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瑞 彭明洋 +2 位作者 周星帆 殷信道 王同兴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于MT治疗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于MT治疗前接受MRI检查,并于治疗后24 h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患者ICH。将ICH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CH,sICH)和非sICH(无ICH和无sICH)。记录所有患者的MRI数据及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发生ICH、sICH预测因素。结果与无ICH组(79例)相比,ICH组(56例)患者具有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129.08±18.87与139.77±16.70)、糖化血红蛋白(HbA1c)(5.57±0.34与5.99±0.42)及DWI梗死体积(20.28±26.30与5.99±0.4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974,P<0.001;t=-6.421,P<0.001;t=-2.970,P=0.004)。sICH组(18例)患者DWI梗死体积(52.21±50.23)明显大于非sICH组(117例)(24.28±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r=0.554;P<0.001)、HbA1c(r=0.450;P<0.001)、DWI梗死体积(r=0.309;P<0.001)与ICH呈正相关;DWI梗死体积(r=0.234;P=0.006)与sICH呈正相关。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95%CI):1.233(1.139~1.335),P<0.001]、HbA1c[OR(95%CI):39.121(7.537~203.052),P<0.001]、DWI梗死体积[OR(95%CI):1.025(1.006~1.044),P=0.009]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ICH的独立预测因子;DWI梗死体积[OR(95%CI):1.018(1.006~1.030),P=0.004]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综合评估空腹血糖、HbA1c、DWI梗死体积可以有效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ICH、sICH的发生,可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术 颅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晨虎 马东 +3 位作者 孙伟 赵文超 谈瑞生 陈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90-93,103,共5页
目的:研究CT及MR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9例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CT和MRI检查,分析不同病变的CT和MRI检查结果之间的差... 目的:研究CT及MR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9例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CT和MRI检查,分析不同病变的CT和MRI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良性肿瘤CT检查边界清晰、钙化及囊变检出率高于恶性肿瘤(P<0.05),良性肿瘤体积小于恶性肿瘤(P<0.05);两组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中,多形性腺瘤主要以Ⅰ型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主,腺淋巴瘤主要以Ⅱ型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主,恶性肿瘤主要以Ⅲ型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主,良性肿瘤ADC数值平均为1.69±0.19,恶性肿瘤的ADC数值平均为1.02±0.15,良性肿瘤的ADC数值高于恶性组(t=14.062,P=0.000);恶性肿瘤与边界清晰率、钙化及囊变率、ADC呈负相关,与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对于恶性腮腺肿瘤的诊断,联合诊断特异度(65.12%)高于CT和MRI单独检测(48.98%,18.37%)。结论:通过对患者的CT和MRI的联合诊断,可提升对恶性腮腺肿瘤患者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淋巴瘤与淋巴结结核CT平扫图像影像组学鉴别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新 唐晨虎 +4 位作者 姜加学 王辉 吴雪 杨小庆 邹月芬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对于颈部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的鉴别研究鲜有报道。文章探讨基于CT平扫厚层图像影像组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40例颈部淋巴瘤患者和5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CT平扫厚层图像。采用IT... 目的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对于颈部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的鉴别研究鲜有报道。文章探讨基于CT平扫厚层图像影像组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40例颈部淋巴瘤患者和5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CT平扫厚层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分别勾画62枚淋巴瘤淋巴结和70枚结核淋巴结,通过python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检验,联合应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筛选和降维组学特征,最后通过逻辑回归建立分类器。进行5折交叉验证,使用ROC曲线及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分类器性能,并与高低年资医生分类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从CT平扫厚层图像中共提取838个影像组学特征,LASSO筛选出28项组学特征,PCA降维后得到24项特征。Logistic regression建立的分类器在训练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敏感度为0.920,特异度为0.893,在测试组的ROC曲线AUC为0.874,敏感度为0.786,特异度为0.846。结论以CT平扫图像和logistic为基础建立的分类器在鉴别颈部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淋巴结结核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的CT与MRI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伟 方旭 +2 位作者 边云 邵成伟 陆建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结果:21例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中,位于胰头部8例,体尾部13例。病灶形态呈分叶状7例,...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结果:21例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中,位于胰头部8例,体尾部13例。病灶形态呈分叶状7例,类圆形14例,边界清晰。肿块平均直径为(29.5±11.0)mm。6例可见钙化,3例上游胰管扩张。21例术前影像诊断全部误诊为其他实性肿瘤。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MRI呈T1WI稍低信号,T2WI明显水样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实性浆液性囊性肿瘤CT难以诊断,MRI的T2WI水样高信号是最具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对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浆液性囊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文超 宋雨 +3 位作者 唐晨虎 吴雪 马东 姜亦伦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2期1156-1158,116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脑梗死组),其中脑梗死组根据溶栓后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脑梗死组),其中脑梗死组根据溶栓后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35例)和无出血转化组(49例)。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经磁共振3D-pCASL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在常规MRI序列图像上呈现大脑半球大片低灌注区,远端血管分支未见显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图像均表现为明显低信号。脑梗死患者病灶位于右侧大脑半球者54例,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者30例。脑梗死核心区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绝对值和ADC值较对侧镜像区降低,且两侧rCBF绝对值和ADC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3D-pCASL图像后处理参数rCBF进行ROC曲线分析,ROC下面积为0.915。出血转化组患者脑梗死核心区边缘rCBF绝对值和ADC值较无出血转化组高(P<0.05),以3D-pCASL图像后处理参数rCBF进行ROC曲线分析,ROC下面积为0.926。结论磁共振3D-pCASL可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的血液动力学状态的信息,结合rCBF可客观反映脑组织缺血梗死灌注改变,并对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预判有一定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 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ECTS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首过再灌注对功能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翔 彭明洋 +3 位作者 王同兴 周星帆 殷信道 吴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体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血管内机械取栓(EMT)治疗后首过再灌注(FPR)对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EMT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0例,其中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100例,ASPECTS&l...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体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血管内机械取栓(EMT)治疗后首过再灌注(FPR)对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EMT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0例,其中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100例,ASPECTS<6分100例。FPR定义为首次取栓时即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2b-3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分析不同梗死体积卒中患者EMT治疗后FPR对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ASPECTS≥6分卒中患者FPR组(n=59)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率(6.78%vs12.20%)、3个月致死率(11.86%vs21.95%)、3个月功能结局良好率(66.07%vs53.66%)与非FPR组(n=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PECTS<6分卒中患者FPR组(n=56)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率(8.93%vs13.64%)、3个月致死率(14.29%vs20.45%)与非FPR组(n=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PR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功能结局良好率明显高于非FPR组(46.43%vs25.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4,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R为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SPECTS<6分患者良好功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OR=3.817,95%CI1.219~6.918;P=0.017),但FP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SPECTS≥6分患者良好功能结局未能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价值(OR=1.482,95%CI0.734~2.716;P=0.325)。结论:FP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依赖于梗死体积,当患者梗死体积较大(ASPECTS<6分)时,FPR对卒中功能结局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 功能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衰竭骨折影像学特点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苏运新 姜加学 +1 位作者 郑瑜 祁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随访证实的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学表现。45例中16例行X线检查,45例行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12例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检查... 目的:探讨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随访证实的骶骨衰竭骨折的影像学表现。45例中16例行X线检查,45例行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12例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检查。结果:X线检查共16例,发现阳性仅6例,阳性率37.5%,阳性表现为线样透亮影伴边缘骨质硬化。CT检查45例,发现阳性骨折线25例,骨折线边缘骨质呈条带状硬化表现,阳性率55.6%;另外CT影像特点有局部显示为不均匀骨质密度,或者混杂密度。MRI检查42例,均表现为大片状长T1长T2骨髓水肿信号,无明确边界,范围较广,阳性率达100.0%。其中34例可见线样骨折线影,阳性率达81.0%;26例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8例T1WI呈线样低信号,T2WI呈线样高信号特点;骨折线均平行于骶髂关节面。结论:骶骨衰竭骨折有明显的影像特征,尤其是MRI检查,可显著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衰竭骨折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