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姚献强 沈晓凤 瞿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57-858,共2页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芬太尼-丙泊酚 静脉麻醉 雷米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持续泵注 不良反应 清醒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氧化碳测量在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准确性: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2
作者 孔秋月 刘洋 +6 位作者 李楠 黄少康 杨春 刘存明 丁正年 王娴 刘世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825,共8页
目的: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_(ET)CO_(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_(a)CO_(2))预测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 目的: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_(ET)CO_(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_(a)CO_(2))预测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_(a)CO_(2))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50例,于气腹前及气腹后30、60、90 min分别测定P_(a)CO_(2)、P_(ET)CO_(2)、P_(TC)CO_(2)。计算P_(a)CO_(2)-PETCO_(2)和P_(a)CO_(2)-P_(TC)CO_(2)的差值。对P_(a)CO_(2)与PETCO_(2)、P_(a)CO_(2)与P_(TC)CO_(2)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P_(a)CO_(2)与其他两个指标的一致性。结果:P_(a)CO_(2)-P_(ET)CO_(2)和PaCO_(2)-P_(TC)CO_(2)的绝对差值分别为(13.20±4.43)mmHg和(4.35±2.56)mmHg(P<0.05)。P_(a)CO_(2)与P_(ET)CO_(2)的相关系数为0.79(r^(2)=0.62,P<0.001),与P_(TC)CO_(2)的相关系数为0.91(r^(2)=0.83,P<0.001)。P_(a)CO_(2)与P_(ET)CO_(2)的95%一致性界限为4.53~21.88 mmHg,与P_(TC)CO_(2)的95%一致性界限为-3.18~10.48 mmHg。结论:P_(TC)CO_(2)监测可提高评估患者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PaCO_(2)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 腹膜后腹腔镜 泌尿外科手术 血气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术期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丽萍 瞿健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1-1092,共2页
目的观察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围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 27例足月GDM产妇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13例)和硬膜外组(B组,14例),分别于麻醉前(基础值,T0)、切皮即刻(T1)、胎儿出生后即刻(T2)、胎盘娩出后5min(T3)、胎儿娩出... 目的观察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围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 27例足月GDM产妇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13例)和硬膜外组(B组,14例),分别于麻醉前(基础值,T0)、切皮即刻(T1)、胎儿出生后即刻(T2)、胎盘娩出后5min(T3)、胎儿娩出后2h(T4)、6h(T5)测定末稍血糖浓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血糖水平和1、5minApgar评分。结果 T1、T2、T4、T5时A组产妇血糖浓度显著高于T0时(P<0.05),T3时显著低于T0时(P<0.05);T2时B组产妇血糖浓度显著高于T0时(P<0.05),T3时显著低于T0时(P<0.05)。T1、T4、T5时B组血糖浓度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GDM产妇围术期血糖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伍用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麻醉 被引量:8
4
作者 瞿健 沈晓凤 毛恩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55-856,共2页
关键词 无痛人流手术 雷米芬太尼 不同剂量 丙泊酚 手术麻醉 伍用 需求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阿片类药物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5
作者 彭瑞 蒋昌硕 +2 位作者 徐晨阳 冯善武 袁红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9-823,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阿芬太尼、布托啡诺以及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55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观察和比较阿芬太尼、布托啡诺以及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55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阿芬太尼10μg/kg(A组)、布托啡诺20μg/kg(B组)和舒芬太尼0.1μg/kg(S组),每组50例。给予镇痛药物后,每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宫腔镜操作。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和呛咳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发生情况。记录入室时、扩张宫颈时、置入宫腔镜时、手术结束时的HR、MAP、SpO_(2)。记录术中丙泊酚的诱导剂量、单位时间追加剂量和总量、术后睁眼时间、清醒时间、术后15 min、2和6 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与入室时比较,A、B组扩张宫颈时、置入宫腔镜时、手术结束时HR明显减慢、MAP、SpO_(2)均明显下降,S组扩张宫颈时、置入宫腔镜时、手术结束时HR明显减慢、MAP均明显下降,置入宫腔镜时以及手术结束时SpO_(2)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和S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B组术后头晕和术后头痛发生率和术后15 min 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S组术后2和6 h 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S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和术后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6 h 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A组和S组睁眼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对术中循环影响较小,且术后患者恢复清醒时间短,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阿芬太尼 布托啡诺 舒芬太尼 宫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的编制
6
作者 刘皓昕 黄丽丽 +4 位作者 胡蕾 崔晓花 周满 张盼盼 田莹莹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0,共6页
目的编制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准确评估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水平,开展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经2轮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 目的编制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准确评估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水平,开展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经2轮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通过预调查对条目表述进行调整,形成测试版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63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包括6个维度,5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61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2.846、RMR=0.022、RMSEA=0.075、TLI=0.912、CFI=0.921、IFI=0.921。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7,折半信度为0.889,2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906;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93,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0~1.000。结论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和健康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静脉血栓栓塞 风险感知 健康行为 行为决策 量表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手术中的麻醉 被引量:3
7
作者 曹艳 刘昱升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乳房肿块切除 小剂量氯胺酮 复合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麻醉效果 手术中 常规剂量 手术患者 ASA 疾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硫酸镁行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许建峰 冯善武 +1 位作者 徐佳佳 胡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中添加佐剂硫酸镁用于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单纯急性阑尾炎拟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0岁,BMI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中添加佐剂硫酸镁用于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单纯急性阑尾炎拟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复合硫酸镁组(MR组),每组30例。R组和MR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R组每侧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生理盐水3 ml,MR组每侧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10%硫酸镁3 ml。记录切皮前和切皮后2 min的HR和MAP的差值ΔHR和ΔMAP、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记录入PACU时、术后4、12、24、36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和阻滞前、术后4、24、36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MR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4、48 h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36 h血清IL-6、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ΔHR和ΔMAP、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中添加佐剂硫酸镁行腰方肌后路阻滞可有效改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促炎因子的分泌,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硫酸镁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术后镇痛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乳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孝红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007-1008,共2页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 短小 乳房 手术中 呼吸循环抑制 手术麻醉 吸入麻醉药 刺激性气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衰弱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啸云 申玉英 +2 位作者 纪木火 徐建国 沈锦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择期骨科手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探究衰弱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接受择期骨科手术老年患者313例,男94例,女219例,年龄≥65岁,ASAⅠ—Ⅳ级。收集并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择期骨科手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探究衰弱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接受择期骨科手术老年患者313例,男94例,女219例,年龄≥65岁,ASAⅠ—Ⅳ级。收集并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受教育年限以及术前、术中指标,采用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评估患者术前衰弱程度,术后1年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两组: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FS对术后1年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24例(7.7%)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死亡组年龄、ASA分级、EF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卡茨指数(Katz ADL)、功能活动问卷(FAQ)评分、血糖、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术中失血量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BMI、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白蛋白均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FS(每增加1分,OR=1.404,95%CI 1.169~1.685)是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EFS预测术后1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CI 0.744~0.908,P<0.001)。结论衰弱评分增加与老年患者骨科术后1年内死亡呈正相关,为老年衰弱患者提供围术期干预指导,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衰弱 骨科手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在产科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孝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75-1076,共2页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全麻诱导 产科 新生儿 氯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盆腔手术的麻醉体会
12
作者 赵莉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29-430,共2页
目的 探讨适用于腹腔镜盆腔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 5 0例腹腔镜盆腔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全麻组 ( 组 ) ,连续硬膜外阻滞 +静脉强化组 ( 组 ) ,硬膜外阻滞组 ( 组 ) ,观察 3组患者气腹前 ,气腹后 5 min、2 0 min及放气后血压 ( BP... 目的 探讨适用于腹腔镜盆腔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 5 0例腹腔镜盆腔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全麻组 ( 组 ) ,连续硬膜外阻滞 +静脉强化组 ( 组 ) ,硬膜外阻滞组 ( 组 ) ,观察 3组患者气腹前 ,气腹后 5 min、2 0 min及放气后血压 ( BP)、心率 ( HR)、脉氧饱和度 ( SPO2 )变化及随访术后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组在气腹后 5 min收缩压 ( SBP)、舒张压 ( DBP)、HR出现有显著差异的上升 ,2 0 min后平稳 ,SPO2 呈上升趋势。 组气腹前后 SBP、DBP、SPO2 均无明显变化 ,HR在气腹 5 min时有显著差异上升。 组因患者不合作而改麻醉方式。术后随访 、 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麻醉 妇科手术 盆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产后抑郁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静(综述) 冯善武(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3-1008,共6页
产后抑郁是产妇围产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会影响产妇的产后情绪,甚至造成患者出现自杀或杀害婴儿的行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产后抑郁的药物具有治疗失败率高、起效缓慢以及价格昂贵等缺点,迫切需要能够快速起效且安全性高的药物... 产后抑郁是产妇围产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会影响产妇的产后情绪,甚至造成患者出现自杀或杀害婴儿的行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产后抑郁的药物具有治疗失败率高、起效缓慢以及价格昂贵等缺点,迫切需要能够快速起效且安全性高的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艾司氯胺酮具有快速抗抑郁及抗自杀的作用。2019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艾司氯胺酮作为难治性抑郁的治疗选择,也使其在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治疗中受到关注。文章就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艾司氯胺酮在产后抑郁治疗领域的应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产后抑郁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产后抑郁症 机制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间隔时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旭林 徐世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有效间隔时间。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101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 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五组:PIEB间隔时间...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有效间隔时间。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101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 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五组:PIEB间隔时间40 min组(P40组,n=20)、PIEB间隔时间50 min组(P50组,n=19)、PIEB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20)、PIEB间隔时间70 min组(P70组,n=20)和PIEB间隔时间80 min组(P80组,n=22)。给予负荷剂量12 ml 1 h后采用PIEB模式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间隔时间根据各组分配时间确定,泵内药物为0.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15μg/ml共12 ml。根据有效镇痛率(第一产程结束前无需追加镇痛药物的产妇比例),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半数有效间隔时间(EI_(50))和90%有效间隔时间(EI_(90))。记录镇痛前、镇痛后20 min、1、2、3、4 h、宫口开全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分娩镇痛中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情况(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P40组、P50组、P60组、P70组和P80组有效镇痛率分别为95.0%、84.2%、70.0%、55.0%和50.0%,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EI_(50)和EI_(90)分别为76.5 min(95%CI 69.0~93.9 min)和43.4 min(95%CI 17.6~52.7 min)。两组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15μg/ml PIEB行分娩镇痛的EI_(50)和EI_(90)分别为76.5 min(95%CI 69.0~93.9 min)和43.4 min(95%CI 17.6~52.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氢吗啡酮 半数有效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51
15
作者 王娴 徐世琴 +1 位作者 冯善武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6-858,共3页
目的观察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49例,当镇痛效果确切,进入第二产程后分别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镇痛组,R组,n=287)或生理盐水(暂停镇痛组,N组,n=162)。胎儿娩出后,... 目的观察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49例,当镇痛效果确切,进入第二产程后分别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镇痛组,R组,n=287)或生理盐水(暂停镇痛组,N组,n=162)。胎儿娩出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镇痛满意度、会阴部修复时VAS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产妇第二产程镇痛满意度(91±6)分,明显高于N组(84±7)分(P<0.05),而R组会阴部修复时VAS评分为(0.7±0.6)分,明显低于N组(1.2±0.8)分(P<0.05)。结论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而且第二产程及会阴部修复时镇痛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 第二产程 分娩方式 镇痛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引产镇痛中的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伟 瞿健 +3 位作者 曹艳 赵丽萍 沈晓凤 刘昱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7-818,共2页
硬膜外镇痛已广泛用于引产产妇镇痛,但对于有椎管内穿刺禁忌和不愿意接受椎管内穿刺的产妇,通常采用瑞芬太尼静脉镇痛,然而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不够确切,个体差异较大,随着剂量增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选择性... 硬膜外镇痛已广泛用于引产产妇镇痛,但对于有椎管内穿刺禁忌和不愿意接受椎管内穿刺的产妇,通常采用瑞芬太尼静脉镇痛,然而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不够确切,个体差异较大,随着剂量增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等作用.右美托咪定和阿片类药物伍用具有阿片药物节约效应并增加阿片药物镇痛、镇静效果.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引产镇痛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瑞芬太尼 引产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复合 阿片药物 镇静效果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碱治疗子痫前期产妇腰麻后低血压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钱锐锋 王朝辉 +3 位作者 毛毛 徐世琴 沈晓凤 王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比较等效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用于治疗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腰麻后出现低血压的子痫前期产妇111例,年龄22~36岁,BMI≤35 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n=56)和麻黄碱组(E组,n=55),分别在... 目的比较等效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用于治疗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腰麻后出现低血压的子痫前期产妇111例,年龄22~36岁,BMI≤35 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n=56)和麻黄碱组(E组,n=55),分别在出现低血压(SBP<基础值80%)后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μg或麻黄碱4 mg。观察产妇入室时、腰麻后1、3、5、10 min、胎儿娩出时HR和SBP。记录腰麻完成至胎儿娩出期间产妇心动过速(HR>120次/分)、心动过缓(HR<60次/分)和高血压(SBP>基础值120%)的发生情况;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次数和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眩晕和寒战。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E组比较,N组腰麻后3、5、10 min及胎儿娩出时产妇HR明显减慢(P<0.05),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脐动脉血pH、HCO-3和BE明显升高(P<0.05),乳酸(Lac)明显降低(P<0.05)。两组产妇心动过缓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次数、眩晕和寒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aO 2、PaCO 2、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效去甲肾上腺素与麻黄碱治疗子痫前期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相似,但去甲肾上腺素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麻黄碱 子痫前期 腰麻后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分娩后会阴部疼痛的前瞻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娴 沈洁 +2 位作者 冯善武 薛璇 徐世琴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后会阴部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会阴部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了306例产妇,采用现实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价产后1天及7天的会阴部疼痛情况...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后会阴部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会阴部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了306例产妇,采用现实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价产后1天及7天的会阴部疼痛情况。分析哪些母体、产科及新生儿因素与产后会阴部疼痛相关。结果:采用PPI评分,产后1天及7天分别有88.2%和24.9%的产妇经历了会阴部疼痛,轻度疼痛比例为63.1%(产后1天)及23.9%(产后7天),中度疼痛比例为24.2%及1.1%,重度疼痛比例为1%及0%。产后1天及7天,平均VRS评分分别为2(1-3)和0(0-1)。单因素分析中,初产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母体增重多、使用硬膜外镇痛及使用侧切的产妇更易出现会阴部疼痛。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中,只有侧切是产后1天会阴部疼痛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2.05,95%可信区间0.95-4.42)。结论:产后短期内会阴部疼痛发生率较高但是程度比较轻微,此外,侧切与会阴部疼痛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切 会阴部疼痛 会阴部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疤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被引量:32
19
作者 夏凡 徐世琴 李彩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疤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的疤痕子宫经产妇84例,年龄20~45岁,体重60~80 kg,BMI≤30 kg/m^(2),ASAⅡ级,孕期37~42周。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PCIA组(P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疤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的疤痕子宫经产妇84例,年龄20~45岁,体重60~80 kg,BMI≤30 kg/m^(2),ASAⅡ级,孕期37~42周。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PCIA组(P组)和布托啡诺PCIA联合TAPB组(PT组),每组42例。术中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两组均予布托啡诺PCIA,PT组在此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TAPB。术后VAS疼痛评分≥4分时,静脉追加布托啡诺1 m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0~6 h、6~12 h、12~18 h、18~24 h镇痛泵布托啡诺用量。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于术前及术后6 h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P物质浓度。记录术后24 h镇痛满意例数及恶心、呕吐、头晕等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PT组术后0~6 h镇痛泵布托啡诺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迟(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 h两组血清P物质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24 h两组镇痛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PCIA联合TAPB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6 h内布托啡诺用量,改善镇痛效果,适用于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疤痕子宫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6
20
作者 颜洁 韩翠翠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宫腔镜检查术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P组仅给予丙泊酚2mg/kg,另三组分别复合舒芬太尼0.1μg/kg(S1组)、0.15μg/kg(S2组)和0.2μg/kg(S3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宫腔镜检查术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P组仅给予丙泊酚2mg/kg,另三组分别复合舒芬太尼0.1μg/kg(S1组)、0.15μg/kg(S2组)和0.2μg/kg(S3组)。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3min、扩宫颈时、术毕时患者MAP、HR、丙泊酚用量、术中SpO2<85%例数和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清醒即刻(T0)、术后15min(T1)、30min(T2)、1h(T3)、2h(T4)及6h(T5)下腹疼痛情况(Prince-Henry评分)。结果与S3组比较,麻醉后3min、扩宫颈时和术毕时S1、S2和P组MAP明显升高(P<0.05);S1、S2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S1、S2和P组术中SpO2<85%患者例数明显减少(P<0.05)。与P组比较,S1、S2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S1、S2和S3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S1组比较,T0~T3时S2、S3组Prince-Henry评分明显降低,P组Prince-Henr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P组比较,T0~T5时S2、S3组Prince-Henry评分明显降低(P<0.05)。S1、S2、S3组术后烦躁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以提高宫腔镜检查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0.15μg/kg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2mg/kg在宫腔镜检查术应用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丙泊酚 宫腔镜检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