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琥珀酸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岳方方 姜岷 +3 位作者 马江锋 于丽 刘树文 韦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9,共5页
大肠杆菌在厌氧条件及不额外添加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可利用葡萄糖进行混合酸发酵,主要产物为甲酸、乙酸和乙醇,丁二酸及乳酸含量较低。为减少副产物的生成,使更多的代谢流流向丁二酸,本研究拟失活厌氧条件下甲酸、乙酸及乳酸主要生成途径... 大肠杆菌在厌氧条件及不额外添加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可利用葡萄糖进行混合酸发酵,主要产物为甲酸、乙酸和乙醇,丁二酸及乳酸含量较低。为减少副产物的生成,使更多的代谢流流向丁二酸,本研究拟失活厌氧条件下甲酸、乙酸及乳酸主要生成途径相关的酶(乳酸脱氢酶和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借助Red重组系统和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无痕敲除了野生大肠杆菌W3110染色体上编码2个酶的基因pfl和ldh,构建了1株pfl和ldh双突变重组菌JM130(7△pfl△ldh),并引入PYC前后对比实验表明:JM1307(pTrc99a-pyc)较出发菌株解除了生长抑制,在8g/L初糖条件下,发酵48h,菌体密度可提高至OD6002.5,产物主要为丁二酸(2.8g/L),乙酸含量很低,无甲酸、乳酸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琥珀酸 丙酮酸羧化酶 RED重组 无痕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生长调控策略对大肠杆菌工程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树文 姜岷 +4 位作者 马江峰 陈可泉 于丽 岳方方 徐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6,共3页
研究了调控工程菌有氧生长的葡萄糖补料策略对既得细胞厌氧发酵的影响。通过摇瓶分批厌氧发酵筛选出最佳转厌氧时机,为菌体以比生长速率0.07h-1生长至OD600=30,此时发酵罐上转厌氧发酵得到丁二酸浓度94.2g/L,生产能力1.76g(/L.h),葡萄... 研究了调控工程菌有氧生长的葡萄糖补料策略对既得细胞厌氧发酵的影响。通过摇瓶分批厌氧发酵筛选出最佳转厌氧时机,为菌体以比生长速率0.07h-1生长至OD600=30,此时发酵罐上转厌氧发酵得到丁二酸浓度94.2g/L,生产能力1.76g(/L.h),葡萄糖收率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丁二酸 两阶段发酵 发酵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发酵中泡沫控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曾宇 张庆文 +1 位作者 刘永垒 洪厚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9-172,共4页
分析了工业发酵过程中泡沫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化学消泡和机械消泡的作用机理,对常用的化学消泡剂以及不同结构机械消泡装置的消泡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在发酵液成分和操作工艺条件方面提出了泡沫控制措施,为工业生产中泡沫的消除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泡沫控制 消泡剂 机械消泡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甘蔗糖蜜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卓娜 李建 +2 位作者 黄秀梅 方晓江 姜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8,共4页
对甘蔗糖蜜作为廉价碳源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进行初步研究。实验证明,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碳源,制备丁二酸为菌体利用廉价甘蔗糖蜜作碳源进行丁二酸发酵提供可行性依据。通过比较不同的糖蜜... 对甘蔗糖蜜作为廉价碳源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进行初步研究。实验证明,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碳源,制备丁二酸为菌体利用廉价甘蔗糖蜜作碳源进行丁二酸发酵提供可行性依据。通过比较不同的糖蜜预处理方法,得出经硫酸处理的糖蜜发酵效果最好,丁二酸浓度37.73g/L,比未经处理的糖蜜所产丁二酸浓度高12.6%。考察不同的糖蜜添加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表明,初始总糖浓度为65g/L时,丁二酸的产量最高为49.63g/L;在3L罐中进行放大实验,丁二酸产量46.91g/L,质量收率为72.2%,分别比混合糖(含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发酵结果高9.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糖蜜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 丁二酸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敏 马江锋 +4 位作者 徐冰 梁丽亚 刘嵘明 王光明 姜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9-32,共4页
利用木薯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将先糖化后发酵(SHF)和同步糖化发酵(SSF)2种发酵模式进行比较,发现SSF发酵模式在工艺上、产量上均优于SHF,进而对SSF的一些工艺条件进行摇瓶优化,得到SSF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7℃,糖化酶添加量为1000U/g,... 利用木薯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将先糖化后发酵(SHF)和同步糖化发酵(SSF)2种发酵模式进行比较,发现SSF发酵模式在工艺上、产量上均优于SHF,进而对SSF的一些工艺条件进行摇瓶优化,得到SSF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7℃,糖化酶添加量为1000U/g,最适底物浓度60g/L。在7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用木薯粉同步糖化发酵45h,最终丁二酸浓度为61.2g/L,乙酸浓度为4.66g/L,生产强度达到1.36g/(L.h),丁二酸转化率为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大肠杆菌 丁二酸 同步糖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对DHA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龚东平 胡耀池 +1 位作者 张红漫 陈园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33,共4页
针对游离脂肪酸(FFA)对裂殖弧菌DHA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向纯化后的DHA油脂中加入短、中、长3种不同碳链的FFA,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以过氧化值POV(一级氧化指标)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RAS(二级氧化指标)表征油脂氧... 针对游离脂肪酸(FFA)对裂殖弧菌DHA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向纯化后的DHA油脂中加入短、中、长3种不同碳链的FFA,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以过氧化值POV(一级氧化指标)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RAS(二级氧化指标)表征油脂氧化情况。结果表明:加入FFA后DHA油脂的氧化稳定性降低,由此得出游离脂肪酸对DHA油脂氧化有促进作用;经加入烷烃作对照,初步证实了FFA的促氧化作用与其羧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油脂 游离脂肪酸 氧化稳定性 促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酵母胞内海藻糖的工艺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晓丽 李历 +2 位作者 李军庆 张庆文 洪厚胜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以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为原料,以三氯乙酸(TCA)为浸提溶剂,以海藻糖得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微波法灭酶得出:海藻糖酶适宜灭活方法为微波灭酶119W、45s;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中海藻糖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优工艺... 以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为原料,以三氯乙酸(TCA)为浸提溶剂,以海藻糖得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微波法灭酶得出:海藻糖酶适宜灭活方法为微波灭酶119W、45s;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中海藻糖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三氯乙酸浓度0.43mol/L、三氯乙酸用量41.95mL、提取时间88.75min、提取温度34.19℃。经回归分析表明:回归方程的R2=95.61%,RA2dj=91.22%,预测值为253.45mg/gdrycell。经验证,在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中海藻糖得率为251.86mg/g drycell,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干酵母 海藻糖 微波辅助法 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脱水固定床反应器数值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伟 初旭铭 +3 位作者 贾忱 韩毓旺 陈良勇 胡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8,共6页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选用多孔介质模型,对φ50 mm×500 mm的乙醇脱水固定床反应器建立了单管反应器整体反应数学模型,模拟了反应器内温度和浓度分布,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床层上部的径向温差较...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选用多孔介质模型,对φ50 mm×500 mm的乙醇脱水固定床反应器建立了单管反应器整体反应数学模型,模拟了反应器内温度和浓度分布,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床层上部的径向温差较大,最大温差可达50℃,是脱水反应发生的主要区域;在反应器内高温区域有利于产物乙烯的生成,低温区域则有利于乙醚的生成;在400℃、WHSV=1.0 h-1的条件下,温度分布的模拟值和实验值的偏差不超过10℃,反应器出口乙烯选择性的模拟和实验值分别为98.6%和96.9%,乙烯选择性相对误差1.8%。实验证实选用的模型能较准确模拟乙醇脱水反应器内温度和浓度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乙醇脱水 乙烯 数值模拟 固定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DHA油脂的酶法脱胶工艺研究
9
作者 陈园力 胡耀池 +3 位作者 龚东平 梁井瑞 蒋露 张红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3-225,229,共4页
采用嗜热真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产磷脂酶A1对裂殖壶菌产DHA毛油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油磷含量、酸价为考查指标,先对脱胶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加水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藻DHA油脂的最佳脱胶条件为... 采用嗜热真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产磷脂酶A1对裂殖壶菌产DHA毛油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油磷含量、酸价为考查指标,先对脱胶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加水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藻DHA油脂的最佳脱胶条件为:脱胶时间3h,反应温度45℃,加酶量0.6mL/100g油,加水量为2mL/100g油;此条件下油脂中磷脂含量从158.1mg/kg降到4.6mg/kg,酸价变化较小。与传统的脱胶工艺相比,新型酶法脱胶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1 酶法脱胶 DHA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