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铁对纤维素化学链气化的分子反应机理
1
作者 张思文 顾海明 赵善辉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3-373,共11页
采用实验与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纳米氧化铁颗粒作用下的纤维素的化学链气化过程进行研究。热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铁能够加速纤维素的热分解,同时使得热失重速率峰值温度降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颗粒的存在使得纤维... 采用实验与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纳米氧化铁颗粒作用下的纤维素的化学链气化过程进行研究。热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铁能够加速纤维素的热分解,同时使得热失重速率峰值温度降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颗粒的存在使得纤维素解聚温度降低,同时,氧化铁载氧体的原位供氧加强了焦油和焦炭的转化。当模拟温度达到3000 K时,固体焦炭完全转化,焦油和气体的产率分别为9.49%(质量分数)和91.28%(质量分数)。单组分产物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载氧体抑制了焦油的生成,同时促进了CO和H_(2)O的生成。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高温下,纳米氧化铁颗粒中氧原子与铁原子容易发生分离,晶格氧倾向于向颗粒表面迁移,促进原位供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化学链 纳米粒子 载氧体 气化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改性提高电石渣捕集CO_2性能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荣岳 叶江明 +1 位作者 毕小龙 陈凌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5-2330,共6页
在双固定床反应器和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丙酸改性对电石渣循环捕集CO_2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丙酸改性提高了电石渣循环碳酸化转化率,并且延缓了随循环次数增加碳酸化转化率的衰减。利用离子反应模型从碳酸化反应动力学角度分析了丙... 在双固定床反应器和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丙酸改性对电石渣循环捕集CO_2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丙酸改性提高了电石渣循环碳酸化转化率,并且延缓了随循环次数增加碳酸化转化率的衰减。利用离子反应模型从碳酸化反应动力学角度分析了丙酸改性提高电石渣循环捕集CO_2性能的机理。相同循环次数条件下,丙酸改性电石渣快速反应阶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和本阶段最终碳酸化转化率X_u均高于电石渣,碳酸化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时间t_0短于电石渣。丙酸改性电石渣碳酸化反应速率更快,能以一个较短的时间取得更高的碳酸化转化率。丙酸改性优化了煅烧后电石渣的孔隙结构,提高了20~100nm范围内的孔面积和比孔容,降低了扩散阻力,这是其表现优于电石渣动力学特性参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循环 电石渣 改性 CO2捕集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孤岛混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容量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勇 李荣 +1 位作者 郭苏 刘德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7-226,共10页
容量优化对提高风电-光伏-电池混合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容量优化的精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蜂群算法的容量优化方法。首先,在建立组件模型、设计能源管理规则库的基础上,以最小化单位度电成本为目... 容量优化对提高风电-光伏-电池混合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容量优化的精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蜂群算法的容量优化方法。首先,在建立组件模型、设计能源管理规则库的基础上,以最小化单位度电成本为目标,以系统缺电率为约束,建立了混合发电系统容量优化模型;其次,通过在蜂群算法雇佣蜂阶段中引入差分进化算子,提出了一种改进蜂群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并通过与蜂群、差分进化算法对比,验证了改进蜂群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分别在不同缺电率要求下优化混合系统容量,得出了单位度电发电成本与缺电率的关系,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设备价格,气象等因素对单位度电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电率为3%时,混合系统总投资成本为779 564.26美元($),其中,光伏、风电、电池及变换器成本分别占总成本的33%、29%、34%和3%,单位度电成本为0.349 447$/kWh;单位度电成本随缺电率增加而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渐降低;单位度电成本在组件价格方面受光伏组件价格影响更明显,在气象方面,受风速均值影响更明显。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设计混合系统容量,促进风、光资源互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优化 算法 混合发电系统 人工蜂群算法 差分进化算子 容量优化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含量对钙基吸收剂微观结构以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孙荣岳 叶江明 +2 位作者 陈凌海 毕小龙 李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29-3634,共6页
通过浸渍法向分析纯CaCO_3中添加Cl,在双固定床反应器系统和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其对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的影响,利用离子反应模型对添加Cl后吸收剂化学反应控制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Cl对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具... 通过浸渍法向分析纯CaCO_3中添加Cl,在双固定床反应器系统和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其对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的影响,利用离子反应模型对添加Cl后吸收剂化学反应控制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Cl对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具有不利影响。当Cl/Ca摩尔比大于0.25%后,随Cl/Ca摩尔比增加,化学反应控制阶段反应速率和持续时间均减小,导致在该阶段最终碳酸化转化率降低。对添加Cl前后吸收剂孔隙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添加Cl导致煅烧后吸收剂烧结加剧,比表面积降低,10~120nm范围内孔分布减少,导致CO_2在吸收剂内部扩散阻力增加,同时能与CO_2反应的CaO量减少,这是导致吸收剂化学反应控制阶段碳酸化反应速度较慢、最终碳酸化转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鉴于Cl的不利影响,在选择钙基材料作为CO_2吸收剂或合成高活性复合吸收剂时,应避免吸收剂中Cl含量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钙循环 动力学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从式微电网光伏逆变器反步超螺旋滑模控制
5
作者 沈加政 董学育 +1 位作者 朱建忠 周磊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85,共9页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提出了一种带高阶滑模微分器的自适应反步超螺旋滑模控制器。首先,将滑模微分器作为虚拟控制量的滤波器,避免传统反步法中微分量难以获取和控制器饱和的问题;其次,通过设计滤波误差补偿信号,实现单...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提出了一种带高阶滑模微分器的自适应反步超螺旋滑模控制器。首先,将滑模微分器作为虚拟控制量的滤波器,避免传统反步法中微分量难以获取和控制器饱和的问题;其次,通过设计滤波误差补偿信号,实现单输入对两状态变量控制;再次,针对逆变侧滤波参数摄动问题,运用改进自适应估计算法获取实时的参数估计值;最后,为了抑制电流内环扰动,引入超螺旋滑模控制,并且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证明了控制系统稳定和估计误差收敛。基于主从式孤岛光储微电网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与终端滑模控制相比,所提控制器的暂态性能和抖振抑制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螺旋算法 参数估计 高阶滑模微分器 光储微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南京市江宁区高校一次性餐具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琪伟 叶江明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指出了当今时代是追求速度的时代,一次性餐具也应运而生,并且渐渐成为一些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次性餐具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此进行了调研,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在大学生中进行大量问卷调查采集信息,了... 指出了当今时代是追求速度的时代,一次性餐具也应运而生,并且渐渐成为一些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次性餐具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此进行了调研,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在大学生中进行大量问卷调查采集信息,了解学生中打包量的情况和他们对一次性餐具的态度,另一个途径是记录各学校食堂部分窗口打包量,得到更精确直观的数据并整理绘制成图表。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人每天会用到1.17个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0.83个一次性塑料或泡沫碗。南京市在校学生数量超过70万人,平均每天使用1个以上一次性餐具的学生比例超过50%,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数量已经相当惊人。因此,国家节能减排行动的大力推行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节能减排 一次性餐具 问卷调查 解决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某高校用电节能潜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玉林 于红 +1 位作者 徐炳 张俊楠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8期184-186,共3页
以南京某高校为例,选取照明相对集中的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环境下对资源浪费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高校总用电量逐年增加;在教学楼的照明以及宿舍楼、办公室的空调用电上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而且,各高... 以南京某高校为例,选取照明相对集中的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环境下对资源浪费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高校总用电量逐年增加;在教学楼的照明以及宿舍楼、办公室的空调用电上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而且,各高校在用电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因而节省这部分无效能耗将使高校电能利用率大大提升,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用电 节约型校园 节能潜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炉排炉清洁高效燃烧的问题剖析与实炉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睿智 汪林正 +2 位作者 赵善辉 邓睿渠 罗永浩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691,共11页
大型炉排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质及生活垃圾的能源化转化,但由于其设计和运行仍处于工程经验探索阶段,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过量空气系数大、气固相燃尽差、NO_(x)原始排放高等问题。针对炉排炉复杂的层燃反应过程,构建了大颗粒转化模型和... 大型炉排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质及生活垃圾的能源化转化,但由于其设计和运行仍处于工程经验探索阶段,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过量空气系数大、气固相燃尽差、NO_(x)原始排放高等问题。针对炉排炉复杂的层燃反应过程,构建了大颗粒转化模型和多成分并行颗粒层燃模型,实现对炉排炉燃烧过程的精细化数值模拟。并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针对生活垃圾和农业秸秆的大型炉排炉进行了实炉分析与优化,并根据表面着火和底部着火2种层燃模式,进行了现场运行调整。结果表明:某中拱型垃圾焚烧炉的炉膛局部高温和NO_(x)排放较高的问题,源自于前后侧烟道的组分分布、燃烧和还原反应与设计预期的偏离,运行优化后消除了实炉的局部高温,NO_(x)排放亦显著下降,所提出的结构改进方案可使NO_(x)原始排放降低至26.8 mg/m^(3);某秸秆振动炉排发电锅炉的床层和气相燃烧效率低的问题,源自于大一次风的对流冷却作用和炉膛内的“烟囱流”现象,运行优化后实炉CO排放大幅减少,发电负荷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大型炉排炉 清洁燃烧 NOx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活石灰石自活化增强循环捕集CO_(2)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孙荣岳 胡天骄 +3 位作者 尹鹏祥 申昊 陶成飞 吕勋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0-346,共7页
钙循环工艺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捕集CO_(2)技术,运行过程需不断补充新鲜吸收剂并排出失活吸收剂,实现失活钙基吸收剂原位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颗粒状石灰石失活后自活化特性,运用双固定床反应器制备了失活石灰石,分析了自活化... 钙循环工艺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捕集CO_(2)技术,运行过程需不断补充新鲜吸收剂并排出失活吸收剂,实现失活钙基吸收剂原位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颗粒状石灰石失活后自活化特性,运用双固定床反应器制备了失活石灰石,分析了自活化后石灰石碳酸化转化率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采用XRD、SEM、N_(2)吸附等分析测试手段探究了自活化提高失活石灰石循环捕集CO_(2)性能机理。结果表明,失活石灰石置于环境中可吸收空气中水分生成Ca(OH)_(2),吸水率φ达100%后,继续吸水生成氢氧化钙水合物,极限吸水率为130%。不同程度自活化后的石灰石循环捕集CO_(2)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吸水率变化呈线性升高趋势。与分析纯CaCO3相比,失活石灰石对吸水率变化更敏感,随吸水率升高其循环捕集CO_(2)性能提高更快。吸水率为130%时,自活化后石灰石循环捕集CO_(2)性能甚至优于新鲜石灰石。微观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新鲜石灰石因高温烧结而失活过程中,CaO晶粒尺寸由41.9 nm长大至72.2 nm,孔隙结构发生坍塌阻塞,比孔容和比表面积显著降低。经过自活化,煅烧后的石灰石中CaO晶粒尺寸降低,原本密实的表面重新生成孔隙结构;吸水率为130%时,晶粒尺寸降至35.1 nm,比孔容和比表面积分别恢复至新鲜石灰石的70.5%和107.6%,特别是10~100 nm孔隙得以再生,因此失活石灰石循环捕集CO_(2)性能恢复。虽然自活化过程会加剧失活石灰石颗粒磨损速率,但吸水率100%的自活化石灰石磨损导致直径每小时减小量仅为颗粒直径的0.55%。综上所述,自活化后的失活石灰石完全可替代新鲜石灰石,作为补充钙基吸收剂用于钙循环捕集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钙循环 钙基吸收剂 烧结 自活化 磨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复眼视叶神经网的目标运动方向检测模型
10
作者 徐梦溪 施建强 +1 位作者 郑胜男 韩磊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555,共10页
如何对杂乱背景中物体(目标)的运动方向做出准确可靠的检测与感知,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问题。自然界中,飞虫(如苍蝇、蜻蜓等)高适应性和高可靠性的感知目标运动是一种自然特性,本文基于飞虫−果蝇视叶神经纤维网最新的生理学... 如何对杂乱背景中物体(目标)的运动方向做出准确可靠的检测与感知,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问题。自然界中,飞虫(如苍蝇、蜻蜓等)高适应性和高可靠性的感知目标运动是一种自然特性,本文基于飞虫−果蝇视叶神经纤维网最新的生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基于果蝇视觉感知目标运动方向的多层级检测模型系统。通过对不同场景下拍摄的视频序列样本进行实验和测试,并与2-Q运动检测器模型、基于ON和OFF信号通道处理运动信息的检测模型等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其在杂乱背景下对于目标水平和垂直方向运动检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 目标检测 运动方向检测 昆虫复眼 神经计算 人工神经网络 多层级模型 视叶神经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11
作者 温长胜 张胜玉 张自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79,共2页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化工产业面临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对应的教育体系也迫切需要变革,以期培养出既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又能灵活应对行业变化、勇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作为培养行业未来科技人才的核心,...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化工产业面临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对应的教育体系也迫切需要变革,以期培养出既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又能灵活应对行业变化、勇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作为培养行业未来科技人才的核心,历来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旨在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和技能训练。随着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这一课程体系也在不断演化与更新,紧跟化工行业的技术革新趋势。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不仅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工程技术操作等基本技能,还能够理解新材料的开发、能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现代化工领域的关键问题。此外,随着企业对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课程体系亦在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经验、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等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化工专业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原理 化工产业 工程技术 团队合作能力 科技人才 就业创业 项目管理经验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与绿氢合成甲醇的过程模拟及储能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国辉 梁珑鑫 +3 位作者 叶荣昕 汝翊尧 崔晓波 顾海明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5-731,共7页
文章模拟了CO_(2)与绿氢合成甲醇的过程,提出了CO_(2)储能密度指标,研究了多个参数对甲醇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效和甲醇能量产率随着电解水效率、单程CO_(2)转化率、电解水压力和CO_(2)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着甲醇合... 文章模拟了CO_(2)与绿氢合成甲醇的过程,提出了CO_(2)储能密度指标,研究了多个参数对甲醇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效和甲醇能量产率随着电解水效率、单程CO_(2)转化率、电解水压力和CO_(2)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着甲醇合成压力的升高而降低;CO_(2)储能密度随以上参数的变化趋势与系统能效和甲醇能量产率相反;电解水效率和单程CO_(2)转化率是敏感关键的参数;在最优组合工况下,基于甲醇高位和低位热值的系统能效分别为68.0%和59.6%,CO_(2)储能密度为6.07 k W·h/kg,能量产率为0.108 kg/(k W·h),表明以CO_(2)为原料的电制甲醇的系统能效不够理想,但储能密度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CO_(2)利用 甲醇 流程模拟 系统能效 储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体例设计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潇凝 张自强 袁小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1-602,共2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无法满足现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无法满足现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显示,我国在近年来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新科技革命 教学方法 经济全球化 课程设置 模块化 体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延补偿的燃煤机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抗干扰控制
14
作者 朱晓瑾 易航 +2 位作者 苏志刚 赵刚 朱红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6-494,共9页
针对1000 MW燃煤机组脱硫过程能耗高及定值控制实现难的问题,进行了二氧化硫出口浓度闭环控制方法研究。首先,基于开环辨识建立了不同典型负荷点脱硫塔内调控泵频率与出口二氧化硫浓度之间的面向控制器设计的传递函数动态模型。其次,采... 针对1000 MW燃煤机组脱硫过程能耗高及定值控制实现难的问题,进行了二氧化硫出口浓度闭环控制方法研究。首先,基于开环辨识建立了不同典型负荷点脱硫塔内调控泵频率与出口二氧化硫浓度之间的面向控制器设计的传递函数动态模型。其次,采用了结合史密斯预估器和扰动与不确定性估计技术(UDE)的闭环控制方案,在补偿脱硫过程大范围时延的同时增强闭环系统对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最后基于充分的鲁棒性评估确定了控制策略的参数。仿真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论文研究的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燃煤机组出口二氧化硫浓度的定值控制,并具备较为出色的瞬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脱硫控制 扰动与不确定性估计 史密斯预估器 鲁棒性评估 时延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电耦合生物质制甲醇的储能-释能效率和碳排放
15
作者 宋国辉 赵亮 +2 位作者 王金平 王红艳 肖军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8-484,共7页
面向储能和减碳需求,以麦秸和木屑为原料,研究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甲醇技术,分析甲醇产率、储能-释能效率(即储释效率)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甲醇纯发电和热电联产模式的差异。不分离产物气CO_(2)时,仅CO_(2)和CO单程转化率对甲醇产率有明显... 面向储能和减碳需求,以麦秸和木屑为原料,研究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甲醇技术,分析甲醇产率、储能-释能效率(即储释效率)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甲醇纯发电和热电联产模式的差异。不分离产物气CO_(2)时,仅CO_(2)和CO单程转化率对甲醇产率有明显的影响,其值在0.970~1.104 kg/kg之间。电解水效率是提升储释效率的关键参数。热电联产模式的储释效率和碳排放均明显优于纯发电模式。前者模式的储释效率范围为46.1%~58.6%,接近压缩空气储能;再生电能和热能的碳排放强度范围分别为37~77 g CO_(2)/kWh和10~21 g CO_(2)/MJ,均大幅低于相应产品的当前碳排放水平。以木屑为原料的碳排放大幅低于以麦秸为原料的碳排放。通过捕集产物气CO_(2),甲醇产率、绿电功耗和储释效率降低,但能够实现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电解 生物质 储释效率 零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Ruddlesden-Popper型氧化物阳极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渠吉发 王旭 +2 位作者 张静 时焕岗 谭文轶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78-9086,9110,共10页
Ruddlesden-Popper(RP)型钙钛矿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阳极材料,但是多数现有RP型钙钛矿存在不耐还原、催化氧化活性或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在简要介绍RP型氧化物的基础上,总结出其... Ruddlesden-Popper(RP)型钙钛矿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阳极材料,但是多数现有RP型钙钛矿存在不耐还原、催化氧化活性或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在简要介绍RP型氧化物的基础上,总结出其结构可调和性质特异的内在机理,基于材料微观结构的维度、离子取代位点、制备工艺特性等系统地介绍了近年其作为SOFCs阳极的研究进展,并对制备RP型材料使用的相转变法及提升催化活性的原位析出进行了梳理与探讨,重点分析了RP型钙钛矿氧化物用于SOFCs阳极的设计理念和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利用异价离子取代、理论实践结合、充分利用氧非计量比是开发耐还原且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新型RP阳极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Ruddlesden-Popper型钙钛矿氧化物 阳极 电化学 催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王金平 王军 +1 位作者 张耀明 毕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及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选取了2014... 为了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及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选取了2014年9月21日、10月25日的太阳直接辐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10月25日太阳直接辐照数据均值比9月21日高37.5894 W/m^2,9月21日集热器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能计算均值比10月25日高196.644.W/m:接受管内外壁导热量随内外壁面温差升高而增加,接受管外径与内径的比值大于1.05时导热热阻增加到0.0004679 K/(W·m);接受管和玻璃管之问传热主要是辐射换热,辐射换热量随玻璃管内壁面温度升高而增加:对流换热量数值上可以忽略不计,且与接受管和玻璃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残存气体类型有关,环形空间为氢气的对流换热量大于空气,空气大于氩气:玻璃管对外界的传热主要是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环境温度每下降lO℃,玻璃管对环境的辐射放热量增加约105 W/m:玻璃外管壁温度为50℃时,风速为6 m/s比0.5 m/s时的对流换热量增加约116W/m,玻璃外管壁温为80℃时,该值增加约为340 W/m;集热器的瞬时热效率随传热工质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太阳直接辐照增加而升高;利用该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瞬时效率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试验数据最大偏差约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太阳能设备 太阳辐射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瞬时热效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100热电阻动态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爱民 殳建军 +3 位作者 于国强 张卫庆 徐华冠 薛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95-1399,共5页
以火电厂常用热电阻PT100为研究对象,采用泓格I-7033温度采集模块、德国Si KA TP17650M检验仪设计了动态试验系统,通过Visial Basic和DCON Utility软件实现了实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完成了PT100热电阻的动态特性试验,并使用MATLAB软件对实... 以火电厂常用热电阻PT100为研究对象,采用泓格I-7033温度采集模块、德国Si KA TP17650M检验仪设计了动态试验系统,通过Visial Basic和DCON Utility软件实现了实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完成了PT100热电阻的动态特性试验,并使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得出了该类型热电阻在不同电阻丝直径、不同插入深度以及不同被测温度下的数学模型,为该类型热电阻在火电厂安装、检修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数学建模 动态特性 PT100热电阻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功率下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郭民臣 刘强 +1 位作者 叶江明 陈爱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42-45,共4页
定功率分析机组的热经济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热力系统矩阵热平衡方程式与热耗变换系数的理论,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建立了定功率条件下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简易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考虑了热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辅助... 定功率分析机组的热经济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热力系统矩阵热平衡方程式与热耗变换系数的理论,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建立了定功率条件下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简易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考虑了热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辅助汽水系统的影响,并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加热器及在加热器之间采用不同连接方式时对机组热效率与加热器端差之间的依变关系进行了讨论。以某600MW机组为例,分别计算了其各级加热器端差增大2℃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可以用端差大小、热耗变换系数及相关的流量系数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功率法 加热器端差 机组热经济性 矩阵法 热耗变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中生物质气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乾军 潘效军 +1 位作者 张东平 蒋斌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4-629,共6页
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自编化学反应子模型,通过建立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动力学模型,对某实验室规模的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蒸汽与生物质的质量比(mS/mB)、生物质粒径对产气组分、蒸汽分解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mB增大... 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自编化学反应子模型,通过建立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动力学模型,对某实验室规模的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蒸汽与生物质的质量比(mS/mB)、生物质粒径对产气组分、蒸汽分解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mB增大,H2体积分数先上升后保持不变,而CO和CH4的体积分数先下降后几乎不变,蒸汽分解率下降;生物质粒径减小有利于气化过程,使CO和H2的体积分数明显上升;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基于欧拉多相流的动力学模型能对流化床中生物质的气化进行比较准确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生物质气化 蒸汽与生物质的质量比 生物质粒径 气化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