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690海洋工程钢在大气中不同应力条件下的疲劳极限及裂纹扩展行为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琪 张振 +3 位作者 杨阳 郭孟雨 胡正飞 高珊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3,共7页
在大气中不同应力条件下对F690钢进行高频疲劳试验和基于直流电压降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结合断口分析,对比研究了应力幅和应力比对F690钢疲劳性能和裂纹萌生、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F690钢在应力比为-1,0.1,0.2,0.3时的条件疲劳极... 在大气中不同应力条件下对F690钢进行高频疲劳试验和基于直流电压降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结合断口分析,对比研究了应力幅和应力比对F690钢疲劳性能和裂纹萌生、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F690钢在应力比为-1,0.1,0.2,0.3时的条件疲劳极限分别约为313,264,250,246 MPa,条件疲劳极限随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F690钢中的疲劳裂纹以条带机制扩展,断裂方式为穿晶断裂;随着应力幅的增大,疲劳辉纹间距和二次裂纹尺寸增加,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增大;随着应力比的增大,F690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增大,且在裂纹扩展中后期变化较大,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工钢 高频疲劳 应力幅 应力比 裂纹扩展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用D36、F460和F690钢在模拟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振 王琪 +3 位作者 张才毅 芦晓辉 胡正飞 高珊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4,共8页
研究了海洋工程用国产D36、F460和F690钢的显微组织,以及在20,50℃模拟海水(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热机控制工艺轧制D36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魏氏组织,经淬火+回火热处理的F460和F690钢的... 研究了海洋工程用国产D36、F460和F690钢的显微组织,以及在20,50℃模拟海水(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热机控制工艺轧制D36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魏氏组织,经淬火+回火热处理的F460和F690钢的显微组织均为细小板条贝氏体;在NaCl溶液中,D36、F460和F690钢的耐腐蚀性能和抗点蚀能力依次增大;与20℃下的相比,3种试验钢在50℃下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明显增大,耐腐蚀性能降低;在NaCl溶液中长时间浸泡后,D36、F460和F690钢的表面腐蚀产物膜厚度依次降低,腐蚀产物膜内元素种类依次增多,3种试验钢整体上均呈现均匀腐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高强钢 电化学 腐蚀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CdS/Cu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克杰 李宇 +5 位作者 夏源 韩烁 曹静 王瀚漾 罗文韬 周志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9-497,共9页
以乙酸镉、2-巯基苯并噻唑、硫化钠和氯化铜为原料,依次利用液相热分解与离子吸附法,改变CdS晶化时间及含量,制备了4种CdS/Cu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CdS/CuS纳米复合材料呈类球形核壳结构,改变CdS晶化时间可以控制CdS/CuS纳米复合... 以乙酸镉、2-巯基苯并噻唑、硫化钠和氯化铜为原料,依次利用液相热分解与离子吸附法,改变CdS晶化时间及含量,制备了4种CdS/Cu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CdS/CuS纳米复合材料呈类球形核壳结构,改变CdS晶化时间可以控制CdS/CuS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大小; CdS的晶化时间为10 min,CdS与CuS摩尔比为4∶1的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最佳,25 min内对Rh B和MB的降解效率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硫化铜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降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一步水热合成及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传香 陈亚玲 +3 位作者 巩云 刘慧颖 戴玉明 丛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1,共6页
为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二硫化钼/石墨烯(MoS 2/RGO)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旋转圆盘电极等分别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石墨烯复合后,MoS 2... 为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二硫化钼/石墨烯(MoS 2/RGO)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旋转圆盘电极等分别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石墨烯复合后,MoS 2呈少层花瓣状结构,层间距增加且均匀附着在石墨烯薄层上;二硫化钼催化剂的氧还原过程主要以二电子途径进行,而MoS 2/RGO复合催化剂在氧还原过程中可发挥协同催化作用,其氧还原过程中平均转移电子数为3.58,且复合催化剂在20000 s后的电流密度保持率高达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二硫化钼/石墨烯 氧还原 催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氧化锌-石墨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对苯二酚 被引量:3
5
作者 娄童芳 徐红杰 +2 位作者 潘继民 张炎 雷红红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05-3016,共12页
对苯二酚(HQ)作为一种稳定剂和抗氧剂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废水中对苯二酚的残留对人体及环境危害严重,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准确检测对苯二酚的方法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纳米氧化锌-高纯石墨/玻碳(ZnO-C/GC... 对苯二酚(HQ)作为一种稳定剂和抗氧剂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废水中对苯二酚的残留对人体及环境危害严重,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准确检测对苯二酚的方法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纳米氧化锌-高纯石墨/玻碳(ZnO-C/GC)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实验材料简单易得,成本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分析了纳米ZnO-C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表面特征和导电性,采用循环伏安法(CV)实现了纳米ZnO-C/GC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对对苯二酚的检测,探究了对苯二酚的电催化机理,该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对苯二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宽的线性范围,检出限达到1.0×10^(-8)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氧化锌 对苯二酚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用涂碳铝箔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玲玲 郏永强 +2 位作者 顾星宸 张子豪 巴志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为响应“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传统铝箔集流体与正极活性物质粘附性弱且在电解液中的耐蚀性差,容易生成氧化铝膜,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涂碳铝箔能够有效提高其与... 为响应“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传统铝箔集流体与正极活性物质粘附性弱且在电解液中的耐蚀性差,容易生成氧化铝膜,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涂碳铝箔能够有效提高其与正极活性物质的粘附性,抑制电池极化,降低电池内阻,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铝箔的制备工艺,阐述了铝箔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对后续涂碳层的影响,总结了典型的涂碳工艺与涂碳材料,展望了未来涂碳铝箔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为涂碳铝箔的发展和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集流体 涂碳铝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基增强PDMS@Si油+SiC纤维复合耐久防冰涂层设计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7
作者 王捷 张硕轩 +2 位作者 侯向辉 齐博 吴梦涓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05-214,共10页
目的 部分关键基础设施表面的结冰现象可能导致灾难性破坏及严重的经济后果。在工程部件表面预制具有良好防除冰性能的防冰功能表面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方法 为缓解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防冰涂层设计,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 目的 部分关键基础设施表面的结冰现象可能导致灾难性破坏及严重的经济后果。在工程部件表面预制具有良好防除冰性能的防冰功能表面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方法 为缓解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防冰涂层设计,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聚合物基质,通过硅(Si)油和碳化硅(SiC)纤维的协同改性,并引入金属镍(Ni)骨架,形成网络互连结构,从而提升机械稳定性并保障长效防/除冰性能。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Si油和Si C纤维显著增强了涂层样品的防结冰与除冰能力。样品表面过冷液滴的延迟结冰时间从Ni/PDMS的62 s增加至NP-SO-SiC的124 s,这与样品表面结冰成核能量势垒的提高密切相关。具体而言,Si油有效降低了表面自由能并减少了异质形核位点数量,从而抑制冰晶形成。同时其静态水接触角(WCA)高达126.4°,进一步抑制了水滴铺展,降低了界面间热交换效率。通过循环结/除冰测试验证了NP-SO-SiC在机械强度和耐磨性方面显著提升。在经过30次测试后,其冰黏附强度维持在约26 kPa,WCA基本不变,样品自身重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这证明该涂层设计具有增强耐久性的效果,SiC纤维与Ni网骨架结构可有效抵抗冻结过程中对涂层造成的损伤,有助于避免裂纹和缺陷出现,从而保持其形貌与防冰性能,为解决长期恶劣环境下防冰涂层服役问题提供了实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冰性能 多孔Ni骨架 Si油 SIC纤维 机械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时效对2195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翁瑶瑶 李瑞明 +3 位作者 郑罗肖 赵瑞欣 周洋鑫 郑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2-744,共13页
2195系Al-Cu-Li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用作飞机航天器的关键零部件。本文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表征,系统研究了自然时效对喷射成型Al-Cu-Li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时效能够显著影响后续人工时效... 2195系Al-Cu-Li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用作飞机航天器的关键零部件。本文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表征,系统研究了自然时效对喷射成型Al-Cu-Li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时效能够显著影响后续人工时效的析出强化行为,其中,经4 d自然时效后再人工时效处理(160℃,50 h)的Al-Cu-Li合金具有最高的峰值时效硬度,为168.8HV。在自然时效过程中,Al-Cu-Li合金基体中形成大量的富Cu团簇,造成时效强化作用。在后续人工时效阶段,时效早期尺寸较小的富Cu团簇发生溶解,使硬度略微降低;而尺寸较大的富Cu团簇可作为析出相的异质形核点,促进合金的析出强化作用。在合金峰值时效阶段,GPB区、θ''相、θ'相、T_(1)相、S相、β'-Al_(3)Zr相和χ相等不同的析出相共存在基体中,造成合金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合金 人工时效 自然时效 析出强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腐蚀下的交联聚乙烯电缆老化特性及机理
9
作者 张东东 张文博 +3 位作者 揭晓 郏永强 马壮 乔新涵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93-2001,共9页
基岩磨损、船舶锚害、护套腐蚀等外部因素会导致海缆绝缘直接暴露在海水环境中,严重影响海底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该文以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水环境对XLPE绝缘性能的影响,首先搭建了加速海水腐蚀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 基岩磨损、船舶锚害、护套腐蚀等外部因素会导致海缆绝缘直接暴露在海水环境中,严重影响海底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该文以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水环境对XLPE绝缘性能的影响,首先搭建了加速海水腐蚀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时间XLPE切片加速海水腐蚀试验;继而通过工频击穿电压试验,分析了海水对试品击穿特性的影响;接着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试验,分析了绝缘材料理化特性;最后搭建海水腐蚀XLPE绝缘分子动力学模型,结合试验结果揭示了海水环境下的XLPE绝缘材料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由于高温导致的重结晶作用,在海水的持续作用下,XLPE试样的结晶度会先小幅度升高再逐渐下降,因此导致击穿电压也先升高再降低;随着海水腐蚀时间的增加,海水的渗透作用导致XLPE体系部分化学键断裂,分子链被破坏,且XLPE体系带隙减小,使得电子从价带跃迁至导带所需的能量减少,这也是XLPE绝缘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基于海水腐蚀XLPE的分子动力学仿真与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温度、时间的海水腐蚀交联聚乙烯击穿场强预测模型,根据该预测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海水环境下交联聚乙烯击穿场强。研究结果对揭示海底极端环境下交联聚乙烯绝缘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海底电缆 绝缘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变形条件下F690海工钢的热变形行为
10
作者 孙昊 屠业宽 +6 位作者 瞿柯杰 徐梓轩 蔡雨腾 张才毅 沙金洋 马颜春 张振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1,共9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国产F690海工钢进行不同变形量(0~50%)、变形温度(800,900,1 000℃)和应变速率(0.1,0.01,0.001 s^(-1))下的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变形条件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合Deform-3D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国产F690海工钢进行不同变形量(0~50%)、变形温度(800,900,1 000℃)和应变速率(0.1,0.01,0.001 s^(-1))下的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变形条件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合Deform-3D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损伤参数和再结晶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试验钢均在变形初期发生加工硬化,流变应力随真应变的增大先增大,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小或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模拟可得较高变形温度和较小应变速率下变形后的损伤值较小,较高变形温度和较大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较大;动态再结晶主要发生在较高变形温度以及适中的变形量下,贝氏体相随应变速率的增加由不连续动态再结晶转为连续动态再结晶,晶粒细化程度增加,晶粒尺寸不均匀程度减小。在高应变速率下选择较高变形温度,可以减弱试验钢的加工硬化效应,提高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690海工钢 热模拟压缩 显微组织 动态再结晶 Deform-3D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与失效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振 周玖 +3 位作者 周婕 朱军 王安哲 周琦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44,共12页
由仿生贝壳独特的“砖+泥”结构制备的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Al基、Ti基、Ni基及其他常见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制备方法、工艺特点和工艺流... 由仿生贝壳独特的“砖+泥”结构制备的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Al基、Ti基、Ni基及其他常见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制备方法、工艺特点和工艺流程;归纳总结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常见的裂纹偏转、多重裂纹扩展和裂纹桥接等形式失效破坏模式,控制界面反应和改善界面润湿性可提高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优化制备工艺和掌握破坏机理是实现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的基础,将计算科学引入对金属/陶瓷界面和损伤机制的研究是实现整个制备过程可操控性的有效途径,实现产品的大尺寸化和形状多样化是其大规模应用化推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层状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界面强度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巩云 王龙龙 +1 位作者 徐亚琪 张传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7-40,66,共5页
TiO2因其优良的催化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能、环保无毒、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在光催化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由于其禁带宽度较大(3.0~3.2 eV),需要在紫外光照射下才能发生光催化反应,因此通常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研究以使其在可见光... TiO2因其优良的催化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能、环保无毒、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在光催化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由于其禁带宽度较大(3.0~3.2 eV),需要在紫外光照射下才能发生光催化反应,因此通常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研究以使其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目前对TiO2的改性已处于深入研究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了单掺(金属、非金属)、共掺(金属与金属、非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非金属)、半导体复合技术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改性研究,提高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 改性 掺杂 半导体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力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太生 葛园梦 +1 位作者 王毓荣 张娜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3-469,共7页
近期,通过光学性质的变化来检测机械应力的力致变色材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这种材料可以利用机械能促使高分子链内部的化学或物理结构发生转变,因此在力学传感、自愈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总结了有关力致变色聚合物... 近期,通过光学性质的变化来检测机械应力的力致变色材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这种材料可以利用机械能促使高分子链内部的化学或物理结构发生转变,因此在力学传感、自愈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总结了有关力致变色聚合物材料的发展现状,详细讨论了两种力致变色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第一种方法中,染料分子是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分散于高分子基体中,高分子基体受力变形时,微观聚集的染料分子会分散开来,使材料表现出不同于之前的光学性质。第二种方法则是通过化学键将力致变色基团共价连接至高分子主链或侧链上,机械刺激会诱使力致变色基团发生原子尺度的选择性化学转变并进而导致材料光学性质的变化。最后,评述了目前这类功能高分子材料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致变色 物理共混 共价连接 聚合物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和油相材料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卢文川 孟昭禹 +3 位作者 马军 赵富欣 顾辉 张凯铭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3,共7页
为了研究乳化剂和油相材料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合成了3种疏水链长度相同、亲水基不同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醇胺乳化剂。在这3种乳化剂中,用聚异丁烯丁二酸酐-三乙醇胺(PIBSA-TEA)制备的乳化基质稳定性... 为了研究乳化剂和油相材料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合成了3种疏水链长度相同、亲水基不同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醇胺乳化剂。在这3种乳化剂中,用聚异丁烯丁二酸酐-三乙醇胺(PIBSA-TEA)制备的乳化基质稳定性最好。当在PIBSA-TEA中加入一定量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SMO)后,乳化基质的初始黏度有所上升,但乳化基质的稳定性随SMO含量的升高而下降。此外,油相类型对乳化基质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当采用生物柴油代替柴油作为油相材料时,乳化基质的稳定性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基质 稳定性 黏度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缺陷陶瓷材料强度预测的研究现状
15
作者 王安哲 王帅 +3 位作者 赵欣源 张洁 程业红 周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共8页
陶瓷具有轻质、高硬、耐磨等优异性能,但在结构材料领域的实际应用仍极为谨慎,根本原因在于陶瓷的缺陷敏感性及尚不完善的陶瓷失效预测理论。介绍了陶瓷制备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分析了陶瓷强度随机分布的物理本质,综述了缺陷作用下陶瓷强... 陶瓷具有轻质、高硬、耐磨等优异性能,但在结构材料领域的实际应用仍极为谨慎,根本原因在于陶瓷的缺陷敏感性及尚不完善的陶瓷失效预测理论。介绍了陶瓷制备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分析了陶瓷强度随机分布的物理本质,综述了缺陷作用下陶瓷强度预测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可综合运用无损检测、原位测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探究缺陷致裂机制及陶瓷强度响应定量规律,同时关注在实际服役环境(疲劳、热冲击等)下缺陷对陶瓷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强度预测 缺陷 统计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介质中油气管道用X80钢的腐蚀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柏蓉 房梦飞 +3 位作者 尹康 刘玉建 李文莉 王章忠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在动态非含硫腐蚀环境以及动态含硫腐蚀环境中对油气管道用X80钢进行腐蚀试验,对腐蚀产物的宏观形貌及微观形貌、腐蚀产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对X80钢的腐蚀过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含硫环境中X80钢的腐蚀... 在动态非含硫腐蚀环境以及动态含硫腐蚀环境中对油气管道用X80钢进行腐蚀试验,对腐蚀产物的宏观形貌及微观形貌、腐蚀产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对X80钢的腐蚀过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含硫环境中X80钢的腐蚀产物与基体结合更加紧密,能够对基体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而在含硫环境中,X80钢表面生成的FeS沉淀结构疏松,为离子提供了快速通道,加速了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含硫腐蚀环境 动态腐蚀行为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iO_(3)修饰和极化处理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
17
作者 厉佥元 李纪伟 +8 位作者 张钰涵 刘焱康 孟阳 储余 朱一佳 徐诺言 朱亮 张传香 陶海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5-1211,共7页
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PSCs)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PCE)、长期稳定、低成本优势,有助于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商业化。本工作在TiO_(2)致密电子传输层(c-TiO_(2))上原位生成PbTiO_(3),研究了PbTiO_(3)修饰和极化处理对C-PSCs光伏... 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PSCs)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PCE)、长期稳定、低成本优势,有助于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商业化。本工作在TiO_(2)致密电子传输层(c-TiO_(2))上原位生成PbTiO_(3),研究了PbTiO_(3)修饰和极化处理对C-PSCs光伏性能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反应30 s制备的PbTiO_(3)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子传输层的电阻增长,而且将界面处载流子积聚下降至29.7%,大幅度提升了载流子分离能力。此外,进一步极化处理c-TiO_(2)/PbTiO_(3)层可以将载流子积聚下降至6.78%,使得PSCs的开路电压(V_(oc))达到0.93 V,短路电流密度(J_(sc))达到14.83 mA/cm^(2),填充因子(FF)达到51.16%,PCE达到7.11%。本工作系统研究了PbTiO_(3)修饰和极化处理的方法,提出了改善C-PSCs性能的研究策略,揭示了优化载流子传输性能的内在机制,为开发高效率、低成本和长寿命的商业化PSCs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电子传输层 铁电修饰 极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toward rhodamine B of CdS/Fe_(3)O_(4) heterojunct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CONG Yuan WANG Yunhao +5 位作者 LI Wanping ZHANG Zhicheng LIU Shuo GUO Huiyuan YUAN Hongyu ZHOU Zhipin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1-2249,共9页
A simple two-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synthesized four different CdS/Fe_(3)O_(4)photocatalysts with varying ratios of mass of CdS to Fe_(3)O_(4).Th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A simple two-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synthesized four different CdS/Fe_(3)O_(4)photocatalysts with varying ratios of mass of CdS to Fe_(3)O_(4).Th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Raman spectru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Solid UV reflectance spectra testing found that CdS/Fe_(3)O_(4)nanocomposites had good light absorption throughout the spectral range,promoting their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CdS/Fe_(3)O_(4)(2∶5)with a mass ratio of 2∶5 exhibited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with a degradation rate of 98.8%for rhodamine B.Furthermore,after five cycles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eaction,the rhodamine B degradation rate remained at 96.2%,indicating that the photocatalysts have good pho-tocatalytic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Fe_(3)O_(4) PHOTOCATALYST degradation rate rhodamine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2Fe2NiAlCu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何中雪 包晓燕 +1 位作者 程翔翔 封宽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4-118,共5页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法制备了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高熵合金Cr2Fe2NiAlCu,并对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50℃以下的热处理不改变高熵合金Cr2Fe2NiAlCu的单相固溶体结构。热处理可以改善该高熵...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法制备了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高熵合金Cr2Fe2NiAlCu,并对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50℃以下的热处理不改变高熵合金Cr2Fe2NiAlCu的单相固溶体结构。热处理可以改善该高熵合金的压缩性能,合金在800℃热处理后的塑性最好,弹性也最佳,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93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Fe2NiAlCu高熵合金 显微组织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CoCrFeNi高熵合金薄膜的硬度和电阻率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谈淑咏 刘晓东 +4 位作者 霍文燚 方峰 杜兴 皮锦红 王章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7-162,171,共7页
目的研究溅射功率对CoCrFeNi高熵合金薄膜硬度和电阻率的影响,期望获得同时具有高硬度和高电阻率的高熵合金薄膜,为其在电阻薄膜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在不同溅射功率条件下(40、60、80、100 W),利用CoCr合金靶、Ni片和Fe片拼接... 目的研究溅射功率对CoCrFeNi高熵合金薄膜硬度和电阻率的影响,期望获得同时具有高硬度和高电阻率的高熵合金薄膜,为其在电阻薄膜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在不同溅射功率条件下(40、60、80、100 W),利用CoCr合金靶、Ni片和Fe片拼接成合金靶,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硅基底表面沉积CoCrFeNi高熵合金薄膜。利用XRD分析薄膜相结构,通过SEM分析薄膜成分和形貌,利用显微硬度计测量薄膜硬度,采用双电测四点探针法测定薄膜电阻率。结果不同溅射功率下制备的CoCrFeNi薄膜均与基底结合良好,呈柱状生长模式,且合适的溅射功率有助于获得等摩尔比高熵合金薄膜。随着溅射功率由40 W升高至100 W,薄膜结晶性得到改善,形成简单的FCC相,(111)择优生长更加强烈,柱状生长愈加明显,晶粒尺寸增大,硬度和电阻率降低。结论溅射功率对CoCrFeNi薄膜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当溅射功率为40 W时,CoCrFeNi薄膜同时具有最高硬度和最大电阻率,其值分别为940.5HV和336.5μ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CoCrFeNi高熵合金薄膜 硬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