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路阀控液压系统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贾文华 殷晨波 +1 位作者 冯勇 吴婷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2,共3页
针对挖掘机挖掘工况的复杂性,采用AMESim以铲斗挖掘为例对挖掘机的多路阀控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铲斗齿尖过垂直位置之前,有杆腔压力一直大于无杆腔压力,在开始阶段液压泵出口压力为0,随着阀芯的移动,中位过流面积逐渐减小,系... 针对挖掘机挖掘工况的复杂性,采用AMESim以铲斗挖掘为例对挖掘机的多路阀控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铲斗齿尖过垂直位置之前,有杆腔压力一直大于无杆腔压力,在开始阶段液压泵出口压力为0,随着阀芯的移动,中位过流面积逐渐减小,系统开始建立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AMESIM仿真 多路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P-PID的塔机分布式泵控同步系统研究
2
作者 王子路 殷晨波 +2 位作者 马伟 胡从裕 笪文闯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9-84,共6页
为解决传统的单缸塔式起重机在顶升过程中抗干扰性差和安全性低的问题,因泵控系统能量效率高、压力损失低,更适合高精度同步控制,提出一种泵控分布式液压回路系统实现双液压缸的同步控制。该系统采用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并结合改进的BP-PI... 为解决传统的单缸塔式起重机在顶升过程中抗干扰性差和安全性低的问题,因泵控系统能量效率高、压力损失低,更适合高精度同步控制,提出一种泵控分布式液压回路系统实现双液压缸的同步控制。该系统采用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并结合改进的BP-PID控制方法,以提升同步精度和动态响应性能。将改进BP-PID与传统PID和模糊PID对比,通过AMESim/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器,改进BP-PID达到稳态的时间缩短了49.88%,稳态误差降低了0.07 mm,增强了单缸系统的响应速度与鲁棒性;与模糊PID算法相比,改进BP-PID达到稳定时间缩短了49.18%,稳态误差降低了0.04 mm;双缸最大同步误差为1.49 mm,稳定后降至0.18 mm,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鲁棒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机 分布式泵控系统 同步控制 改进BP-PID方法 交叉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分布式独立电液控制系统试验台研究
3
作者 刘亚 殷晨波 +1 位作者 马守磊 马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1-76,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电液泵控伺服系统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设计分布式独立电液控制系统试验台。采用双排量定量柱塞泵代替定量齿轮泵,参考电液伺服闭式泵控技术,得到液压结构和电控框架。完成了液压系统中相关元件的参数选型、测控系统硬件选... 为了深入研究电液泵控伺服系统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设计分布式独立电液控制系统试验台。采用双排量定量柱塞泵代替定量齿轮泵,参考电液伺服闭式泵控技术,得到液压结构和电控框架。完成了液压系统中相关元件的参数选型、测控系统硬件选型、工控机和数据采集卡的具体参数选取,并建立了Simulink Realtime实时系统。最后,在不同目标流量下对试验台进行测试。当目标流量分别为12、24、48 L/min时,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6、0.38、0.9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05、0.50、1.39。在电机变转速和定负载压力下,测试流量曲线均能很好地跟踪目标流量曲线。该试验台实现了流量、压力、位移等信号的采集,为挖掘机分布式独立电液控制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控制 闭式泵控系统 分布式独立电液控制系统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流槽阀口静态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叶仪 殷晨波 +2 位作者 刘辉 邹根 姜雪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8-316,共9页
研究了3种具有代表性结构特征节流阀口的静态流动特性。采用流场仿真分析了阀口处的压降分布特性,并描述了节流面位置随开度的变化过程。推导了阀口过流面积公式,分析了3种节流阀口的节流特征。从流量-压差特性出发,结合试验研究和理论... 研究了3种具有代表性结构特征节流阀口的静态流动特性。采用流场仿真分析了阀口处的压降分布特性,并描述了节流面位置随开度的变化过程。推导了阀口过流面积公式,分析了3种节流阀口的节流特征。从流量-压差特性出发,结合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推导出了流量系数与雷诺数的数学关系式,得到了流量系数稳定值Cdst,并探讨了流量系数随开度的变化规律。在理论计算值和试验结果相互吻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阀口稳态液动力和节流刚度特性,并利用试验测量结果验证了其正确性。研究表明:球形槽的通流能力强,初始段流量系数大,适用于需要快速建立系统压力的情况;三角形槽节流刚性足,流量增益平稳,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的场合;渐扩U形槽既能保证启闭时的灵敏性,也能满足运行的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流阀口 静态流动特性 压降分布 流量系数 液动力 节流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流配气方式的微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斌 殷晨波 +1 位作者 陶春旻 张子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81-2687,共7页
为了安全、方便、可靠地进行气体敏感单元气敏性能测试,设计了一套基于恒流配气方式的微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伽定律,给出了恒流配气系统的理论实现公式。设计并制作了安全、可靠、防爆、防泄漏的反应室和基于... 为了安全、方便、可靠地进行气体敏感单元气敏性能测试,设计了一套基于恒流配气方式的微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伽定律,给出了恒流配气系统的理论实现公式。设计并制作了安全、可靠、防爆、防泄漏的反应室和基于气体饱和法的加湿装置。基于NI USB 6215系列多功能数据采集卡,以LabVIEW8.5为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微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软件控制界面和尾气监控界面。制作了基于SnO2敏感薄膜的气体传感器原型,通过测试系统测得在2 000×10-6 H2浓度时气敏效果最好,灵敏度约24,响应时间约2 s,回复时间约200 s,且在2 000×10-6 H2浓度时,出现了气敏薄膜吸氢饱和现象。实验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测试系统 恒流配气 加湿装置 反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负载敏感定量泵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袁士豪 殷晨波 刘世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8-45,共8页
为了解定量泵液压传动系统的特点,该文针对负载敏感定量泵液压回路中的负载压力变化和主控多路阀阀芯移动,深入研究了定量泵出口压力、负载压力和补偿阀口开度、主控阀芯位移之间的数学关联性,得出了补偿阀口开度变化量与主控阀芯阀口... 为了解定量泵液压传动系统的特点,该文针对负载敏感定量泵液压回路中的负载压力变化和主控多路阀阀芯移动,深入研究了定量泵出口压力、负载压力和补偿阀口开度、主控阀芯位移之间的数学关联性,得出了补偿阀口开度变化量与主控阀芯阀口开度变化量之间的解析关系式。研究表明,随着定量泵出口压力增加,出现负载压力波动时补偿阀芯的运动幅度会变小,泵输出压力为6、9和12MPa时,位移变化率分别为0.081、0.142和0.183(输出压力6MPa);0.058、0.110和0.139(输出压力9MPa);0.042、0.079和0.112(输出压力12MPa);而对同一输出压力,随着负载压力变化增加,补偿阀芯位移变化率的变化减小,负载压力变化1、2和3MPa时,补偿阀芯位移变化率依次减小为0.081、0.072和0.064(输出压力6MPa);0.057、0.051和0.046(输出压力9MPa);0.043、0.038和0.034(输出压力12MPa),与试验结果吻合。主控阀芯移动时补偿阀芯的运动分析表明,在定量泵出口压力不变时,补偿阀口开度变化和主控阀等效节流面积改变成正比。研究结果对于机械负载敏感定量泵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负载 位移变化率 数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分压阀口节流槽节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袁士豪 殷晨波 +1 位作者 叶仪 刘世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1-327,共7页
异型分压节流槽在分散节流阀口压降集中,减小阀口空化剧烈程度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U型和V型分压节流阀口各自通流截面的水力直径D h,得出了U型节流槽和V型节流槽通流能力方面的差异。通过两种节流槽节流特性的研究发现:对... 异型分压节流槽在分散节流阀口压降集中,减小阀口空化剧烈程度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U型和V型分压节流阀口各自通流截面的水力直径D h,得出了U型节流槽和V型节流槽通流能力方面的差异。通过两种节流槽节流特性的研究发现:对于U型节流槽,当处于较大阀口开度时,其通流能力受到限制,会出现通流性能饱和现象;而对于V型节流槽,其水力直径D h与阀口开度X具有较好线性关系,并且其流量可控性要好于U型节流槽。另外从异型节流阀口的特点出发,推导了适用于分压节流阀口的空化特性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当阀口体积流量Q方向相反时,在阀口过流截面上的空化特性是有差异的;当液流体积流量Q从较大过流截面A1流向相对较小的过流截面A2时,在节流主要截面A2附近的空化指数σ要明显大于当体积流量翻转时在A2附近的空化指数;并从理论上解释了该现象的产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换向阀 分压 节流槽通流能力 水力直径 空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挖掘机云端工况识别
8
作者 刘星宇 殷晨波 +2 位作者 杨超 马伟 刘效忠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03-210,共8页
为了实现挖掘机挖掘-破碎工况的在线精准识别,提升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的智能化水平,基于企业云平台数据,搭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挖掘-破碎工况识别CNN-LSTM模型。分析挖掘机在挖掘与破碎两类工况下的作业机制... 为了实现挖掘机挖掘-破碎工况的在线精准识别,提升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的智能化水平,基于企业云平台数据,搭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挖掘-破碎工况识别CNN-LSTM模型。分析挖掘机在挖掘与破碎两类工况下的作业机制差异,量化参数间相似性并筛选关键特征,最终确定发动机转速、挡位、前泵压力和后泵压力4个参数作为输入特征。利用企业多台设备云端连续运行数据作为输入数据集,结合特征分析与深度学习方法,构建CNN-LSTM模型。与其他常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多种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不同时间窗、迭代次数及样本量等因素对分类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策略。最后,基于最优模型搭建工况识别模型并配置于企业云平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NN-LSTM模型识别准确率高达99.45%,同时模型在鲁棒性和收敛速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比模型。搭建的识别模型已在企业云平台部署并投入使用,有效支撑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云端集中管理与调度决策,为工程机械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云端工况识别 深度学习 CNN-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焊缝缺陷红外热像检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欢 殷晨波 +1 位作者 李向东 胡模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22-127,133,共7页
研究用红外热成像法分析和评价焊缝材料内部缺陷的可能性。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金属焊缝气孔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瞬态热分析有限元模型,通过分别施加脉冲激励热载荷、不同频率的周期热载荷,模拟脉冲热成像和锁相热成像两种方法用的... 研究用红外热成像法分析和评价焊缝材料内部缺陷的可能性。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金属焊缝气孔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瞬态热分析有限元模型,通过分别施加脉冲激励热载荷、不同频率的周期热载荷,模拟脉冲热成像和锁相热成像两种方法用的热源。针对焊缝缺陷深度评估精度,将脉冲热成像与锁相热成像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记录缺陷表面的温度场响应,并采用傅立叶变换对仿真数据进行处理,求得不同深度缺陷的相位差,运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求得相位差与焊缝缺陷深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从结果总结出不同深度范围内焊缝缺陷检测的热源激励方式以及频率参数的选取,达到了较为满意的预测精度,为工程检测中焊缝缺陷热像检测的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减少了参数重复设置而导致的时间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缺陷 有限元 脉冲热成像 锁相热成像 傅里叶变换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金属材料气孔缺陷识别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曦 殷晨波 +1 位作者 许明阳 郑龙海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6-70,共5页
大型起重机械金属材料常见的气孔缺陷识别是脉冲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的新方向。介绍了脉冲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原理并搭建了红外热波检测系统,对其采集的图像通过OpenCV环境下实现对图像缺陷识别,将图像灰度转化、高斯滤波、阈值分割、形... 大型起重机械金属材料常见的气孔缺陷识别是脉冲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的新方向。介绍了脉冲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原理并搭建了红外热波检测系统,对其采集的图像通过OpenCV环境下实现对图像缺陷识别,将图像灰度转化、高斯滤波、阈值分割、形态学处理等操作得到图像的二值黑白位图,提取出图像的缺陷轮廓特征。将提取出的轮廓特征进一步进行图像后处理、数学特征计算等研究,分别提取缺陷的位置、周长和面积,并与实际缺陷特征进行比较。通过试验对比验证,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用于大型起重机械金属气孔缺陷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识别 红外热波检测 OPENCV 轮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口气穴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文华 殷晨波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7,共4页
针对阀口喷流的现象,采用FLUENT商业化CFD软件中的RNGk-ε湍流模型、多相流气穴模型和壁面模型相结合,对阀体内流场进行了模拟。并据此定性分析几何参数、物理参数等对气穴强度的影响,定量预测阀体内气穴发生的区域,减少阀体内的气穴强... 针对阀口喷流的现象,采用FLUENT商业化CFD软件中的RNGk-ε湍流模型、多相流气穴模型和壁面模型相结合,对阀体内流场进行了模拟。并据此定性分析几何参数、物理参数等对气穴强度的影响,定量预测阀体内气穴发生的区域,减少阀体内的气穴强度,抑制气穴发生,从而寻求优化的流道结构形状,为设计高效率、低能耗、低噪声的液压阀奠定基础,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穴 计算流体力学(CFD) 滑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例阀节流负载阀口的匹配特性研究与结构改进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文华 殷晨波 曹东辉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5,共3页
比例阀节流负载阀口的结构有异,为满足系统的响应要求,需要全局考虑阀的本体结构设计、阀芯运动的控制方法等。研究结果表明:执行元件的速度受节流负载阀口的影响,不同节流阀口形成的过流面积与阀芯开口之间是非线性关系。过流面积在初... 比例阀节流负载阀口的结构有异,为满足系统的响应要求,需要全局考虑阀的本体结构设计、阀芯运动的控制方法等。研究结果表明:执行元件的速度受节流负载阀口的影响,不同节流阀口形成的过流面积与阀芯开口之间是非线性关系。过流面积在初始阶段都有物理死区,而后面积迅速增大;改变阀口结构和尺寸可以修正面积梯度以达到动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阀 节流 匹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机位置与防摆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宝家 殷晨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5-168,共4页
塔式起重机作为一种最常用的运输机械,在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环境恶劣以及自身缺陷等原因,给生产实践造成了安全隐患。针对此情况,文中采用延迟反馈控制和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同时考虑塔机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耦合作用,设计出了基于延迟... 塔式起重机作为一种最常用的运输机械,在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环境恶劣以及自身缺陷等原因,给生产实践造成了安全隐患。针对此情况,文中采用延迟反馈控制和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同时考虑塔机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耦合作用,设计出了基于延迟反馈和模糊控制的塔机小车定位和负载防摆控制器。通过计算机仿真可知,在负载运动过程中,所设计之控制器能够有效控制小车位置精度,且能够有效地消除负载摆动。结果表明了该系统有效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机 模糊控制 延迟反馈 定位与防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210C8M挖掘机铲斗联多路阀液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文华 殷晨波 叶仪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67,72,共3页
针对挖掘机挖掘工况的复杂性,采用AMESim以铲斗挖掘为例对挖掘机的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铲斗齿尖过垂直位置之前,有杆腔压力一直大于无杆腔压力,在开始阶段液压泵出口压力为零,随着阀芯的移动,中位过流面积逐渐减小,系统开始... 针对挖掘机挖掘工况的复杂性,采用AMESim以铲斗挖掘为例对挖掘机的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铲斗齿尖过垂直位置之前,有杆腔压力一直大于无杆腔压力,在开始阶段液压泵出口压力为零,随着阀芯的移动,中位过流面积逐渐减小,系统开始建立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AMESIM 多路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阀芯挖掘机阀控缸的位移压力响应特性研究
15
作者 贾文华 邹根 +1 位作者 殷晨波 朱大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2-45,共4页
以SY235型液压挖掘机的双阀芯多路阀原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挖掘机主泵、单阀芯多路阀、双阀芯多路阀和执行机构等液压模块及整机运动学的联合仿真模型,并以单阀芯SY235C-8M和双阀芯样机SY235C-8S为平台搭建了两个整机实验系统,验证了模... 以SY235型液压挖掘机的双阀芯多路阀原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挖掘机主泵、单阀芯多路阀、双阀芯多路阀和执行机构等液压模块及整机运动学的联合仿真模型,并以单阀芯SY235C-8M和双阀芯样机SY235C-8S为平台搭建了两个整机实验系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单阀芯相比,双阀芯多路阀控制的油缸压力小,功率消耗小;双阀芯系统中的油缸压力在先到达峰值的情况下比单阀芯系统先达到稳态;在位移响应上也是双阀芯系统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能耗 双阀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器人轨迹控制及运动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浩 殷晨波 +2 位作者 贾文华 翁文文 马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7-453,共7页
为了实现挖掘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并确保作业安全,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挖掘机器人轨迹控制及运动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挖掘机器人的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液压缸位移、车身回转角度、工作压力等。首先建立挖掘机器人的运动学... 为了实现挖掘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并确保作业安全,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挖掘机器人轨迹控制及运动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挖掘机器人的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液压缸位移、车身回转角度、工作压力等。首先建立挖掘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其次分析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三维姿态可视化、轨迹控制、运行信息监测和远程网络在内的完整系统。最后,将其应用于挖掘机器人常见的整平作业和斜坡作业中,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时可靠地显示挖掘机器人的三维姿态,整平作业和斜坡作业的最大误差分别为44.56mm和41.21mm,均在合理范围内,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器人 轨迹控制 虚拟仪器 可视化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芯微观表面对阀间隙微流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国进 殷晨波 +2 位作者 贾文华 吴冬 张大雨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1,75,共5页
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阀芯微观表面的分形特征。采用W 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对阀芯微观表面轮廓进行表征;通过结构函数与尺度符合幂律关系,说明液压阀微观表面具有分形特征。运用分形表征曲线,建立微观阀间隙二维横截面模型,使用FLUEN... 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阀芯微观表面的分形特征。采用W 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对阀芯微观表面轮廓进行表征;通过结构函数与尺度符合幂律关系,说明液压阀微观表面具有分形特征。运用分形表征曲线,建立微观阀间隙二维横截面模型,使用FLUENT流体软件对具有粗糙表面阀腔间隙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且与理想光滑表面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粗糙的阀间隙所形成的压力降明显大于理想光滑表面所形成的压力降。对阀芯进行改进,增加环形槽。模拟结果表明,带有环形槽的阀芯既能满足粗糙度要求,又能起到比较好的密封保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液压阀 微流动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焊接裂纹深度定量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飞 殷晨波 +1 位作者 杜雪雪 陈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28-132,138,共6页
针对起重机金属结构焊接裂纹缺陷定量检测的需求,研究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缺陷深度定量识别上的应用。先后介绍了脉冲热像法和脉冲相位法的技术原理;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裂纹缺陷试件的热分析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深度... 针对起重机金属结构焊接裂纹缺陷定量检测的需求,研究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缺陷深度定量识别上的应用。先后介绍了脉冲热像法和脉冲相位法的技术原理;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裂纹缺陷试件的热分析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深度缺陷处的温度响应。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脉冲热像法和脉冲相位法的缺陷深度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利用脉冲热像法根据温差峰值时间来预测缺陷深度,对浅层缺陷有不错的效果,而利用脉冲相位法根据盲频与缺陷深度的关系进行深度预测,则可实现更大深度缺陷的定量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焊接裂纹检测 傅里叶变换 缺陷深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大型起重机械金属裂纹探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杜雪雪 殷晨波 +1 位作者 童欣 陈曦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125,131,共6页
对大型起重机械金属构件中常见的裂纹缺陷进行识别是红外热成像检测应用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介绍了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的技术原理,设计了通过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对含有裂纹缺陷的金属钢板试件进行检测的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 对大型起重机械金属构件中常见的裂纹缺陷进行识别是红外热成像检测应用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介绍了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的技术原理,设计了通过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对含有裂纹缺陷的金属钢板试件进行检测的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系统,并根据检测系统搭建了试验平台。针对试验中采集到的原始红外热图像存在裂纹缺陷轮廓模糊、环境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采用图像灰度转换、直方图均衡化、中值滤波、阈值分割和边缘检测等方法来提取裂纹缺陷的边缘轮廓特征。结合提取出的轮廓特征,并根据钢板试件的实际试件尺寸和预埋裂纹缺陷轮廓特征图像像素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到裂纹缺陷的识别精度。经过对比验证,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满足大型起重机械金属构件裂纹缺陷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械 红外热成像 裂纹检测 缺陷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压挖掘机作业循环阶段的工况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守磊 苏晗 +3 位作者 杨超 马伟 殷晨波 刘效忠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6,共8页
作业循环阶段以及工况的自动识别是挖掘机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当前识别方法多利用智能算法且借助大量外部传感器,占用过多计算资源、可靠性低、成本高,因而难以部署到现有挖掘机控制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臂角度和回转... 作业循环阶段以及工况的自动识别是挖掘机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当前识别方法多利用智能算法且借助大量外部传感器,占用过多计算资源、可靠性低、成本高,因而难以部署到现有挖掘机控制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臂角度和回转压力的识别方法。首先根据挖掘机作业机理提取作业循环各阶段的划分特征,通过操作手柄电流和动臂角度信号实现特征识别。借助挖掘机工作装置角度传感器验证作业循环阶段划分结果,分段误差在0.3 s以内,准确率为83.3%。然后基于挖掘机不同工况在作业循环阶段的运行机理,由动臂角度信号实现搭台与平地的工况识别,准确率为90%;由回转马达压力信号实现装车与甩方的工况识别,准确率为83.3%,识别结果主要受到作业循环阶段划分准确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作业循环 作业机理 工况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