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电流补偿的VSG增强功率解耦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李劲松 许新雨 +3 位作者 李国锋 陈超 王书征 刘健犇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6,共14页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运行于中低压线路时产生功率耦合,导致变流器输出能力受限的问题。首先探究VSG功率耦合机理,得出其致因在于中低压情况的功角θ和阻抗角θzg不能满足理论假设条件,导致功率输出功率中存在耦合项。然后分析并改...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运行于中低压线路时产生功率耦合,导致变流器输出能力受限的问题。首先探究VSG功率耦合机理,得出其致因在于中低压情况的功角θ和阻抗角θzg不能满足理论假设条件,导致功率输出功率中存在耦合项。然后分析并改进虚拟电感(VI)控制缺陷,同时考虑功角扰动和电压变化,推导出所需功率补偿量大小对功率环路加以矫正,以消除系统发生扰动时VSG输出无功功率波动,最终提出基于自适应电流补偿(ACC)的VSG增强功率解耦策略,显著提高解耦程度,且进一步提升控制系统在非理想电网下的稳定性。最终在多种工况下进行仿真,证明所提方法可更好地应对功率耦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虚拟电感 功率解耦 功角补偿 电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改善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的弱电网频率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东杰 熊连松 +1 位作者 梁昊 林健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97-101,共5页
现有的频率检测方法大多通过锁相环实现,但锁相环在弱电网背景下存在失稳隐患,致使弱电网频率无法准确检测。在电网同步相位开环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频率检测方法,可在有高频噪声干扰的背景下显著地提高频率检测的速度与精... 现有的频率检测方法大多通过锁相环实现,但锁相环在弱电网背景下存在失稳隐患,致使弱电网频率无法准确检测。在电网同步相位开环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频率检测方法,可在有高频噪声干扰的背景下显著地提高频率检测的速度与精度。文中所提出方法首先利用开环相位检测技术实时准确获取电网同步相位,接着利用差频相位跟踪算法提取实时电网相位中的差频相位分量,最后通过对该差频相位信息进行闭环控制,即可快速准确地获得电网频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频率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电网的实时频率,精度高且抗噪声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频率 同步相位开环检测 差频相位 闭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网调频需求时的直流负载电压下垂控制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汉梁 熊连松 +1 位作者 朱正林 修连成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电解电镀、冶金化工、电动汽车等行业的直流型用电负载在电网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对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也因此更加明显了。以响应电网调频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在保证电网电能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电力电子接口电路实现对直流负载电压的下垂控... 电解电镀、冶金化工、电动汽车等行业的直流型用电负载在电网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对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也因此更加明显了。以响应电网调频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在保证电网电能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电力电子接口电路实现对直流负载电压的下垂控制,使可调型直流负载能够对电网频率异常事件进行响应。此外,为了确保直流负载的正常用电,并且避免对直流负荷进行频繁切换控制,还进一步提出了分区间调频控制模式,从而满足了需求侧响应、电网友好等电网需求。提出的控制方法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可降低直流负载接入对电网的影响,提升电网对大规模直流负载接入的适应性。最后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负载 电网调频 下垂控制 电力电子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主变压器热点温度实时计算解析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志超 吴奕 +4 位作者 王坚 崔莉 蒋春容 朱海兵 葛乐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7-151,共5页
基于油浸式变压器的顶层油温-绕组等效热路,提出了一种主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的解析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当前采集的主变负载系数和顶层油温数据,实时计算热点温度。相应提出了绕组时间常数的确定方案。通过对某334 MV·A/500 k V主... 基于油浸式变压器的顶层油温-绕组等效热路,提出了一种主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的解析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当前采集的主变负载系数和顶层油温数据,实时计算热点温度。相应提出了绕组时间常数的确定方案。通过对某334 MV·A/500 k V主变压器进行实例计算与分析,并将结果与通过GB/T 15164—1994标准中的热点温度计算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热点温度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同时指出了GB/T 15164—1994标准中热点温度计算公式存在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主变压器 等效热路 热点温度 顶层油温 绕组时间常数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双闭环控制的并网逆变器惯性模拟方法及其物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东杰 李阳 +1 位作者 熊连松 林健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4,共7页
针对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导致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减少的问题,基于静止同步发电机模型,在常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在电压外环上并联惯性控制器的方法,使得内环电流指令中增加大小可调的惯性电流成分,以实现逆变器惯性特性的... 针对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导致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减少的问题,基于静止同步发电机模型,在常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在电压外环上并联惯性控制器的方法,使得内环电流指令中增加大小可调的惯性电流成分,以实现逆变器惯性特性的等效模拟。此外,还从电路模型的角度研究了并网逆变器惯性模拟方法的物理机制,揭示了逆变器惯性模拟方法的物理本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对并网逆变器惯性水平的灵活调控,增强并网逆变器的稳定运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惯量 双闭环 惯性电流 物理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子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对直流污闪电压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东东 倪喜军 +3 位作者 程桂林 李军 郝思鹏 张志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53-1360,共8页
局部地区污闪事故仍时有发生,深入对污秽外绝缘问题进行研究仍有具有现实意义。现场观测表明,绝缘子表面会呈现出明显的迎/背风侧不均匀积污现象,目前针对该现象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使得现有的积污测试手段及污秽外绝缘设计并不能完全... 局部地区污闪事故仍时有发生,深入对污秽外绝缘问题进行研究仍有具有现实意义。现场观测表明,绝缘子表面会呈现出明显的迎/背风侧不均匀积污现象,目前针对该现象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使得现有的积污测试手段及污秽外绝缘设计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论文通过开展流体力学仿真及人工模拟试验,研究了绝缘子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对直流污闪电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绝缘子迎/背风侧污秽呈扇状不均匀分布,其污秽不均匀度J可达1/10;风速的增大、污秽粒径的增加及直流电场的作用均会使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程度加重;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下,绝缘子直流污闪电压降低幅度可达30%。研究结果可为输配电污秽外绝缘的选择及防污闪措施的开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积污 直流污闪 不均匀污秽 风洞 流体力学 剩余污层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下绝缘子直流污闪建模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东东 倪喜军 +2 位作者 王书征 郝思鹏 张志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80-2889,共10页
绝缘子表面不均匀积污会影响其电气特性。运行环境下绝缘子串迎风面和背风面污层分布不均匀,且根据人工污秽试验结果,这会导致绝缘子闪络耐受梯度降低。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考虑绝缘子迎/背风面不均匀污层的计算剩余污层电阻方法,并... 绝缘子表面不均匀积污会影响其电气特性。运行环境下绝缘子串迎风面和背风面污层分布不均匀,且根据人工污秽试验结果,这会导致绝缘子闪络耐受梯度降低。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考虑绝缘子迎/背风面不均匀污层的计算剩余污层电阻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直流污闪动态电弧模型,同时开展了人工污秽模拟验证试验;继而,基于动态闪络模型,对不同不均匀染污程度下的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剩余污层电阻进行了计算及分析,揭示了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对绝缘子直流污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迎/背风侧不均匀污层造成污闪过程中的绝缘子剩余污层电阻减小,减小幅度可达50%;背风侧面积比例T对绝缘子直流污闪过程的影响小于迎/背风面染污不均匀度J。研究结果可以为复杂环境下的架空线路外绝缘配置及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直流污闪 不均匀污秽 动态电弧 剩余污层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