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徐辉 郁汉琪 +1 位作者 朱军 褚南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7-190,共4页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从企业提高科技创新力等方面阐述了校企合作共建的必然性。通过对南京工程学院开展的多样式、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的实践总结,论述了校企合作共建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并提出...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从企业提高科技创新力等方面阐述了校企合作共建的必然性。通过对南京工程学院开展的多样式、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的实践总结,论述了校企合作共建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校企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共建模式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平台 提高大学生学科竞赛水平 被引量:46
2
作者 徐辉 郁汉琪 褚南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阐述其取得的成效,论述了开展学科竞赛对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学科竞赛有序开展,提高竞赛水平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共建 学科竞赛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校企共建实验室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23
3
作者 徐辉 郁汉琪 +1 位作者 殷埝生 褚南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214,217,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不同模式的比较,讨论制约校企共建实验室平台的因素,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以校企共建实验室为平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作出分析,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共建实验室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军 毛晓桦 殷埝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6-178,共3页
实习基地是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自身特点,通过更新观念、科学规划、多途并举对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关键词 实习基地 建设模式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思考 被引量:37
5
作者 朱军 周建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5-206,209,共3页
根据南京工程学院及其他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应用水平的状况,分析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的主要原因,从设备购置论证、使用考评、建立专项经费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使用效益 管理思路 评价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化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80
6
作者 宗亚妹 李建启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4-46,共3页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三个不足"问题,分析了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推广价值,提出了本科层次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以及系列化设计思想。以南京工程学院项目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全过程、双平台、四类型...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三个不足"问题,分析了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推广价值,提出了本科层次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以及系列化设计思想。以南京工程学院项目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全过程、双平台、四类型、四层次"系列化项目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四个阶段、四级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化 项目教学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45
7
作者 胡晓清 李建启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8-20,共3页
文章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高等教育分类的"矩阵式"结构,分析了学术型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的区别,提出了应用型人才的规格标准以及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要素。
关键词 高校分类 规格标准 师资队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蕾 李建启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2,共3页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厘清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学术型本科教育以及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提出了"五个注重、三个对接"的培养理念、"多主体参与、倒推法路线、一体...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厘清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学术型本科教育以及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提出了"五个注重、三个对接"的培养理念、"多主体参与、倒推法路线、一体化设计"的培养方案和"多元协同、项目载体、多维评价"的培养模式,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教育 培养特征 规格标准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 被引量:33
9
作者 徐辉 王冬晓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143,149,共4页
通过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阐述其取得的成效和具体实践意义,研究推动学科竞赛有序开展的保障机制和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力,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实验教学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策略探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洪 陈明学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充足、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是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必备要素。针对实践教学资源总体短缺和局部资源过剩并存的"结构性短缺",高校对共享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成效并不尽如人意。文章在分析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内涵及历... 充足、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是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必备要素。针对实践教学资源总体短缺和局部资源过剩并存的"结构性短缺",高校对共享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成效并不尽如人意。文章在分析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内涵及历程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影响共享因素,并从思想观念、教育评价体系、资源配置与管理体制和共享方式等方面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促进高校协同共享实践教学资源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资源 共享策略 高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本科学生“企业学习”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锋 缪国钧 陈明学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5,共5页
"企业学习"环节学生学习质量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南京工程学院以明晰现场工程师的规格标准为起点,以"普惠型"培养模式带动全校人才培养内涵拓展... "企业学习"环节学生学习质量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南京工程学院以明晰现场工程师的规格标准为起点,以"普惠型"培养模式带动全校人才培养内涵拓展和质量提升为目标,以校内外联动的实践教育平台为基础,构建了完全意义上自主、灵活的校企相融协同育人模式,为创新"企业学习"实施平台与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计划 企业学习 实践教育平台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刍议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明学 陈洪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69,共2页
高校参与协同创新对高校自身、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协同创新战略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文章初步分析了高校多样化协同创新模式,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协同创新的管理和沟通机制,考核评价和约束机制,长效机制等。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模式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绍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学科建设对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提出搞好学科建设必须从学科研究方向、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和科研立项等方面作出规划 ,并切实解决好创新、学科整合和产学研合作等问题。
关键词 学科建设 高等学校 教学证研 教学实验 创新精神 产学研结合 学科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和谐视野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123,共2页
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土壤和平台。当前,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大学建设和谐校园的共同追求,本文围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精神,探讨了和谐大学文化内涵、本质追求... 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土壤和平台。当前,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大学建设和谐校园的共同追求,本文围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精神,探讨了和谐大学文化内涵、本质追求以及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等涉及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根本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特色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晓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41-43,共3页
学校文化对外宣传、对内管理的理念性文化与学校实际享有的事实性文化存在差异,学校特色文化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价值体现在对学校理念性文化与课程事实性文化的统一。从文化形成轨迹出发诊断学校文化本质,衡量校本课程的可持续性,通... 学校文化对外宣传、对内管理的理念性文化与学校实际享有的事实性文化存在差异,学校特色文化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价值体现在对学校理念性文化与课程事实性文化的统一。从文化形成轨迹出发诊断学校文化本质,衡量校本课程的可持续性,通过学校特色技术提供课程开发的功能形态,对此应更多地使用事实性、实践性的文化题材,摒除浮于表面的"概念化"操作,增加学校特色文化的信度和效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构建学校文化轨迹的过程性叙事,促进技术类学校和知识产权类学校的联合作业,实现学校特色知识产权和技术产权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特色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 事实文化 功能形态 过程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