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科技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敏娟 仲盛来 吴松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2,168,共7页
为了推动国家科普高质量发展,探究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科技融合的发展路径,从新时代新要求出发,立足高校,探讨了科普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对服务社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高校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阐述了科... 为了推动国家科普高质量发展,探究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科技融合的发展路径,从新时代新要求出发,立足高校,探讨了科普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对服务社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高校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阐述了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的内涵及其同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策略。同时,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普科技融合发展形成特色科普品牌的实践为例,深入剖析了科普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为国家科普高质量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普 科技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化学工程科学内涵及方法初探:从介观尺度界面流体行为出发认知材料 被引量:9
2
作者 朱育丹 陆小华 +1 位作者 郭晓静 吕玲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科学内涵的进一步凝练和方法论的建立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介观尺度下界面流体的研究对于材料化学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化学工程的科学内涵在于通过认识介观尺度下界面处流体行为来'认知'...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科学内涵的进一步凝练和方法论的建立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介观尺度下界面流体的研究对于材料化学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化学工程的科学内涵在于通过认识介观尺度下界面处流体行为来'认知'材料,以期建立材料结构、性能(应用)与制备(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弄清介观尺度下复杂作用和复杂结构对界面流体行为的影响,是'认知'材料的关键。分子模拟技术作为单因素遴选介观尺度各影响因素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大难点:如何同时获得界面流体反应和传递两个方面的信息;如何实现分子层面认识在材料应用层面的转化。基于此,初步讨论了材料化学工程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尺度 界面 受限流体 材料化学工程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汪敏娟 吴松强 仲盛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5-227,共3页
通过对我国一些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地调研,概括了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3种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并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借鉴国外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提出了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模式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SR-TSS理论的高校涉化实验室安全评估与分析
4
作者 沈海霞 张岩岩 +2 位作者 秦冬玲 李强 王重庆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64,共8页
开展涉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评估与分析是高校实验室有序运行的前提与保障。该文首先基于WSR理论框架,从物理属性、事务逻辑及人性因素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实验室安全风险识别体系,奠定风险评估的基础;然后运用TSS理论构建二维及三维... 开展涉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评估与分析是高校实验室有序运行的前提与保障。该文首先基于WSR理论框架,从物理属性、事务逻辑及人性因素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实验室安全风险识别体系,奠定风险评估的基础;然后运用TSS理论构建二维及三维风险情景模型,模拟实验室事故可能发生的多维度风险因素;最后通过实证分析与问卷调查,量化了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绘制了二维及三维风险情景概率热图,识别出涉化实验室主要风险源。为验证这一风险评估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该文以反应釜爆炸事故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SR-TSS综合分析为高校涉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R-TSS理论 涉化实验室 安全管理 分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复合多金属氧酸盐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5
作者 钟丽蓉 夏铭 +1 位作者 李彦君 刘媛媛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水系锌离子电池由于其低成本、高丰度和高理论比容量等优势,在后锂电时代的新型储能体系中脱颖而出,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开发稳定高效的储锌正极材料,是锌离子电池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 水系锌离子电池由于其低成本、高丰度和高理论比容量等优势,在后锂电时代的新型储能体系中脱颖而出,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开发稳定高效的储锌正极材料,是锌离子电池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和多电子转移特性,被视为极具潜力的电极材料,但多酸易溶解、易团聚和导电性较差等问题,阻碍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氧化石墨烯(GO)为基底材料,在其表面原位生长聚苯胺(PANI),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固载Keggin型多酸H_(3)PMo_(12)O_(40),得到了rGO-PANI-PMo_(12)(GPM)复合材料,利用石墨烯及其表面功能基团,提高多酸的抗流失性、分散性和导电性。通过XRD、FTIR、SEM、TEM、XPS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探究了GO和苯胺单体(ANI)的比例对GPM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GO和ANI在质量比为1∶20时,所制备的GPM材料融合多酸和石墨烯的优点,兼具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和高导电性,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2A/g下,放电比容量高达258mAh/g,且在2A/g的条件下,循环1000圈容量保持率为82.2%。此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GPM电极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为扩散和电容共同控制,表现出较快的Zn^(2+)扩散速率和电荷转移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多金属氧酸盐 氧化石墨烯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运行管理刍议 被引量:8
6
作者 周一帆 仲盛来 赵顺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开放课题平台是高校重点实验室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方针的重要手段,对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科基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的变化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 开放课题平台是高校重点实验室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方针的重要手段,对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科基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的变化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投入,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管理模式也发生着新的改变。本文主要阐述我校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设立开放基金课题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效,特别是在高校协同创新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开放课题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膜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李立涵 魏明杰 吴斌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分支,已经在多个领域大放异彩。膜材料领域作为现代化学工程的基石,其性能优化和设计创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快速筛选和评估膜材料的候选结构并预测其在不同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分支,已经在多个领域大放异彩。膜材料领域作为现代化学工程的基石,其性能优化和设计创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快速筛选和评估膜材料的候选结构并预测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加快膜材料的研发进度。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流程及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然后总结归纳目前已有的膜材料公开数据集,接着总结了机器学习在膜设计与制造、膜性能预测、辅助膜筛选和优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后讨论了机器学习在膜材料研发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数据驱动 膜材料设计 性能预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4改性聚酰亚胺凝胶碳化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俞娟 杨帅 +3 位作者 孔伟 王瑶 王晓东 黄培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3-410,共8页
以FeSO4、LiOH和NH4H2PO4为原料,控制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n(Li+)∶n(Fe2+)∶n(PO4^3+)=3∶1∶1,采用水热法制备磷酸铁锂(LiFePO4)颗粒,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LiFePO4为填料,将LiFePO4加入聚酰亚胺(PI)凝胶材料中,采用高温热解工艺制备L... 以FeSO4、LiOH和NH4H2PO4为原料,控制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n(Li+)∶n(Fe2+)∶n(PO4^3+)=3∶1∶1,采用水热法制备磷酸铁锂(LiFePO4)颗粒,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LiFePO4为填料,将LiFePO4加入聚酰亚胺(PI)凝胶材料中,采用高温热解工艺制备LiFePO4改性聚酰亚胺凝胶碳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孔隙分析仪及电化学工作站对LiFePO4的结构、形貌及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LiFePO4颗粒的最优制备条件如下:加料顺序为LiOH、NH4H2PO4、抗坏血酸(C6H8O6)、FeSO4,FeSO4的浓度为0.2mol/L,n(C6H8O6)/n(Fe2+)=0.5,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3h。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LiFePO4颗粒呈现规则的球型结构,一致性较好,表面较为光滑;以PI改性凝胶碳化材料作为电极,其比电容达到152.5F/g,随着电流密度增加,比电容保持率为88.5%(从152.5F/g变化到135F/g),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采用此电极材料构成的充放电装置,具有较小的内阻,且表现出较好的离子扩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聚酰亚胺凝胶 碳化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材料单体生物-化学组合开发研究现状 被引量:3
9
作者 余定华 黄和 常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共5页
生物-化学组合技术对于延长生物基化学品的产品链、开发生物基材料单体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本文综述了生物基乙烯和生物基丙烯酸的生物-化学组合开发研究成果,从发酵原材料出发,考虑经过发酵生产平台化合物,平台化合物经过化学催化过程... 生物-化学组合技术对于延长生物基化学品的产品链、开发生物基材料单体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本文综述了生物基乙烯和生物基丙烯酸的生物-化学组合开发研究成果,从发酵原材料出发,考虑经过发酵生产平台化合物,平台化合物经过化学催化过程生产聚合物单体,从系统角度考虑各阶段的优化与系统的集成,为生物基材料单体的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乙烯 生物基丙烯酸 化学催化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碳化及其在建筑材料低碳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莫立武 刘朋 徐茂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2-1128,共7页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通过捕获和转化CO_(2)来减少大气中的CO_(2)浓度,是实现中国气候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综述了加速碳化钢渣制备低碳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度;系统介绍了碳化钢渣建筑制品的性能及其提升机制,以及碳化...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通过捕获和转化CO_(2)来减少大气中的CO_(2)浓度,是实现中国气候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综述了加速碳化钢渣制备低碳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度;系统介绍了碳化钢渣建筑制品的性能及其提升机制,以及碳化钢渣辅助性胶凝材料的水化活性及其水化机理;总结了加速碳化技术在建筑材料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展望了钢渣碳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泥和混凝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碳捕获 建筑制品 辅助性胶凝材料 微结构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物催化剂制备及气体净化性能研究进展
11
作者 胡岚 赵秋月 +1 位作者 周慧娴 曾毅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催化净化是最为常用的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之一,具有效率高、选择性高和能耗低等特点。催化剂是催化净化技术的核心。随着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催化净化技术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为... 催化净化是最为常用的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之一,具有效率高、选择性高和能耗低等特点。催化剂是催化净化技术的核心。随着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催化净化技术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为前驱体制备的多孔杂化纳米结构催化剂具有活性位点可控、比表面积高和稳定性高等优点,成为气体净化催化剂的研究热点。本文以MOFs衍生物催化剂为对象,介绍不同种类MOFs衍生物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和制备方法;综述近几年MOFs衍生物催化剂在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s)、CO和N_(2)O等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气体催化净化技术在高效催化剂工业应用方面的需求,对MOFs衍生物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净化 MOFs衍生物 催化剂 催化氧化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矿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强度和水化性能 被引量:48
12
作者 陈琳 潘如意 +3 位作者 沈晓冬 马素花 黄叶平 钟白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研究了不同细度和不同掺量的矿渣和粉煤灰对粉煤灰-矿渣-水泥(FSC)复合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借助激光衍射粒度仪测定了矿渣和粉煤灰的粒径.测定了FSC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分析了其水化进程.结果表明:矿渣细度对FSC复合胶凝材料强度影响... 研究了不同细度和不同掺量的矿渣和粉煤灰对粉煤灰-矿渣-水泥(FSC)复合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借助激光衍射粒度仪测定了矿渣和粉煤灰的粒径.测定了FSC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分析了其水化进程.结果表明:矿渣细度对FSC复合胶凝材料强度影响较大,矿渣越细,FSC复合胶凝材料强度越高;通过优化矿渣、粉煤灰的颗粒级配,可发挥出它们的"叠加效应";当粉煤灰和矿渣总掺量(质量分数)为50%,而矿渣掺量在33%以上时,可配置出52.5R复合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粉煤灰 水泥 复合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多孔含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闫普选 朱鹏 +3 位作者 黄丽坚 王晓东 谷和平 黄培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2-276,共5页
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含聚α-烯烃润滑油、多元醇酯润滑油及锂基通用润滑脂3种聚酰亚胺(PI)多孔含油材料,研究了PI多孔含油材料的含油性能与耐热性能,考察了不同转速条件下3种PI多孔含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PI多孔含油... 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含聚α-烯烃润滑油、多元醇酯润滑油及锂基通用润滑脂3种聚酰亚胺(PI)多孔含油材料,研究了PI多孔含油材料的含油性能与耐热性能,考察了不同转速条件下3种PI多孔含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PI多孔含油材料的孔径主要集中于1—0μm范围以内;在摩擦过程中,PI多孔含油材料中的润滑油可以稳定析出并形成润滑膜,从而降低了摩擦系数,其中含聚α-烯烃润滑油PI多孔含油材料的减摩效果最好;在转速较高的条件下,由于PI多孔含油材料中的润滑油缺失,使其摩擦系数迅速上升,并产生大量的摩擦热而导致摩擦表面温度升高,黏着磨损加重,最终导致材料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PI) 多孔含油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凹凸棒粘土复合吸附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岩 赵宜江 +2 位作者 周守勇 褚效中 邢卫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79,共6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在硅烷化凹凸棒粘土(OATP)表面接枝丙烯酰胺(AM),制备聚丙烯酰胺/凹凸棒粘土(PAM/ATP)复合吸附材料。通过考察PAM/ATP复合吸附材料对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和傅里... 采用溶液聚合法在硅烷化凹凸棒粘土(OATP)表面接枝丙烯酰胺(AM),制备聚丙烯酰胺/凹凸棒粘土(PAM/ATP)复合吸附材料。通过考察PAM/ATP复合吸附材料对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PAM/ATP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AM质量分数(相对OATP质量,下同)为30%,聚合反应时间为6h,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80℃时,制备的PMA/ATP对汞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135.5mg·g-1。TG/DSC分析表明,PAM/ATP的DSC曲线在345℃出现一有机物分解吸热峰,且PAM/ATP的热失重率(18.0%)明显高于ATP(5.0%)和OATP(7.0%);FT-IR分析表明,PAM/ATP在1604cm-1(-NH2或-NH的弯曲振动)和3190cm-1(-NH2或-NH伸缩振动)及1671cm-1(-C=O伸缩振动)有新的吸收峰出现,表明PAM成功接枝于OATP表面。与ATP、OATP相比,PAM/ATP对Hg2+离子的吸附容量增大了6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粘土 丙烯酰胺 复合吸附材料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Ekonol/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鹏 冯新 +2 位作者 汪怀远 史以俊 陆小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44-2047,2051,共5页
对比考察了碳纤维(CF)、六钛酸钾晶须(PTW)分别与聚苯酯(Ekonol)混合填充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内部机理。结果表明:PTW相比于传统纤维CF,尺寸细微,具有微区增强特性,PTW的填充提高了Ekonol/PTF... 对比考察了碳纤维(CF)、六钛酸钾晶须(PTW)分别与聚苯酯(Ekonol)混合填充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内部机理。结果表明:PTW相比于传统纤维CF,尺寸细微,具有微区增强特性,PTW的填充提高了Ekonol/PTFE复合材料的致密程度,协助形成更为均匀、致密的转移膜,相比于CF/Ekonol/PTFE复合材料,有着较好的力学性能、摩擦稳定性、耐磨性,进一步改善了Ekonol/PTFE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纤维、Ekonol混合填充PTFE,二者表现出协同润滑与减磨效应。纤维协助均匀、致密的转移膜的形成;而硬质Ekonol颗粒在纤维和对偶之间可能起到了一种第三体滚动效应,避免了纤维受到较为严重的磨损,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复合材料 聚苯酯 纤维 摩擦磨损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丽坚 朱鹏 +3 位作者 陈震霖 宋艳江 王晓东 黄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8-272,共5页
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石墨填充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干摩擦和三种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观察分析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石墨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弯... 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石墨填充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干摩擦和三种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观察分析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石墨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材料摩擦系数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大稳步降低最终保持在0.1左右;石墨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磨损率仅为纯树脂的2.9%;油润滑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相比干摩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三种润滑油均能在偶件表面形成稳定吸附膜,由于润滑油性质的差异导致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石墨 摩擦磨损 油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钾晶须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史以俊 何明 +3 位作者 顾晓利 罗振扬 冯新 陆小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研究了钛酸钾晶须(PTW)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碳纤维(CF)和玻璃纤维(GF)的填充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入PTW后,PTFE的硬度、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及耐磨性能比纯PTFE的分别约... 研究了钛酸钾晶须(PTW)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碳纤维(CF)和玻璃纤维(GF)的填充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入PTW后,PTFE的硬度、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及耐磨性能比纯PTFE的分别约提高了10%、30%、20%、15%、20%和300倍;PTW/PTFE的耐磨性能要优于GF/PTFE及CF/PTFE。SEM研究表明:PTW/PTFE的内部结构比GF/PTFE及CF/PTFE的均匀致密,具有显微增强效果;PTW/PTFE的磨损面比GF/PTFE及CF/PTFE的要平整,其转移膜也较GF/PTFE及CF/PTFE的更为均匀、连续、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钾晶须 聚四氟乙烯 摩擦 磨损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连续反应器的设计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邢卫红 金万勤 +2 位作者 陈日志 仲兆祥 徐南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66-1673,共8页
膜反应器是结合膜技术和反应器,将反应和分离两个单元操作耦合成为一个单元过程的系统,可简化流程、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就陶瓷膜连续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膜与反应过程优化、超细颗粒吸附、膜污染等关键问题... 膜反应器是结合膜技术和反应器,将反应和分离两个单元操作耦合成为一个单元过程的系统,可简化流程、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就陶瓷膜连续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膜与反应过程优化、超细颗粒吸附、膜污染等关键问题作了阐述,并以重要的沉淀反应与非均相催化反应为对象,介绍了连续膜反应器的设计及工程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膜反应器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与不同对偶材料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丽坚 朱鹏 +2 位作者 王晓东 宋艳江 黄培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6-550,共5页
本文考察了碳纤维(CF)和固体润滑剂(LW)填充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与45#钢、镍铬合金以及铜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研究表明:与硬度高的钢和镍铬合金摩擦时,由于CF的增强和承载作用降低了材... 本文考察了碳纤维(CF)和固体润滑剂(LW)填充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与45#钢、镍铬合金以及铜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研究表明:与硬度高的钢和镍铬合金摩擦时,由于CF的增强和承载作用降低了材料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LW的加入增强了转移膜与对偶面间的结合力,进一步降低TPI的摩擦系数;与较软的铜摩擦时,由于铜偶件存在较大磨损,破坏了转移膜的稳定性,TPI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较差;TPI与钢和镍铬合金摩擦时以黏着磨损为主,与铜摩擦时以磨粒磨损为主.薄而均匀的转移膜有利于摩擦系数与磨损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碳纤维 对偶件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烧结法制备窄孔径分布的疏水PTFE/陶瓷复合膜
20
作者 孙薇 刘沛 +3 位作者 李文锐 陈献富 邱鸣慧 范益群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共10页
多孔疏水膜材料在油品净化、高盐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TFE膜材料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和稳定性,但如何提升其孔结构的均匀性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本文提出基于高分子烧结法在大孔陶瓷载体表面制备PTFE膜层。系统研究了非... 多孔疏水膜材料在油品净化、高盐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TFE膜材料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和稳定性,但如何提升其孔结构的均匀性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本文提出基于高分子烧结法在大孔陶瓷载体表面制备PTFE膜层。系统研究了非离子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聚乙烯醇的用量对PTFE微粉分散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PTFE涂覆量对复合膜表面形貌及抽滤压力对膜层微结构的影响。优化制备的PTFE/陶瓷膜平均孔径约为370 nm,膜厚约为19μm,水滴接触角约为152°。将该膜应用于大豆油脱水,当油水比为5∶1(质量比),操作温度为45℃时,油通量达到35 L/(m^(2)·h),水分去除率超过99%,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 颗粒堆积 陶瓷膜 疏水 大豆油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