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应工程法的脱硫废水液滴蒸发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亮 李令刚 +4 位作者 张娟 李昂 陈嘉玮 潘丹萍 杨林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7-1655,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燥塔进口烟气温度、进口烟气流量、塔径对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旋转喷雾蒸发设备中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为完善液滴蒸发传热传质模型,使用反应工程法(REA)中的液滴表观活化能函数描述液滴的传热传质过程,并将其...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燥塔进口烟气温度、进口烟气流量、塔径对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旋转喷雾蒸发设备中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为完善液滴蒸发传热传质模型,使用反应工程法(REA)中的液滴表观活化能函数描述液滴的传热传质过程,并将其编译到离散相计算过程中。结果表明:提高进口烟气温度与进口烟气流量,可缩短液滴的蒸发停留时间和竖直蒸发距离;增大干燥塔塔径可延长高温烟气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增大旋流强度,进而加快液滴的换热蒸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液滴蒸发 旋转喷雾 反应工程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环境因子对植被分布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董磊 徐力刚 +3 位作者 许加星 徐进 王晓龙 张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8-626,共9页
湿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部分。其中,非生物因素中对湿地植被格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水文和土壤环境因子,也是当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通过研究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4种植物群落带下各土壤环境因... 湿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部分。其中,非生物因素中对湿地植被格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水文和土壤环境因子,也是当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通过研究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4种植物群落带下各土壤环境因子的含量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20个植被样方的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分析了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主要土壤环境因子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下的全氮含量有明显差异,依次为苔草带<藜蒿-狗牙根带<芦苇-苔草带<苔草-虉草带;总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大小在不同植被群落带的分异趋势相同,二者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全磷含量随植被群落不同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植被群落带离湖泊水体距离逐渐减小,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有增大的趋势,但程度较小。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有效磷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有效磷与全氮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鄱阳湖湿地研究区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土壤pH、全钾含量也是影响湿地植被分布的重要土壤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湿地 土壤 环境因子 植被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一平 施媛媛 +2 位作者 姜龙 朱向宇 龚然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简述了地表水环境数学模型,包括水动力学模型、水质模型和水生态模型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模型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模型模拟精度等应用中被广泛关注的疑难问题,指出模型系统化、综合化和平台化,大数... 简述了地表水环境数学模型,包括水动力学模型、水质模型和水生态模型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模型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模型模拟精度等应用中被广泛关注的疑难问题,指出模型系统化、综合化和平台化,大数据支撑下的与新兴技术结合创新,以及模型法规化等将成为水环境模拟与预测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环境数学模型 敏感性 不确定性 模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焦/烟煤富氧混燃时燃料N向NO的转化特性
4
作者 刘炎泉 严谨 +2 位作者 梁绍华 张颖 谭文轶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79-4087,共9页
鉴于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煤炭分级技术得到不断地重视和发展,而它产生的固体副产物半焦在燃烧利用时存在燃烧特性差及NO_(x)排放量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混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此外,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有... 鉴于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煤炭分级技术得到不断地重视和发展,而它产生的固体副产物半焦在燃烧利用时存在燃烧特性差及NO_(x)排放量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混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此外,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控制CO_(2)排放,同时也会对NO_(x)的生成产生影响。据此,为了探究半焦/烟煤富氧混燃时NO的生成机理,利用固定床反应系统开展其燃料N向NO转化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燃料中烟煤掺混比例的提高,燃料N向NO的总转化率不断降低。相比O_(2)/N_(2)气氛,O_(2)/CO_(2)气氛中的CO_(2)会更多参与到与焦炭的气化反应中生成CO,促进NO的还原,因而混合燃料中挥发分NO和焦炭NO的转化率均降低。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燃料中更多的N会向NO转化。O_(2)/CO_(2)气氛中O_(2)体积分数的升高也会使燃料NO的总转化率增加。同时,掺混燃料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对NO转化的促进会随着O_(2)体积分数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在挥发份燃烧阶段,O_(2)体积分数的提高会促进燃料N向NO的转化;然而,其对焦炭NO转化的影响与燃料种类有关。提高O_(2)体积分数能促进烟煤中焦炭N的转化。在半焦燃烧时,较高的O_(2)体积分数会让更多的吡咯氮(N-5)在挥发份析出时提前释放,使半焦及其混合燃料焦炭NO的转化率降低。此外,粒径越小越有利于燃料NO的生成。研究结果可以为半焦的清洁低碳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富氧燃烧 燃料N NO排放 混合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改性NaYTiO_(4)增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抗硫中毒性能
5
作者 渠吉发 王旭 +3 位作者 张维轩 张康喆 熊永恒 谭文轶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9-496,I0005,共9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是一种高效的能源转换装置,但是传统镍基阳极面临严重的硫中毒问题。本研究采用固相法制备了层状钙钛矿氧化物NaYTiO_(4),并通过异价离子掺杂进行改性。Ni成功进入钙钛矿层后形成NaYTi_(0.95)Ni_(0.05)O_(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是一种高效的能源转换装置,但是传统镍基阳极面临严重的硫中毒问题。本研究采用固相法制备了层状钙钛矿氧化物NaYTiO_(4),并通过异价离子掺杂进行改性。Ni成功进入钙钛矿层后形成NaYTi_(0.95)Ni_(0.05)O_(4),掺杂的Ni不仅可以调控晶体的生长特性,还可以在还原条件下原位析出。层状钙钛矿中二维分布的碱金属和极性结构带来了优异的化学吸水能力和良好的抗硫中毒能力,材料的吸附氧比例可以借助Ni掺杂提升至64.5%,表现出更加卓越的性能。所得材料作为SOFC阳极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以H_(2)为燃料的SOFC在800℃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83.8 mW·cm^(–2),H_(2)燃料中添加0.1%H2S不仅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化现象,最大功率密度还提升了25.2%,并且SOFC能够在更易毒化的700℃稳定工作40 h,说明掺杂改性层状钙钛矿氧化物可以显著提升阳极的抗硫中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钙钛矿氧化物 掺杂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阳极 抗硫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环境下降解菌群对芘的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康 范文玉 +4 位作者 郭光 丁克强 杨凤 刘廷凤 张雯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5-759,共5页
以芘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利用1.0%盐度的无机盐培养基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出高效嗜盐PAHs降解菌群。通过DNA测序鉴定,菌群中对芘起重要降解作用的是Rhodanobacter、Pseudomonas、Mycobacterium,3者碱基比例达到31.82%。14d内,萘... 以芘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利用1.0%盐度的无机盐培养基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出高效嗜盐PAHs降解菌群。通过DNA测序鉴定,菌群中对芘起重要降解作用的是Rhodanobacter、Pseudomonas、Mycobacterium,3者碱基比例达到31.82%。14d内,萘、菲、荧蒽、芘、苯并[a]芘5种PAHs的挥发损耗均可忽略不计。筛选得到的菌群降解芘的最佳条件为:酵母粉质量浓度为120mg/L,盐度不超过1.0%,无需额外添加甲基-β-环糊精。筛选出的降解菌群对芘的最佳降解条件可用于降解萘、菲、荧蒽和苯并[a]芘等其他PAHs,但随着PAHs环数增加,分子量增大,降解率降低。在最佳条件下降解14d时,萘、菲、荧蒽、芘、苯并[a]芘5种PAHs的降解率可分别达100.00%、85.48%、51.92%、56.28%、5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甲基-β-环糊精 降解菌群 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中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段翠兰 胡志新 +4 位作者 邹勇 陈光芸 陈静 王一鸣 张永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7-941,共5页
为揭示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分布规律,了解其在微食物环中的生态功能,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间,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显微计数法,研究了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中病毒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太湖... 为揭示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分布规律,了解其在微食物环中的生态功能,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间,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显微计数法,研究了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中病毒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丰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网围养殖区的病毒丰度较高,为(3.52±0.28)×107 ind./m L,敞水区的病毒丰度较低,为(4.06±0.90)×106 ind./m L;(2)浮游病毒的丰度也具有显著的时间差异,秋季浮游病毒的丰度为(2.83±0.74)×107ind./m L,显著大于春季(3.11±0.67)×106ind./m L;(3)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与异养细菌丰度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太湖水体浮游病毒以浮游藻类病毒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浮游病毒 荧光显微镜 叶绿素A 病毒-细菌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水热技术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邱琪丽 胡玉龙 蒋旭光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对环境危害十分严重。水热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能将飞灰改性,降低飞灰毒性,还可以合成沸石类物质,提高产物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理化特性,对现有的水热处理技术进...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对环境危害十分严重。水热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能将飞灰改性,降低飞灰毒性,还可以合成沸石类物质,提高产物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理化特性,对现有的水热处理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根据水热法的机理,系统地介绍了传统水热法、微波水热法、熔融预处理的微波水热法和超声波水热法,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在处理效率、处理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水热处理后飞灰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结合近几年水热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型水热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上存在的大型化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处理 垃圾焚烧飞灰 微波水热法 超声波水热法 沸石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重建沉水植物生境对抑制沉积物再悬浮的模拟研究
9
作者 龚然 胡梅 +2 位作者 续衍雪 徐力刚 蒋名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3-1411,I0010-I0013,共13页
滆湖自1990s以来水生态环境变化迅速,水生植物几乎消亡,生态系统由“草型清水”湖演变为“藻型浊水”湖,其浅水特性在风力作用下常造成底床沉积物的再悬浮现象。泥沙和营养物质频繁重回上覆水体导致水质长期难以改善,故重建沉水植物生... 滆湖自1990s以来水生态环境变化迅速,水生植物几乎消亡,生态系统由“草型清水”湖演变为“藻型浊水”湖,其浅水特性在风力作用下常造成底床沉积物的再悬浮现象。泥沙和营养物质频繁重回上覆水体导致水质长期难以改善,故重建沉水植物生境被认为是恢复滆湖生态环境的措施之一。本文构建滆湖水环境模型,模拟和分析水动力及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研究表明,在常规风力条件下(约2.2~2.8 m/s),全湖底床切应力均值(■)约为0.023 N/m^(2),全湖几乎不存在沉积物再悬浮现象,而在强风条件下(如大于10 m/s),■可达0.45 N/m^(2),全湖绝大部分区域的沉积物均可以发生再悬浮,南部浅水区域及其东西沿岸为再悬浮发生的高频地区。模型设定了一种沉水植物生境的情景条件进行模拟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易发生再悬浮且适合沉水植物生长的南部区域,重建覆盖度约为12%的沉水植物,可削减实际条件下■的24.4%,从而分别降低年均和强风时刻全湖固体悬浮物(TSS)浓度的29.3%和25.1%。对一次强风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情景条件下■由实际条件下的0.45 N/m^(2)下降为0.34 N/m^(2),全湖TSS均值和最大值比实际条件分别下降了20.9和470 mg/L,沉水植物生境的存在对全湖TSS浓度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沉水植物 沉积物再悬浮 数学模型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峰 张要军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3期13-16,共4页
为了探究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与镉(Cadmium,Cd)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外源添加MPs (0、5、10 g·kg^(-1))和重金属Cd (0、1、5、10、15 mg·kg^(-1))及其复合处理对玉米苗期叶片叶绿... 为了探究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与镉(Cadmium,Cd)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外源添加MPs (0、5、10 g·kg^(-1))和重金属Cd (0、1、5、10、15 mg·kg^(-1))及其复合处理对玉米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株高、最大根长、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Ps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胞间CO_(2)浓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但提高了地下生物量;高浓度Cd (Cd-15)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相较于单一MPs处理,MPs与Cd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光合速率、最大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与Cd单一处理相比,MPs与Cd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总体而言,土壤外源MPs对玉米幼苗的地上部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其根部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Cd处理(15 mg·kg^(-1))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Cd处理(1 mg·kg^(-1))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根的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苗 微塑料(MPs) 镉(CD) 光合作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Ruddlesden-Popper型氧化物阳极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渠吉发 王旭 +2 位作者 张静 时焕岗 谭文轶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78-9086,9110,共10页
Ruddlesden-Popper(RP)型钙钛矿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阳极材料,但是多数现有RP型钙钛矿存在不耐还原、催化氧化活性或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在简要介绍RP型氧化物的基础上,总结出其... Ruddlesden-Popper(RP)型钙钛矿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阳极材料,但是多数现有RP型钙钛矿存在不耐还原、催化氧化活性或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在简要介绍RP型氧化物的基础上,总结出其结构可调和性质特异的内在机理,基于材料微观结构的维度、离子取代位点、制备工艺特性等系统地介绍了近年其作为SOFCs阳极的研究进展,并对制备RP型材料使用的相转变法及提升催化活性的原位析出进行了梳理与探讨,重点分析了RP型钙钛矿氧化物用于SOFCs阳极的设计理念和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利用异价离子取代、理论实践结合、充分利用氧非计量比是开发耐还原且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新型RP阳极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Ruddlesden-Popper型钙钛矿氧化物 阳极 电化学 催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沉积物中磷吸附释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徐进 徐力刚 +1 位作者 龚然 丁克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0-635,共6页
沉积物是氮磷营养盐的主要蓄积库,它不仅是外来污染物的归宿地,同时其自身营养盐的释放也可对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针对鄱阳湖存在的沉积物磷释放问题,关键环境因子对基质磷吸附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通过控制在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上... 沉积物是氮磷营养盐的主要蓄积库,它不仅是外来污染物的归宿地,同时其自身营养盐的释放也可对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针对鄱阳湖存在的沉积物磷释放问题,关键环境因子对基质磷吸附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通过控制在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上覆水中磷的变化规律探讨,阐明磷在上覆水-底泥界面迁移转化的规律和环境因素对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初始阶段,两者含量相差较大,起始吸附速率很高;随着反应时间的推进,两者含量差随之减小;当吸附时间达到30 min时,此时上覆水的平衡质量浓度为8.648 mg·L-1,两者含量达成平衡。由磷的吸附等温试验同样可看出,随着平衡质量浓度逐渐增加,土壤吸磷量刚开始增加较快,随后增加趋势逐渐减缓直至磷饱和。pH越小,上覆水质量浓度越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作用越强;pH越大,上覆水中TP质量浓度越大,强碱条件下,TP吸收量剧减。在好氧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远远高于厌氧条件下沉积物的吸附。好氧条件下,反应在4 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速率最高,随后吸附量很小直至逐渐饱和。厌氧条件下,吸附作用不明显;当反应时间达到24 h后,上覆水磷质量浓度保持不变,此时沉积物磷吸附达到饱和。高溶解氧水平对于控制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维持水体较低总磷是必要的。温度为30℃,20℃和5℃3种条件下,当反应24 h后,三者均达到吸附平衡。因此,当上覆水的磷质量浓度较低时,高温条件下基质的磷释放速度会高于低温条件下的磷释放速度。研究结果旨在为正确认识、合理评估环境因素对湖泊水体磷的影响提供更为充分恰当的试验依据和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吸附 释放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地区坡面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宏伟 高菲 +2 位作者 余钟波 高风华 向龙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7-23,共7页
通过野外观测数据分析,研究湿润地区坡面尺度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异性。利用频域反射(FDR)传感器在1年内以1次/h的观测密度连续监测近地表24个位置及2个剖面上12个位置的土壤含水率。利用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图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内不同空... 通过野外观测数据分析,研究湿润地区坡面尺度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异性。利用频域反射(FDR)传感器在1年内以1次/h的观测密度连续监测近地表24个位置及2个剖面上12个位置的土壤含水率。利用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图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内不同空间位置上土壤含水率的时间变异性和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在太湖流域地表附近土壤含水率呈中等或者中等偏弱变异性;土壤性质、地形、植被、气象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不同要素在时间变异性和空间变异性上影响力不同,并且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主导影响因素;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半方差具有相似的模式,这与各因素作用的强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时空变异性 变异系数 半方差图 湿润地区 坡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酸电池企业废水反渗透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红艺 郑凯 +3 位作者 曹莹 杨丽 吴俊康 丁克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0,共4页
采用砂滤-活性炭吸附-膜过滤-反渗透工艺,通过中试,对某铅酸电池厂现有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渗透系统进水体积流量10 L/min、平均电导率950μS/cm情况下,平均脱盐率96%,能耗为4 kWh/t;平均产水率为75%... 采用砂滤-活性炭吸附-膜过滤-反渗透工艺,通过中试,对某铅酸电池厂现有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渗透系统进水体积流量10 L/min、平均电导率950μS/cm情况下,平均脱盐率96%,能耗为4 kWh/t;平均产水率为75%时,对水中Zn2+、Pb2+、Cd2+去除率的分别达到100%、96%、99%以上。反渗透处理后出淡水达到GB 3838-2002三类标准,完全达到回用水标准。采用化学药剂处理反渗透处理后的浓水,处理后的浓水可以回用到蓄电池生产的某些工段。该方法能耗低、产水率高、操作简便,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用于蓄电池废水的深度处理。水深度处理的成本大约为6.5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电池废水 反渗透 回收率 脱盐率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在城市小型湖泊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龚然 徐力刚 +1 位作者 徐进 陈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86-488,545,共4页
城市小型湖泊通常水流缓慢,生态承载力脆弱,相比于大型湖泊,水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对于众多的水质变量,系统性定量地把握关键因子,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文章选择南京市天印湖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并借助SPSS统计分... 城市小型湖泊通常水流缓慢,生态承载力脆弱,相比于大型湖泊,水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对于众多的水质变量,系统性定量地把握关键因子,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文章选择南京市天印湖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并借助SPSS统计分析,依据2013年水质数据,进行PCA的可靠度分析,并得出评价函数和评价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天印湖不同时期的水质符合Ⅲ~Ⅴ类水质标准,为水质的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水质评价 城市小型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相锌镍合金膜与锌膜的耐腐蚀性能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凯 韩玉娟 +2 位作者 秦天羽 张方 韩玉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碱性介质中,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在低碳钢表面制备锌镍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合金的显微结构,通过分析镀锌膜和制备得到的γ相锌镍合金的塔菲尔曲线和交流阻抗谱,获得它们在5%氯化钠溶液中浸润24~144 h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 在碱性介质中,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在低碳钢表面制备锌镍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合金的显微结构,通过分析镀锌膜和制备得到的γ相锌镍合金的塔菲尔曲线和交流阻抗谱,获得它们在5%氯化钠溶液中浸润24~144 h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以及低频率区的实部数值,从而评价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合金晶形为γ相,合金主要衍射角度为43°。γ相锌镍合金膜的腐蚀电位比锌膜的腐蚀电位高176~220 mV,腐蚀推动力比锌膜小,锌膜的腐蚀电流密度大约是γ相锌镍合金膜的3~5倍;在1~5 Hz低频率区,γ相NiZn合金薄膜的交流阻抗谱的实部值为镀锌膜的16.5倍。因此γ相锌镍合金膜比镀锌膜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相镍锌合金 塔菲尔曲线 腐蚀电流密度 腐蚀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间再沸器的氯化苄热泵精馏工艺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良辉 陈俊明 +2 位作者 李乾军 刘从容 薛云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7,共5页
基于中间再沸器的热泵精馏是常规热泵的新拓展,可以推广应用于大温差精馏体系。将该技术应用于氯化苄的侧反应器/精馏塔耦合工艺,建立了其基于中间再沸器的热泵精馏新流程。采用理想热力学模型计算相平衡,等熵压缩模型模拟压缩机,运用... 基于中间再沸器的热泵精馏是常规热泵的新拓展,可以推广应用于大温差精馏体系。将该技术应用于氯化苄的侧反应器/精馏塔耦合工艺,建立了其基于中间再沸器的热泵精馏新流程。采用理想热力学模型计算相平衡,等熵压缩模型模拟压缩机,运用数值处理软件Matlab,基于Newton-Raphson法对氯化苄的热泵精馏工艺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关键参数对精馏过程能耗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当中间再沸器安装于第7与第8块塔板间,最小传热温差为10 K,换热量为90 k W时,过程能耗较低。在工艺主体结构与分离任务相同的情况下,与基础工艺相比,热泵精馏工艺可节约年操作费用31.0%,年度总费用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精馏 中间再沸器 氯化苄 模拟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水-植物系统中磷的静态迁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进 徐力刚 +1 位作者 丁克强 龚然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通过采集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和植物来开展磷的静态迁移模拟实验,研究了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水-植物系统对磷的吸收、释放及转移规律,并对静态实验前后,不同形态磷素在系统中的迁移量进行了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 通过采集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和植物来开展磷的静态迁移模拟实验,研究了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水-植物系统对磷的吸收、释放及转移规律,并对静态实验前后,不同形态磷素在系统中的迁移量进行了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基质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磷素不断从土壤和水体中释放出来,被植物大量的吸收。在培育之前,植物体内磷含量为1.0 mg g-1,水样磷浓度为2.3 mg L-1;而试验后植物体内磷含量为2.1 mg g-1,水样磷浓度为0.062 mg L-1。随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对磷素需求不断变大。直至试验进行到28d时,植物体内的磷素含量趋于恒定。同时,由土壤磷分级试验可看出,试验前后Al-P含量变化较小,Ca-P含量略有增加,Fe-P含量增幅较大。相对于Freundlich模型而言,采用Langmuir模型对湿地土壤基质对磷的吸附过程进行模拟相关性更好。该研究成果旨在为防治湖泊水体污染、开展湿地污染物的环境效应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洲滩湿地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杨凤 丁克强 刘廷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9期10083-10084,10096,共3页
阐述土壤中重金属的一般化学形态分布,并且重点讨论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化学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如重金属总量及来源、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及铁锰氧化物等,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治理修复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重金属 化学形态转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水体营养状态对沉积物好氧氨氧化菌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旭 胡志新 杨柳燕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2,共7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对江苏7个湖泊沉积物中好氧氨氧化微生物进行分析,研... 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对江苏7个湖泊沉积物中好氧氨氧化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湖泊水体营养状态对沉积物好氧氨氧化微生物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综合营养指数分析结果表明,23个采样点中,61%的湖区为中营养状态,39%的湖区为轻度富营养状态。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每克底泥中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amo A基因拷贝数虽然分别从中营养湖泊的3.91×10~6和3.82×10~6上升到轻度富营养湖泊的1.30×107和6.07×10~6,但湖泊水体营养状态并未显著影响沉积物AOA和AOB的丰度。T-RFLP分析结果表明,湖泊水体营养状态对AOA和AOB的优势种属及群落多样性也未产生显著影响。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湖泊水体营养盐浓度能解释AOA的群落结构差异的56.3%,而仅能解释27.2%的AOB的群落结构差异,TN和NO-3-N浓度是影响沉积物AOA分布异质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湖泊水体营养盐浓度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更能影响AOA和AOB的群落结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态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T-RFLP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