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时空迁移规律
1
作者 袁鸣 朱铭玮 +2 位作者 解志军 康真 李淑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目的】探究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的动态迁移规律,为其安全运输、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然干燥法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的迁移路径,并结合信噪比定量分析失水过程中种子各... 【目的】探究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的动态迁移规律,为其安全运输、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然干燥法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的迁移路径,并结合信噪比定量分析失水过程中种子各部位水分的散失情况。【结果】1)高场核磁共振成像及信噪比结果表明:新鲜种子中胚根区域、子叶中心部位水分含量较高,子叶外围区域水分相对较少;不同组织、不同部位子叶及不同部位种皮的信噪比均有差异。2)含水量降至30.0%时,胚根区域水分大幅下降,且胚根尖端失水速率最快,子叶外围水分也有所减少,而子叶中心部位水分变化不明显,失水最慢;种皮各部位水分散失速率也不同;含水量继续降至25.0%时,种子发芽率开始显著下降,此时胚根区域的水分已近乎不见,信噪比再次大幅下降,胚根下方很大一部分子叶开始变暗,3个种皮部位的信噪比均降至很低,其中合点端信噪比降幅最大,且该部位由于失水而出现皱缩现象;含水量降至10.0%时,子叶皱缩明显,只有子叶中心部位及其下方一小部分区域还存在少量水分。【结论】沼生栎种子的重要储水部位为胚根区域和子叶中心位置,失水过程中胚根尖端水分下降最快,子叶中心部位失水最慢,胚根区域水分的流失是影响种子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生栎 顽拗型种子 失水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相态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袁鸣 朱铭玮 +3 位作者 解志军 康真 张中会 李淑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48,共7页
【目的】沼生栎以播种繁殖为主,但该种子对失水较敏感,具有顽拗性。本研究旨在探究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相态的变化,探明半致死和致死含水量,为其运输、安全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顽拗性种子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然... 【目的】沼生栎以播种繁殖为主,但该种子对失水较敏感,具有顽拗性。本研究旨在探究沼生栎种子失水过程中水分相态的变化,探明半致死和致死含水量,为其运输、安全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顽拗性种子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然干燥法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探求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相态、含量的变化,并结合种子发芽率的变化,分析各相态的水分在种子脱水中的作用。【结果】1)沼生栎种子初始含水量为38.0%,发芽率为96.00%。随着含水量的下降,种子发芽率不断下降,当含水量降至10.0%时,种子完全死亡。由拟合曲线计算得知种子的半致死含水量为17.39%。2)核磁共振波谱图表明,沼生栎种子水分质量(x)与核磁共振弛豫图谱峰面积(y)呈显著一元线性回归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21132x+698.05,相关系数R^(2)=0.9996。3)T2弛豫图谱中各峰从左至右依次为:束缚水T_(21)、不易流动水T_(22)、自由水T_(23)。4)新鲜种子中自由水比例最高,占66.39%,而束缚水和不易流动水分别占4.28%、29.07%。失水过程中各相态水的结合能力、峰面积、峰比例也在不断变化。整个失水过程中束缚水性质稳定、不易脱除;不易流动水峰顶点整体向左偏移,结合能力增强;自由水流动性较强,峰顶点向右偏移。当含水量降至25.0%时,自由水峰面积显著下降,此时不易流动水和束缚水显著增加,比例也有所上升;当含水量继续降至20.0%时,束缚水峰面积及比例持续增大,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减小;随后各相态水峰面积均有所下降。【结论】随着失水时间的延长,沼生栎种子的发芽率不断降低,运输、贮藏过程中含水量不能低于其半致死含水量17.39%。失水过程中,沼生栎种子中始终存在束缚水、不易流动水、自由水3种相态的水分,且失水对沼生栎种子质量的影响很大,种子在受到失水胁迫时,为减缓水分的散失,维持细胞膜稳定性,水分的结合能力会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生栎 顽拗性种子 失水 核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