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及其加固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陆伟东 邓大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为研究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其加固后性能的变化,进行了6个榫卯节点的拟静力试验,并对试验后的榫卯节点分别采用扒钉、碳纤维、钢销、U型铁箍、角钢、弧形钢板进行加固。对比研究加固前后榫卯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 为研究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其加固后性能的变化,进行了6个榫卯节点的拟静力试验,并对试验后的榫卯节点分别采用扒钉、碳纤维、钢销、U型铁箍、角钢、弧形钢板进行加固。对比研究加固前后榫卯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前节点滞回曲线有明显的捏缩现象,木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正是依赖于节点的滑移摩擦耗能;加固后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达到破坏前的抗震性能;其中弧形钢板加固后的节点初始刚度较大,滞回环饱满,累计耗能为加固前的3倍,承载力提高70%,加固效果明显。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基于转角的震损榫卯节点加固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榫卯节点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木结构建筑分布及其震害 被引量:13
2
作者 陆伟东 邓大利 +2 位作者 居兴鹏 程小武 杨会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469,共6页
我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除了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存在许多木结构承重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抗震设计,抗震性能较差,历次地震也表明此类建筑震害较为严重,往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财产损失.对我国木结... 我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除了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存在许多木结构承重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抗震设计,抗震性能较差,历次地震也表明此类建筑震害较为严重,往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财产损失.对我国木结构主要分布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着重分析了西南、西北地震高烈度地区的木结构形式,并对木结构建筑的主要震害进行了总结.西南、西北地区存在着量大面广、危险性大的木构架承重建筑,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急需进行加固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西南、西北地区 震害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合木结构螺栓连接耐火极限的试验 被引量:16
3
作者 汝华伟 刘伟庆 +1 位作者 陆伟东 杨会峰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4,共5页
通过对胶合木构件螺栓连接的火灾试验,研究连接的侧材厚度、螺栓直径、螺栓数、端距、荷载水平、施加保护等参数对连接耐火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栓的直径和间距对耐火极限影响不大,而增加侧材厚度、降低荷载水平、增加连接端距能提... 通过对胶合木构件螺栓连接的火灾试验,研究连接的侧材厚度、螺栓直径、螺栓数、端距、荷载水平、施加保护等参数对连接耐火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栓的直径和间距对耐火极限影响不大,而增加侧材厚度、降低荷载水平、增加连接端距能提高其耐火极限;需要对连接施加有效的保护才能达到规定的耐火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 螺栓连接 火灾 耐火极限 施加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板增强胶合木梁蠕变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陆伟东 宋二玮 +1 位作者 岳孔 刘伟庆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297,共4页
通过试验分析了恒温恒湿条件下不同应力比的普通胶合木梁和FRP板增强胶合木梁的蠕变规律,建立了胶合木梁蠕变模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蠕变变形曲线和相对蠕变变形曲线,对受荷期为50a的相对蠕变变形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使用... 通过试验分析了恒温恒湿条件下不同应力比的普通胶合木梁和FRP板增强胶合木梁的蠕变规律,建立了胶合木梁蠕变模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蠕变变形曲线和相对蠕变变形曲线,对受荷期为50a的相对蠕变变形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使用FRP板增强后,胶合木梁的初始刚度提高,其初始变形减少了27%,50a的相对蠕变变形下降了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 蠕变试验 蠕变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刊首语
5
作者 刘伟庆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当前,我国既有建筑总面积已经超过440亿m^2,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20亿m^2,约占全世界新建建筑总面积的50%。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资源、能源及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4亿t,约占全球当年钢产量... 当前,我国既有建筑总面积已经超过440亿m^2,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20亿m^2,约占全世界新建建筑总面积的50%。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资源、能源及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4亿t,约占全球当年钢产量的一半,钢铁行业全年耗能占工业耗能总量的30%左右;我国水泥产量为23.5亿t,占全球当年水泥产量的57.3%,水泥行业排放二氧化碳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5%,颗粒物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左右。我国建设活动产生的污染约占总污染的1/3,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数亿吨,此外还造成噪声、灰尘、光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倡导绿色建筑,大力发展工业化建筑,是我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化建筑 建筑面积 基础设施建设 排放总量 水泥产量 颗粒物排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