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支撑保护下埋地箱涵支撑点间距计算方法
1
作者 邓声君 胡东 +3 位作者 刘恒 付丽 林洹宇 蒋刚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地下电力管线常以箱涵包裹的形式埋于土体,当地下工程施工涉及此类既有管线时,一般采用原位支撑保护法确保箱涵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目前,支撑保护法中支撑点间距的确定主要依赖工程经验。考虑箱涵截面属性以及在土中的沉降效应,分别... 地下电力管线常以箱涵包裹的形式埋于土体,当地下工程施工涉及此类既有管线时,一般采用原位支撑保护法确保箱涵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目前,支撑保护法中支撑点间距的确定主要依赖工程经验。考虑箱涵截面属性以及在土中的沉降效应,分别建立箱涵中跨段和端部的力学模型,计算箱涵竖向位移,推导支撑点容许最大间距值,提出原位支撑保护下埋地箱涵支撑点间距计算方法,以南京地铁五号线云南路站大直径管涵原位保护工程实例验证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工程适用性,并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埋地箱涵全跨纵向变形规律和参数敏感性。研究表明:箱涵边跨段支撑点间距为8 m,中跨段间距为8.73 m,全跨总计至少需要设置12个支撑点;在参数放大3倍范围内,随着加固深度、宽度、土体压缩模量的增加,箱涵位移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箱涵 支撑保护法 箱涵变形 支撑点间距 土体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场地断裂评价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新民 严三保 +1 位作者 阎长虹 罗国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工程场地断裂的正确评价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的基本保证。结合建设中的宿迁三线船闸,通过资料分析、现场考察和地球物理勘探以及钻探等手段,对通过闸址区而直接影响船闸群安全的场地断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场地条... 工程场地断裂的正确评价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的基本保证。结合建设中的宿迁三线船闸,通过资料分析、现场考察和地球物理勘探以及钻探等手段,对通过闸址区而直接影响船闸群安全的场地断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场地条件特点,提出了船闸抗震和抗场地断裂设计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场地断裂 断裂评价 工程对策 抗震 船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推进实时动态仿真及变形预测研究——以苏州地铁S1号线盾构区间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邓声君 何杨 +5 位作者 陈浩林 周峰 朱锐 师文豪 王源 马千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4-2035,共12页
小应变硬化(hardening soil-small,HSS)模型在模拟预测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周边地层变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该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多,难以确保下穿不同类型建筑物时模拟的准确度。基于地层和建筑物变形现场实测数据,建立盾构隧道-周... 小应变硬化(hardening soil-small,HSS)模型在模拟预测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周边地层变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该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多,难以确保下穿不同类型建筑物时模拟的准确度。基于地层和建筑物变形现场实测数据,建立盾构隧道-周边建筑群一体化实时反馈三维数值模型,根据未下穿建筑物试验段的数值模型和地表沉降实测值,反演得到一套适用于当地土层的HSS模型修正参数,在该HSS模型基础上,针对下穿建筑物预测段,基于建筑测点实测值、地表沉降实测值、盾构顶进技术参数调整等信息,对建筑基础参数、土体模型参数、盾构模型参数进行二次修正,通过苏州地铁S1号线盾构区间工程实例验证了工程适用性。研究表明:1)对于直径6 m的圆形盾构掘进,引起软土地层地表及周边建筑物的主要沉降变形影响范围在掌子面沿掘进方向50环与掘进反方向35环区间内。2)由于存在早期注浆加固等施工措施,建筑物基础实测沉降量一般小于模拟值,也小于邻近地表变形量。3)盾构左右线依次掘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主要风险在于先掘进的左线隧道,而后掘进的右线隧道产生的变形量明显偏小,这在力学机制上与地应力的初次和二次释放有关,右线隧道模拟和实测沉降量为左线的0.5~0.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应变硬化模型 盾构隧道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建筑物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