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决定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建平 汪祖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62,共7页
长三角地区劳动收入份额呈逐渐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66.5%下降到2009年的56.6%,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资本和劳动呈现出互相替代的关系,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 长三角地区劳动收入份额呈逐渐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66.5%下降到2009年的56.6%,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资本和劳动呈现出互相替代的关系,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等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并没有显著地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转型因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用显著,国民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低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以及地方政府绩效竞争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而城镇化则促进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劳动收入份额 转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条件理论研究的滥觞与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小玲 《当代经济管理》 2012年第2期5-9,共5页
贸易条件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问题,它直接涉及到两国间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自"普雷维什—辛格命题"提出以来,贸易条件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众多学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文章对贸易条件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 贸易条件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问题,它直接涉及到两国间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自"普雷维什—辛格命题"提出以来,贸易条件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众多学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文章对贸易条件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对贸易条件恶化理论导致"贫困化增长"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下,分析中国的贸易条件状况,探寻贸易条件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条件 贫困化增长 贸易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昆 汪祖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93,共9页
明代中后期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巨量白银流入有两个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本文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形成的机制。与晚明时期类似,当前我国也出现了持续的巨量贸易顺差,究其原因是政... 明代中后期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巨量白银流入有两个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本文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形成的机制。与晚明时期类似,当前我国也出现了持续的巨量贸易顺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政策所致。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评判贸易顺差的优劣,关键是贸易顺差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等因素是否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海上贸易 套汇 白银流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小玲 陶可 《征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3,共4页
信用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发展金融、提高金融效率的基本保障。通过分析信用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信用的多重特点及信用缺失的现状,分析... 信用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发展金融、提高金融效率的基本保障。通过分析信用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信用的多重特点及信用缺失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农村信用体系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开放体系下应从完善农村征信服务设施和培育金融市场环境两方面着手,来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 农村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困境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小玲 《西南金融》 2011年第7期65-67,共3页
在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农村征信体系的现状及困境主要体现在:农村征信体系供给者的"形势所为"、需求者的"可有可无"、监督者的"无所作为"。要破解这一困境,应把注重多方联合、重视民间信用和加强法律体系... 在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农村征信体系的现状及困境主要体现在:农村征信体系供给者的"形势所为"、需求者的"可有可无"、监督者的"无所作为"。要破解这一困境,应把注重多方联合、重视民间信用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征信体系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银输入的三条主要渠道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1,50,共5页
明中后期由海外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有三条渠道: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航线、中国与美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和中日海上贸易航线。明朝中后期海上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竞争力... 明中后期由海外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有三条渠道: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航线、中国与美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和中日海上贸易航线。明朝中后期海上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竞争力,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海外白银输入为明代银本位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由此带来了16—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本文的考察表明,虽然明政府推行闭关政策,但实际上明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全球化的网络之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贸易航线 海外白银输入 经济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