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消瘰疬片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
作者 傅良杰 钮晓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27-1131,共5页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77例。所有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45例)。...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77例。所有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2H-R-ZE/4H-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消瘰疬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明显吸收率分别为97.78%(44/45)、97.78%(44/45)、80.00%(36/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26/32)、75.00%(24/32)、56.25%(18/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3、9.400,5.036,P值分别为0.037,0.002,0.00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36.01±4.26)ng/L和(7.66±3.16)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8.74±6.11)ng/L和(23.01±4.52)ng/L(t=20.471,P<0.001;t=18.671,P<0.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21±5.22)ng/L和(12.12±3.96)ng/L(t=6.652,P<0.001;t=5.491,P<0.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2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88%(15/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685)。研究认为,内消瘵病片联合化疗初治肺结核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 淋巴结 药物疗法 联合 中草药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机制
2
作者 郭丹丹 钱佳燕 +2 位作者 陈悦 翁嘉晨 黄子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9-515,524,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SwissTarget和TargetNet数据库检索槲皮素的药物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结核性溃疡基因测序结果,获得交集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交集靶点的基...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SwissTarget和TargetNet数据库检索槲皮素的药物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结核性溃疡基因测序结果,获得交集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交集靶点经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并筛选枢纽节点,采用PyMOL与AutoDock Tolls软件完成槲皮素与枢纽节点的分子对接,筛选以槲皮素为核心的药物靶点,最后构建巨噬细胞模型,对上述核心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经筛选共得到54个药物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可涉及的信号通路有代谢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等,另外,ALOX5、TNF、SRC、MMP9、EGFR等基因可能是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关键基因,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干预后,M1、M2巨噬细胞SRC、EGF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MP9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影响SRC、EGFR及MMP9表达发挥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五凤草液 槲皮素 结核性溃疡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Ⅲ-Ⅳ期压力性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丽敏 黄子慧 +4 位作者 王裕玲 钱佳燕 高贝贝 陈思琪 翁嘉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7,共12页
目的观察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NPWTi)Ⅲ-Ⅳ期压力性损伤(PI)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病区及伤口护理门诊就诊的60例PI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PWT... 目的观察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NPWTi)Ⅲ-Ⅳ期压力性损伤(PI)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病区及伤口护理门诊就诊的60例PI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全身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NPWTi,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周拆除负压装置后统计PI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创面细菌培养检出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并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2)动物实验: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每组6只,通过局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建立PI大鼠模型,每天治疗结束后将负压装置拆除。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7、10 d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形态,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并用ELISA法及RT-qPCR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液、创面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两组均能有效降低PUSH评分和创面细菌培养检出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组织VEGF表达,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优于生理盐水NPWTi组(P<0.05)。(2)动物实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创面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明显,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液和创面组织p38 MAPK、NF-κB p65、iNOS、TNF-α水平明显升高,Arg-1、TGF-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治疗7 d后创面形态评分明显降低,组织病理学形态明显改善,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血液及创面组织p38 MAPK、NF-κB p65、iNOS、TNF-α水平明显降低,Arg-1、TGF-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优于生理盐水NPWTi组(P<0.05)。结论复方五凤草液NPWTi可有效促进PI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及表达,进而调节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负压滴灌治疗 复方五凤草液 巨噬细胞极化 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对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呼吸、循环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绍刚 潘熊熊 +3 位作者 季娟 于淑侠 钮晓红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47-949,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对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呼吸、循环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颈丛镇痛),B组... 目的观察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对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呼吸、循环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颈丛镇痛),B组〔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静脉全麻+PCIA)。测定麻醉前30min(T0)、术后4h(T1)、24h(T2)、2d(T3)、3d(T4)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观察T0~T3时VT、肺活量(Vc)、RR、SpO2、MAP和HR;记录T1~T3时疼痛、镇静评分。结果 T1、T2时三组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A组T4时各免疫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和C组T1时RR较T0时明显增快(P<0.05),而T2时SpO2、Vc均较T0时明显下降(P<0.05),A组T1时RR低于B、C组(P<0.05),而VT高于B、C组(P<0.05),A组T1、T2时Vc、SpO2均高于B、C组(P<0.05);A组术后T1~T3时MAP、HR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可减轻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丛神经阻滞 静脉全麻 术后镇痛 颈淋巴结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僵Ⅰ号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靳汝辉 黄子慧 +1 位作者 钮晓红 傅良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604-1607,共4页
目的:评价银僵汤的初步优化方——银僵Ⅰ号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优化处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收治的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银僵Ⅰ号组、银僵汤组,每组30例。... 目的:评价银僵汤的初步优化方——银僵Ⅰ号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优化处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收治的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银僵Ⅰ号组、银僵汤组,每组30例。每剂药均水煎成2袋包装。1袋/次,100 mL,2次/d服用。观察14 d,评估疗效。结果:银僵Ⅰ号、银僵汤在缓解靶淋巴结肿胀、疼痛,退热,升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结论:银僵Ⅰ号、银僵汤疗效相当,在简化药物组成后基本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淋巴结炎 银僵Ⅰ号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淋巴结Kikuchi病与结核病超声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新方 叶新华 +5 位作者 黄子慧 俞群 韩洋 李亚洲 宋雨 张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2-1706,共5页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Kikuchi病(Kikuchi disease,KD)与结核病(tuberculous lymphadenopathy,TLPN)超声表现特点,提高超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75例KD及215例TLPN受累浅表淋巴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Kikuchi病(Kikuchi disease,KD)与结核病(tuberculous lymphadenopathy,TLPN)超声表现特点,提高超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75例KD及215例TLPN受累浅表淋巴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D和TLPN均以年轻女性多发,为颈部多区域淋巴结病变,KD多累及颈后三角区淋巴结,主要侵犯颈浅淋巴结群;TLPN主要累及颈内静脉链中组及下组淋巴结,主要侵犯颈深淋巴结群。超声表现:KD受累淋巴结多表现一致,包膜完整、锐利,淋巴门结构多较清晰,淋巴结皮质多为均质低回声,血流呈淋巴门型分布,血流密度以Ⅱ~Ⅲ级为主;TLPN受累淋巴结多无淋巴门结构,常融合成团,包膜增厚、模糊,甚至无包膜,周围组织水肿较明显;常合并有液化和(或)钙化、高回声等;血流以边缘型或无血流型多见,血流密度以0~Ⅰ级为主;频谱多普勒提示TLPN阻力指数较KD高(P<0.001)。结论:KD与TLPN病变浅表淋巴结在超声表现上具有较明显的差别,超声对其鉴别具有重要用价值,可为进一步穿刺活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淋巴结 KIKUCHI病 结核病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kuchi-Fujimoto病高频超声诊断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新方 叶新华 +1 位作者 孟凡荣 黄子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探讨Kikuchi-Fujimoto病(KFD)高频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超声对KF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KFD的125例患者受累淋巴结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结果:125例KFD中,... 目的:探讨Kikuchi-Fujimoto病(KFD)高频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超声对KF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KFD的125例患者受累淋巴结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结果:125例KFD中,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KFD者102例,准确率93.6%,灵敏性81.6%,特异性95.8%。结论:KFD病变淋巴结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通过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超声特征可提高KFD超声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同时高频超声引导有助于活检淋巴结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UCHI病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敷药法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雍梅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3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间接敷药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和对皮肤的损害。方法将2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均采用本院自制活血止痛散外敷,直接敷药组将药物直接涂于患外,间接敷药组将药物涂于高织棉纱布或无纺布上置于患处皮肤,两组均用红... 目的观察间接敷药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和对皮肤的损害。方法将2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均采用本院自制活血止痛散外敷,直接敷药组将药物直接涂于患外,间接敷药组将药物涂于高织棉纱布或无纺布上置于患处皮肤,两组均用红外线照射30min,治疗10d。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皮肤损害发生率比较,间接敷药组显著低于直接敷药组(P<0.01)。结论间接敷药法不影响中药治疗效果,且皮肤损害较少,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劳损 中药 直接外敷法 间接外敷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结核10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璐珏 黄子慧 +6 位作者 王新方 高敏行 钱佳燕 朱思洵 陈晓钰 孙佳玥 余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的发病规律及临床诊治要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2014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季节、病程、分期、合并...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的发病规律及临床诊治要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2014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季节、病程、分期、合并其他疾病、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2例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8∶1),>18~45岁为集中发病年龄段,占67.2%。颈部为最常见发病部位(92.1%),其次为腋窝(6.3%)、腹股沟(1.7%)。春季发病率最高(32.7%)。浸润型及脓肿型患者占比最高(53.3%),结节型淋巴结结核占比最少(16.0%);平均病程6个月左右,在病程≤1个月的患者中以结节型及浸润型为主(80.5%),病程>1年患者中主要为结节型及溃疡型(92.1%)。合并肺结核及其他肺外结核占37.0%,合并有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占23.0%。758例T-SPOT阳性(70.1%),396例(36.6%)结核抗体阳性,310例(28.7%)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1023例超声引导的细针穿刺(US-FNAC)检查与病理验证后一致的899例,准确率为87.9%。48例结节型患者保守治疗治愈,955例患者行淋巴结结核区域性切除术、浸润型及脓肿型采用结核性病灶广泛清除术,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94.6%,另有79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形成开放性创面,经换药愈合。平均住院(37.2±15.8)d,整体疗程12~18个月,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成功随访1013例患者(93.6%)中,29例复发,复发率2.9%。结论淋巴结结核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颈部多见,早期发病隐匿,仅为无痛性肿块,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T-SPOT、US-FNAC可作为有效的检查手段。综合治疗可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结核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3及其配体参与结核病免疫机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翁嘉晨 黄子慧 高璐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0-892,共3页
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是目前研究较多且与结核免疫密切相关的3种趋化因子,同属于趋化因子受体3(CXCR3)配体。CXCL9、CXCL10、CXCL11主要作用于活化的CD4细胞(CD4+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 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是目前研究较多且与结核免疫密切相关的3种趋化因子,同属于趋化因子受体3(CXCR3)配体。CXCL9、CXCL10、CXCL11主要作用于活化的CD4细胞(CD4+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参与结核病发病及免疫过程,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5年CXCL9、CXCL10及CXCL11在结核病免疫机制和检测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以期为结核病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9 趋化因子10 趋化因子11 结核病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