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气在聚丙烯内吸附和扩散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31
1
作者 陶长贵 冯海军 +2 位作者 周健 吕玲红 陆小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73-1378,共6页
采用巨正则Monte Carlo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氧气在不同聚合度的聚丙烯内的吸附和扩散.模拟结果表明,随聚丙烯聚合度的增加,聚丙烯对氧气的吸附量逐渐增加,而氧气在聚丙烯内的扩散系数减小;当聚合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吸... 采用巨正则Monte Carlo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氧气在不同聚合度的聚丙烯内的吸附和扩散.模拟结果表明,随聚丙烯聚合度的增加,聚丙烯对氧气的吸附量逐渐增加,而氧气在聚丙烯内的扩散系数减小;当聚合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吸附量和扩散系数都趋于一稳定值.随温度的升高,氧气在聚丙烯内的吸附量减少,而扩散系数增大.本文还应用自由体积理论探讨了氧气在聚合物内扩散的机理,发现氧气在聚丙烯内以空穴形式存在的自由体积之间扩散,即氧气先在一个空穴内不停振动,然后通过聚丙烯链段运动形成的通道跳跃到下一个空穴来完成扩散.结果表明,较高聚合度的聚合物材料在常温及低温下使用对于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是有利的,这为食品包装材料行业相关产品的应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聚合物 分子动力学 分子模拟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的维生素E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征 徐春祥 +1 位作者 刘佳娣 许书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采用正相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4种常见生育酚的含量,确定一种简单、准确、快速测定维生素E的测定方法。样品经前处理后,用Zorbax RX-SIL硅胶柱分离,以乙酸乙酯-异辛烷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波长295 nm采用外标法检测α、β、γ、δ... 采用正相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4种常见生育酚的含量,确定一种简单、准确、快速测定维生素E的测定方法。样品经前处理后,用Zorbax RX-SIL硅胶柱分离,以乙酸乙酯-异辛烷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波长295 nm采用外标法检测α、β、γ、δ等四种生育酚在不同植物油中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四种异构体均在8 min内出峰,线性关系在0.999 4~0.999 9间,精密度RSD<5%,加标回收率在80%~100%,线性范围0.2~100.0μg/mL,α、β、γ、δ异构体方法检出限均在0.01μg/g左右;几种典型植物油样品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体系具有快速、准确、分离度好等特点。同时比较了调和油和精炼地沟油维生素E含量差异,初步确定α-维生素E可能作为该类地沟油识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相超高压色谱 维生素E α-生育酚精炼废弃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氯化侧反应精馏过程的模拟优化与系统实现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薄翠梅 汤吉海 +2 位作者 乔旭 丁良辉 崔咪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7-1161,1166,共6页
针对侧反应精馏集成过程反应能力与分离能力最佳匹配条件设计问题,提出基于独立反应量的非线性解耦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以综合生产成本最小且反应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的多约束混合整型非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了集成优化与模拟系统程序实现方... 针对侧反应精馏集成过程反应能力与分离能力最佳匹配条件设计问题,提出基于独立反应量的非线性解耦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以综合生产成本最小且反应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的多约束混合整型非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了集成优化与模拟系统程序实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苯氯化侧反应精馏过程集成优化设计中,实现了反应能力与分离能力的最佳匹配,证明所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反应精馏过程 混合整型非线性规划 多目标优化 模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用相互连接的中孔炭片的制备(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晓婷 马浩 +3 位作者 何孝军 汪静娴 韩久凤 汪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3-220,307,共9页
以煤沥青为碳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5)为模板和辅助碳源,耦合KOH活化,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相互连接的中孔炭片状材料(IMCSs)。通过透射电镜、氮吸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所得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IMCS... 以煤沥青为碳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5)为模板和辅助碳源,耦合KOH活化,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相互连接的中孔炭片状材料(IMCSs)。通过透射电镜、氮吸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所得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IMCSs的比表面积介于860~1 046 m^2·g^(-1)之间。在优化的条件下,IMCSs在6 M KOH电解液中,0.05 A·g^(-1)电流密度下,其比容达到242 F·g^(-1)。由于IMCSs拥有可供离子快速传输的短的分级孔、可供离子吸附的大量的微孔和导电性好的相互连接的结构,因此,当电流密度增加到20 A·g^(-1)时,IMCSs的比容保持率为80.2%,显示了很好的速率性能。经10 000次循环充放电后,IM CSs的容量保持率仍达到94.2%,显示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此工作为合成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用相互连接的中孔炭片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可以用廉价的稠环碳氢化合物,如,煤沥青和石油沥青为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连接的中孔炭片 金属-有机框架(MOF-5) 煤沥青 超级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双金属Fischer-Tropsch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崇江 刘晓庚 +1 位作者 鞠兴荣 陈晓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75-2480,共6页
利用强静电吸附(SEA)理论,根据Fe2O3与SiO2表面不同的零电荷点(PZC),将铂盐溶液pH值调控后浸渍在Fe2O3/SiO2的载体上,制备出Pt/Fe双金属Fischer-Tropsch(F-T)催化剂,通过N2吸脱附技术、X射线衍射(XRD)、扫描投射电镜(STEM)和X射线能量... 利用强静电吸附(SEA)理论,根据Fe2O3与SiO2表面不同的零电荷点(PZC),将铂盐溶液pH值调控后浸渍在Fe2O3/SiO2的载体上,制备出Pt/Fe双金属Fischer-Tropsch(F-T)催化剂,通过N2吸脱附技术、X射线衍射(XRD)、扫描投射电镜(S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浸渍过程中PtCl62-离子定向选择性地吸附在Fe2O3表面,而非SiO2表面.与传统浸渍(IW)法制备的催化剂比较,Pt与Fe紧密结合在一起,还原后形成高度分散均一的纳米颗粒,粒径尺寸在2 nm左右.以F-T合成反应作为模型反应对催化活性进行表征,强静电吸附法合成的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反应进行150 h后CO转化率仍保持在5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静电吸附 催化剂 费托合成 氧化铁 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反应与精馏集成过程的故障动态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薄翠梅 汤吉海 +3 位作者 杨海荣 柏杨进 乔旭 张公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52-2156,共5页
针对甲苯氯化侧反应与精馏集成生产过程,在对实际生产过程合理简化与假设基础上,研制了该生产过程含控制策略的动态模拟系统。在动态模拟系统中合理设置引起反应能力与分离能力不匹配故障因素,如反应器进料配比失调、回流量过低和塔釜... 针对甲苯氯化侧反应与精馏集成生产过程,在对实际生产过程合理简化与假设基础上,研制了该生产过程含控制策略的动态模拟系统。在动态模拟系统中合理设置引起反应能力与分离能力不匹配故障因素,如反应器进料配比失调、回流量过低和塔釜加热量不足等过程扰动,进行故障动态仿真研究。分析在故障扰动下整个系统的故障动态特性,获得有效的故障数据,解决了在实际生产装置上无法进行故障实验研究获取系统故障信息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反应精馏过程 机理模型 动态模拟系统 故障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阈值故障检测方法在DAMADICS基准平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薄翠梅 李俊 +1 位作者 张广明 杨海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9-1285,共7页
非线性动态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建模误差、测量噪音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的鲁棒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多层感知机网络建立正常工况的解析模型,采用外部椭圆约束迭代算法估计故障检测的自适应阈值... 非线性动态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建模误差、测量噪音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的鲁棒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多层感知机网络建立正常工况的解析模型,采用外部椭圆约束迭代算法估计故障检测的自适应阈值范围,并采用了加权移动平均残差和自适应阈值包络轨迹设计了闭环回路的在线故障检测策略。以DAMADICS基准实验平台的19种故障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 残差鲁棒性 自适应阈值 DAMADICS基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系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在H_2O_2催化氧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平 徐南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4-46,50,共4页
针对常温常压的废水催化氧化,采用浸渍法制备CeO2-CuO/γ-Al2O3催化剂,运用XRD、SEM手段表征了制备工艺对催化剂的影响,以双氧水氧化甲基橙溶液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焙烧温度、Ce活性组分含量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对... 针对常温常压的废水催化氧化,采用浸渍法制备CeO2-CuO/γ-Al2O3催化剂,运用XRD、SEM手段表征了制备工艺对催化剂的影响,以双氧水氧化甲基橙溶液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焙烧温度、Ce活性组分含量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对双氧水催化氧化甲基橙溶液具有较好的效果,甲基橙去除率达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组分含量 焙烧温度 双氧水催化氧化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刮膜法中聚砜膜结构的控制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周为 季瑜 +4 位作者 隋波 李雪梅 张云燕 殷勇 何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5,共7页
同时刮膜法是一种利用涂层与支撑层分离来制备高表面开孔率微孔膜的方法.本文采用同时刮膜法制备PSf微孔膜,考察了底层制膜液中聚砜的浓度、添加剂PVPK-90含量、凝胶浴温度以及PEI涂层厚度等参数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f溶液... 同时刮膜法是一种利用涂层与支撑层分离来制备高表面开孔率微孔膜的方法.本文采用同时刮膜法制备PSf微孔膜,考察了底层制膜液中聚砜的浓度、添加剂PVPK-90含量、凝胶浴温度以及PEI涂层厚度等参数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f溶液中聚合物浓度增大使溶液的黏度明显增大,同时膜表面凹洞数目减少,孔径减小,且水通量减少.添加剂PVP提高了孔与孔间的连通性,PSf膜的纯水通量随着PV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提高凝胶浴温度,对膜孔隙率影响较小,但平均孔径和水通量增大.PEI层的厚度影响相分离前锋到达PEI与PSf溶液界面的时间,PEI层越厚,PSf膜表面结构就越疏松,膜孔径和水通量越大,但孔隙率反而下降.上述结果对双层刮膜法制备孔径可控高通量的微孔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双层刮膜法 微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对异戊二烯阻聚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仝艳 钱仁渊 宋如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0,共4页
采用聚合物离析法比较了亚硝酸钠(NaNO_2)、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N-甲基吡咯烷酮(NMP)、对苯二酚(HQ)对异戊二烯(IP)的阻聚效果,发现TBC阻聚效果最好。通过封管实验重点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阻聚剂TBC的加入量对IP损失率的影响... 采用聚合物离析法比较了亚硝酸钠(NaNO_2)、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N-甲基吡咯烷酮(NMP)、对苯二酚(HQ)对异戊二烯(IP)的阻聚效果,发现TBC阻聚效果最好。通过封管实验重点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阻聚剂TBC的加入量对IP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95℃时,对IP损失率儿乎没有影响,可见低温有利于对IP的阻聚;并非阻聚剂含量越高阻聚效果越好,TBC质量分数为0.15%时阻聚效果较好;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IP损失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异戊二烯 阻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状V-MCM-41的合成与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晓颖 刘明 +1 位作者 王晓峰 孔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68,70,共4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偏钒酸铵(NH4VO3)为钒源,乙醇和水为共溶剂,合成了具有棒状形貌的V-MCM-41。通过XRD、SEM、N2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样品在苯羟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偏钒酸铵(NH4VO3)为钒源,乙醇和水为共溶剂,合成了具有棒状形貌的V-MCM-41。通过XRD、SEM、N2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样品在苯羟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V-MCM-41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随着钒质量分数的增加,样品逐渐由短的棒状形貌变为较长的棒状形貌,并且催化活性逐渐增强;在相同钒质量分数下,合成的棒状形貌的样品比普通块状形貌的样品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V-MCM-41 棒状形貌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废弃油脂中胆固醇的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佳娣 许书军 +1 位作者 徐春祥 秦金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871-9873,共3页
[目的]建立废弃油脂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用油中胆固醇含量,以630 nm为测定波长,720 nm为参比波长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液相色谱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精密度RSD为1.26%,加标回收率101.9%... [目的]建立废弃油脂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用油中胆固醇含量,以630 nm为测定波长,720 nm为参比波长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液相色谱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精密度RSD为1.26%,加标回收率101.9%~110.7%,线性范围8.0~40.0μg/ml,试验结果与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接近。[结论]经实际样品验证,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好等特点,且无需分离即可消除谷甾醇的干扰,可用于含废弃动物油脂的植物油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废弃油脂 胆固醇 谷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刮膜中分层/粘结和开孔结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云燕 季瑜 +4 位作者 隋波 李雪梅 殷勇 王周为 何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4,共10页
以PEI与PSf为对象,研究了双层刮膜过程中两种高分子分层的原因,考察了PSf膜表面开孔结构的形成原理.考察了两层制膜液间的凝胶值之差、膜的收缩率以及添加剂PVPK-90等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对分层/粘结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凝胶值作为一个热... 以PEI与PSf为对象,研究了双层刮膜过程中两种高分子分层的原因,考察了PSf膜表面开孔结构的形成原理.考察了两层制膜液间的凝胶值之差、膜的收缩率以及添加剂PVPK-90等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对分层/粘结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凝胶值作为一个热力学参数不能单独作为高分子分层/粘结的标准;同时发现,通过提高凝胶浴温度减少PEI膜与PSf膜之间的收缩率差别可以促进粘结.研究还发现,PVPK-90起到了促进膜层间粘结性的作用.采用含不同量溶剂的凝胶浴,证明了双层刮膜过程中PSf膜的表面开孔结构是由于PEI膜为支撑层提供了一个近似富含溶剂的凝胶浴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刮膜法 微滤膜 分层 粘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膜萃取锂离子的研究
14
作者 宋健峰 张云燕 +2 位作者 李雪梅 何涛 姜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盐湖蕴藏的锂资源中较高的镁锂比增加了锂提取的难度,本文报道膜萃取技术在锂离子提取的方面的工作进展.耐有机萃取剂的膜材料是膜萃取技术的关键.采用亲水/疏水复合材料,避免了有机萃取剂流失和解决材料在有机相中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 盐湖蕴藏的锂资源中较高的镁锂比增加了锂提取的难度,本文报道膜萃取技术在锂离子提取的方面的工作进展.耐有机萃取剂的膜材料是膜萃取技术的关键.采用亲水/疏水复合材料,避免了有机萃取剂流失和解决材料在有机相中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采用TBP萃取剂可以实现锂镁有效分离,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提取 膜萃取 膜接触器 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刮膜法制备的微孔膜应用于悬浮液澄清的研究
15
作者 张云燕 季瑜 +4 位作者 隋波 李雪梅 殷勇 王周为 何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92,共8页
将双层刮膜法制备的具有高开孔率表面的微孔膜应用于过滤高浓度悬浮液体.研究了悬浮液颗粒浓度、粒径大小、膜的初始纯水通量、膜的正反面以及过滤方式几个方面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初始纯水通量对颗粒的截留率和过滤通量... 将双层刮膜法制备的具有高开孔率表面的微孔膜应用于过滤高浓度悬浮液体.研究了悬浮液颗粒浓度、粒径大小、膜的初始纯水通量、膜的正反面以及过滤方式几个方面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初始纯水通量对颗粒的截留率和过滤通量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悬浮物的浓度对膜的稳定通透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颗粒粒径越大初始通量就越大.PSf膜的正面过滤初期通量没有底面过滤的大,但稳定通量始终高于底面过滤的稳定通量.PSf膜对啤酒的过滤效果优于PES膜,能过滤啤酒的最大质量Gmax是PES膜的4倍多,所以,具有高开孔率表面的PSf膜可以接纳更多的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对于高浓度悬浮液的澄清来说,错流过滤的效率要高于死端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微孔膜 错流过滤 悬浮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度法测定聚偏氟乙烯溶液凝胶分相温度
16
作者 殷勇 李雪梅 何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5,共6页
采用黏度法测定了聚偏氟乙烯/N,N-二甲基乙酰胺/一缩二乙二醇体系的凝胶分相温度,考察了黏度计转子的转速、高分子浓度、溶液的邻近比及熟化时间对溶液凝胶分相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分子溶液凝胶分相温度与黏度计转子的转速无关,但随... 采用黏度法测定了聚偏氟乙烯/N,N-二甲基乙酰胺/一缩二乙二醇体系的凝胶分相温度,考察了黏度计转子的转速、高分子浓度、溶液的邻近比及熟化时间对溶液凝胶分相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分子溶液凝胶分相温度与黏度计转子的转速无关,但随着高分子浓度、溶液的邻近比及熟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黏度法来确定PVDF溶液的凝胶分相温度是一种简单、准确地确定铸膜液状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黏度法 凝胶分相温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溶性吡啶型双季铵盐杀菌剂的制备及杀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岳晨 林陵 吕效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0-655,共6页
采用异烟酸为原料,与乙二醇酯化后生成的二异烟酸乙二醇酯接枝于氯甲基聚苯乙烯(PVBC)树脂上,经长链卤代烷烃的季胺化,制备了一种新型水不溶性吡啶型双季铵盐杀菌剂。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及环境扫描电镜对中间体及目的产物进行表征分... 采用异烟酸为原料,与乙二醇酯化后生成的二异烟酸乙二醇酯接枝于氯甲基聚苯乙烯(PVBC)树脂上,经长链卤代烷烃的季胺化,制备了一种新型水不溶性吡啶型双季铵盐杀菌剂。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及环境扫描电镜对中间体及目的产物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二异烟酸乙二醇酯制备过程中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以及二异烟酸乙二醇酯接枝PVBC过程中,PVBC中苄氯基和异烟酸酯的摩尔比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制备二异烟酸乙二醇酯两步总收率为74.1%。正交试验表明,强-弱碱型树脂季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n(强-弱碱型树脂):n(1-溴代十二烷)=1: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 h。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所得杀菌剂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杀菌剂用量为20 g·L-1,搅拌1 h后,其对异氧菌的杀菌率达到97.6%。对杀菌后的杀菌剂进行再生,一次再生的杀菌率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基聚苯乙烯 二异烟酸乙二醇酯 吡啶型双季铵盐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用于含Cu^(2+)废水的净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安康 柳越 +1 位作者 何涛 李雪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01,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SPION),并通过硅烷化在SPION粒子表面引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制得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Fe3O4-NH2),比较改性前后SPION对于重金属离子Cu2+的吸附,分别考察吸附溶液的pH和Cu2+初始质量浓...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SPION),并通过硅烷化在SPION粒子表面引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制得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Fe3O4-NH2),比较改性前后SPION对于重金属离子Cu2+的吸附,分别考察吸附溶液的pH和Cu2+初始质量浓度(ρ)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均随溶液pH和ρ的升高而增加,在pH为5时达到最大吸附量,ρ为5 g/L时均达到吸附平衡,Fe3O4和Fe3O4-NH2吸附量分别为12.49和103.4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APTES 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甲醇洗装置的扩能改造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立 包宗宏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6,共5页
在总结南化大化肥现有低温甲醇洗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原设计存在的欠缺以及原料结构由油调整为煤后的新工况,研究制定了扩能改造设计方案.原料改煤后,装置的设计气量将为原设计的1 .1 8倍,原料气中CO2 总量将比原设计高出30... 在总结南化大化肥现有低温甲醇洗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原设计存在的欠缺以及原料结构由油调整为煤后的新工况,研究制定了扩能改造设计方案.原料改煤后,装置的设计气量将为原设计的1 .1 8倍,原料气中CO2 总量将比原设计高出30 % ,硫化物含量是原设计的4.8倍.在维持设计生产规模仍为30万t/a合成氨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预吸收塔、一个解吸塔和部分热交换器,对部分物流的走向和处理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样的改造方案可使主要物流的技术指标均与原设计相当,单位能耗不高于原设计值,不产生新的污染源,不降低装置的操作可靠性和灵活性,可实现装置对原料油改煤的顺利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洗装置 油改煤 合成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乙二胺四乙酸有机盐作为FO过程驱动溶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皓 李雪梅 +6 位作者 何涛 王周为 赵宝龙 宋健峰 殷勇 曾楚怡 林晓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91,共5页
正渗透技术以其低能耗高效率等特点在分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驱动液的缓慢发展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传统的无机盐驱动溶质如NaCl等在正渗透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浓差极化现象和驱动溶质流失,导致驱动效率下降和溶质损失.针对上... 正渗透技术以其低能耗高效率等特点在分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驱动液的缓慢发展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传统的无机盐驱动溶质如NaCl等在正渗透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浓差极化现象和驱动溶质流失,导致驱动效率下降和溶质损失.针对上述问题现以氯化钠为参考,考察了乙二胺及乙二胺四乙酸有机盐作为正渗透驱动溶质对水通量和盐损失的影响.以商业HTI正渗透膜为评价介质,驱动溶质为0.5mol/L时,EDTA盐,EDA和NaCl盐的水通量分别为14.5、12.8、12.5L/(m2·h),它们对应的特性溶质逆向扩散值(JS/JW)分别为0.3、1.1、1.0g/L.结果表明EDTA盐作为正渗透驱动溶质时可提高正渗透过程的水通量并可显著的降低驱动溶质流失,说明该类物质有作为正渗透驱动溶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 乙二胺四乙酸 正渗透 驱动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