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热浪下城市蓝绿空间降温服务供需关系的空间格局研究
1
作者 江尉 彭立华 刘珊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181-187,192,共8页
城市蓝绿空间是缓解高温热浪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分析蓝绿空间降温服务的供需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以识别供需错位与优先干预区域,为气候适应型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以南京江南主城为例,采用地理大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地表降温强... 城市蓝绿空间是缓解高温热浪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分析蓝绿空间降温服务的供需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以识别供需错位与优先干预区域,为气候适应型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以南京江南主城为例,采用地理大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地表降温强度与距离表征降温服务供给,以危害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综合反映降温服务需求,解析高温热浪背景下城市蓝绿空间降温服务的供需关系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蓝绿空间的平均地表降温强度达2.8~5.8℃,降温服务强度从蓝绿空间中心往外逐渐递减,在多个蓝绿空间影响范围叠合的区域明显增强;(2)降温服务需求整体呈现中心高、外围低的趋势,高值区主要位于城市CBD及各行政区核心地带;(3)江南主城区高供低需和低供高需两类供需失衡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6%,主要分布在城市CBD及沿江一带;(4)典型蓝绿空间降温服务的供需错位区域占比达54.5%,以大型森林公园周边的高供低需类型为主。南京蓝绿空间降温服务的供需空间错位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低供高需地区应成为优先干预区域,可通过构建连通性遮阴廊道、设置立体绿化、转移脆弱设施等方法减少这些区域的热胁迫与人群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型城市 城市热岛 蓝绿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热效应全年变化特征及其与背景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文慧 彭立华 +2 位作者 殷实 冯宁叶 凌子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193-8205,共13页
城市绿地能够调节热气候,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往研究着重探讨城市绿地夏季降温效应的空间特征,较少分析绿地热效应的全年变化规律与潜在影响因子。在南京城区选择7个代表性城市公园,采用热气候定点观测方法获... 城市绿地能够调节热气候,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往研究着重探讨城市绿地夏季降温效应的空间特征,较少分析绿地热效应的全年变化规律与潜在影响因子。在南京城区选择7个代表性城市公园,采用热气候定点观测方法获取公园大气温度全年观测数据,并与城市中心区参照点进行对比,分析公园热效应的全年动态变化规律及背景气象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植被覆盖率、冠层郁闭度及海拔不同,不同公园热效应的季节、昼夜规律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全年降温型,全年昼升夜降型,以及夏季全天降温、春秋冬季昼升夜降型。与城市中心区相比,公园夏季最高可降低气温7.7℃,冬季最高可增温3℃。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与太阳辐射4个背景气象因子能解释23.5%—77.4%的公园热效应变异。夏冬两季日间热效应主要受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影响,夜间热效应主要受风速影响:太阳辐射每升高100W/m^(2),夏季日间降温强度减少0.3℃,冬季日间增温强度增加0.2—0.5℃;气温每升高1℃,夏季日间降温强度提高0.1—0.14℃,冬季日间增温强度提高0.05—0.08℃;风速每增加1m/s,夏季夜间降温强度减少0.05—0.78℃,冬季夜间降温强度减少0.4—1.1℃。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城市绿地热效应的复杂形成机制,并为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自然空间保护与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城市绿地 冷岛效应 气候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