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确证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一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0-48,共9页
本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从心理学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中间突起一个谈“人”的马斯洛,对人文科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震动。随后,从心理学到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再到整个西方行为科学,一直热到今天。对于马斯洛,国内有的论者认为马斯洛... 本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从心理学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中间突起一个谈“人”的马斯洛,对人文科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震动。随后,从心理学到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再到整个西方行为科学,一直热到今天。对于马斯洛,国内有的论者认为马斯洛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的新航道,也有人说他不过是抽象人道主义的心理学翻版,更多的人则是认同西方学者所谓“第三思潮”的判定。我认为:马斯洛的确开辟了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而在传统的哲学人本主义中也寻得了新的逻辑基点和行为科学中的现实落点。这是现代人本主义哲学中的科学人本主义倾向。从哲学的视角进行深层剖析,马斯洛的理论意向是极富启迪性的,特别是在今天我们整个哲学总体进步中,马斯洛无疑是一个需要扬弃的理论环节。本文将就马斯洛的思想进行一些深层哲学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 存在心理学 人本主义哲学 存在性 自我实现 人性 科学人 基本需要 高峰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范畴的哲学命意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6期34-39,共6页
总体性(Totality,也译作整体性、全面性),即承认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是一个内在有机整体的思想。从人类认识思想史来考察,总体性的思想并非自西方马克思主义始,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理论框架中,总体性原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 总体性(Totality,也译作整体性、全面性),即承认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是一个内在有机整体的思想。从人类认识思想史来考察,总体性的思想并非自西方马克思主义始,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理论框架中,总体性原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获得了一种特定的哲学命意。可以说,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结构中的核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总体性范畴 卢卡奇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格尔 哲学思想 总体化 体性原则 阶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当代哲学思维的巨大成果
3
作者 周荫祖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8,共8页
关键词 “一国两制”构想 邓小平 哲学思维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毛泽东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辩证思维 “两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框架
4
作者 周荫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55-60,共6页
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唯物主义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即在唯物主义前提下,视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其基本的逻辑框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主体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或者说,是环境创造人与人创造环境的统一、合规律... 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唯物主义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即在唯物主义前提下,视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其基本的逻辑框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主体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或者说,是环境创造人与人创造环境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及其合理性)的统一、“天择”与“人择”的统一。一、实践论: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石马克思通过创立科学的实践观而扬弃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及其诞生宣言书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对它作进一步阐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宣告“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人与人 实践活动 主体性 合理性 社会关系 人与自然 社会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