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南 王兰甫 邱玉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7860-17861,17864,共3页
[目的]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猪厂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方法]从猪场污水沟的活性底泥中分离具有高活性净水能力的光合细菌,并进行生化及分子鉴定,最后测试其对猪厂污水的净化能力。[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EM01经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 [目的]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猪厂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方法]从猪场污水沟的活性底泥中分离具有高活性净水能力的光合细菌,并进行生化及分子鉴定,最后测试其对猪厂污水的净化能力。[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EM01经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其对猪厂污水中COD、氨态氮和亚硝酸盐10 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2.5%、63.5%和54.3%。[结论]该菌株用于污染水体的净化是可行的,但能否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污水塘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分离鉴定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任丽滨 朱建良 +1 位作者 陈晓晔 杨晓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74,共4页
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能够将光能利用、氢能制备和有机物去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氢能生产技术。分析了光合细菌产氢技术的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指出目前研究技术存在的问题... 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能够将光能利用、氢能制备和有机物去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氢能生产技术。分析了光合细菌产氢技术的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指出目前研究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生物产氢技术 光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净化沼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燕 朱建良 +2 位作者 杨晓瑞 陈晓晔 梁金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5-140,共6页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作为重要生物能源之一的沼气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沼气的应用目前已经不再局限于照明等传统用途。通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沼气有了新的用途和价值,比如净化后并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等。微生物法处理沼气因其环境...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作为重要生物能源之一的沼气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沼气的应用目前已经不再局限于照明等传统用途。通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沼气有了新的用途和价值,比如净化后并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等。微生物法处理沼气因其环境污染小、成本低和产生附加价值等优势成为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文章主要对净化沼气中H2S和CO2的微生物分别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其诸多工艺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现状分析提出了净化沼气中CO2和H2S的微生物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法 沼气净化 脱硫 CO2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木质纤维原料的乙醇脱毒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瞿亮 徐勇 +2 位作者 张红漫 黄和 应汉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抽提的方法去除蒸汽爆破玉米秸秆中的甲酸、乙酸、糠醛及羟甲基糠醛等抑制物,比较了动态和静态两种不同的抽提方法对抑制物和糖的抽提效果,考察了温度、固液比和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条件下乙醇静态抽提效果的影响。以总...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抽提的方法去除蒸汽爆破玉米秸秆中的甲酸、乙酸、糠醛及羟甲基糠醛等抑制物,比较了动态和静态两种不同的抽提方法对抑制物和糖的抽提效果,考察了温度、固液比和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条件下乙醇静态抽提效果的影响。以总抑制物抽提率/总糖抽提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温度、固液比、时间3个因素在不同水平下的乙醇静态抽提效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乙醇静态抽提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温度80℃,固液比1∶10(g∶mL),抽提时间60 min。在最佳试验条件下,两种最重要的抑制物甲酸和乙酸的抽提率分别达到84%和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玉米秸秆 抑制物 乙醇抽提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降解及其产物氨基酸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秋君 陈晓晔 朱建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25-528,共4页
综述了蛋白质的降解方法,包括酸水解、碱水解、酶解以及超声辅助水解,并分析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其次从检测方法的角度综述了蛋白降解产物-氨基酸的分析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
关键词 蛋白质 降解 氨基酸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孙秋君 陈晓晔 +1 位作者 朱建良 杨晓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33,共4页
综述了沼气脱硫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以及生物脱硫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硫化氢 沼气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反应器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龙祥 由涛 +1 位作者 张庆文 洪厚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0,共4页
膜反应器将膜技术和反应器结合在一起,具有传统工艺无可比拟的优点。本文介绍了膜反应器的类型及其优势,从膜催化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2个大的方面介绍了膜反应器的发展、研究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膜反应器 膜催化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填充床反应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韦策 陆青山 +1 位作者 勇强 余世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8,共5页
以多孔陶瓷球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将固定化酶装填于填充床反应器中处理纤维二糖-葡萄糖混合糖液,考察固定化酶连续酶解纤维二糖的条件和使用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酶解混合糖液的最适pH值4.8、温度6... 以多孔陶瓷球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将固定化酶装填于填充床反应器中处理纤维二糖-葡萄糖混合糖液,考察固定化酶连续酶解纤维二糖的条件和使用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酶解混合糖液的最适pH值4.8、温度60℃;随着底物进料流速的增加,转化率逐渐下降,而体积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当进料流速在5.47 mL/min时,反应器转化率为91.7%,体积生产效率为8.98 g/(L.h),在此流速下,反应器连续酶解10 d,流速稳定,转化率始终维持在90%以上,平均转化率为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固定化 多孔陶瓷 填充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合成3-羟基-5-硝基苯甲醛的改进方法
9
作者 韩世清 张文婧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94-896,共3页
用3,5-二硝基苯甲酰氯为原料,经还原得3,5-二硝基苯甲醛,然后对近年报道的碱性条件下制备3-羟基-5-硝基苯甲醛的方法进行改进,将n(苯甲肟)/n(3,5-二硝基苯甲醛)由2降为1,苯甲肟用量减半,产率高达90%以上。
关键词 3 5-二硝基苯甲酰氯 3-羟基-5-硝基苯甲醛 苯甲肟 取代反应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树脂表面活化提高固定化核酸酶P_1连续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林姣 刘晓静 +2 位作者 黄金莎 庄伟 应汉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50-3860,共11页
考察了固定化酶常用载体-氨基树脂几何结构及表面活化过程对固定化核酸酶P1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和连续催化稳定性研究。FESEM、BET及FTIR等表征发现,氨基树脂具有大量酶可利用的孔,在固定化过程中核酸酶P1主要利用的孔径范围为4~3... 考察了固定化酶常用载体-氨基树脂几何结构及表面活化过程对固定化核酸酶P1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和连续催化稳定性研究。FESEM、BET及FTIR等表征发现,氨基树脂具有大量酶可利用的孔,在固定化过程中核酸酶P1主要利用的孔径范围为4~30 nm。相对游离的核酸酶P1而言,所得固定酶耐酸、耐热性增强;米氏动力学研究表明各组固定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下降,最大反应速率下降;后交联组的重复利用性相对物理吸附、化学交联组明显增强。优化的固定化条件为:酶和载体比例为3:20(质量比),酶浓度为0.8 g·L^(-1),酶液pH为6.0,固定时间为10 h,在优化条件下所得固定酶的单位载体酶活为10013 U·g^(-1)。同时设计及优化柱连续反应器操作条件,确定反应温度为65℃,进料流量为0.75 ml·min^(-1),使得产品的核苷酸浓度维持30 g·L^(-1)(水解率为60%)以上的累计时长达120 h,有利于核酸酶P_1连续生产核苷酸的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树脂 核酸酶P1 交联 表面活化 柱连续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清亮点新型偶氮含氟液晶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锐 许强 +1 位作者 黄学青 颜连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2-746,共5页
通过DCC辅助的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共7种)新型液晶化合物,即4-(4-烷氧基苯基偶氮基)苯甲酸-3-氟-4-氰基苯基酯,其中"烷氧基"代表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和癸氧基中的一种。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 通过DCC辅助的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共7种)新型液晶化合物,即4-(4-烷氧基苯基偶氮基)苯甲酸-3-氟-4-氰基苯基酯,其中"烷氧基"代表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和癸氧基中的一种。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认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偏光显微镜(POM)检测了这些化合物的液晶性质,发现7种化合物都是互变热致液晶化合物,在介晶范围内都呈现向列相;这些化合物的清亮点随着烷氧基中碳原子数目增加而下降。该系列中最高的清亮点可达264℃,最大介晶相范围可达156℃。该文报告工作的新颖性,已由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2月18日出具的第200905321107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偶氮苯 2-氟4-羟基苯腈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酪氨酸的用途及其制备概述
12
作者 傅珊 杨文革 胡永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10期586-590,共5页
水合酪氨酸(hydroxytyrosol)是一种天然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抑菌、抗癌防癌、保护骨骼等生物活性。本文阐述了水合酪氨酸的主要用途,并介绍了化学法和酶水解法两种制备水合酪氨酸的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合酪氨酸 抗氧化活性 酶水解 橄榄苦苷 β-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