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现代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等教育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路径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王瑜 杨光 周峰 《现代城市研究》 2025年第8期110-115,共6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朝着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方向纵深发展,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专业社会认同度下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城市产业升级需求侧结构性失衡等突出问题。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在分析原...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朝着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方向纵深发展,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专业社会认同度下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城市产业升级需求侧结构性失衡等突出问题。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以“数智驱动重构知识体系、产教融合重塑培养生态、赛创融通贯通能力链条”为核心理念,构建“三维贯通”的改革路径,从知识体系重构、产教融合促进实践、赛创融通推动创新3个方面探索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路径:首先通过数智赋能的知识体系重构夯实专业基础,继而依托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生态,最终借力竞赛创新双轮驱动完善能力培养链条。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具有“需求导向性、数智赋能性、生态协同性”三重特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现代城市发展 培养模式 知识体系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车工况下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交通风动态演化规律
2
作者 黄伟浩 童展鹏 +4 位作者 熊道龙 周银清 童艳 柳泽林 陈锴铨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9,354,共10页
本文针对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对隧道内外环境风速进行实测,考虑不同环境风速、竖井高度与数量,设计24个工况,采用动网格技术与动量源项法,开展行车工况下隧道通风流场数值模拟,模拟获得车辆逼近到达远离竖井时隧道流场分布。结果表明:... 本文针对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对隧道内外环境风速进行实测,考虑不同环境风速、竖井高度与数量,设计24个工况,采用动网格技术与动量源项法,开展行车工况下隧道通风流场数值模拟,模拟获得车辆逼近到达远离竖井时隧道流场分布。结果表明:此类隧道内外均存在较为稳定的1 m/s左右纵向环境风;车辆顶部及后方出现明显回流现象,最大回流风速约2 m/s,出现在5~5.5 m高度;竖井截面风速不均匀系数以及转换系数随车辆运动先增大后减小;竖井通风效率与竖井数量、反向风速呈正相关,最大值达到100%,但随竖井高度、正向风速的增大而降低,街谷风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竖井 活塞风 动网格 回流高度 通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材料吸附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怀礼 蒋君怡 +4 位作者 万鑫源 李宏 孙永军 刘霜 江欣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555-3566,共12页
介绍了磁铁矿、磁赤铁矿、MFe_(2)O_(4)型铁氧体等几种常见的磁性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和功能化方法,综述了磁性纳米吸附剂在重金属废水、染料废水、含油废水、含酚废水吸附处理中的新研究进展.根据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展望了磁性... 介绍了磁铁矿、磁赤铁矿、MFe_(2)O_(4)型铁氧体等几种常见的磁性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和功能化方法,综述了磁性纳米吸附剂在重金属废水、染料废水、含油废水、含酚废水吸附处理中的新研究进展.根据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展望了磁性纳米吸附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今后的研究可从吸附剂的制备优化、吸附机理、实用性和再生回用等方面展开探究,以期发挥其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功能修饰 磁性纳米吸附剂 重金属废水 工业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降解工业废水中石油烃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攀 尤朝阳 +3 位作者 陈纪赛 孙永军 张路广 夏钱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8,20,共5页
介绍了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机理,探讨了生物可利用性、营养物质、p H、温度等因素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综述了生物法在工业废水降解石油烃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存在的微生物降解机理、降解污染物酶系统及构建降解石油烃... 介绍了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机理,探讨了生物可利用性、营养物质、p H、温度等因素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综述了生物法在工业废水降解石油烃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存在的微生物降解机理、降解污染物酶系统及构建降解石油烃基因工程菌研究不足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工业废水 石油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对水-土界面生态修复及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江文亮 胡百成 +2 位作者 李丹 吴永红 叶红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综述了周丛生物特点以及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在水土生态修复及温室气体调控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利用周丛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特性、去除特点及其介导碳循环功能构建的周丛生物捕获、调控技术的应用情景,探讨了环境胁迫下应用该技术在富集去... 综述了周丛生物特点以及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在水土生态修复及温室气体调控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利用周丛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特性、去除特点及其介导碳循环功能构建的周丛生物捕获、调控技术的应用情景,探讨了环境胁迫下应用该技术在富集去除环境新污染物、资源回收方面的作用及功能,明晰了其对生态群落恢复、生态系统调控的潜在优势.展望了在周丛生物功能强化的基础上,融合新型技术,构建基于水-土界面空间优化的系统性集成化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可为周丛生物调控技术在水-土界面生态修复中的运用前景提供借鉴意义,并为绿色低碳的二次资源回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丛生物 微生物调控 生态修复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服务器浸没射流式液冷系统散热性能
6
作者 袁琳慧 王瑜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0-169,共10页
浸没和射流技术是数据中心服务器液冷未来的发展方向。搭建了单服务器液冷实验台,对比纯浸没式液冷系统与浸没射流式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进水温度、射流距离及进水流速对浸没射流式液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纯... 浸没和射流技术是数据中心服务器液冷未来的发展方向。搭建了单服务器液冷实验台,对比纯浸没式液冷系统与浸没射流式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进水温度、射流距离及进水流速对浸没射流式液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纯浸没式液冷系统中,进水温度从27.0℃降低到18.0℃,能够将服务器表面稳定温度从47.4℃降至41.0℃,但同时也会增加进出口水的温差。浸没射流式液冷系统中,射流距离从10 cm减少至1 cm,能使稳态表面传热系数提高约467.3 W/(m^(2)·K),而且射流距离为3 cm时系统热交换均匀性更好;进水流量从8 L/min增加至18 L/min,能使稳态表面传热系数提升至3136.2 W/(m^(2)·K),约为低流速条件下的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浸没射流 流动 传热系数 温差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部开口的城市浅埋公路隧道内气压脉动特性及分布规律
7
作者 金斯科 龚延风 张广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5-152,共8页
顶部开口的城市浅埋公路隧道是一项绿色节能技术,南京已经建成4条此类隧道。自运营以来,隧道内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广泛好评,但是尚未形成规律性的设计方法。基于1∶10的实验平台,测试了4种工况下隧道内部的气压脉动及分布。结果表明:在... 顶部开口的城市浅埋公路隧道是一项绿色节能技术,南京已经建成4条此类隧道。自运营以来,隧道内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广泛好评,但是尚未形成规律性的设计方法。基于1∶10的实验平台,测试了4种工况下隧道内部的气压脉动及分布。结果表明:在均匀连续的车流下,隧道内各点的逐时压力表现为周期不对称的类正弦脉动。气压脉动的振幅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均匀连续车流下的某一个固定时刻,公路隧道内沿长度方向的压力也呈现周期性的脉动分布。在顶部开口附近,周期性的气压脉动依然存在,但振幅出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隧道 顶部开口 压力 脉动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涉氟固废处置行业废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8
作者 雒海通 王宁 +7 位作者 鲁磊磊 张圣虎 吴平 漆丹 张后虎 卜元卿 康国栋 夏霆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含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产品或材料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常被作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目前,关于涉氟固废处置企业废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尚不清楚.本文选取13种传统PFASs,分析其在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 含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产品或材料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常被作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目前,关于涉氟固废处置企业废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尚不清楚.本文选取13种传统PFASs,分析其在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和垃圾焚烧厂废水中的赋存和组分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废水处理工艺对其处理情况,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3种PFASs在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废水样品中检出率为14.20%—100%,总浓度为2.11—8709.89 ng·L^(-1),全氟己酸(PFHxA,54.86%)为主要组分;垃圾焚烧厂废水样品中PFASs检出率为16.67%—100%,总浓度为2.20—80800.40 ng·L^(-1),全氟丁烷磺酸(PFBS,66.82%)为主要组分.从链长分布来看,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废水中PFASs的组分分布特征呈现出短链全氟羧酸(PFCAs,68.87%)>长链PFCAs(26.73%)>全氟磺酸(PFSAs,4.40%)的趋势;垃圾焚烧厂废水中PFASs的组分分布特征呈现出PFSAs(67.12%)>长链PFCAs(20.94%)>短链PFCAs(11.94%)的趋势.3家涉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都是以物理化学法加生物法为主,对PFASs的去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受限于PFASs总浓度、链长分布和工艺差异,以PFOA为代表的PFASs难以被去除.垃圾焚烧厂废水处理工艺以膜处理为主,其中反渗透工段效果最佳,可去除95%以上的PFASs.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FASs来源和碳链长度是影响PFASs去除率的主要因素.生态风险评估表明,PFHxA对藻类、蚤类以及鱼类3个物种具有低生态风险,PFOA对蚤类生物具有低生态风险,PFOS对鱼类生物具有低生态风险,其余PFASs的RQ均小于0.01,对环境风险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PFASs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处置企业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PFASs)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丛枝菌根的钒污染土壤修复
9
作者 张淑娟 陈昕龙 +3 位作者 亓静凡 董月晓 于佳正 尤朝阳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1-641,共11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已被用于其他重金属修复,但其对于钒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机理尚不清晰。为探究丛枝菌根修复钒污染土壤规律以及作用机制,以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为供试植...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已被用于其他重金属修复,但其对于钒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机理尚不清晰。为探究丛枝菌根修复钒污染土壤规律以及作用机制,以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为供试植物,选取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为供试AMF菌株,通过接种AMF(+AMF)与不接种AMF(-AMF)的方式形成处理和对照,在轻度(150 mg·kg^(-1))、中度(500 mg·kg^(-1))和重度(1000 mg·kg^(-1))钒污染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轻度、中度和重度钒污染土壤中,+AMF组土壤钒质量分数显著低于-AMF组,菌根效应分别为12%、11%和32%;丛枝菌根显著降低了有效态钒质量分数,但菌根效应不同,菌根效应表现为中度(59%)≈重度(48%)>轻度(13%)。丛枝菌根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和钒含量,降低了植物钒质量分数。丛枝菌根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学结构,增大了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同时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降低了土壤p H;丛枝菌根增加了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质量分数,其中易提取GRSP菌根效应最大,为150%。丛枝菌根增加了GRSP比表面积,提高了GRSP钒质量分数,最大可达1.2 mg·g^(-1)(+AMF组重度钒污染条件下),为对应土壤钒质量分数的1.9倍,说明基质中的GRSP能够有效螯合土壤中的钒。该研究表明,丛枝菌根在修复钒污染土壤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且GRSP在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钒污染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铁站台空气质量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艳秋 李骊琛 周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26,39,共4页
地铁车站客流量大,车站的空气品质直接影响乘客和车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对南京地铁1号线某车站站台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主观调查结果。检测及调查结果显示,该地铁站台内空气品质良好。... 地铁车站客流量大,车站的空气品质直接影响乘客和车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对南京地铁1号线某车站站台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主观调查结果。检测及调查结果显示,该地铁站台内空气品质良好。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因素分析,得出CO_2质量分数对主观调查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空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台 空气质量检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脱水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东杰 夏霆 +3 位作者 张旭 王浩 毕继良 刘雷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3,共12页
城镇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污水厂处理规模逐渐扩大,污泥产量随之骤增。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不仅含水量高,而且富集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毒金属,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泥脱水是减轻污泥运输和处置负担的关键步骤,然而污泥... 城镇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污水厂处理规模逐渐扩大,污泥产量随之骤增。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不仅含水量高,而且富集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毒金属,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泥脱水是减轻污泥运输和处置负担的关键步骤,然而污泥中亲水性胞外聚合物的存在,使得常规的机械脱水难以达到后续处置对于含水率的要求。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几种国内外常用的污泥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预处理、化学预处理及生物预处理,并对各预处理技术脱水机制、脱水效果及优缺点进行介绍。最后分析了单一预处理在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列举了各处理方法下常用的联合处理工艺,以期进一步提高脱水性能,并为后续污泥处置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胞外聚合物 污泥脱水 脱水效果 污水处理 臭氧氧化 Featon处理 高级氧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用于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及其脱氮效能强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顾佳华 赵金辉 +3 位作者 王洋洋 王臻 蒋浩然 赵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66,71,共4页
综述了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的效能,面向CW用于城市尾水强化脱氮需求,从溶解氧调控、基质优化、微生物强化、碳源投加等方面分析了强化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及CW在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应用... 综述了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的效能,面向CW用于城市尾水强化脱氮需求,从溶解氧调控、基质优化、微生物强化、碳源投加等方面分析了强化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及CW在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尾水 深度处理 强化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火灾工况下城市公路隧道竖井自然排烟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涛 童艳 +7 位作者 张广丽 龚延风 陈征 郭屹忠 茅钦 吕刚玉 黄伟浩 戴宝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0-1179,共10页
对于浅埋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URTS),在火灾发生时烟气依靠自身热浮力排放,但实际排烟情况却存在着不确定性。为研究夏季隧道主体烟流扩散特性与竖井排烟性能,于2019年对南京2条URTS隧道实施了3次不同着火点的1.58 m×1.58 m柴油火试... 对于浅埋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URTS),在火灾发生时烟气依靠自身热浮力排放,但实际排烟情况却存在着不确定性。为研究夏季隧道主体烟流扩散特性与竖井排烟性能,于2019年对南京2条URTS隧道实施了3次不同着火点的1.58 m×1.58 m柴油火试验,测得了顶棚下方、多个竖井顶/底部的烟气参数,发现近火源竖井单元有显著排烟,其最大排烟温度为47℃、速度为5 m/s、CO体积分数为1.8×10^(-4);而远火源竖井单元底部烟气倒灌严重。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1)顶棚下方烟流纵向温度/速度分布符合幂指数衰减规律,衰减系数较大程度受季节、着火位置、火源上下游影响;2)实测竖井单元排烟量随远离火源逐次下降,已有排烟量预测模型未考虑烟流倒灌现象与烟气参数不均匀性;3)试验1和试验2中的6#竖井Ri′分别达到10.8和1.5,已有Ri′c=1.4模型不适用于评价倒灌竖井底部烟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火灾工况 城市公路隧道 竖井 自然排烟 现场试验 温度 排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稻虾共作系统水稻收割后水体水质及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志福 吴永红 +1 位作者 刘雪梅 李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为探究稻虾共作系统中水稻收割后水体营养盐和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水生态风险,通过监测4块稻虾田的种养后期水体中的理化指标,评价了稻虾田中分子氨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毒性,系统分析了种养体系中水体营养盐、重金属的生态毒性风... 为探究稻虾共作系统中水稻收割后水体营养盐和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水生态风险,通过监测4块稻虾田的种养后期水体中的理化指标,评价了稻虾田中分子氨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毒性,系统分析了种养体系中水体营养盐、重金属的生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模式的水稻收割后,水体pH值高,达到9.25;总氮、氨氮和COD浓度分别达到14.15、11.49和92.01 mg/L.常年的稻虾共作系统中,沉积物中的重金属wAs(16.21 mg·kg^(-1))和wCd(0.20 mg·kg^(-1))水平较高,分别超背景值2.35倍和1.72倍,其他重金属含量较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潜在生物毒性评价结果均表明,稻虾共作系统中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低,这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需要矿物质元素有关.综上所述,稻虾共作系统具有潜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风险评估 营养盐 重金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混凝沉淀法处理酸性高浓度含氟光伏废水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智如 武海霞 +1 位作者 吴德勇 方明龙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4,共7页
研究常用钙源沉淀剂对出水pH和溶解性总固体(TDS)的影响,优选出最佳钙源沉淀剂,在此基础上研究化学混凝沉淀法对某光伏废水中高浓度F-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aCO_(3)沉淀剂不仅能有效去除F-并减少TDS,还能使处理后的废水pH接近中性;相... 研究常用钙源沉淀剂对出水pH和溶解性总固体(TDS)的影响,优选出最佳钙源沉淀剂,在此基础上研究化学混凝沉淀法对某光伏废水中高浓度F-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aCO_(3)沉淀剂不仅能有效去除F-并减少TDS,还能使处理后的废水pH接近中性;相较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使用FeCl_(3)作为混凝剂的投加量较少;投加聚丙烯酰胺(PAM)助凝剂可以强化混凝效果,缩短沉淀时间。CaCO_(3)投加量(钙氟摩尔比)为0.8时,F-质量浓度从6000 mg/L左右降至83 mg/L,TDS质量浓度从9930 mg/L降至3400 mg/L,化学沉淀处理后的出水pH为5.9;随后,投加1.0 g/L FeCl_(3)混凝剂,F-质量浓度进一步降至6.2 mg/L;最后,投加14 mg/L PAM助凝剂使混凝沉淀时间缩短至2 min,酸性高浓度含氟光伏废水经过化学混凝沉淀法处理后,F-浓度符合《电子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排放标准。本研究为酸性高浓度含氟光伏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为工程实例提出一种可行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 光伏废水 化学沉淀 混凝沉淀 工艺参数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防除冰机理及超疏水材料的机载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瑜 王歆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7,共16页
飞机表面结冰改变飞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严重威胁了飞行安全,因此飞机防除冰技术对于安全飞行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飞机结冰的基本原理、类型、影响等,介绍现有的防除冰技术的方法及优缺点对比,详细综述了超疏水材料的润湿性模型... 飞机表面结冰改变飞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严重威胁了飞行安全,因此飞机防除冰技术对于安全飞行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飞机结冰的基本原理、类型、影响等,介绍现有的防除冰技术的方法及优缺点对比,详细综述了超疏水材料的润湿性模型、机理等,同时对超疏水材料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其特定条件(超疏水特性失效)进行分析,特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其次,在单一防除冰系统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防除冰系统,并对几种复合防除冰系统进行介绍且将其与单一防除冰系统进行对比。此外,针对超疏水材料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回路热管+超疏水材料相结合的飞机防除冰系统。最后,就超疏水表面与复合型防除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认为主被动复合型防除冰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机理 超疏水表面 回路热管 复合型防除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催化百叶型Trombe墙性能的实验探究
17
作者 顾涛 车磊 +1 位作者 李念思 余本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针对Trombe墙存在夏季过热、冬季室内污染物易积累等问题,提出光热催化百叶型Trombe墙新系统,在冬季实现采暖和甲醛净化、夏季实现净化的同时,能将太阳辐射反射到室外,缓解室内过热。光热催化百叶能同时利用光能和热能驱动催化净化反应... 针对Trombe墙存在夏季过热、冬季室内污染物易积累等问题,提出光热催化百叶型Trombe墙新系统,在冬季实现采暖和甲醛净化、夏季实现净化的同时,能将太阳辐射反射到室外,缓解室内过热。光热催化百叶能同时利用光能和热能驱动催化净化反应,还可产生协同效应来增强反应效率。首先探究不同比例的光热催化剂对甲醛降解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不同甲醛浓度、紫外辐照度和催化温度条件下的甲醛降解性能,揭示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光热协同净化效应;然后搭建光热催化百叶型Trombe墙实验测试系统,探究不同太阳辐照度和百叶翻转角度下光热催化百叶型Trombe墙的热性能和甲醛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光热催化剂比例为10%的光热复合催化剂的除醛效率最佳;太阳辐射使得光热复合催化剂的活化能降低了14.46%~31.25%,产生了光热协同效应;光热催化百叶型Trombe墙的采暖效率可达到46.21%,每小时产生的干净空气量(CADR)最大为81.47 m^(3)/h,且墙体的采暖效率和甲醛净化效率均随太阳辐照度和百叶翻转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mbe墙 百叶 采暖 净化 光热协同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长江极端干旱下咸潮入侵对浦东新区内河水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建议
18
作者 郑奇 郑丙辉 李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7-1294,共8页
2022年由于长江流域极端干旱,上海浦东新区水环境安全遭受了巨大压力。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以长江口-黄浦江-浦东新区内河区域为研究对象,评估极端干旱影响下,咸潮入侵时氯化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剖析咸潮入侵后从长江和从黄浦... 2022年由于长江流域极端干旱,上海浦东新区水环境安全遭受了巨大压力。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以长江口-黄浦江-浦东新区内河区域为研究对象,评估极端干旱影响下,咸潮入侵时氯化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剖析咸潮入侵后从长江和从黄浦江引水对浦东新区内河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受长江流域极端干旱影响,长江口水位较往年下降,咸潮入侵时间提前至8月,入侵频次增多,入侵总时长高达142 d。通过“西引东排”的引排水模式,抽调长江水和黄浦江水可应对咸潮。当咸潮入侵较为剧烈时,从长江引水受限,改从黄浦江引水补给内河水源,有助于减轻咸潮入侵风险,并改善内河水质。因此,为应对极端干旱,减少咸潮入侵对内河水环境的影响,应优化长江水和黄浦江水调配方式;同时,建议增强对内河的生态修复,通过生态扩容的方式,减少对引水的依赖,加强内河的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咸潮 水环境 引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硬脂酸/纳米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谭倩莉 刘慧芳 +2 位作者 张铭驿 余本东 张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2-539,共8页
取月桂酸(LA)和硬脂酸(SA)作为相变材料(PCM),绘制LA/SA的二元平衡相图。研究发现,当LA与SA质量比为7∶3时,复合PCM达到最低共熔温度31.2℃,适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并将纳米氧化铜(nano-CuO)、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作为导热增强材... 取月桂酸(LA)和硬脂酸(SA)作为相变材料(PCM),绘制LA/SA的二元平衡相图。研究发现,当LA与SA质量比为7∶3时,复合PCM达到最低共熔温度31.2℃,适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并将纳米氧化铜(nano-CuO)、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作为导热增强材料加入到复合PCM中,通过实验对比不同分散剂种类、不同纳米颗粒与分散剂比例、不同纳米颗粒浓度对实验材料稳定性和均匀性的影响,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热量(DSC)测试、导热系数测试以及吸放热过程分析对其热物性进行表征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0.2%nano-CuO/PCM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相较于复合PCM分别降低了5.91%、5.44%;导热系数提高了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纳米颗粒 相变潜热 热储存 热传导 吸放热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紫外辐射特性研究进展
20
作者 袁琳慧 王瑜 孙笑一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共18页
为了进一步明晰高速飞行器紫外辐射的相关机理与计算方法、辐射特性和未来研究方向,基于高速非平衡流场理论和紫外辐射跃迁机理,详细分析了光谱吸收系数、分子数密度等参数的计算过程,以及逐线计算法和辐射传输方程的应用场景。目前主... 为了进一步明晰高速飞行器紫外辐射的相关机理与计算方法、辐射特性和未来研究方向,基于高速非平衡流场理论和紫外辐射跃迁机理,详细分析了光谱吸收系数、分子数密度等参数的计算过程,以及逐线计算法和辐射传输方程的应用场景。目前主要是通过模拟和实验手段对NO和OH分子的碰撞–辐射模型进行研究,以预测紫外光谱和辐射特性。此外,本文还综述了紫外辐射传输建模现状,明确了高速飞行器不同位置、观测角度以及飞行高度和速度对紫外辐射亮度的影响,并指出不同比例的紫外辐射源也会对飞行器尾焰的紫外辐射特性产生影响。通过对近几十年的地面和飞行实验进行研究,分析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差异,提出模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未来工作将集中于构建一体化辐射模型、发展先进紫外测试技术并拓展非平衡诊断技术,以满足目标特性探测和热防护系统优化等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 紫外辐射 逐线计算法 辐射传输 碰撞-辐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