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模拟了CO_(2)与绿氢合成甲醇的过程,提出了CO_(2)储能密度指标,研究了多个参数对甲醇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效和甲醇能量产率随着电解水效率、单程CO_(2)转化率、电解水压力和CO_(2)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着甲醇合...文章模拟了CO_(2)与绿氢合成甲醇的过程,提出了CO_(2)储能密度指标,研究了多个参数对甲醇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效和甲醇能量产率随着电解水效率、单程CO_(2)转化率、电解水压力和CO_(2)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着甲醇合成压力的升高而降低;CO_(2)储能密度随以上参数的变化趋势与系统能效和甲醇能量产率相反;电解水效率和单程CO_(2)转化率是敏感关键的参数;在最优组合工况下,基于甲醇高位和低位热值的系统能效分别为68.0%和59.6%,CO_(2)储能密度为6.07 k W·h/kg,能量产率为0.108 kg/(k W·h),表明以CO_(2)为原料的电制甲醇的系统能效不够理想,但储能密度优势显著。展开更多
面向储能和减碳需求,以麦秸和木屑为原料,研究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甲醇技术,分析甲醇产率、储能-释能效率(即储释效率)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甲醇纯发电和热电联产模式的差异。不分离产物气CO_(2)时,仅CO_(2)和CO单程转化率对甲醇产率有明显...面向储能和减碳需求,以麦秸和木屑为原料,研究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甲醇技术,分析甲醇产率、储能-释能效率(即储释效率)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甲醇纯发电和热电联产模式的差异。不分离产物气CO_(2)时,仅CO_(2)和CO单程转化率对甲醇产率有明显的影响,其值在0.970~1.104 kg/kg之间。电解水效率是提升储释效率的关键参数。热电联产模式的储释效率和碳排放均明显优于纯发电模式。前者模式的储释效率范围为46.1%~58.6%,接近压缩空气储能;再生电能和热能的碳排放强度范围分别为37~77 g CO_(2)/kWh和10~21 g CO_(2)/MJ,均大幅低于相应产品的当前碳排放水平。以木屑为原料的碳排放大幅低于以麦秸为原料的碳排放。通过捕集产物气CO_(2),甲醇产率、绿电功耗和储释效率降低,但能够实现生命周期零碳排放。展开更多
以火电厂常用热电阻PT100为研究对象,采用泓格I-7033温度采集模块、德国Si KA TP17650M检验仪设计了动态试验系统,通过Visial Basic和DCON Utility软件实现了实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完成了PT100热电阻的动态特性试验,并使用MATLAB软件对实...以火电厂常用热电阻PT100为研究对象,采用泓格I-7033温度采集模块、德国Si KA TP17650M检验仪设计了动态试验系统,通过Visial Basic和DCON Utility软件实现了实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完成了PT100热电阻的动态特性试验,并使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得出了该类型热电阻在不同电阻丝直径、不同插入深度以及不同被测温度下的数学模型,为该类型热电阻在火电厂安装、检修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展开更多
基金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706093)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BK20181308)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2018B45414)。
文摘文章模拟了CO_(2)与绿氢合成甲醇的过程,提出了CO_(2)储能密度指标,研究了多个参数对甲醇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效和甲醇能量产率随着电解水效率、单程CO_(2)转化率、电解水压力和CO_(2)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着甲醇合成压力的升高而降低;CO_(2)储能密度随以上参数的变化趋势与系统能效和甲醇能量产率相反;电解水效率和单程CO_(2)转化率是敏感关键的参数;在最优组合工况下,基于甲醇高位和低位热值的系统能效分别为68.0%和59.6%,CO_(2)储能密度为6.07 k W·h/kg,能量产率为0.108 kg/(k W·h),表明以CO_(2)为原料的电制甲醇的系统能效不够理想,但储能密度优势显著。
文摘面向储能和减碳需求,以麦秸和木屑为原料,研究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甲醇技术,分析甲醇产率、储能-释能效率(即储释效率)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甲醇纯发电和热电联产模式的差异。不分离产物气CO_(2)时,仅CO_(2)和CO单程转化率对甲醇产率有明显的影响,其值在0.970~1.104 kg/kg之间。电解水效率是提升储释效率的关键参数。热电联产模式的储释效率和碳排放均明显优于纯发电模式。前者模式的储释效率范围为46.1%~58.6%,接近压缩空气储能;再生电能和热能的碳排放强度范围分别为37~77 g CO_(2)/kWh和10~21 g CO_(2)/MJ,均大幅低于相应产品的当前碳排放水平。以木屑为原料的碳排放大幅低于以麦秸为原料的碳排放。通过捕集产物气CO_(2),甲醇产率、绿电功耗和储释效率降低,但能够实现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文摘以火电厂常用热电阻PT100为研究对象,采用泓格I-7033温度采集模块、德国Si KA TP17650M检验仪设计了动态试验系统,通过Visial Basic和DCON Utility软件实现了实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完成了PT100热电阻的动态特性试验,并使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得出了该类型热电阻在不同电阻丝直径、不同插入深度以及不同被测温度下的数学模型,为该类型热电阻在火电厂安装、检修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