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瞬态热阻抗模型的氧化锌压敏电阻散热能力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欣 行鸿彦 +1 位作者 杨天琦 宋晨曦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3,共5页
针对交流环境中氧化锌压敏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芯片热熔穿热劣化过程中散热能力的研究对试验依赖性强的问题,在分析MOV芯片散热能力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瞬态热阻抗参量表述其散热特性,建立了适用于MOV芯片的瞬态热阻抗模型,研... 针对交流环境中氧化锌压敏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芯片热熔穿热劣化过程中散热能力的研究对试验依赖性强的问题,在分析MOV芯片散热能力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瞬态热阻抗参量表述其散热特性,建立了适用于MOV芯片的瞬态热阻抗模型,研究了片径和热熔穿电流对MOV芯片瞬时散热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熔穿过程中,MOV芯片散热量除与片径有关外,还与通过电流值有关,是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量,并且随着通电时间延长其势垒高度降低同时散热能力增强。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说明了所建立的瞬态热阻抗模型可定量反映MOV芯片散热能力大小,为研究MOV芯片热熔穿热劣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压敏电阻 散热能力 热阻 瞬态热阻抗模型 电涌保护器 热熔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频过电压耐受下氧化锌压敏电阻冲击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欣 行鸿彦 +1 位作者 杨天琦 宋晨曦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37,共6页
针对氧化锌压敏电阻芯片在8/20μs电流冲击初期,芯片压敏电压变化较小,老化程度无法通过静态参数判别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工频过电压耐受下的ZnO压敏电阻冲击老化试验,研究了ZnO压敏电阻芯片不同冲击老化情况,耐受工频恒定不同幅值过电压... 针对氧化锌压敏电阻芯片在8/20μs电流冲击初期,芯片压敏电压变化较小,老化程度无法通过静态参数判别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工频过电压耐受下的ZnO压敏电阻冲击老化试验,研究了ZnO压敏电阻芯片不同冲击老化情况,耐受工频恒定不同幅值过电压过程和耐受阶段流经芯片内部电流Iin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合双肖特基势垒理论和ZnO压敏电阻芯片Voronoi网格微观结构模型,分析试验结论。结果表明:耐受工频恒定相同幅值过电压,ZnO压敏电阻芯片经8/20μs电流冲击后老化程度越深其流过芯片内部电流Iin的初始值越大;且lin值随时间上升速率与初始冲击老化程度呈正比;相同老化程度ZnO压敏电阻芯片耐受过电压幅值越大,耐受时间越短,Iin的初始值越大。这些可为ZnO压敏电阻冲击老化劣化初期判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压敏电阻 8 20μs冲击老化 工频耐受下ZnO压敏电阻内部电流 耐受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态过电压预处理对氧化锌压敏电阻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欣 杨天琦 周北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97,110,共4页
针对氧化锌压敏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芯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会遭受过电压作用问题,设计了暂态过电压预处理后MOV耐受冲击老化试验,研究了不同幅值工频交流暂态过电压5 s作用下MOV芯片耐冲击老化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MOV芯... 针对氧化锌压敏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芯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会遭受过电压作用问题,设计了暂态过电压预处理后MOV耐受冲击老化试验,研究了不同幅值工频交流暂态过电压5 s作用下MOV芯片耐冲击老化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MOV芯片经暂态过电压预处理后压敏电压升高,耐8/20μs电流波冲击次数增多;暂态过电压预处理后芯片冲击过程中压敏电压呈现下降-保持-下降过程,与未经预处理芯片压敏电压变化过程有所不同。结合双肖特基势垒导电机理推论出工频交流瞬时过电压作用下,氧化锌晶界两侧势垒高度变化过程,并经过试验数据分析证明此推论的合理性。为研究暂态过电压对MOV冲击性能影响及生产厂家预老化工艺的合理性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过电压 氧化锌压敏电阻 8 20μs冲击性能 预处理 双肖特基导电机理 压敏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天琦 林彬彬 +1 位作者 韩照全 徐彬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从空间角度出发,首次考虑雷电流强度在区域雷灾风险中的重要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建筑质量、雷击大地密度以及雷电流幅值对雷灾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基于GI... 从空间角度出发,首次考虑雷电流强度在区域雷灾风险中的重要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建筑质量、雷击大地密度以及雷电流幅值对雷灾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基于GIS平台构建了简单易行的区域雷电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对现有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动态分析评价,有效地提高了雷电资料的利用效能.结果表明,江苏省南京市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各地级市区域的雷灾风险较高,其他地区风险较低,与《全国雷电灾害汇编》中2007-2012年统计的雷电灾害事故结果大致相符.该方法能较好地表现区域雷电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实现了更快捷、合理地评价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对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区域评估 易损性 建筑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