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刘畅畅 段光宇 徐圣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碳酸钙D3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评分、... 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碳酸钙D3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评分、骨代谢与骨密度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7、21、35 d,研究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腰椎骨密度(0.84±0.09)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6±0.07)g/cm2,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0.21±0.03)ng/ml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60.42±2.1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5±0.07)、(62.54±3.11)ng/ml(P<0.05)。治疗21 d、35 d及3个月,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负担,改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前上棘骨折15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敏 余友映 +2 位作者 杨开锦 李杭京 俞宁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髂前上棘骨折 保守疗法 治疗 手术疗法 内固定 骨盆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素明 杨开锦 黄健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经皮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8年5月,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经皮LPHP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55...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经皮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8年5月,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经皮LPHP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55~88岁,平均70岁。手术采用肩外侧横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正骨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LPHP从切口内插入,然后远端做切口暴露钢板远端,近端4~6枚螺钉固定,远端3枚螺钉固定。术后2~3d患肩开始被动活动,2周后开始主动活动,3周后加强功能锻炼。应用Constant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5周(8~21周),Constant评分49~92分,平均81.6分。其中优7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结论: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LPHP内固定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和血运破坏少等优点,能够有效治疗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特别适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钱卫庆 尹宏 孙海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6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新生小鼠颅盖骨中分离和培养成骨细胞;用组织化学染色和矿化结节法进行细胞鉴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淫羊藿苷浓度对大...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新生小鼠颅盖骨中分离和培养成骨细胞;用组织化学染色和矿化结节法进行细胞鉴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淫羊藿苷浓度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同时通过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观察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各浓度组比较,10μg/L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均有促进作用,且作用最强,最为持久。结论:浓度为10μg/L的淫羊藿苷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成骨细胞 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与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开锦 李素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8期59-6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型术(PVP)对于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行PKP治疗,对照组行PVP治疗。比较两...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型术(PVP)对于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行PKP治疗,对照组行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114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及椎体注入骨水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3例术中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椎体后凸畸形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PKP较PVP在矫正椎体后凸成角畸形效果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经皮椎体成型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卢俊浩 王北岳 +3 位作者 王军 韦昌辉 柏茂盛 时宁文 《安徽医学》 2023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PTPF)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力学稳定性、疼痛介质、应激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PTPF患者资料,按照手...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PTPF)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力学稳定性、疼痛介质、应激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PTPF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辅助复位组(n=45)与对照组(n=45)。关节镜辅助复位组行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术后6个月单腿跳时膝关节矢状面(屈曲角度、伸展角度)、冠状面(内翻角度、外翻角度)及水平面(内旋角度、外旋角度)等生物力学稳定性指标;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KSS评分、KSS功能评分及KSS临床评分;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疼痛介质水平,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2(AT-I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机体应激介质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关节镜辅助复位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单腿跳时膝关节矢状面(屈曲角度、伸展角度)、冠状面(内翻角度、外翻角度)及水平面(内旋角度、外旋角度)等膝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KSS评分、KSS功能评分及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关节镜辅助复位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P、DA、5-HT及AT-II、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辅助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TPF可减轻手术创伤,维持膝关节力学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疼痛介质水平,改善应激介质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力学稳定性 疼痛介质 应激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瘀、毒探讨胃癌术后的诊治 被引量:10
7
作者 代金钟 俞菲菲 李春婷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431-434,共4页
本文基于虚、瘀、毒探讨胃癌术后的病理机制及治法治则,认为胃癌术后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脾气亏虚、瘀阻胃络、癌毒蛰伏,虚、瘀、毒贯穿疾病始终,对胃癌术后病情进展的影响各有侧重。其中,脾气亏虚是胃癌术后的病机根本,瘀血阻络是癌毒变... 本文基于虚、瘀、毒探讨胃癌术后的病理机制及治法治则,认为胃癌术后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脾气亏虚、瘀阻胃络、癌毒蛰伏,虚、瘀、毒贯穿疾病始终,对胃癌术后病情进展的影响各有侧重。其中,脾气亏虚是胃癌术后的病机根本,瘀血阻络是癌毒变生及依附的病理基础,癌毒走窜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内在机制。临证治疗时立足于虚、瘀、毒并存的病机特点,施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解毒抗癌等治疗手法,并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灵活用药,往往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虚、瘀、毒 扶正固本 活血化瘀 解毒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痰理论探讨大肠息肉的诊治 被引量:10
8
作者 代金钟 俞菲菲 李春婷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653-656,共4页
本文基于伏痰理论探讨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病理机制、治疗方法及生活调摄,认为伏痰藏匿肠腑,伏而不显,伺机而动,由无形伏痰转变为有形实质,最终导致了大肠息肉的发生。伏痰之根不祛,大肠息肉则反复发作,复发率及患病率高;伏痰可挟瘀化... 本文基于伏痰理论探讨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病理机制、治疗方法及生活调摄,认为伏痰藏匿肠腑,伏而不显,伺机而动,由无形伏痰转变为有形实质,最终导致了大肠息肉的发生。伏痰之根不祛,大肠息肉则反复发作,复发率及患病率高;伏痰可挟瘀化毒,致使大肠息肉后期有一定癌变倾向。治疗上,从伏痰出发,施以健脾化痰、调气畅痰、清温消痰、化瘀解毒等手法阻断大肠息肉发生发展的根源,可以有效的提高疗效,降低大肠息肉的复发率及癌变率,为临床防治大肠息肉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伏痰理论 中医防治 健脾化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