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了考虑渗透水压力作用的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本... 采用大型直剪仪进行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单向直剪试验,研究接触面在不同渗透水压力和法向应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并对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强度及应力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了考虑渗透水压力作用的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接触面的剪应力与相对剪切位移较好地满足双曲线关系,竖向位移表现为剪缩;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与接触土体的饱和状态显著相关,当土体由非饱和状态过渡至饱和状态时,接触面抗剪强度随渗透水压力的增大显著降低;当接触土体趋于饱和时,抗剪强度随渗透水压力增大的降幅随之减小,且与有效法向应力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出的考虑渗透水压力作用下黏土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混凝土 接触面 力学特性 本构模型 双曲线模型 界面渗透水压力 大型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料的切线模量表达式与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中志 张意江 +1 位作者 陈生水 袁静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运用两座250 m级高土石坝的实测沉降资料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了高土石坝的应变量级与应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曲线应力应变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表明,250 m级高土石坝竖直向应变量级可以达到5%,故常规三轴试验可以... 运用两座250 m级高土石坝的实测沉降资料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了高土石坝的应变量级与应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曲线应力应变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表明,250 m级高土石坝竖直向应变量级可以达到5%,故常规三轴试验可以适应变形预测对应变范围的要求,但坝内应力水平普遍较低,与确定参数所用的高应力水平段试验数据不协调,从而给土石坝应力变形计算带来不确定性。为更充分地运用低应力水平时的试验结果,建议了应力应变数据的多项式拟合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切线模量表达式。对比研究表明,双曲线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高估了等向压缩应力状态下粗粒料的初始切线模量;低估了剪切应力状态下粗粒料的切线模量。文中所提出的表达式可以更好地与应力应变试验结果相吻合,且参数的不确定性大为降低,为提高土石坝应力变形计算的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粗颗粒料 应力应变 双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配对堆石-土工格栅界面剪切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柳江 刘归华 +2 位作者 毛航宇 王珊 沈超敏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90,共9页
为研究堆石级配对堆石-土工格栅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根据Einav提出的堆石级配方程配制5种不同级配的堆石试样,进行了设土工格栅加筋与不设土工格栅加筋堆石的界面直剪试验,分析了最大粒径和分形维数对界面抗剪强度以及加筋系数的影响,... 为研究堆石级配对堆石-土工格栅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根据Einav提出的堆石级配方程配制5种不同级配的堆石试样,进行了设土工格栅加筋与不设土工格栅加筋堆石的界面直剪试验,分析了最大粒径和分形维数对界面抗剪强度以及加筋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加筋系数与堆石平均粒径d;与土工格栅网孔尺寸之比(粒孔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加筋作用主要取决于堆石颗粒与格栅之间的嵌锁作用。当堆石材料中小于格栅网孔尺寸的粗粒含量较高时,嵌锁作用显著,界面抗剪强度增大。反之,当堆石中大于格栅网孔尺寸的粗粒含量较高时,堆石与格栅间的嵌锁作用减弱,滑动作用增强,界面抗剪强度降低。因此,加筋系数随堆石级配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此外,加筋系数随粒孔比的增大呈指数衰减,当粒孔比小于0.22时,加筋系数大于1.0,粒孔比大于0.3后,加筋系数趋于0.8。该试验结果对坝顶土工格栅加筋体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材料 土工格栅 界面剪切特性 颗粒级配 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平稳GEV模型的黄河源区枯季径流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江善虎 任明明 +5 位作者 章二子 马明卫 王孟浩 刘亚婷 丁雨 任立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3,共8页
为剖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极值非平稳性的影响,采用5 a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黄河唐乃亥水文站1957—2018年最枯多日平均流量进行非平稳检验;根据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法优选气候指数,以时间和气候指数为协变量构建非平稳广义... 为剖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极值非平稳性的影响,采用5 a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黄河唐乃亥水文站1957—2018年最枯多日平均流量进行非平稳检验;根据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法优选气候指数,以时间和气候指数为协变量构建非平稳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GEV)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优选,对比平稳与非平稳GEV模型在枯季径流模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枯季径流呈现明显的非平稳特征;平稳GEV模型的模拟值偏高,以西太平洋指数为协变量的非平稳GEV模型对极值的拟合效果较好,且能较好地解释极端枯水事件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GEV模型 枯季径流 气候因子 演变特征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载荷试验的压实土石填筑料变形参数反演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洪春 王珊 +4 位作者 段玉昌 王柳江 梁睿斌 徐祥 沈超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了解现场压实土石填筑料的变形特性,开展了5组不同土石填筑料的平板载荷试验,并采用改进加速遗传算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反演分析,得到了“薄层重碾”作用下压实土石填筑料的邓肯E-B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句容抽蓄上水库库盆填筑过程... 为了解现场压实土石填筑料的变形特性,开展了5组不同土石填筑料的平板载荷试验,并采用改进加速遗传算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反演分析,得到了“薄层重碾”作用下压实土石填筑料的邓肯E-B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句容抽蓄上水库库盆填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现场压实后的土石填筑料处于超固结状态,其在初始加载阶段产生的沉降较小;由于缩尺效应影响,室内三轴试验试样与现场原级配土石填筑料的力学性状存在较大差别,现场压实土石填筑料的K和K_(b)更大,卸荷模量系数K_(ur)为K的1.56~2.33倍,加载函数初值S_(0)在0.3~0.42之间;利用三轴试验参数计算得到的库盆测点沉降明显大于实测值,而基于反演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基于平板载荷试验结果反演确定现场压实土石填筑料变形参数的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薄层重碾 平板载荷试验 变形特性 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综合效益的节水灌溉方案熵权系数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星星 王琴 +1 位作者 袁静 王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89,共4页
为比较不同节水灌溉方案综合效益优劣、合理选择灌溉方案,设计不同灌溉模式(喷灌、滴灌和浇灌)和不同灌溉量(140、180和220 m^3/hm^2)处理,以番茄为植物材料,观测不同处理下番茄可售产量、糖酸比和土壤盐分、孔隙度等指标。同时引入熵... 为比较不同节水灌溉方案综合效益优劣、合理选择灌溉方案,设计不同灌溉模式(喷灌、滴灌和浇灌)和不同灌溉量(140、180和220 m^3/hm^2)处理,以番茄为植物材料,观测不同处理下番茄可售产量、糖酸比和土壤盐分、孔隙度等指标。同时引入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对不同节水灌溉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结果表明,改进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可将主观和客观权重有机结合,充分遵循主观经验和客观规律,所得结果科学、可靠,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D2处理(滴灌模式+180 m^3/hm^2灌溉定额)熵权系数评价值最高,达到0.93,表明D2节水灌溉方案具备最优综合效益。在该节水灌溉方案下,番茄可售产量、糖酸比、氮肥利用效率、盐分降低效率和土壤孔隙度分别为132.3 t/hm^2,10.73,62.1%,33.9%和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系数 灌溉模式 滴灌 喷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流量对盐碱土种植下棉花纤维品质、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恩泽 张颖 +2 位作者 徐丹 邵光成 孙智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究盐碱地改良过程中不同滴灌流量对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的影响,以棉花为试验对象,采用了两种类型盐碱土(新疆砂质壤土、江苏东台粉砂质壤土),设定4种滴灌流量(0.4、0.8、1.2、1.6 L/h),通过室外避雨栽培与室内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为探究盐碱地改良过程中不同滴灌流量对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的影响,以棉花为试验对象,采用了两种类型盐碱土(新疆砂质壤土、江苏东台粉砂质壤土),设定4种滴灌流量(0.4、0.8、1.2、1.6 L/h),通过室外避雨栽培与室内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监测分析了不同水盐状况下棉花纤维品质及产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两种盐碱土和4种滴灌流量进行优选评价。结果表明:(1)针对棉花5种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砂质壤土种植下的最佳滴头流量分别为1.2、0.4、1.6、1.2、0.4 L/h,粉砂质壤土种植下的最佳滴头流量分别为0.8、0.8、1.2、0.4、1.6 L/h。(2)针对棉花5种产量指标(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率),砂质壤土种植下的最佳滴头流量分别为1.6、0.8、1.2、1.6、1.6 L/h,粉砂质壤土种植下的最佳滴头流量分别为1.6、1.2、1.6、0.4、1.6 L/h。(3)在本研究所设计的滴灌流量范围内,砂质壤土的棉花品质综合效益比粉砂质壤土更高。(4)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不同滴灌流量下棉花品质产量综合效率,砂质土与粉砂质土中均是0.8 L/h效率最高,分别为0.584、0.529,表明综合品质和产量的10项指标,滴灌流量(即0.8 L/h),更有利于棉花品质和产量的综合效益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流量 盐碱土 棉花 综合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冠层截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艳霞 陈哲 +1 位作者 周华坤 付京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共9页
草地植被冠层截留是草地生态系统对降水再分配的主要过程,属于草地生态系统蒸散发的组分之一。由于草地植被冠层截留常在草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中被忽略而导致蒸散发组分的划分中存在误差。因此,讨论草地植被冠层截留对草地生态水文... 草地植被冠层截留是草地生态系统对降水再分配的主要过程,属于草地生态系统蒸散发的组分之一。由于草地植被冠层截留常在草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中被忽略而导致蒸散发组分的划分中存在误差。因此,讨论草地植被冠层截留对草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通过对目前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的测定方法和主要的影响因素(环境因子和植被特征)2方面论述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的研究进展。分析发现,草地植被冠层截留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水特征、气象条件、放牧和植被特征等方面,各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仍然非常缺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有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植被冠层截留 影响因素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