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学术观视角下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成 张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3-56,共4页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提高工科教师工程素质是我们实现工程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之一。文章基于多元学术观的视角,将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分为"发现的素质""综合的素质""应用的素质""...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提高工科教师工程素质是我们实现工程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之一。文章基于多元学术观的视角,将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分为"发现的素质""综合的素质""应用的素质""教学的素质"四个方面。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的现状并提出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与培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学术观 工程素质 工科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秦璐 董羽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4,共5页
新工科建设以人才培养与知识生产互通互构为主要特征,以培育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为根本使命。自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工程教育便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行动路线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新工科建设以人才培养与知识生产互通互构为主要特征,以培育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为根本使命。自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工程教育便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行动路线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高校必须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人才培养结果为基础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卓越质量观为育人理念;培育引领社会需求及工程科技应用实践的跨学科多元育人体系;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把内部需求与外部资源相融合以增强人才产出社会效能,从而助推新工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新工科 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学研用”五结合,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梯队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爽 黄家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1-213,219,共4页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学分的新规定,更使得创新实践活动成为新常态。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学分的新规定,更使得创新实践活动成为新常态。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教学研用"五结合、团队式指导、梯队式培养的新模式,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梯队式培养 团队式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跃 郑锋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文章对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及行业结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将金砖四国与服务贸易领先的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金砖四国作为一个整体服务贸易不断增长,但与服务贸易领先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较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 文章对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及行业结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将金砖四国与服务贸易领先的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金砖四国作为一个整体服务贸易不断增长,但与服务贸易领先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较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印度外,其他三国的现代服务贸易更是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金砖四国应当通过大力培养从事服务业的专业人才以及建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措施,提升服务贸易尤其是现代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四国 服务贸易 行业结构 竞争力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的嬗变——关于学术场域开放性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焱 冒荣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12,共6页
学术场域特定的内在逻辑和历史积淀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同时,它与其他场域的同源性关系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一特征有效推动了学术场域的发展与完善。当前,学术场域与知识分子场域、权力场域关系的嬗变令人关注。一方面,... 学术场域特定的内在逻辑和历史积淀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同时,它与其他场域的同源性关系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一特征有效推动了学术场域的发展与完善。当前,学术场域与知识分子场域、权力场域关系的嬗变令人关注。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知识分子角色内涵的变化、大学职能的分化和学术职业的变革,学术场域的发展趋向和本质特征逐渐与知识分子场域分野,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权力场域以其强势存在,通过权力与知识的结盟、学术行政化与学术资本化的联姻,在学术场域中扩展和渗透,成为学术场域发展的"扼颈之痛"。学术场域应契合社会发展需要、有效增进自身开放性,更应坚守自身原则,为学术职业提供优质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场域 自主性 开放性 关系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3
6
作者 古青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104,共3页
本文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入手 ,探讨了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本文认为 ,高校应转变观念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人才流动机制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关键词 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调整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郑锋 陈明学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0-31,共2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推进教学改革,加大专业结构调整是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适应性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文章从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调整现状入手,对其专业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从高校教育管理角度提出了适应...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推进教学改革,加大专业结构调整是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适应性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文章从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调整现状入手,对其专业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从高校教育管理角度提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调整策略和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调整 结构性失业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回溯、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41
8
作者 张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78,共4页
从"应用型本科"概念的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已历经十余年。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回溯师资队伍的发展历程,反思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望师资队伍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今后应... 从"应用型本科"概念的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已历经十余年。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回溯师资队伍的发展历程,反思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望师资队伍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今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今后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实施合理的人才培养工程、建立现代学术评价制度、培养"双师型能力"教师、打造高层次的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不断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师资队伍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师资 回溯 反思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与科研:高校青年教师何去何从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97,共3页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教学是其"生存之道",科研是其"发展之道",二者孰轻孰重一直是争论的热点。面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种种困境,要努力开发青年教师自身潜力、增长自身能力、发挥自身价值...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教学是其"生存之道",科研是其"发展之道",二者孰轻孰重一直是争论的热点。面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种种困境,要努力开发青年教师自身潜力、增长自身能力、发挥自身价值,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青年教师成长进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以用为本,实现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锋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5,共2页
重视培育和提升处于专业成长关键时期的高校青年的教育素养,对教师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青年教师的合力作为。
关键词 青年教师 教育素养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2,共3页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和谐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文章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打造鲜明特色的高素质中青年教师队伍;大力加强高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和谐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文章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打造鲜明特色的高素质中青年教师队伍;大力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推进工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队伍 新建本科院校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教师学术人角色的异化与重构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0,共3页
大学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学术人,学术人是其职业的本质属性,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现代大学老师的学术人角色存在育人职能淡化、科学精神式微、功利主义凸显、学术道德沦丧等异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样,如现代大学教师所处的社会背... 大学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学术人,学术人是其职业的本质属性,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现代大学老师的学术人角色存在育人职能淡化、科学精神式微、功利主义凸显、学术道德沦丧等异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样,如现代大学教师所处的社会背景、失重的评价体系、不健康的学术环境等。因此,重构大学教师的学术人角色刻不容缓,重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学者使命、学术原则、大学文化等几方面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学术人 异化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下的统一——关于高校教师分类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泳 张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2-86,共5页
大学教师分类发展是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文章基于多元学术观这一高校教师分类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教师分类发展面临统一评价的惯性、多方利益的冲突和资源配置政策不合理等困境,认为教师分类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多元下... 大学教师分类发展是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文章基于多元学术观这一高校教师分类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教师分类发展面临统一评价的惯性、多方利益的冲突和资源配置政策不合理等困境,认为教师分类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多元下的统一"。同时,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动态发展的不同阶段,基于不同的目标和任务,给予各种类型教师的发展重点支持和优先支持,寻求动态的平衡,从而实现高校教师分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分类发展 多元学术观 大学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劳务派遣制度变迁与改革路径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邵文龙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9,共7页
劳务派遣是当前公办高校编制外用工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用工行为有悖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被派遣员工权益保护不力、被派遣员工晋升通道不畅等。问题原因存在于多方面,表现为监管疏漏、被派遣员工能力局限... 劳务派遣是当前公办高校编制外用工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用工行为有悖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被派遣员工权益保护不力、被派遣员工晋升通道不畅等。问题原因存在于多方面,表现为监管疏漏、被派遣员工能力局限性和法律缺陷等。从制度变迁角度来看,高校劳务派遣制度有其发生、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应该适时对其进行改革,改革路径包括三个方面,即实行递进式编制管理方式,控制劳务派遣用工量,探索劳务派遣用工替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管理 管理制度 劳务派遣 用工方式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教师的教育素养及其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锋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85,共3页
教育素养是教师特有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其内涵和特征对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建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的教育素养有其特定的内涵,且具有建构性、渐进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征。高校教师的教育素养是伴随着... 教育素养是教师特有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其内涵和特征对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建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的教育素养有其特定的内涵,且具有建构性、渐进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征。高校教师的教育素养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的发展不断建构的产物,需要教师个体的不断努力和学校等外界因素的有效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育素养 内涵 特征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津贴制度研究述评
16
作者 陶沙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117,共2页
高校现行的津贴制度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研究,但在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高校自主设计并实施的教师津贴制度如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高校如何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财... 高校现行的津贴制度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研究,但在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高校自主设计并实施的教师津贴制度如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高校如何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津贴模式,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体现人力资本价值。所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津贴制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师 津贴制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视角下的高校专业内涵建设分析
17
作者 郑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1-42,共2页
以知识为主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是高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最根本途径。文章从专业形成机制、专业管理体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内容等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路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专业内涵 培养模式 就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类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0
18
作者 张泳 张焱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103,共7页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实践,是用以科研为主导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教师,一定程度上有损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分类评价将成为必然。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教师分类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南...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实践,是用以科研为主导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教师,一定程度上有损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分类评价将成为必然。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教师分类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南京某高校两位典型教师进行个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评价体系中表现平平的教师,在分类评价体系中,他们会因为各自不同的能力优势表现突出,从而使得在各个领域表现优秀的老师都有机会获得绩效优秀与职称晋升的机会。分类发展可以给不同类型教师更好地进行职业定位并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高校知识的创造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发展 高校教师 绩效评价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人才发展治理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江虹 汪木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42,共4页
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人才主要指在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中从事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相关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教育人才的双重身份。结构不优、布局松散、培养不足以及学风不浓等... 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人才主要指在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中从事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相关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教育人才的双重身份。结构不优、布局松散、培养不足以及学风不浓等是当前该类院校社科人才发展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培根铸魂使命任务的完成和国家全局性人才工作布局,对其发展进行治理意义重大。开展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人才发展治理,应遵循院校社科人才发展治理的内在价值,并以社科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为主导思想,在求同存异和科学评价中谋求育才与育人一体化的发展治理思路,从而实现涵养社科人才生态、扩充社科人才总量、提升社科人才内涵和激发社科人才活力的发展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工科院校 社科人才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7S模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白云利 徐江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0-82,共3页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结合麦肯锡7S模型,构建基于7S模型的高...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结合麦肯锡7S模型,构建基于7S模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原则和实现路径,以期实现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高校网络育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S模型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