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全瑞星 缪文晶 +2 位作者 袁长顺 程广贵 赵彦琦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0-1025,共16页
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热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聚乙二醇是一种高潜热的无毒有机固-液相变材料。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变温度与焓值可调节性,相对其他有机相变材料,在热管理、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但聚乙二醇... 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热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聚乙二醇是一种高潜热的无毒有机固-液相变材料。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变温度与焓值可调节性,相对其他有机相变材料,在热管理、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但聚乙二醇会发生固-液相变导致泄漏和自身热导率较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聚乙二醇的定型方法应运而生。除了常用于制备定型相变材料的共混、包裹、吸附等物理方法,聚乙二醇两端的活性羟基使得通过化学改性将聚乙二醇转化为固-固相变材料具有了可行性。本文首先综述了物理共混法、微胶囊法、纤维法、多孔材料吸附法、化学改性法等制备聚乙二醇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不同手段并比较了性能。然后介绍了聚乙二醇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在电子器件热管理、光热转换、建筑节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聚乙二醇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仍然存在热导率低、复合后相变焓值下降等问题与挑战,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聚乙二醇 定型相变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光储系统的农灌园区的用电策略优化
2
作者 庄坤 范鹏程 +4 位作者 姜晨宇 殷文倩 叶季蕾 王赫 王春蕾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82-2790,共9页
农业灌溉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但传统灌溉系统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工作将分布式光-储系统作为清洁能源方案引入农业灌溉领域,重点探讨其用电优化策略。面向黑龙江等地区典型农灌负荷的用电需求,构建了涵... 农业灌溉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但传统灌溉系统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工作将分布式光-储系统作为清洁能源方案引入农业灌溉领域,重点探讨其用电优化策略。面向黑龙江等地区典型农灌负荷的用电需求,构建了涵盖多类用电设备及间歇性负荷特性的用电模型;结合灌溉周期内负荷的间歇性与可调节特性,建立负荷转移与中断运行模型;基于光-储系统发电特性,形成系统出力模型,并以园区用电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分时电价下的用电优化模型。通过夏季灌溉场景的仿真验证,本工作策略较传统方法用电成本降低41.2%,证实了光-储系统在农灌领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灌园区 间歇性负荷 光-储系统 用电优化 负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铁煤气化细渣活性炭高效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宇豪 段永蓉 +5 位作者 李鸿 王建军 魏迎春 李强 亢福仁 任立庆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4,共6页
以价格低廉、亟需大规模高值应用的煤气化细渣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负载铁的煤气化细渣活性炭(Fe/MAC)催化剂,并以未加铁的煤气化细渣活性炭(MAC)为对照,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研究。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 以价格低廉、亟需大规模高值应用的煤气化细渣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负载铁的煤气化细渣活性炭(Fe/MAC)催化剂,并以未加铁的煤气化细渣活性炭(MAC)为对照,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研究。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投加量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浸渍-煅烧法将铁成功负载到了MAC上,基于Fe/MAC/H_(2)O_(2)非均相Fenton体系去除苯酚最佳条件为Fe/MAC催化剂投加量为0.35 g、反应时长为5 h、温度为70℃。该研究结果为缓解传统Fenton法中铁对废水的二次污染和催化剂分离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煤气化细渣的高值应用,为苯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催化剂载体 含酚废水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eO_(2)为载体的Fe基载氧体与CO反应机理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穆林 孙萌 +4 位作者 张彬 尚妍 东明 陈建标 霍兆义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近“零碳”排放燃烧技术,载氧体在化学链燃烧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载氧和传热的双重作用。以活性催化组分为载体,通过调谐微观结构提高Fe基载氧体的反应性能是目前化学链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以...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近“零碳”排放燃烧技术,载氧体在化学链燃烧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载氧和传热的双重作用。以活性催化组分为载体,通过调谐微观结构提高Fe基载氧体的反应性能是目前化学链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以CeO_(2)为活性催化载体,对Fe基载氧体进行催化调谐。通过优化构建组合物模型,系统分析了组合物模型中Fe_(2)O_(3)团簇不同点位吸附CO的态密度、吸附能、差分电荷密度和活化能等电子结构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Fe_(2)O_(3)团簇的电子向CeO_(2)(111)表面转移,Fe_(2)O_(3)团簇的吸附能为-3.92 eV,Fe2O3团簇与CeO_(2)(111)表面稳定结合;态密度(DOS)分析发现负载后的Fe_(2)O_(3)团簇p和d轨道在-8~0 eV电子向费米能级方向迁移,表明吸附作用增强。Fe_(2)O_(3)团簇p和d轨道中电子减少,现存电子向高能级跃迁,Fe_(2)O_(3)团簇电子活性增强,CO分子在Fe_(2)O_(3)/CeO2复合载氧体的Fe_(2)O_(3)团簇3个吸附位反应的活化能均降低。此外,CeO_(2)(111)增强了CO在Fe_(2)O_(3)团簇Fe顶位的吸附作用,吸附能由-0.33 eV增至-1.78 eV;同时,削弱了在O顶位的过强吸附作用,吸附能由-2.69 eV降至-2.32 eV,有利于后期CO_(2)分子脱离Fe_(2)O_(3)团簇表面,从而有效调谐Fe2O3团簇整体对CO的吸附效果,为Fe基载氧体的设计制备和优化调谐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载氧体 CeO_(2)载体 密度泛函理论 一氧化碳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FD方法的生物质燃气旋风分离陶瓷膜一体化除尘器仿真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瑞豪 王啸远 +1 位作者 朱跃钊 汪若凡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为缩短高温燃气除尘工艺,提高除尘效率,提出了一种耦合复合陶瓷膜组的一体化旋风除尘器。在温度为573 K的条件下对陶瓷膜的流动阻力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流量和压力对单个陶瓷膜过膜压降的影响,得到过膜压降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式,基于计... 为缩短高温燃气除尘工艺,提高除尘效率,提出了一种耦合复合陶瓷膜组的一体化旋风除尘器。在温度为573 K的条件下对陶瓷膜的流动阻力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流量和压力对单个陶瓷膜过膜压降的影响,得到过膜压降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式,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模拟了除尘器内部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探讨了生物质燃气除尘过程中内部颗粒的分布规律、速度和停留时间,探究了复合陶瓷膜组对除尘器压降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温度为573 K、压力为111325 Pa、进口气体积流量为7909 m^(3)/h的条件下,较之无陶瓷膜组的除尘器,一体化除尘器内部粉尘颗粒的停留时间更长,其对粉尘颗粒捕集效率更高,颗粒聚集性能更好,除尘效率从91.2%提升至99.7%,然而总体压降增大了78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气 旋风分离器 CPFD 陶瓷膜除尘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用于锂硒电池硒正极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诚 王伟 +4 位作者 郭晓蓓 徐鹏 顾欣 吴泽仕 张翼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2-1647,共6页
为了解决锂硒电池硒正极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多硒化物的溶解和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的问题,利用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质通过化学活化制备具有不同孔结构和形貌的多孔碳材料作为硒的负载材料。将米糠用KOH活化处理然后高温炭化制备了介... 为了解决锂硒电池硒正极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多硒化物的溶解和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的问题,利用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质通过化学活化制备具有不同孔结构和形貌的多孔碳材料作为硒的负载材料。将米糠用KOH活化处理然后高温炭化制备了介孔碳材料(RBC),孔径主要分布在3.53 nm,并通过熔融扩散法制备了Se/RBC正极材料,RBC对硒提供有效的物理保护,因此Se/RBC正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5 C下循环200次后比容量仍保持在372 mAh/g,容量保持率为88.0%。进一步使用ZnCl2活化处理花生粕,然后炭化得到了具有微/介孔结构的碳材料(NS-PC),与KOH相比,ZnCl2的腐蚀性小,且碳材料具有杂原子掺杂,因此Se/NS-PC正极在0.5 C下循环500次后比容量高达380 mAh/g,电化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多孔碳 锂硒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冷散热技术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吴超 王罗亚 +4 位作者 袁子杰 马昌龙 叶季蕾 吴宇平 刘丽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96-3612,共17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大规模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从示范逐渐走向商业化应用。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是提升储能系统集成综合性能的关键技术,通过温度的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延长储能电池寿命、提升放电容量等,而且可以...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大规模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从示范逐渐走向商业化应用。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是提升储能系统集成综合性能的关键技术,通过温度的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延长储能电池寿命、提升放电容量等,而且可以确保电站安全运行。电池作为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载体,热安全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本文对比了风冷、液冷、相变材料冷却和热管冷却4种散热技术的温降、温度均一性、系统结构、技术成熟度等,液冷散热系统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中更具优势。液冷散热系统设计包括冷却剂通道、冷板形状、冷却液等关键参数设计,并可通过与其他散热方式进行复合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电热性能;通过控制目标、控制算法的优化,可实现电池模块温度的智能化、精准化控制,并提高热管理系统效率。液冷散热技术仍需从系统关键参数设计、控制策略优化、应用需求进行多角度优化,从而既能实现温度控制的效果,又能满足经济高效的应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冷 热管理 参数优化 散热性能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翅片管的流动传热特性及积灰磨损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邹建 江建军 +4 位作者 李强 杨小兵 褚红娟 邸希超 周剑秋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利用Fluent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分离式热管蒸发端翅片管束的流动传热以及积灰冲蚀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换热量和进出口压降随烟气进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管壁和翅片处的烟尘颗粒沉积率以及平均冲蚀率随烟... 利用Fluent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分离式热管蒸发端翅片管束的流动传热以及积灰冲蚀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换热量和进出口压降随烟气进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管壁和翅片处的烟尘颗粒沉积率以及平均冲蚀率随烟气进口速度的增加而上升,随管间距的增加而下降。探究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蒸发端烟气的流动传热特性及积灰磨损情况,为提高分离式热管换热器性能以及提升锅炉系统整体效能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翅片管 颗粒沉积 冲蚀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多工况的储能电池液冷系统优化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罗亚 吴超 +5 位作者 殷文倩 叶季蕾 吴宇平 刘丽丽 雷茂云 季浩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4-2443,共10页
为更好地控制锂离子电池模块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提升其温度一致性,利用液冷方式作为冷却手段,分别设计了纵向和横向放置冷却板的液冷结构并对比了两种液冷结构的冷却性能。进一步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以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最高温度... 为更好地控制锂离子电池模块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提升其温度一致性,利用液冷方式作为冷却手段,分别设计了纵向和横向放置冷却板的液冷结构并对比了两种液冷结构的冷却性能。进一步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以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为目标,仿真分析了恒流工况下冷却液流速、冷却液温度、冷却通道数目以及进水口方向对于液冷系统冷却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验证基于恒流工况得出的液冷系统优化参数在实际储能调峰调频下对于锂离子电池模块的冷却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液冷结构变流速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液冷 散热结构 参数优化 调峰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储热用MgCl_(2)-NaCl-KCl熔盐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魏大林 朱琳 +1 位作者 凌祥 姜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21-4435,共15页
随着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加剧,聚光太阳能(concentrated solar power,CSP)技术与热储能技术(thermal energy storage,TES)的结合成为有效利用太阳能的重要途径。熔盐是常见的中高温储热材料,而MgCl_(2)-NaCl-KCl三元氯化物熔盐凭借... 随着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加剧,聚光太阳能(concentrated solar power,CSP)技术与热储能技术(thermal energy storage,TES)的结合成为有效利用太阳能的重要途径。熔盐是常见的中高温储热材料,而MgCl_(2)-NaCl-KCl三元氯化物熔盐凭借其优异的热物理性能、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低成本,成为下一代熔盐储能技术(工作温度>700℃)中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熔盐的热物理性能,例如熔点、比热容、密度、热导率等,对储热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氯化物熔盐对金属材料的强腐蚀性也威胁着整个系统的安全。因此,针对目前MgCl_(2)-NaCl-KCl熔盐面临着热物理性能参数难获取,对金属的腐蚀性较强等问题,本文对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及探讨。首先从实验研究和模拟研究两方面综述了MgCl_(2)-NaCl-KCl熔盐的热物理性能的确定。随后,基于现有与腐蚀相关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此体系熔盐对常用镍基、铁基合金的腐蚀机理,并从降低熔盐的腐蚀性、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蚀性能和腐蚀监测系统三方面综述了目前腐蚀缓解的策略。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氯化物熔盐 热能储存 热物理性能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有机液体脱氢的热管换热器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鑫龙 陈鑫楠 +5 位作者 崔可心 杨科文 李月豪 汪若凡 姚慧聪 王银峰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3,共8页
为提高有机液体脱氢反应器的传热性能,采用热管和泡沫铜强化传热技术,设计一种适用于有机液体脱氢的新型换热器。以空气为换热工质,通过实验分析入口温度和流量对传热量、传热系数、效能和?效率等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泡沫铜与热... 为提高有机液体脱氢反应器的传热性能,采用热管和泡沫铜强化传热技术,设计一种适用于有机液体脱氢的新型换热器。以空气为换热工质,通过实验分析入口温度和流量对传热量、传热系数、效能和?效率等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泡沫铜与热管对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强化程度。结果表明:所用热管在有机液体脱氢温度下的传热效果良好,当工作温度为473 K时,当量导热系数达到1407.9 W/(m·K);对于热管换热器,当热风入口温度为453~493 K、热风流量为0.6~1.8 m^(3)/h、冷风流量为0.6~1.5 m^(3)/h时,提高热风入口温度和流量能有效提高传热性能;此外,通过对比发现,基于热管和泡沫铜强化的换热器,传热量可提升33.3%,效能可提升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泡沫铜 换热器 效能 有机液体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MER的多场景离网型微电网优化设计
12
作者 张一凡 颜世烨 +3 位作者 李斌 柳丹 叶季蕾 刘丽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34,共12页
基于HOMER软件对武汉某商业园区开展离网型光-柴-储微电网系统优化设计研究。首先,构建多运行策略下离网型光-柴-储微电网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运行策略下系统容量配置、光伏渗透比例和电池储能运行状态,并得出离... 基于HOMER软件对武汉某商业园区开展离网型光-柴-储微电网系统优化设计研究。首先,构建多运行策略下离网型光-柴-储微电网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运行策略下系统容量配置、光伏渗透比例和电池储能运行状态,并得出离网型光-柴-储微电网系统最优运行策略;然后,基于最优运行策略开展多场景下离网型光-柴-储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对多场景离网型光-柴-储微电网的平准化度电成本本(LCOE)、系统净现值(NPC)和总排放等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开展敏感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容量配置模型可实现系统经济性与清洁性的最佳权衡,并降低系统对于储能电池的依赖;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不同机组参数、负荷参数对系统最优配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可再生能源 储能 HOMER仿真 多场景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分器增效分离式热虹吸/蒸气压缩复合系统工作特性
13
作者 朱琳 秦阳 +3 位作者 谢繁鲮 樊晖 朱治冰 金苏敏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9-715,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制冷性能和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气液分离器(简称为气分器)增效分离式热虹吸/蒸气压缩复合系统.在热虹吸模式下,利用气分器降低两相管内工质流动阻力,提升系统稳态传热性能、启动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在蒸气压缩模式下,气... 为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制冷性能和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气液分离器(简称为气分器)增效分离式热虹吸/蒸气压缩复合系统.在热虹吸模式下,利用气分器降低两相管内工质流动阻力,提升系统稳态传热性能、启动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在蒸气压缩模式下,气分器使得饱和蒸气进入冷凝器,提升了冷凝器支路质量流量、冷凝器换热效率及系统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构建了该复合系统的仿真模型,以热虹吸模式为切入点,探究结构参数对热虹吸模式性能的影响.在确定系统结构参数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新型系统与传统系统在蒸气压缩模式下的制冷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主回路两相管内径为10 mm,旁路回路气管内径为9 mm,气分器距离地面1.05 m,系统整体高度为1.45 m时,系统性能最佳;任意工况下,新型系统均可获得更加优异的性能,与传统系统相比,新型系统的COP最大值提升了1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热虹吸管 蒸气压缩 气液分离器 结构优化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程荧光技术的高显指白光LED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博超 卓宁泽 +5 位作者 李文铨 何清洋 黄如喜 刘光熙 叶恩淦 王海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8-732,共5页
针对目前LED灯具在照明方面显色性不足,以及传统LED点胶封装所存在的芯片发热导致荧光粉性能衰减、色温漂移、出光不均匀等问题,采用近年来新兴的远程荧光封装方式。用黄绿色YGG荧光粉和氮化物红色荧光粉,与硅胶制成远程荧光片封装成LE... 针对目前LED灯具在照明方面显色性不足,以及传统LED点胶封装所存在的芯片发热导致荧光粉性能衰减、色温漂移、出光不均匀等问题,采用近年来新兴的远程荧光封装方式。用黄绿色YGG荧光粉和氮化物红色荧光粉,与硅胶制成远程荧光片封装成LED灯具。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黄绿粉、红粉与硅胶的最佳比例,制备了不同色温的LED灯具,并选择了色坐标,光效,显色指数,R9,色质指数,色温,全色域指数等参数对灯具进行了测试与分析,为优质LED照明提供了更客观地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红粉与黄绿粉的最佳比例为1:7.6,荧光粉总量与硅胶最佳比例为1:5,此时制成的白光LED灯具的色温为4 113 K,色坐标(x,y)为(0.375 4,0.373 1),光效为52.33 lm·w^(-1),色域度为0.981,显色指数高达96,其中R9为97。色质指数Qa值高达93,全色域指数为79。同时相较于传统封装而言,远程荧光封装的荧光板表面温度大大低于点胶封装荧光粉表面温度,可以有效地避免温度过高对LED产生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荧光 高显色指数 色质指数 全色域指数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平环路热虹吸管启动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震 王银峰 +2 位作者 熊国辉 范红途 朱跃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55-1761,共7页
热管作为热超导元件已开始应用于中高温槽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但太阳辐射频繁变化的特点使得热管启动性能对热管集热性能影响很大。本文研制一套水平环路热管(HLTS),以导热姆为工质,搭建了热管启动性能测试平台,考察充液量、热通量及环... 热管作为热超导元件已开始应用于中高温槽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但太阳辐射频繁变化的特点使得热管启动性能对热管集热性能影响很大。本文研制一套水平环路热管(HLTS),以导热姆为工质,搭建了热管启动性能测试平台,考察充液量、热通量及环境温度对启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工质流动方向为单向流,充液量对HLTS运行的影响较大,最佳充液量3.325 kg,当水平蒸发段工质充满度为100%时,蒸发段传热流型发生改变,管内形成脉动流;热通量增大时启动时间减少,启动温度为150℃不变;环境温度<9℃时,对热管启动有很大影响,冬季工质凝固,HLTS启动时间延长,影响热管集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虹吸管 传热 启动特性 充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玻璃盖板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自帅 陶汉中 +1 位作者 张建东 蒋川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4-60,共7页
基于有限容积法建立了双层玻璃盖板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数学模型,对该集热器网格和物理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分析了环境温度、进口水温、太阳辐射强度及下层玻璃盖板位置对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并与单层玻璃盖板平板集热器对比。结果表明... 基于有限容积法建立了双层玻璃盖板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数学模型,对该集热器网格和物理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分析了环境温度、进口水温、太阳辐射强度及下层玻璃盖板位置对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并与单层玻璃盖板平板集热器对比。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低于18℃时,双层玻璃盖板集热器更具优势,当环境温度为-10℃时,双层玻璃盖板集热器瞬时效率比普通平板集热器高0.26;进口水温和太阳辐射强度的提高均可导致集热器内部温度上升,此时双层玻璃盖板的保温效果更加明显,当进口水温为50℃时,双层玻璃盖板集热器比单层玻璃盖板平板集热器的瞬时效率高0.27;当下层玻璃盖板距吸热板上方18mm时,集热器瞬时效率最高可达0.678。本文研究结果有利于对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工程应用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平板 双层玻璃盖板 热性能 有限容积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结构荧光粉Ba_(10)(PO_4)_6F_2∶Ce^(3+),Tb^(3+)的合成、发光和能量传递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少文 张娜 +6 位作者 卓宁泽 朱月华 陈永浩 蒋鹏 杜文慧 叶恩淦 王海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9-216,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Ce^(3+)和Ce^(3+)/Tb^(3+)激活的具有磷灰石结构荧光粉Ba_(10)(PO_4)_6F_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发和发射(PLE和PL)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荧光粉Ba_(10)(PO_4)_6F_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Ce^(3+)和Ce^(3+)/Tb^(3+)激活的具有磷灰石结构荧光粉Ba_(10)(PO_4)_6F_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发和发射(PLE和PL)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荧光粉Ba_(10)(PO_4)_6F_2∶Ce^(3+),Tb^(3+)具有氟磷灰石结构,样品微观呈现不规则形貌。荧光粉Ba10-x(PO4)6F2∶x Ce^(3+)的相对发射强度随着x增加而增强,当x=0.09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荧光粉Ba_(10)(PO_4)_6F_2∶Ce^(3+),Tb^(3+)的激发光谱为240~330 nm的宽带,发射光谱呈现出Ce^(3+)的5d→4f跃迁紫外光(335和358 nm)发射和Tb^(3+)的4f→4f跃迁绿光(542 nm)发射。光谱特性表明,发光过程中存在Ce^(3+)→Tb^(3+)能量传递,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达到60%。计算Ce^(3+)和Tb^(3+)的临界距离为0.79 nm,能量传递机理是偶极-偶极交互作用。此外,详细论述了Ce^(3+)和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发光的过程。通过调节Tb^(3+)的掺杂浓度,对荧光粉发光色坐标与Tb^(3+)的掺杂浓度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随着Tb^(3+)的掺杂量从0增加0.52,荧光粉Ba_(10)(PO_4)_6F_2∶Ce^(3+),Tb^(3+)的发射光谱色坐标可以从(0.149 4,0.045 1)蓝色区变化到(0.280 1,0.585 3)绿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氟磷灰石 Ce3+/Tb3+激活荧光粉 发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固相法制备ZnO∶Zn绿色荧光粉及其在近紫外LEDs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娜 卓宁泽 +2 位作者 程少文 朱月华 王海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30-3035,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温度900~1 100℃,时间3h的条件下制备出系列ZnO∶Zn荧光粉样品,并进行了封装应用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和可见光光谱分析系统等手段对样品分别进行了表征分...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温度900~1 100℃,时间3h的条件下制备出系列ZnO∶Zn荧光粉样品,并进行了封装应用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和可见光光谱分析系统等手段对样品分别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粉样品均具有ZnO晶型的六方纤锌矿结构,样品可以有效地被近紫外光激发,所发射的绿光光谱具有宽谱发射特征,峰位于502nm归属于氧空位发射,同时940℃条件下制备的荧光粉样品具有最高的发光强度。结合近紫外LED芯片和RGB荧光粉分别制备出绿光LED和白光LED,其中绿光LED在不同驱动电流(250~500mA)泵浦下表现出稳定的光谱发射特性,发射光谱谱型和色坐标基本未变,发射强度随电流升高而增加,所制备的白光LED在色温3 212K时,显色指数达到94.1,发光效率为85.6lm·W-1(@300mA,9.3V),在(250~500mA)驱动电流泵浦下同时也表现出稳定的光谱发射特性,所制备的ZnO∶Zn绿色荧光粉对于制备高显色、高品质近紫外白光LED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Zn绿色荧光粉 近紫外LED$显色指数 色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捉对废弃混凝土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曦 熊亚选 +5 位作者 任静 赵彦琦 晋世豪 李烁 杨洋 丁玉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09-3719,共11页
为充分资源化利用废弃混凝土,捕捉和储存CO_(2),本工作利用废弃混凝土进行碳捕捉,分别采用经固碳和未固碳废弃混凝土为骨架材料,硝酸钠为相变材料,制备出了7种不同质量配比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混凝土在最佳实验工况... 为充分资源化利用废弃混凝土,捕捉和储存CO_(2),本工作利用废弃混凝土进行碳捕捉,分别采用经固碳和未固碳废弃混凝土为骨架材料,硝酸钠为相变材料,制备出了7种不同质量配比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混凝土在最佳实验工况下固碳效率高达24.7%;在添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相变材料情况下,固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熔化潜热高于未固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样品SS2的抗压强度高达121.54 MPa,固碳废弃混凝土及其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抗压强度均有较大提升,最高热导率[0.648 W/(m·K)]低于未固碳样品[0.884 W/(m·K)];固碳前后的废弃混凝土骨架材料均与相变材料颗粒结合致密,材料各组分间的化学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固碳 骨架材料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储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远程荧光膜白光LED的制备及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卓宁泽 张娜 +4 位作者 陈永浩 蒋鹏 程少文 朱月华 王海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37-2343,共7页
基于荧光粉分层和远程荧光封装技术,采用热压法制备出双层远程荧光膜,并封装出白光LED。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可见光光谱分析系统研究了绿色和红色远程荧光膜不同分层顺序及不同发射波长对于白光LED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蓝-绿-红(B... 基于荧光粉分层和远程荧光封装技术,采用热压法制备出双层远程荧光膜,并封装出白光LED。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可见光光谱分析系统研究了绿色和红色远程荧光膜不同分层顺序及不同发射波长对于白光LED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蓝-绿-红(B-G-R)膜层封装形式相较于蓝-红-绿(B-R-G)辐射发光效率提高了31.69%,色保真度和色域指数均随着红色远程荧光膜波长的增加而升高,发射波长为660nm时制备的白光LED色保真度最高值达到91,色域指数最高值达到104,辐射发光效率值则与波长成反比关系;色保真度随着绿色远程荧光膜波长的增加逐渐降低,色域指数则先降低后升高,发射波长为530nm制备的白光LED具有最高的辐射发光效率,达到300.7lm·W^(-1)。研究所得出的相关结论对于实际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远程荧光膜 白光LED 辐射发光效率 色保真度 色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