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型燃煤电厂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徐熙然
汪若凡
李珏
陈海军
吴影
-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省有机固废深度处置及制纯氢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集安瑞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
-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2-4262,共11页
-
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资助项目(CX(24)3118)
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太阳能高效碳转化技术研发资助项目(BE2022024)
淮安市市级科技计划资助项目(HABL2023011)。
-
文摘
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提高,所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燃烧产生的CO_(2)便是温室气体的直接来源,其中燃煤电厂是主要碳排放源,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热。燃煤电厂脱碳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对热源温度要求相近,针对这一特性,可以在控制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量的同时,对其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系统的供热能力。基于燃煤电厂发电系统、固体胺吸收剂脱碳系统以及一次/二次供热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引入背压式供热汽轮机和背压式脱碳汽轮机取代低压汽轮机,以背压式供热汽轮机和背压式脱碳汽轮机的排汽分别给供热过程和脱碳过程提供热源,在保证脱碳能力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耦合系统的发电能力损失。为再进一步提高耦合系统的热力性能,采用吸收式换热技术高效回收脱碳系统释放的低温余热,提高耦合系统的供热能力。计算结果显示,新型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回收了90%以上脱碳系统释放的低温余热,系统的供热能力由785.06 MW提升至1288.94 MW,供热能力升高65%,节能效果显著。
-
关键词
燃烧后CO_(2)捕集
热电联产
余热回收
吸收式换热
碳中和
-
Keywords
post-combustion CO_(2)capture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waste heat recovery
absorption heat exchange
carbon neutrality
-
分类号
TK1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